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共2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为《小蝌蚪找妈妈》的第一课时,核心内容包括:1.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小蝌蚪找妈妈”的兴趣;2.初读课文,圈画生字,掌握“教”“迎”“蹲”等字的读音,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3.图文结合,学习第1自然段,感知小蝌蚪“大脑袋、长尾巴”的外形特点,理解“一群”“快活”“游来游去”等词语;4.巩固生字的认读与组词。本课时是后续学习青蛙成长变化的基础,侧重识字与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蝌蚪和青蛙有生活认知,能通过图片快速识别;已具备自主圈画生字、同桌互考的能力,但对“捕、迎”等字的读音易出错,需教师正音;对“叠词(大大的、长长的)”表达效果的理解需引导;喜欢直观形象的学习方式,适合通过图片、游戏巩固识字。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袋”在“脑袋”中读轻音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1自然段,体会小蝌蚪的自在。
3.通过图文结合,说出小蝌蚪的外形特点,理解词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感知小蝌蚪外形。
【教学难点】区分“迎”的读音;理解叠词“大大的”“长长的”的表达效果。
【学习评价】
1.过程性评价:通过“开火车读生字”“同桌互考识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通过“指名读第1自然段”评价朗读效果。
2.结果性评价:让学生口头描述小蝌蚪的外形,检查对第1自然段内容的理解;通过组词练习巩固生字运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提问导入:池塘里有一群小家伙,它们想找妈妈,大家知道它们是谁吗?
学生交流讨论。
2.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强调“找”重读,“妈妈”读得亲切。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图片和情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导入课题,同时为后续感知蝌蚪外形埋下伏笔。
二、课文学习
1.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停顿。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圈出生字。
学生标出自然段序号。
3.重点关注读音易错的字“披、迎、甩”。
同桌互相认读生字,互考字音。
设计意图:通过“范读—自学—互助”的流程,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境中初步感知生字。
三、展示
1.开火车读字词。
认读生字。
2.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评价是否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评价,检验自学效果,纠正读音错误,同时培养学生的倾听与评价能力。
四、讲解
1.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插图里有什么?小蝌蚪长什么样?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小蝌蚪外形的句子,说明叠词更能突出特点。
2.讲解“一群”、“快活”、“游来游去”的含义。
学生结合生活举例。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和词语对比,让学生直观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突破教学难点。
五、练习
1.出示生字并组词。
学生组词。
2.练习:
小蝌蚪有( )的脑袋,( )的尾巴,( )地游来游去。
口头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组词、朗读、填空练习,巩固本课所学知识,强化生字和课文内容的记忆,提升学习效果。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小蝌蚪的外形,下节课我们一起跟着小蝌蚪找妈妈,看看它们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堂作业】
基础性训练:抄写生字并组词。
巩固性训练:朗读第1自然段。
拓展性训练: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如小鱼、小鸡),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的外形: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词语:一群、快活、游来游去
【作业布置】生字本:生字书写
第二课时(共2课时)
【教材分析】
文本第2-6自然段,核心是小蝌蚪四次变化与找妈妈过程,需梳理逻辑,理解关键词情感差异。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基础、小蝌蚪的外形特点,对“找妈妈”的情节有更多期待。
【教学目标】
1.梳理小蝌蚪四次变化与找妈妈过程,理解关键词情感差异。
2.有感情分角色朗读,参与表演,树立保护青蛙意识。
【教学重点】梳理变化与找妈妈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词情感差异,掌握要点。
【学习评价】
1.过程性评价:通过小组汇报、朗读、表演检查理解情况。
2.结果性评价:通过填空(变化顺序)评价目标达成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衔接新课。
二、趣味学习
1.出示自学提示,指导小组合作。
2.引导梳理变化。小组交流讨论小蝌蚪的变化。
设计意图: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落实文本理解。
三、角色表演
1.组织分角色朗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表演。
2.邀请小组表演,指导评价。
设计意图:提升朗读与表达能力。
四、情感朗读
1.学习课文第2~6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图文结合,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合作探讨。
设计意图:深化理解,体会情感,提升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五、探讨成长
学习其他小动物的成长过程。
学生根据搜集情况进行汇报(蝴蝶的成长过程;蝉的成长过程)
设计意图:巩固课文内容,渗透情感教育。
六、课堂小结
1.提问回顾变化与找妈妈过程。
2.总结学习内容,强调保护青蛙。
【课堂作业】
基础性训练:朗读全文,听写会写字。
巩固性训练:填空写出小蝌蚪变化顺序。
拓展性训练:画小蝌蚪变化过程。
【板书设计】
1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变化:长后腿→长前腿→尾巴变短→尾巴消失(变青蛙)
找妈妈:遇鲤鱼→遇乌龟→找青蛙
【作业布置】讲述小蝌蚪变青蛙的生长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