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乡愁》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1 20:4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周 月
日 星期
主备人 陈贤华 授课人 陈贤华
累计教案
课 题


第 1 课时(本节共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2.探究欣赏法
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3.比较阅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幻灯展示:黄鹤楼崔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导入《乡愁》二、感知1、自由读诗歌两次,初步感知诗歌所蕴含的深情。2、指名读,师生共同评点,总结朗读技巧:《乡愁》一诗朗读时要注意:感情真挚、语调深沉、语速舒缓、重音突出。三、品味赏析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绵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从哪些时间序词看出来?(明确: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间序词,代表了四个人生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概括了诗人的整个人生,也就是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2、乡愁本来是非常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乡之情,但是诗人笔下的乡愁却让我们触手可及,这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请同学们找一找诗人是借助哪些具体可感的形象来表达乡愁的?(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诗人用这些意象为我们营造出一幅幅令人动容的画面认真地听视频朗读,思考诗歌中展现的哪幅画面最能触动你的心弦?预设:分析穿插朗读指导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穿插补充材料帮助学生解读余光中与母亲的深厚感情。⑴、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南京,他成长在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抗战期间全家流亡在江苏、安徽一带的沦陷区里,1937年底,孙秀君这位外表看似柔弱的江南女子单独带着年仅9岁的儿子余光中开始了漫长的逃亡生涯。为躲避日军的魔爪,母子俩曾躲进庙里的神龛内,两天两夜没吃没喝。颠沛流离的日子,余光中从头至尾与母亲相依为命,躲过了无数的炮火烽烟。
1938年跟着母亲逃往上海住了半年,又乘船经过香港、越南,然后又到了昆明、重庆,绕了一大圈,最后在重庆跟父亲重聚。⑵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引导学生有感情的齐读本节诗歌。4、读诗歌到这儿我们感受到得是痛彻心扉的离愁别恨,那么还有比这更浓重的乡愁吗 预设:分析穿插朗读指导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穿插补充材料:(帮助学生对作者的理解、补充学生的生活体验、了解诗人的漂泊经历、了解诗人经历的岁月沧桑、….)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祖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福建泉州永春县,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1992年之前)他再也没能回到大陆。后来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90年代他曾写道:“我21岁离开大陆,对这片土地讲来,曾经缺席了四十余年,早就应该回去看看了……我的人生犹如一个不规则的圆,而这圆是残缺的。缺口就是大陆,缺口就是江南……”他多次梦中回到大陆和江南。这个浪迹天涯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游子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大陆,看一看自己的家乡江南啊!现实无法穿越,但是诗歌是自由的。在《春天遂想起》里他写回乡梦:引导学生读懂“浅浅”一词预设:
“浅浅”一词中有无奈更有期盼。四、朗读,感悟师:小结一切文学皆人学。看似简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字背后往往蕴藏着作者杜鹃啼血式的悲鸣。读诗需要我们走进作者,走进作品,与作者和作品融为一体。读诗要像演奏家一样激发出诗歌潜在的生命,这样的朗读才具有震撼力。再次齐读诗歌。五、拓展迁移,感受诗歌的意境美1、教师谈:在这四幅画面中,老师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较喜欢第四幅。每当读到第四诗节时,我的脑海里还不时地涌现台湾前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画像。于右任先生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而当时他的妻子和长女却留在了陕西的咸阳。于右任先生到了晚年,特别想念大陆,想念他的家乡,想念他的妻子,想念他的女儿。他常常登上台湾的高山之巅眺望大陆,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任泪水肆意流淌。落叶归根,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传说狐狸死的时候总是朝向她出生的地方(狐死首丘),草木尚能如此,动物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怎能忍受这种痛苦的折磨呢!他多么想回去看一看家乡,看一看家乡的亲人,看一看故土的一草一木啊!但是,他想回却回不去啊!一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在他去世之前,曾写下一首哀诗——《望大陆》(课件出示,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可见兮,惟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余光中与于右任先生相比,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幸运的。在多方努力下,1992年,余光中终于跨过这湾海峡,重返阔别43年的大陆。在此后十多年中,余光中20多次返回大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03年当他与到机场迎接的侄儿颤抖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的时候,一向健谈的余光中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唯有两行热泪自腮边滚滚而下,砸在机场的土地上。2003年9月17日,余光中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福建永春县洋上村谒祖。这一天距他上次回乡已整整70年。离乡时还是翩翩少年,再次归来时已是垂垂老人。“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课件播放余光中回乡图片)同学们,海峡两岸20世纪的国之乡愁,我们必须在21世纪解决,再也不能让这种历史的国愁延续下去!这需要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啊! 同学们,今年余光中老人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78岁高龄,那么让我们再次深情的吟诵这首诗,把它作为礼物,送给海峡那一岸的余光中老人,也让我们共同企盼台湾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海峡两岸早日统一!学生朗诵《乡愁》,再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