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探界者”钟扬
引 入
看到漫天飞舞的蒲公英时,你会想到什么?
看到巍峨耸立的雪峰时,你会幻想些什么?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讲到了一个人,他从渺小和苍茫中,看到了生的希望,看到了人类的未来,亦看到了含蓄而厚重的生命之光,在热忱中不断的探索与前行。让我们一起走近《“探界者”钟扬》。
亮 标
1.梳理身份转变,整体感知形象。
2.聚焦身份特征,探究“种子精神”。
3.描绘动人瞬间,赓续“种子精神”。
第一部分
知人论世
钟扬事迹简介
钟扬(1964年5月-2017年9月25日),湖南邵阳人,出生于湖北黄冈。曾是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组织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植物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去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年仅53岁。
2018年3月29日,中央宣传部追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2018年6月,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8年12月,入选感动中国2018候选人物 :2019年2月,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 2019年9月25日,钟扬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他们追踪整整10年,在海拔4150米处发现了“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的崭新生态型;
他们采集的高原香柏种子里,已提取出抗癌成分,并通过了美国药学会认证;
他们花了整整3年,将全世界仅存的3万多棵国家一级保护植物——西藏巨柏逐一登记在册,建立起保护“数据库”;
他们揭示了红景天、独一味、藏波罗花、垫状点地梅、西藏沙棘、山岭麻黄、纳木错鱼腥藻等青藏高原特有植物对环境的分子适应机制;
他们的“杂交旱稻”重大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意味着,万一全球气候发生变化,干旱缺水地区也有机会让农业“平稳着陆”;
他还带领团队耕耘10年,在上海成功引种红树林,创造了世界引种最高纬度,为上海海岸生态保护打造了新的屏障……
钟扬事迹简介
叶雨婷提问教育部长
写作背景
钟扬不幸离世的消息令学界深感悲痛,许多学者和记者纷纷以各种形式撰文纪念这位良师益友。本文就是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雨婷撰写的一篇人物通讯。
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雨婷
“在采访前期,我与部门主任堵力老师策划沟通了一周多。在采访和写作中,我发现钟扬是一个很多面的人,他是少年天才、种子达人、科学队长、接盘导师,在历时一周的实地采访中,我曾去过他的家和多处工作地点,见到并采访了60多位与他相关的人,收集到了几十万字的文字材料。在庞大的采访素材中,我筛选出这些‘小故事’,希望用它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钟扬。”
写作背景
解 题
“探界者”有多重含义:
(1)探学习工作之界,
(2)探植物学之界,
(3)探科普之界,
(4)探教书育人之界,
(5)探生命之界。这些充分体现了鈡扬把工作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
第二部分
初读感知
字 音
拟南芥 jiè 胁迫 xié 毛坯 pī
屋脊 jǐ 调侃 kǎn 宽檐帽 yán 疆域 jiāng 山芋 yù 撰写 zhuàn 奇葩 pā 兜底 dōu
字 词
【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
【戛然而止】戛:象声词。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雷厉风行】厉:猛烈。像雷那样猛烈,像风那样快。
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跌宕起伏】跌宕:富于变化,有顿挫波折。形容事物多变, 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
【烫手山芋】比喻有好处而想得到、但又有麻烦不好处理得事情。
【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第一节:探学习工作之界
第二节:探植物学之界
第三节:探科普之界
第四节:探教书育人之界
第五节:探生命之界
探
界
者
初读感知
第三部分
问题探究
整体感知
1.文章以“拟南芥”开篇,这对写钟扬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从与人物一生主要贡献相关的植物入手,引出主人公;
内容上,切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点;
主题上,用拟南芥象征并赞扬钟扬的普通、质朴、顽强。
“探界者”钟扬 “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①考入中科大
②进入中科院工作
③“胁迫”妻子结婚
①不讲究住房
②致力于采集种子
致力于科普工作
敢于接收转导师学生
①学生延续探索之路
②超负荷工作
年少有为 勤奋学习 雷厉风行
生活简朴 执着勇敢 敢为人先
任劳任怨 热爱科普 富于远见
有责任心 肯担当 关爱学生
珍惜时间 甘于奉献 勇于牺牲
2. 梳理每个小标题选取的主要事迹,概括其优秀品质。
整体感知
多重身份 探界
“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追梦者
植物学家
科普达人
教育专家
援藏干部
探学习工作之界
探植物学之界
探科普之界
探教书育人之界
探生命之界
3.通过以上事迹,思考标题“探界者”钟扬的多重含义。
整体感知
探究“种子精神”
钟扬的每个人生阶段与“种子”具体有怎样的关联?圈画出一个最能体现身份特征的关键词,品读钟扬的“种子精神”,完成表格梳理。
人生阶段 与“种子”的关联 关键词 种子精神
“英雄”少年
种子达人
科学队长
“接盘”导师
生命延续
为钟爱的植物学转换专业方向
为研究种子扎根西藏
为少年播撒科学教育的种子
为学生播撒学术和人生的种子
以种子延续梦想
不安分
钟大胆
愿意教人
暖
先锋者
敢为人先,牺牲忘我
使命担当,幽默风趣,勇敢执着
洒脱率性,敢作敢为
重视教育,目光远大
关爱他人,善于育人
问题探究
1.在“英雄”少年 这部分内容里,作者介绍了钟扬的哪些故事?你从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钟扬?
自作主张参加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考试并被录取;在大学及在工作岗位上广泛涉猎多专业的学习;在感情婚姻问题上善于主导,颇有主见;从武汉植物研究所放弃副局级待遇去做了一名大学教师。
在多领域多学科均有扎实的基础,志趣广泛,“不安分”,有主见。
2.“达人”是个网络用语,结合通讯的第二标题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达人”在网络中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或某方面的高手。本文中指钟扬不但在种子采集和研究领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而且主动承担了该领域的科普工作,让更多的中小学生了解种子知识,对植物学产生兴趣。
问题探究
3.“接盘”也是个网络用语,结合通讯的第三标题内容,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接盘” 一般指某事物产生不良趋势被人放弃的时候有人接受的情况 。本文中指钟扬对没有找到导师的研究生或少数民族学生都能无条件接收、积极担当、耐心教导的无私奉献、广博大爱。
援藏16年,钟扬培养了六名博士、八名硕士,并帮助藏大建立了植物学研究“地方队”,西藏大学也拿到了第一个生物学自然科学基金。
问题探究
写作特点
1.立意高远
课文围绕三个小标题精选材料,呈现了钟扬作为植物学家、援藏干部、教育专家等身份的主要事迹和成就,所述之事表面上较为零碎,但作者用“探界者”将所有材料串连在一起,集中展现了钟扬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不息追求,诠释了“时代楷模”的精神品质。
2.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
课文选取一系列真实事例,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多角度表现了钟扬的精神和追求。比如,文中多次提到拉琼对钟扬事迹的评述,属于侧面描写。拉琼是钟扬的学生,经常和钟扬一起工作,非常了解钟扬,借他之口来评述钟扬,更客观,也更可信。再如肖像描写,“穿着磨白了的‘29 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磨白”“晒变色”说明钟扬在西藏工作的时间之长,“长期痛风”说明钟扬体力透支之大,体现了他执着于事业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
写作特点
3.语言简洁质朴
课文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用贴切自然、生活化、口语化的语言,真实再现了多个场景和画面,尤其是人物语言,非常合乎人物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心情和特定的说话对象,恰到好处地突出了钟扬的品质和精神。
写作特点
整体感知
这篇人物通讯的五个部分主要报道了钟扬生前哪些突出事迹?表现了他哪些优秀品质?
一、英雄少年
二、种子达人
三、科学队长
四、“接盘”导师
五、生命延续
(不安分,有主见)
(献身事业,工作忘我)
(传播科学,乐此不疲)
(主动担当,关爱学生)
(探寻生命,敢为先锋)
本文围绕钟扬为科学而探索的精神,选取了从求学少年,写到采集种子、研究种子,担任科学队长,并做导师带学生,直到为科学而献身的各种经历素材,按照时间顺序展开行文的。
总 结
第四部分
知识拓展
比较阅读
对比《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异同点
文章结构 刻画人物
《喜看稻菽千重浪》 倒叙 手法 小标题 以正面描写人物为主
细节描写
描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有一团火, 温暖众人心》 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细节描写
既有人物语言描写、行动描写,也有人物的心理描写
《“探界者”钟扬》 小标题 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概述事迹
用人物语言来表现人物
拟南芥
我国古人常将身边的一些卑微、低贱之物“视若草芥”,拟南芥早先也就是一种无声无息、名不见经传的小草,既不好吃、也不好看,对人类毫无经济价值。但近一百年来,随着生物学和经典遗传学的蓬勃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注意到它的研究价值。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希望在植物中找到一种繁殖快、易于在实验室培养、适于遗传操作的实验材料,进而从根本上改变植物遗传学研究的长期落后状况。拟南芥植株较小、生长周期短、结实多、易于转换。这些特点使得拟南芥适合进行多种实验研究。
拟南芥我国内蒙、新疆、陕西、甘肃、西藏、山东、江苏、安徽、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区均有发现。
拟南芥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的基本写法
(1)主旨或时代价值意义:以人物为中心报道对象,通过人物新近的行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反映时代特点和社会面貌。
(2)形象特点:人物生命形态和生活轨迹有一定的独特之处,有鲜明的个性,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手法技巧: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的思想境界,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等表现人物活的性格特征,通过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素材积累
1.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 ——(奥地利)阿德勒
2.要重返生活就须有所奉献。 —— (前苏联)高尔基
3.我们应当在不同的岗位上,随时奉献自己。 —— (德国)海塞
4.我没有别的东西奉献,唯有辛劳泪水和血汗。——(英国)丘吉尔
5.你要记得,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前苏联)高尔基
素材积累
专注的人容易成就事业,专注的人生更加精彩。著名植物学家钟扬,专注研究和收集高原种子,跋涉西藏高原的山山水水,发现无数珍稀植物,为人类生命科学建设做出重大贡献。荀子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古往今来,多少成功者,都是凭借专心致志的钻研和深耕,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适用主题:专心致志、刻苦专研」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