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08 22: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光的直线传播 同步练习2025-2026学年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
1.光年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
A.长度 B.时间 C.速度 D.面积
2.如图,“圭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天文仪器,由“圭”和“表”两个部件组成,通过观察记录正午时表在圭上影子的长度变化就能判断节气。下列现象与“圭表”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林中树荫 B.镜花水月 C.海市蜃楼 D.雨后彩虹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光年是天文学上使用的时间单位
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
C. 太阳发出的光,通过大气层射向大地时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4.光在空气、水、玻璃中传播的速度由小到大排列为( )
A. 空气、水、玻璃 B. 玻璃、水、空气
C. 水、空气、玻璃 D. 水、玻璃、空气
5.光在自然界中形成多姿多彩的现象,下列现象的形成原理为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A.瀑布前的彩虹 B.树木的影子
C.云在水中的虚像 D.海市蜃楼
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7.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甲是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时使用的一种简易水平仪——“水鸭子”。其原理图如图乙所示,在水盆中放置一个空碗,并在空碗上放置一根直棍,观察直棍两端点A、B与被测点C是否在同一高度上。下列成语中蕴含的原理与“水鸭子”所运用的原理相同的是(  )
A.鱼翔浅底 B.立竿见影
C.海市蜃楼 D.波光粼粼
9.摄影爱好者拍到了难得一见的日偏食景象(如图)。此时,若将太阳光垂直照射在纸板一个很小的“ ”形孔上,那么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是( )
A. “”形 B. “”形 C. “”形 D. “”形
10.小明在学习“光的传播”时,看到老师的一个演示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点处用漏斗向水中慢慢注入海波溶液,观察到光线发生了弯曲;③经搅拌后,观察到光线又变直。小明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D.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二、填空题
11.如图,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小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烛焰在薄膜上成像。这个像是__(选填“实像”或“虚像”)。如果将该装置稍稍远离烛焰,薄膜上成的像会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像的亮度会__,(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12.2022年11月8日,世界多地天空上演月食奇观。如左图所示是天文爱好者在北京拍摄的月食。月食形成的原因是    ;右图中甲、乙分别代表月球或地球的位置,当形成月食时地球应在    所示的位置(填“甲”或“乙”)。
13.如图所示,是一张拍摄的照片,照片中墙面上蜡烛的阴影是由于光 形成的;此照片上部分被带“?”纸片遮住,但可判断墙面上 (选填“有”或“没有”)烛焰的阴影。
14.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填“大”或“小”)。科学家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约需,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
15.据天文学家测算,除太阳外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比邻星,与地球相距4.2光年,光年是 单位,表示光从比邻星到达地球需要 年。
16.夏天正午时分,阳光明媚,小华在地面上铺一张白纸,将刻有边长为3cm的等边三角形孔的纸板正对着太阳,保持纸板与地面的距离为1m不变,用一张卡片覆盖在三角形孔上,遮住孔的一部分,如图所示,让太阳光透过小孔,移动卡片,使通光孔变小。刚开始时,白纸上光斑大小 ;当小孔足够小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的,继续移动卡片,减小通光孔的大小,白纸上光斑大小 ,光斑亮度 。
三、作图题
17.室内一盏电灯通过墙上的两个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如图所示)。请根据这两条光束的方向确定室内电灯的位置。
四、实验题
18.小明自制“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他用硬纸板做了两个长约15cm、直径相差很小(直径都在8cm左右)的纸作为内、外套筒,使内套刚好能够插入外套筒内,并能前后拉动。准备儿张黑纸,黑纸上分别有形状和大小不一样的小孔。
(1)在外套筒的一端蒙上一张带小圆孔的黑纸;在内套筒的A端蒙上一层 (选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为了使观察到的像更清晰,应将内套筒的 (选填“A”或“B”)端插入外套筒内;
(2)小明将小孔正对“F光源”,调整内套筒的位置,可以看到“F光源”在膜上成清晰的缩小的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其成像原理是 。将“F光源”用黑纸遮去中间一小部分,观察到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
(3)保持其它因素不变,更换黑纸:
①使小圆孔更小一点,观察到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像的亮度 (选填“变亮”“不变”或“变暗”):
②将小圆孔换成与小圆孔大小相仿的小方孔,在膜上观察到 (填字母);将小圆孔换成边长约3cm的等边三角形孔,在膜上观察到 (填字母)。
A.F光源的像
B.满满的一片亮光
C.方形的光斑
D.三角形的光斑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光年是光走一年经过的距离,是长度的单位,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详解】圭表是通过观察记录正午时表在圭上影子的长度变化来判断节气,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A.林中树荫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树木挡住了光而形成的影子,与圭表工作原理相同,故A符合题意;
B.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3.【答案】C
【详解】光年等于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是距离单位,故错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大气层不是均匀的介质,所以光在大气层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故正确。通常情况下,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而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故、错误。
4.【答案】B
【详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在真空中的速度,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光在水、玻璃、空气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排列为。故选。
5.【答案】B
【详解】A.彩虹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就是彩虹故A不符合题意;
B.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B符合题意;
C.云在水中的虚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物体反射的光在穿过疏密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不是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对于不均匀的介质,即使是同一种介质,其传播方向也有可能发生改变。
7.【答案】A
【详解】AB.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故A正确,B错误;
CD.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D选项中光的传播方向标记错误,故CD错误。
8.【答案】B
【详解】“水鸭子”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AC.鱼翔浅底、海市蜃楼均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C不符合题意;
B.立竿见影为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符合题意;
D.波光粼粼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9.【答案】D
【详解】当太阳光通过纸板上的“ ”形小孔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地面上会形成太阳的像,光斑的形状只与太阳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小孔成像成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像,因此,根据日偏食缺口的方向可知,只有选项正确。故选。
关键点拨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物体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10.【答案】C
【详解】从①中我们发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而②中的光线不再沿直线传播,不同于①的是②中介质不再均匀;③中的光线又沿直线传播,是因为搅拌后介质又变得均匀。故可以得出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选。
11.【答案】实像; 变小; 变暗
【详解】烛焰通过小孔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当将该装置远离烛焰时,物距增大,像距不变,成的像将变小;烛焰远离小孔后,进入小孔的光线减少,薄膜上成的像会变暗。
12.【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甲
【解析】日食、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形成月食时,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亮(全部或部分),是因为地球挡住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在阴影部分的月球不能反射太阳光,因此地球应该在太阳和月球之间,即地球应在甲位置。
【解题笔记】日食、月食的形成
现象 处于中间 位置的星球 结果
日食 月球 月球挡住全部或部分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地球上在阴影区的人看不到太阳(全部或部分),形成日食
月食 地球 地球挡住全部或部分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地球上的人看不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形成月食
13.【答案】直线传播;没有
【详解】影子的形成:当有光照射到不透光的物体上时,在物体的后面就会因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物体的影子;因为蜡烛不透光,所以在蜡烛后面的墙面上会出现因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蜡烛的阴影;蜡烛的火焰是光源,所以在蜡烛后面的墙面上没有烛焰的阴影。
14.【答案】大;
【详解】闪电和打雷总是同时发生的,但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要远远大于声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
15.【答案】长度;4.2
【详解】光年表示光一年走过的距离故为长度单位,相距4.2光年表示光从比邻星到达地球需要4.2年。
16.【答案】变小;不变 变暗
【详解】因为太阳光是平行光,开始时孔较大,所以形成的是和孔面积大小相等的光斑,减小孔的大小时,白纸上光斑大小将变小。
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来越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小孔成像),此时光斑形状是圆形。继续减小三角形孔的大小时,白纸上所成光斑的大小不变,但透过小孔的光变少,即单位面积上所接收的光的量减少,所以光斑变暗。
17.【答案】
【详解】根据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每条光线通过小洞都是沿直线传播的,两条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灯泡的位置。
18.【答案】(1)半透明;A
(2)光的直线传播;改变
(3)不改变;变暗;A;D
【详解】(1)透明膜因透光率过高,光线几乎全部穿过,无法在膜表面形成足够亮度的光斑,导致像难以被肉眼识别;半透明膜能使部分光线散射反射,增强像与背景的对比度,便于观察者清晰捕捉影像;不透明膜没有光线进入人眼,看不到像。故需要蒙上用半透明膜。
A端放入套筒内,能使得半透明膜的位置更黑暗,使得在半透明膜成的像感觉更明亮、更清晰,便于实验观察。
(2)小孔成像现象中,物体的上部、下部的光沿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分别到达半透明膜的下部、上部,从而呈现倒立的像,故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没有挡住时,呈现的是完整的像,把光源中间部分挡住,中间部分的光不能传播到半透明膜上,这一部分就不能形成像,此时不能形成完整的像,故像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3)小孔成像中成的像的形状只与物体形状有关,物体形状不变,则像的形状就不变。
小孔变小,则通过小孔的光就变少,则像的亮度就变暗。
小孔成像中成的像的形状只与物体形状有关,与小孔形状无关。
当小孔是边长为3cm的等边三角形时,这就不再是小孔,此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半透明膜上会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光斑。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