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2《登高》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8 19:5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关于登高的名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杜甫
核心素养
了解杜甫生平及其作品风格、写作背景。

把握诗歌的主要意象,感受意境之壮美,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赏析诗歌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理解“悲”的内涵,学习诗人忧国忧民、心系苍生的博大胸襟。

走近诗圣
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等。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诗圣”。 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 这条主线。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三吏”、“ 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
诗史
人们经常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甫晚年的诗歌风格,那么,何谓沉郁顿挫?
沉郁:思想内容。
“沉”即“深”——深刻、深广、深厚
“郁”即“积”——真实、凝重、含蓄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诗歌内容特点,主要指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是指形式特点,主要包括语言的刚键,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杜甫人生四时期
出身名门,裘马轻狂。
代表作《望岳》
读书游历时期(35岁之前)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
困守长安时期(35-44岁)
李林甫权倾朝野,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杜甫困顿十年,入仕无门。
代表作:《春望》“三吏”“三别”
为官流亡时期(45-48岁)
任左拾遗,为房琯向肃宗上书请无罪,后发生安史之乱,避难流亡。
代表作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
漂泊西南时期(49岁-58岁)
好友严武接济于成都草堂,写了240多首诗。忧国忧民,贫困交加。
杜甫其人
(712—770)
杜甫其人
(712—770)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大历二年(公元767年),是杜甫去世前三年客居四川夔(kuí)州所作。当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四年,但国家仍处于一片动乱之中。杜甫从48岁时开始漂泊在外,写此诗时是杜甫漂泊的第八个年头。
这年重阳节,想到当时的时局,想到昔日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离世,面对重病缠身的自己,为了排遣心头郁闷,杜甫抱病独自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其常见的类型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文体知识
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1、句法要相同;
2、不能用一样的字相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可以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
3、词性相对。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
工对: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如天文、地理、时令、器物、服饰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登临诗
古人的登高情结
一、儒家文化影响
君子登高必赋--孔子
二、重九登高习俗的影响
避免邪气,登高避灾
三、现实情况使然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则致思深
文本感知
诵读入境,吟咏悟情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你认为诗眼是哪个字?

2.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
译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文本研读
王国维先生说:“《登高》一诗,阅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顿觉无处遁逃之感!”
诗人如何写悲?请你根据诗中体现“悲愁”的意象,结合艺术手法来分析。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述的?
风 天 猿啸 渚 沙 鸟
急 高 哀 清 白 飞回
唐诗中的“猿啼”意象
猿啼(亦称猿鸣)一般发生在清晨。有学者指出,这种能大声齐鸣、发出高昂清晰的声音、响震山谷的猿类应该是长臂猿,三峡崖陡水急,除长臂猿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种类的猿啼声,能盖过舟行峡谷的急流水声。在滩险水喧声中,只有长臂猿的呼应性齐鸣,才能成为当时航行三峡地区听猿啼的一大特色。
唐诗中的“猿啼”意象常见于江上行水诗中,系诗人在舟行三峡时闻之而生感。七百里三峡水道间,山高树茂,高猿深藏,于深秋之晨,哀鸣声凄长不绝,使人听此凋朱颜。故举凡游子客愁、失意怅怀,舟人漂泊、生计多艰之悲皆由此起。
鸟飞回
一只?
一群?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诗人为何用“落木”而不是“落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面对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什么?(知人论世)
背景介绍
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从他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767年,已是漂泊第八个年头了,他已55岁,距离去世仅余三年。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755年12月至763年2月)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
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联想到诗人飘零的身世、颠沛流离的生活。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落木萧萧:落叶飘零,韶光易逝。
不尽长江:时间无穷
生命短暂
对比
宇宙永恒
人生短暂
壮志未酬
雄浑壮阔、沉郁悲壮。
意境
诗人既感到人生短暂而渺小,历史悠远而不可逆转,因壮志未酬而产生惆怅。
相关诗句:抒发在浩瀚宇宙间个体生命渺小的情感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
为何而悲?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合作探究
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即八可悲。(《鹤林玉露》)你能读出几层?
为何而悲?
第十一级 《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离乡万里、时值悲秋、作客他乡、长久漂泊、人到老年、体弱多病、孤独无依、国家多事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中“艰难”形容的是国家艰难还是个人?“苦恨”二字如何理解?
“艰难”
兼指国家命运和自身命运。
人生艰难(八重悲),时局艰难(战争)。
“苦恨”
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人到暮年,不能为国家效力,恨自己壮志难酬!更多是遗憾。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展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境界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诗圣”杜甫无论穷达,都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诗人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生计潦倒,时事艰难,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探究总结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诗歌通过描写诗人登高的所见所感,描绘了江边深秋景象,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以及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的悲苦之愁,塑造了一位穷困潦倒、忧国忧民、漂泊无依的诗人形象。
自古逢秋多寂寥,中国文人多悲秋。请谈谈你对杜甫“悲秋”的理解。
景:自然之秋
己:人生之秋
国:国家之秋
杜甫的悲秋,融入了羁旅的愁思、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显得沉郁厚重。即使人生潦倒,销愁无途,仍忧国伤时;即使国事艰难,壮志未酬,仍心系家国。杜甫的悲是悲自然,是悲人生,悲国家,悲天下苍生。
俄国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杜甫这种心忧天下的情怀,是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的。
全诗总结
诗人通过登高望远,描绘了一幅苍凉壮阔的长江秋景图,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结合,抒发了思乡之情、孤独之感、羁旅之愁、多病之哀,表达了人生迟暮,壮志未酬的悲愤,同时表现了忧国忧民,胸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这首诗以“悲”字为核心,贯穿全诗。诗人由内心伤悲到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消悲,由借酒消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悲笔,悲情落笔,真是怎一个“悲”字了得!
当堂检测
《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登高》中 两句从空间角度描绘出一幅壮阔、萧索的夔州秋景图,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登高》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