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五四运动
@课标串素养
唯物史观 了解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解释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事迹,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了解五四精神内涵,树立为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知识梳理
1.【易错提醒】新文化运动的发端是《青年杂志》的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而《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
2.【知识拓展】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革命的性质来看: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来看: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显示了新的伟大力量。
(3)从革命的发展前途来看:无产阶级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
(4)从运动的作用来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5)从世界的革命范围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基础巩固练
1.(六盘水期中)下面是对新文化运动某一代表人物的信息描述,他是( )
信息一 《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信息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的作者
信息三 毛泽东称他为“中国文化革命主将”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2.【跨学科·语文】1918年,《新青年》杂志刊登了李大钊赞美家乡风光的新诗《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表达方式新鲜、平易、通俗,材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新情境·校徽设计】如图为1917年鲁迅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北大”二字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三人成众”的意象,鲁迅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与这一寓意密切相关的是( )
A.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先进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5.【史料实证】(河北中考改编)下面是一份民国八年5月23日发出的电文,对其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外交失败,举日愤激,贵会救国薄(博)海同钦,垦速电政府迅筹国策,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同深感祷。 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
A.推动辛亥革命的进行 B .发出的年份是1921年
C.促成文学革命的开展 D.揭示五四运动的背景
6.(贵阳南明区期末)1919年5月4日,北京数千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迹。根据情境推断,学生们提出的口号可能是( )
A.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D.反对华北自治
7.“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一“群众运动”( )
A.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B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8.【家国情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宣传单的内容之一。后人据此并结合五四运动的斗争史实归纳出“五四精神”,其核心内容是( )
A.誓死力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B .敢于牺牲的革命献身精神
C.永不言败的奋斗抗战精神 D.屡败屡战的革命坚韧精神
9.【思想解放】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青年杂志》创办于民国 年。
10.(黔南州中考)【阶级基础·伟大力量】1919年6月,上海、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能力提升练
11.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下表的口号和主张,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代表人物 口号和主张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自强”“求富”
孙中山、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民主共和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民主与科学
A.思想解放是时代的先导
B .文化宣传是变革的基础
C.三组内容都代表人民群众利益
D.三组内容都主张建立共和国家
12.【史料实证】(黔西南州中考)下图是“1895-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统计图”。根据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说法合理的是( )
A.这个数据是对的。戊戌变法中需要大力宣传新思想
B .应该是对的。因为这个图表出自一位学者的著作
C.这是符合史实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出现大量报刊
D.这个数据不对。1919年不可能增加这么多的报刊
13.如图是漫画家丁悚1919年5月16日在《神州日报》上刊登的漫画,画中一支写着“巴黎特制”的笔牢牢地捆缚在“民气”之石上,中国代表在旁表示“我实拿他不动”。该漫画意在说明( )
A.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B .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潮流
C.民众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4.(贵阳南明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以往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先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摘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第六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错误项的括号内打“×”)(4分)
A.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 )
B.新文化运动非常重视中国国民伦理和道德的改造。 ( )
C.新文化运动针对当时尊孔复古的逆流,猛烈地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 )
D.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
材料二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还只是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但历史已经表明,提倡资本主义并不能为中国指明一条可行的出路。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存在怀疑,推动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新的途径,成为他们以后接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土壤。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这个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由此风起云涌,异军突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等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初期的新文化运动”的侧重所在。(1分)说一说哪两个历史事件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思想上的变化。(2分)
材料三
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含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时候了,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阶级所把持,要用他来造成多数幸福,简直是妄想。 ——陈独秀
我认的(马克思)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周恩来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3分)第11课 五四运动
@课标串素养
唯物史观 了解新文化运动基本内容,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历史解释 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事迹,增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感,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了解五四精神内涵,树立为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知识梳理
1.【易错提醒】新文化运动的发端是《青年杂志》的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而《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
2.【知识拓展】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革命的性质来看: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2)从革命的领导阶级来看:五四运动为新的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显示了新的伟大力量。
(3)从革命的发展前途来看:无产阶级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要把中国引向社会主义。
(4)从运动的作用来看: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5)从世界的革命范围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基础巩固练
1.(六盘水期中)下面是对新文化运动某一代表人物的信息描述,他是( C )
信息一 《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
信息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的作者
信息三 毛泽东称他为“中国文化革命主将”
A.陈独秀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2.【跨学科·语文】1918年,《新青年》杂志刊登了李大钊赞美家乡风光的新诗《山中即景》:“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表达方式新鲜、平易、通俗,材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B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新情境·校徽设计】如图为1917年鲁迅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的校徽,“北大”二字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三人成众”的意象,鲁迅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与这一寓意密切相关的是( C )
A.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新文化运动前期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B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
B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先进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5.【史料实证】(河北中考改编)下面是一份民国八年5月23日发出的电文,对其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D )
外交失败,举日愤激,贵会救国薄(博)海同钦,垦速电政府迅筹国策,勿丧国权,并电巴黎专使,毅力坚持,争还国土。同深感祷。 直隶甲种工业学校一百八十二人泣叩
A.推动辛亥革命的进行 B .发出的年份是1921年
C.促成文学革命的开展 D.揭示五四运动的背景
6.(贵阳南明区期末)1919年5月4日,北京数千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迹。根据情境推断,学生们提出的口号可能是( B )
A.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D.反对华北自治
7.“这是真正激动人心的一页,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从前我们搞革命虽然也看到过一些群众运动的场面,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席卷全国的雄壮浩大的声势。整个中国从沉睡中复苏了,开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这一“群众运动”( B )
A.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B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D.实现了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
8.【家国情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宣传单的内容之一。后人据此并结合五四运动的斗争史实归纳出“五四精神”,其核心内容是( A )
A.誓死力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B .敢于牺牲的革命献身精神
C.永不言败的奋斗抗战精神 D.屡败屡战的革命坚韧精神
9.【思想解放】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青年杂志》创办于民国 四 年。
10.(黔南州中考)【阶级基础·伟大力量】1919年6月,上海、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工人阶级 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能力提升练
11.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下表的口号和主张,结合所学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
代表人物 口号和主张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自强”“求富”
孙中山、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民主共和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民主与科学
A.思想解放是时代的先导
B .文化宣传是变革的基础
C.三组内容都代表人民群众利益
D.三组内容都主张建立共和国家
12.【史料实证】(黔西南州中考)下图是“1895-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统计图”。根据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说法合理的是( C )
A.这个数据是对的。戊戌变法中需要大力宣传新思想
B .应该是对的。因为这个图表出自一位学者的著作
C.这是符合史实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后出现大量报刊
D.这个数据不对。1919年不可能增加这么多的报刊
13.如图是漫画家丁悚1919年5月16日在《神州日报》上刊登的漫画,画中一支写着“巴黎特制”的笔牢牢地捆缚在“民气”之石上,中国代表在旁表示“我实拿他不动”。该漫画意在说明( C )
A.维新变法思想广泛传播 B .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潮流
C.民众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4.(贵阳南明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以往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中国国民对之“若观对岸火,熟视而无所容心”,“欲图根本之救亡”必须先改造中国的国民性。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所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
——摘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第六卷:民国的初建(1912—192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请在正确项的括号内打“√”,错误项的括号内打“×”)(4分)
A.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 × )
B.新文化运动非常重视中国国民伦理和道德的改造。 ( √ )
C.新文化运动针对当时尊孔复古的逆流,猛烈地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 √ )
D.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 )
材料二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还只是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思想障碍,但历史已经表明,提倡资本主义并不能为中国指明一条可行的出路。新文化运动左翼人士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存在怀疑,推动他们去探索挽救危亡新的途径,成为他们以后接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土壤。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这个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由此风起云涌,异军突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摘编自中共中央宣传部等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初期的新文化运动”的侧重所在。(1分)说一说哪两个历史事件促进了先进知识分子思想上的变化。(2分)
侧重: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1分)事件: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的爆发。(2分)
材料三
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含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吴玉章回忆录》
无论南北,凡军阀都不应当存在。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的时候了,共和政治为少数资本阶级所把持,要用他来造成多数幸福,简直是妄想。 ——陈独秀
我认的(马克思)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周恩来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先进知识分子在思想认识上发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3分)
变化: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巨大;认识到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