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标串素养
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北伐战争形势图》,了解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的历史,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
1.【易错提醒】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失败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温馨提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基础巩固练
1.(河南中考)1924年,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发言并指出:共产党员的加入,是为贡献于国民革命事业而来的。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B )
A.工人运动的高涨 B .国共合作的实现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的爆发
2.(扬州中考)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B )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教材变式】在黄埔军校门口曾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副对联说明黄埔军校( D )
A.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B .重视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
C.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 D.厚植英勇无畏的革命情怀
4.【跨学科·音乐】下图为1926年7月创作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歌片段。据此推知北伐( A )
A.是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B .初期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
C.推动各地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D.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5.【教材变式】我们在学习《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时,课本中有这样一个“人物扫描”栏目。此栏目可用于探究北伐战争( C )
叶挺
(1896—1946)
叶挺,广东惠阳人。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4年8月下旬赴苏联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独立团以共产党员为骨干,是北伐军的主力先锋,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美誉。叶挺也因此成为北伐名将。
A.开始的时间 B .发展的过程 C.胜利的原因 D.产生的影响
6.北伐军每到一地,便和当地中国共产党组织配合,派出政工人员,组织工会、商会、学联等群众团体,留下部分人员参加地方工作,指导民众运动。这说明北伐战争( A )
A.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B .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缓和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D.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7.【史料实证】1927年7月,宋庆龄在某个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这里宋庆龄针对的是( B )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
C.军阀之间的纷争
D.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8.【新考法·解读图文】下侧图文材料表明( C )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A.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C.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能力提升练
9.【跨学科·数学】利用数学坐标系来研究历史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某历史小组针对1921—1928年中共党员的数量变化绘制了如下坐标轴,正确的是( C )
10.【唯物史观】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召开会议,决定“分共”,国民党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国共两党从合作到敌对,根本原因在于( A )
A.阶级利益对立 B .封建势力收买
C.帝国主义破坏 D.官僚买办腐蚀
1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1分)根据材料,指出创办该学校的目的。(1分)
“学校”:黄埔军校。(1分)目的: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1分)
材料二
全国工农支持北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的关系。(2分)
关系: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使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果;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各地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2分)
材料三 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立即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等,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破裂?(1分)根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在政变后建立的政府的性质。(1分)
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分)性质:南京国民政府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1分)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主要原因: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帝国主义绞杀中国革命;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答出任意三点3分)第13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课标串素养
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北伐战争形势图》,了解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
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国民党内反动集团叛变革命的历史,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内容,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
1.【易错提醒】北伐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但国民革命最终失败了,失败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2.【温馨提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基础巩固练
1.(河南中考)1924年,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某次会议上发言并指出:共产党员的加入,是为贡献于国民革命事业而来的。该会议的召开标志着( )
A.工人运动的高涨 B .国共合作的实现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的爆发
2.(扬州中考)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教材变式】在黄埔军校门口曾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副对联说明黄埔军校( )
A.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B .重视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
C.推动了北伐胜利进军 D.厚植英勇无畏的革命情怀
4.【跨学科·音乐】下图为1926年7月创作的国民革命军北伐军歌片段。据此推知北伐( )
A.是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B .初期的主要战场是湖南、湖北
C.推动各地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D.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5.【教材变式】我们在学习《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时,课本中有这样一个“人物扫描”栏目。此栏目可用于探究北伐战争( )
叶挺
(1896—1946)
叶挺,广东惠阳人。曾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4年8月下旬赴苏联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团长。独立团以共产党员为骨干,是北伐军的主力先锋,所向披靡,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美誉。叶挺也因此成为北伐名将。
A.开始的时间 B .发展的过程 C.胜利的原因 D.产生的影响
6.北伐军每到一地,便和当地中国共产党组织配合,派出政工人员,组织工会、商会、学联等群众团体,留下部分人员参加地方工作,指导民众运动。这说明北伐战争( )
A.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B .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缓和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D.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7.【史料实证】1927年7月,宋庆龄在某个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这里宋庆龄针对的是( )
A.二次革命的失败
B .国民党内反动集团背叛革命
C.军阀之间的纷争
D.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8.【新考法·解读图文】下侧图文材料表明( )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A.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C.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能力提升练
9.【跨学科·数学】利用数学坐标系来研究历史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某历史小组针对1921—1928年中共党员的数量变化绘制了如下坐标轴,正确的是( )
10.【唯物史观】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召开会议,决定“分共”,国民党反动集团叛变革命,导致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国共两党从合作到敌对,根本原因在于( )
A.阶级利益对立 B .封建势力收买
C.帝国主义破坏 D.官僚买办腐蚀
1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亲密无间,共同抗敌,也曾分道扬镳,挥戈相向,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诸君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
(1)材料一中创立的“学校”指什么学校?(1分)根据材料,指出创办该学校的目的。(1分)
材料二
全国工农支持北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之间的关系。(2分)
材料三 1927年3月,蒋介石来到上海,立即与帝国主义列强、江浙财阀和上海流氓头子等,举行一系列会谈。蒋介石还与汪精卫密谈“分共”。经过一系列活动,蒋介石完成了发动反革命政变的准备。
(3)蒋介石最终发动了哪一政变使国共合作破裂?(1分)根据材料三,概括蒋介石在政变后建立的政府的性质。(1分)
(4)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