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20:43:20

文档简介

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标串素养
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了解红军的行军路线,知道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和会师的地点
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遵义会议,掌握会议召开的历史地位和意义;通过学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掌握红军长征的意义
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知识梳理
1.【重难突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红军指战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
2.【易错提醒】红军长征结束的时间是1936年10月,不是1935年10月。其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不是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3.【知识拓展】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基础巩固练
1.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红军损失惨重。其结果是红军( A )
A.被迫开始了长征 B .展开了北伐战争
C.建立革命根据地 D.前往井冈山会师
2.【新情境·解说词】(黔西南州中考)某电视纪录片对下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 B )
A.概括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跨学科·语文】诗史合一是毛泽东诗词的鲜明特色。下列诗词中反映长征时期革命斗争的是( B )
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4.【教材变式】观察下列图片可知,红军长征途中( A )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A.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 B .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
C.缺乏必要的后勤补给 D.经受严酷的战斗考验
5.【原创】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图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B )
A.长征从井冈山根据地出发 B .长征途中四渡赤水
C.吴起镇会师标志长征结束 D.红军长征历时两年
解题思路——地图类选择题
①审:根据题干信息,明确考查内容。
②读:读取图中的图例、地名、路线等关键信息,把握时空变化,明确相关历史事件。
③联:联系所学知识,选出正确答案。
6.【新考法·史事要素】周恩来对长征曾作了形象的比喻:“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他强调了长征的( D )
A.原因 B .过程 C.精神 D.意义
@能力提升练
7.【跨学科·语文】在语文课中我们学习了陆定一的《老山界》,课文最后写道:“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体现了红军具有( A )
A.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C.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
8.在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重要的作用。创作于1935年9月的歌曲《到陕北去》(部分歌词如下),对革命起到的作用是( C )
  陕北的革命运动大发展/创造了十几县广大根据地/迅速北上会合红军二五、二六军/消灭敌人,争取群众/巩固发展陕北红区建立根据地
A.表达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
B.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为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D.起到传播革命种子的作用
9.【贵州历史】“绅粮(富人)堆谷满仓,乾人(穷人)无米煮汤!土豪劣绅住洋房子,工人农民住烂茅篷!还有种种苛捐杂税,把工农血汗吸得精光!只有拥护红军打胜仗,工农才能得解放。”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仁怀留下的木板童谣。该童谣反映出红军长征( C )
A.挽救了中国革命 B.保存了基干力量
C.传播了革命思想 D.打开了抗日局面
10.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历史解释·伟大转折定航向】
材料一 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
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这次会议”是什么会议?(1分)用一句话概括其重要意义。(2分)
会议:遵义会议。(1分)意义: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分)
【时空观念·艰难险阻夺胜利】
材料二 下图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草图。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二中合适的英文字母填入下面对应位置。(3分)
①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A 。
②长征途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的召开地: B 。
③红一方面军分别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会师于 D、E ,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家国情怀·胜利会师开新局】
材料三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
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指出“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1分)请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2分)
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分)做法:树立崇高理想,弘扬长征精神,长大后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不畏艰险,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第15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课标串素养
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了解红军的行军路线,知道长征途中的重要会议和会师的地点
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遵义会议,掌握会议召开的历史地位和意义;通过学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掌握红军长征的意义
家国情怀 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知识梳理
1.【重难突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红军指战员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等。
2.【易错提醒】红军长征结束的时间是1936年10月,不是1935年10月。其结束的标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不是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
3.【知识拓展】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
①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②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的牺牲精神。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⑤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基础巩固练
1.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红军损失惨重。其结果是红军(   )
A.被迫开始了长征 B .展开了北伐战争
C.建立革命根据地 D.前往井冈山会师
2.【新情境·解说词】(黔西南州中考)某电视纪录片对下图这样解说:“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解说词中的“会议”(   )
A.概括了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D.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跨学科·语文】诗史合一是毛泽东诗词的鲜明特色。下列诗词中反映长征时期革命斗争的是(   )
A.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4.【教材变式】观察下列图片可知,红军长征途中(   )
红军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A.面临恶劣的自然环境 B .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
C.缺乏必要的后勤补给 D.经受严酷的战斗考验
5.【原创】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从图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长征从井冈山根据地出发 B .长征途中四渡赤水
C.吴起镇会师标志长征结束 D.红军长征历时两年
解题思路——地图类选择题
①审:根据题干信息,明确考查内容。
②读:读取图中的图例、地名、路线等关键信息,把握时空变化,明确相关历史事件。
③联:联系所学知识,选出正确答案。
6.【新考法·史事要素】周恩来对长征曾作了形象的比喻:“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他强调了长征的(   )
A.原因 B .过程 C.精神 D.意义
@能力提升练
7.【跨学科·语文】在语文课中我们学习了陆定一的《老山界》,课文最后写道:“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体现了红军具有(   )
A.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C.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
8.在革命时期,共产党人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重要的作用。创作于1935年9月的歌曲《到陕北去》(部分歌词如下),对革命起到的作用是(   )
  陕北的革命运动大发展/创造了十几县广大根据地/迅速北上会合红军二五、二六军/消灭敌人,争取群众/巩固发展陕北红区建立根据地
A.表达红军胜利会师的喜悦
B.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为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D.起到传播革命种子的作用
9.【贵州历史】“绅粮(富人)堆谷满仓,乾人(穷人)无米煮汤!土豪劣绅住洋房子,工人农民住烂茅篷!还有种种苛捐杂税,把工农血汗吸得精光!只有拥护红军打胜仗,工农才能得解放。”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仁怀留下的木板童谣。该童谣反映出红军长征(   )
A.挽救了中国革命 B.保存了基干力量
C.传播了革命思想 D.打开了抗日局面
10.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历史解释·伟大转折定航向】
材料一 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
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这次会议”是什么会议?(1分)用一句话概括其重要意义。(2分)
【时空观念·艰难险阻夺胜利】
材料二 下图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草图。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二中合适的英文字母填入下面对应位置。(3分)
①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
②长征途中具有生死攸关转折意义的会议的召开地: 。
③红一方面军分别与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会师于 ,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家国情怀·胜利会师开新局】
材料三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
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根据材料三,指出“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1分)请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