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20:47:47

文档简介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串素养
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形势图》《三大战役示意图》,掌握相关的时间、地点及相关的军队、人物等
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内容,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史料实证 通过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三大战役,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识梳理
1.【易错提醒】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2.【温馨提示】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阶段:战略防御(转战陕北)→战略进攻(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走向胜利(渡江战役)。
@基础巩固练
1.【新情境·年画】(潍坊中考)1947年,《人民翻身兴家立业》《儿童劳军》《参军图》等年画,深受解放区人民喜爱。这主要是因为解放区(   )
A.实行减租减息 B .开展土地改革
C.完成民主建设 D.转入战略反攻
2.(攀枝花中考)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
A.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 .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
3.周恩来总理曾对一次军事行动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而我们已经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这一军事行动是(   )
A.跃进大别山 B .平津战役 C.三下江南 D.渡江战役
4.【跨学科·地理】下图所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此次行动(   )
A.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 .使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5.这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这三大战役(   )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 .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6.毛泽东评价七届二中全会:“此次会议是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的转折点。”这是对此次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的精辟论述。此次会议(   )
A.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 .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总结了民主革命的经验 D.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7.【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义,颁布了《 》,在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8.【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解放 (地名),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能力提升练
9.【历史解释·新情境】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重点攻势》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
A.嘲讽国民党进攻意图破产 B .提醒人们全面内战即将爆发
C.呼吁解放军重点进攻南京 D.欢呼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
10.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
#时期 #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全民族抗战时期 A
解放战争时期 B
(1)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两处土地政策的内容,并分别简述这两个政策实施的意义。(4分)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材料二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2分)概括解放军三路大军跃进中原对人民解放战争有何作用。(2分)
材料三 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部分头条标题。
4月20日 《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
4月24日 《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
4月25日 《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
4月26日 《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标串素养
时空观念 通过学习《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形势图》《三大战役示意图》,掌握相关的时间、地点及相关的军队、人物等
历史解释 通过学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内容,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史料实证 通过了解解放区土地改革、三大战役,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识梳理
1.【易错提醒】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渡江战役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2.【温馨提示】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阶段:战略防御(转战陕北)→战略进攻(跃进大别山)→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走向胜利(渡江战役)。
@基础巩固练
1.【新情境·年画】(潍坊中考)1947年,《人民翻身兴家立业》《儿童劳军》《参军图》等年画,深受解放区人民喜爱。这主要是因为解放区( B )
A.实行减租减息 B .开展土地改革
C.完成民主建设 D.转入战略反攻
2.(攀枝花中考)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的一份文件中规定: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中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该文件在当时起到的积极作用是( A )
A.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 .加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掀起了军民联合大生产运动
3.周恩来总理曾对一次军事行动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黄河是蒋介石的“外壕”,陇海路是他的“铁丝网”,长江是他的“内壕”,而我们已经过了“铁丝网”,打到他的“内壕”了。这一军事行动是( A )
A.跃进大别山 B .平津战役 C.三下江南 D.渡江战役
4.【跨学科·地理】下图所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此次行动( B )
A.拉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 .使人民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C.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5.这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这三大战役( C )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 .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6.毛泽东评价七届二中全会:“此次会议是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的转折点。”这是对此次会议的内容和历史地位的精辟论述。此次会议( D )
A.加速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 .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总结了民主革命的经验 D.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7.【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义,颁布了《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在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8.【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解放 南京 (地名),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能力提升练
9.【历史解释·新情境】艺术创作与时代需要紧密相连。对下图漫画《重点攻势》创作意图理解最为合理的是( A )
A.嘲讽国民党进攻意图破产 B .提醒人们全面内战即将爆发
C.呼吁解放军重点进攻南京 D.欢呼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
10.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
#时期 #土地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全民族抗战时期 A
解放战争时期 B
(1)请写出材料一表格中A、B两处土地政策的内容,并分别简述这两个政策实施的意义。(4分)从上述土地政策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A: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1分)意义:调动了各阶级抗战积极性。(1分)B:耕者有其田;(1分)意义:使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答出一点,1分)认识: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革命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或坚持开拓创新);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是确保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基础。(言之有理,2分)
材料二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12万余人突破黄河天险,由此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陈谢、陈粟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展开,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使这一地区成为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的背景。(2分)概括解放军三路大军跃进中原对人民解放战争有何作用。(2分)
背景: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变化。(2分)作用:扭转战局,使中原成为取得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或为取得全国胜利打下基础)。(2分)
材料三 1949年4月下旬《南京日报》部分头条标题。
4月20日 《对共军渡江要求,政府将加以拒绝》
4月24日 《治安维持会成立,筹备欢迎解放军》
4月25日 《百万市民夹道欢呼,解放军进入南京》
4月26日 《我们的队伍来了!解放军真正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南京日报》头条标题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
变化:从关注政府对解放军的应对措施到转变为欢迎解放军。(2分)原因:渡江战役胜利,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人民解放军军纪严明,得到人民的支持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