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总结提升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总结提升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20:50:01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总结提升
重点一 晚清时期(辛亥革命前)的抗争与救亡图存
#阶级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纲领、口号 或主张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扶清灭洋” “自强”“求富”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结果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以失败告终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 顽固派的力量强大,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
影响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结论 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不触动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无法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重点二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1.(广州中考)1848年刊行的《瀛寰志略》,多次指出西方能在中国火器基础上制造出锐利且易用的枪炮,对此中国既要反思,更要仿效。1866年,清政府刻印此书并送官员参阅。清政府此举意在(   )
A.查禁鸦片走私 B .推动洋务运动
C.宣传维新变法 D.抗击八国联军
2.由下面年代尺内容可知,洋务运动(   )
A.捍卫了国家主权 B .未实现富国强兵
C.解决了边疆危机 D.未带来任何变化
3.(遵义期中)如图反映了近代列强在中国的设厂状况,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1895—1913年设在中国的外资厂矿数量
A.《马关条约》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B.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掀起了“实业救国”热潮
4.八年级(1)班某同学对19世纪末中国历史感兴趣,收集了以下图片。它们可以用于印证的史实是(   )
A.西北边疆危机 B.列强瓜分中国
C.美日侵略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
5.(广东中考)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   )
A.师夷长技 B .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
6.(重庆中考B卷)如图所示为1902年发行的儿童读物《启蒙画报》中的一幅图画。在一个书房里,墙上挂着火枪,中间站着一位意气飞扬的少年,正注视着桌上的地球仪。图画作者意在(   )
A.肯定义和团运动意义 B .宣传新式报刊的创办
C.激发救国图强的志气 D.颂扬全国学制的统一
7.【新情境·话剧】(黔东南州期末)下表是某课本话剧社团的同学在排演时的对白。与该剧目相关的条约应该是(   )
甲:听说这次赔款白银4.5亿两,比以往的赔款都多。 乙:是啊!而且清政府还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丙:唉!这下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
A.《天津条约》 B .《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黔南州中考)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华民族反抗列强侵略”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下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为(   )
A.左宗棠收复新疆→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B.廊坊阻击战→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
C.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D.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9.【跨学科·数学】“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此,他们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下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B段“降到谷底”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0.(毕节一模)【维护统治·早期探索】下列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结构图,以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根据所学知识,空白方框内应填写的历史史事 。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11.【创办报刊】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较大的报刊有上海《 》和天津《 》。
12.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某校八年级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围绕“近代仁人志士的寻梦之旅”,在全班展览他们准备的相关资料。请你也参与进来,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2分)
任务一 【分类历史人物】
①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②左宗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③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④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⑤邓世昌:“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 ⑥康有为:“非通变不足以宜民,非更新不足以救国。”
(1)请依序号对上面表格中的人物进行分类。(2分)
任务二 【评价历史人物】
李鸿章大事简表(部分)
#年份 #主要大事
1862年 在安庆编成淮军
1863年 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人才
1865年 创办军工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2年 创办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年 着手组建北洋海军,加强海防
1895年 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2)【学史方法】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不一。有的赞其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有的则贬之为“杀人的刽子手、卖国贼”。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评价李鸿章。(4分)
任务三 【比较历史史实】
(3)该小组同学在对比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变法异同点时,遇到了困难,请结合相关史实,帮助他们梳理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点。(4分)
任务四 【认识历史规律】
(4)综合上述探究内容,你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有何认识?(2分)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总结提升
重点一 晚清时期(辛亥革命前)的抗争与救亡图存
#阶级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事件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纲领、口号 或主张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扶清灭洋” “自强”“求富”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结果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求强求富的目标没有实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变法以失败告终
失败原因 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 顽固派的力量强大, 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
影响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也产生长远影响
结论 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不触动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无法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重点二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1.(广州中考)1848年刊行的《瀛寰志略》,多次指出西方能在中国火器基础上制造出锐利且易用的枪炮,对此中国既要反思,更要仿效。1866年,清政府刻印此书并送官员参阅。清政府此举意在( B )
A.查禁鸦片走私 B .推动洋务运动
C.宣传维新变法 D.抗击八国联军
2.由下面年代尺内容可知,洋务运动( B )
A.捍卫了国家主权 B .未实现富国强兵
C.解决了边疆危机 D.未带来任何变化
3.(遵义期中)如图反映了近代列强在中国的设厂状况,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 )
1895—1913年设在中国的外资厂矿数量
A.《马关条约》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B.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掀起了“实业救国”热潮
4.八年级(1)班某同学对19世纪末中国历史感兴趣,收集了以下图片。它们可以用于印证的史实是( B )
A.西北边疆危机 B.列强瓜分中国
C.美日侵略台湾 D.八国联军侵华
5.(广东中考)1895年,康有为上书痛陈,值此千年变局,“病症已变而犹用旧方”,未有不危者。为此,康有为开出的“新方”是( C )
A.师夷长技 B .民主科学 C.变法图强 D.实业救国
6.(重庆中考B卷)如图所示为1902年发行的儿童读物《启蒙画报》中的一幅图画。在一个书房里,墙上挂着火枪,中间站着一位意气飞扬的少年,正注视着桌上的地球仪。图画作者意在( C )
A.肯定义和团运动意义 B .宣传新式报刊的创办
C.激发救国图强的志气 D.颂扬全国学制的统一
7.【新情境·话剧】(黔东南州期末)下表是某课本话剧社团的同学在排演时的对白。与该剧目相关的条约应该是( D )
甲:听说这次赔款白银4.5亿两,比以往的赔款都多。 乙:是啊!而且清政府还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丙:唉!这下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了。
A.《天津条约》 B .《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8.(黔南州中考)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中华民族反抗列强侵略”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以下史事按时间先后顺序为( D )
A.左宗棠收复新疆→虎门销烟→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B.廊坊阻击战→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
C.黄海海战→虎门销烟→廊坊阻击战→左宗棠收复新疆
D.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廊坊阻击战
9.【跨学科·数学】“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此,他们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下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B段“降到谷底”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
A.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0.(毕节一模)【维护统治·早期探索】下列是某同学制作的知识结构图,以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根据所学知识,空白方框内应填写的历史史事 洋务运动 。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11.【创办报刊】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全国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较大的报刊有上海《 时务报 》和天津《 国闻报 》。
12.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某校八年级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围绕“近代仁人志士的寻梦之旅”,在全班展览他们准备的相关资料。请你也参与进来,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2分)
任务一 【分类历史人物】
①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②左宗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③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④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⑤邓世昌:“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 ⑥康有为:“非通变不足以宜民,非更新不足以救国。”
(1)请依序号对上面表格中的人物进行分类。(2分)
一类为民族英雄:①②⑤;另一类为改革家(或维新派):③④⑥。(其他分类也可,2分)
任务二 【评价历史人物】
李鸿章大事简表(部分)
#年份 #主要大事
1862年 在安庆编成淮军
1863年 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人才
1865年 创办军工企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72年 创办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年 着手组建北洋海军,加强海防
1895年 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2)【学史方法】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不一。有的赞其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有的则贬之为“杀人的刽子手、卖国贼”。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辩证地分析评价李鸿章。(4分)
评价:李鸿章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晚清时期,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对延缓民族危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他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对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主持签订《马关条约》等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或对外采取妥协投降政策),损害了民族利益和中国主权的完整。(要求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作答,4分)
任务三 【比较历史史实】
(3)该小组同学在对比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变法异同点时,遇到了困难,请结合相关史实,帮助他们梳理两个历史事件的异同点。(4分)
不同点:①阶级属性不同,洋务运动代表地主阶级,戊戌变法代表资产阶级。(领导阶层不同,洋务运动是洋务派,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②改革目的不同,洋务派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维新派是为了挽救民族危亡。③探索之路不同,洋务运动是走军事器物救国之路,戊戌变法通过改良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机。相同点:①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的改革。②都涉及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③都主张向西方学习。④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异同点各答一点,4分)
任务四 【认识历史规律】
(4)综合上述探究内容,你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有何认识?(2分)
认识:中国人民具有强烈的抗争精神和爱国热情;中国的近(现)代化历程艰难而曲折;等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