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总结提升
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青岛中考)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后,在机场发表谈话:“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这反映出毛泽东飞抵重庆的目的是( D )
A.争取国民革命的胜利 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2.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下列军事行动最能体现这一作战指导思想的是( A )
A.主动撤离,转战陕北 B .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C.三大战役,主力决战 D.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3.【新情境·电视剧】电视剧《红日》主要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消灭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故事。可以为该电视剧提供丰富历史素材的是( C )
A.转战陕北 B .青化砭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跃进大别山
4.(浙江中考)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使人民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刘少奇指出,这是争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一环,有决定意义的一环。这里,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是( C )
A.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B .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C.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D.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5.【新情境·文物】(淄博中考)如图中的独轮车是淮海战役纪念馆的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功劳车”,是山东泗水县担运团民工向前线运送粮食的运输工具。它作为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 D )
A.国民革命的成果 B .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D.解放战争的胜利
6.【新考法·撰写小短文】观察下面大事年表,围绕“解放战争”这一主题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事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短文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6分)
观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1分)
论述:1947年夏,中国共产党及时调整战略,由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经过连续作战,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被动防御作战。同时,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随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队主力。最终1949年4月解放南京。(4分)
综上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决策指引了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1分)
学史方法
(一)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关注方向 #关注内容
时代背景 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了解其生卒年、国别
历史事件 按阶段梳理历史人物参与的历史事件,了解这一历史人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历史贡献 了解历史人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阶级属性 了解历史人物所代表的阶级,揭示其活动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历史影响 认识历史人物,主要看其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历史发展趋向所起的作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1.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谭嗣同”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D )
为走救国之路, ① 再次上书;
不做亡国之君, ② 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 ③ 发动政变;
以血唤醒民众, ④ 慷慨就义。
A.① B .② C.③ D.④
2.“他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是( D )
A.李宗仁 B .左权 C.杨靖宇 D.张学良
3.【新考法·项目式学习】某初中组织八年级学生进行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开设近代中国人物肖像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任务一 准备资料阶段,小史同学搜集了下列人物肖像。
林则徐 邓世昌 孙中山 李鸿章 康有为 陈独秀 梁启超
任务二 项目实施阶段,小史同学制作了项目式学习清单。
项目名称 近代中国人物肖像馆
驱动性 问题 介绍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展示近代中国发展历程
项目任务 布置展馆1:屈辱史馆
布置展馆2:▲
布置展馆3:▲
学习成果 撰写中国近代发展历程学习心得体会
请回答:
(1)你发现李鸿章既可以放进展馆1,也可以放进展馆2。据此,请你为展馆2命名,(1分)并写出李鸿章可以同时放进这两个展馆的理由。(2分)
展馆2:探索史馆。(1分)理由:李鸿章对外主张妥协求和,代表清政府签订了很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因此放进屈辱史馆;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参与了洋务运动,因此也可以放进探索史馆。(2分)
(2)小史同学发现林则徐、邓世昌可以同时放进展馆3,请你据此为展馆3命名,(1分)并说说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2分)
展馆3:抗争史馆。(1分)精神:为国捐躯、不怕牺牲、勇于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2分)
(3)小史同学不知道如何撰写人物展览解说词,请你撰写孙中山的解说词,供他学习参考。(80字左右,4分)除了孙中山,以上人物还有谁可以放进展馆2?(写出一个即可,1分)
解说词:孙中山是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组织创建了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维护共和,又与袁世凯等人进行长期斗争。孙中山屡败屡战、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4分)人物:康有为、陈独秀、梁启超。(任选一个,1分)
(4)请任选其中一个展馆,写出参观后的心得体会。(只选展馆不写体会不得分,2分)
展馆1(屈辱史馆):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展馆2(探索史馆):要勇于探索,遇到困难不气馁,坚持不懈。展馆3(抗争史馆):要热爱祖国,积极维护国家统一。(任选一个,2分)
(二)如何从历史图像中获取信息
#步骤 #获取信息
阅读标题 通过图像标题,了解图像的主题,即相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
观察图像 ①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人物到背景的顺序观察图像,特别关注主要部位,明确图像的焦点;②观察图像的细节,如图中人物的穿着打扮、身体语言、神情气质,获取其身份、情绪、活动背景等信息
续表
#步骤 #获取信息
分析图像 通过以上对图像表象信息的获取,明确图中所示的历史人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揭示图像反映的时代风貌、社会和生活状况等
解释图像 ①描述画面场景,说说画面带给自己的感受;②解释图像中不同人物或图案所处的位置、呈现的大小比例、图案的象征意义等历史信息;③解释图中所画人物的身份、图中历史事件或场景等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1.(宁夏中考)如图是20世纪三十年代流传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一种百姓易于接受、直观性、感染力强的宣传漫画。该宣传漫画的创作( B )
打倒军阀国民党统治!
A.标志着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 .有利于动员广大民众参加革命
C.表明了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D.鼓舞了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士气
2.漫画《不彻底的重建》(如图)创作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画中建设城门的砖头上写着“军阀”“旧官僚”“老政客”。该漫画( B )
A.说明北伐战争最终失败 B .揭露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C.警示北洋军阀死灰复燃 D.彰显了民主革命力量的团结
3.【新考法·数据分析】下列饼状图所示信息可用于佐证( C )
A.群众踊跃抗战是胜利的主要原因
B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解题思路——数据分析
①界定时空范围:“1937—1941年”“日本侵华”。
②分析数据特点:日本侵华总兵力占日本陆军总兵力一直保持80%及以上。
③结合数据特点和时代背景,得出结论,寻找最佳选项。
(三)如何从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中获取信息
认识 历史 剧 ①创作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②真实性: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有历史依据,剧情细节、次要人物、对话场景有虚构的成分;③认识:影视剧经过了艺术创作,它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但不等同于历史事实
获取 信息 ①了解影视剧反映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重要性;②通过影视剧中的场景、服饰、台词、动作等,感受时代氛围和历史风貌
1.影视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对历史进行解读和创造。影视剧《大决战》中这一幕可以提取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D )
(场景)餐桌上,毛泽东请蒋介石吃辣椒。 蒋介石: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啊,毛先生自便吧,我蒋某人不爱吃的东西,我从来不碰。 毛泽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哪,虽然说生活习性有所不同,可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就这个意义上说,我对这次见面是充满信心的。
A.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场景应发生在南京
C.国民党发动了内战 D.中共努力争取和平
2.电影《地道战》部分情节直接反映了毛泽东某部著作的内容(如下表)。这部著作是( D )
#情节 #内容
老村长安排民兵“少数民兵留下、大部队外线进攻” 坚决地实行外线速决的进攻战
高传宝把原来只能藏身的地窖改造成能藏又能打的地道 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村长牺牲前对大家说“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抗战就是胜利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论联合政府》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论持久战》
3.(铜仁二模)为了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工程,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某中学组织全校同学们观看红色革命电影,其中有个场景是:1948年10月4日,中央军委复电林彪等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指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由此可知,此时同学们正在观看( A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总结提升
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1.(青岛中考)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飞抵重庆后,在机场发表谈话:“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这反映出毛泽东飞抵重庆的目的是( )
A.争取国民革命的胜利 B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2.毛泽东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下列军事行动最能体现这一作战指导思想的是( )
A.主动撤离,转战陕北 B .千里跃进,战略进攻
C.三大战役,主力决战 D.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3.【新情境·电视剧】电视剧《红日》主要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消灭国民党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故事。可以为该电视剧提供丰富历史素材的是( )
A.转战陕北 B .青化砭战役 C.孟良崮战役 D.跃进大别山
4.(浙江中考)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坚定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使人民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刘少奇指出,这是争取战争胜利最基本的一环,有决定意义的一环。这里,有决定意义的“一环”是( )
A.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B .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C.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D.解放区军民自卫反击,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5.【新情境·文物】(淄博中考)如图中的独轮车是淮海战役纪念馆的国家一级文物,被称为“功劳车”,是山东泗水县担运团民工向前线运送粮食的运输工具。它作为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 )
A.国民革命的成果 B .土地革命的开展
C.抗日根据地的壮大 D.解放战争的胜利
6.【新考法·撰写小短文】观察下面大事年表,围绕“解放战争”这一主题提取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事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短文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6分)
学史方法
(一)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关注方向 #关注内容
时代背景 确定历史人物的时代背景,了解其生卒年、国别
历史事件 按阶段梳理历史人物参与的历史事件,了解这一历史人物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历史贡献 了解历史人物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阶级属性 了解历史人物所代表的阶级,揭示其活动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历史影响 认识历史人物,主要看其对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影响历史发展趋向所起的作用,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1.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谭嗣同”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 ① 再次上书;
不做亡国之君, ② 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 ③ 发动政变;
以血唤醒民众, ④ 慷慨就义。
A.① B .② C.③ D.④
2.“他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联共抗日,为结束十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他”是( )
A.李宗仁 B .左权 C.杨靖宇 D.张学良
3.【新考法·项目式学习】某初中组织八年级学生进行初中历史项目式学习,开设近代中国人物肖像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任务一 准备资料阶段,小史同学搜集了下列人物肖像。
林则徐 邓世昌 孙中山 李鸿章 康有为 陈独秀 梁启超
任务二 项目实施阶段,小史同学制作了项目式学习清单。
项目名称 近代中国人物肖像馆
驱动性 问题 介绍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展示近代中国发展历程
项目任务 布置展馆1:屈辱史馆
布置展馆2:▲
布置展馆3:▲
学习成果 撰写中国近代发展历程学习心得体会
请回答:
(1)你发现李鸿章既可以放进展馆1,也可以放进展馆2。据此,请你为展馆2命名,(1分)并写出李鸿章可以同时放进这两个展馆的理由。(2分)
(2)小史同学发现林则徐、邓世昌可以同时放进展馆3,请你据此为展馆3命名,(1分)并说说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什么精神。(2分)
(3)小史同学不知道如何撰写人物展览解说词,请你撰写孙中山的解说词,供他学习参考。(80字左右,4分)除了孙中山,以上人物还有谁可以放进展馆2?(写出一个即可,1分)
(4)请任选其中一个展馆,写出参观后的心得体会。(只选展馆不写体会不得分,2分)
(二)如何从历史图像中获取信息
#步骤 #获取信息
阅读标题 通过图像标题,了解图像的主题,即相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实
观察图像 ①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人物到背景的顺序观察图像,特别关注主要部位,明确图像的焦点;②观察图像的细节,如图中人物的穿着打扮、身体语言、神情气质,获取其身份、情绪、活动背景等信息
续表
#步骤 #获取信息
分析图像 通过以上对图像表象信息的获取,明确图中所示的历史人物,反映的历史时期,揭示图像反映的时代风貌、社会和生活状况等
解释图像 ①描述画面场景,说说画面带给自己的感受;②解释图像中不同人物或图案所处的位置、呈现的大小比例、图案的象征意义等历史信息;③解释图中所画人物的身份、图中历史事件或场景等出现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1.(宁夏中考)如图是20世纪三十年代流传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一种百姓易于接受、直观性、感染力强的宣传漫画。该宣传漫画的创作( )
打倒军阀国民党统治!
A.标志着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 .有利于动员广大民众参加革命
C.表明了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D.鼓舞了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士气
2.漫画《不彻底的重建》(如图)创作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画中建设城门的砖头上写着“军阀”“旧官僚”“老政客”。该漫画( )
A.说明北伐战争最终失败 B .揭露了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C.警示北洋军阀死灰复燃 D.彰显了民主革命力量的团结
3.【新考法·数据分析】下列饼状图所示信息可用于佐证( )
A.群众踊跃抗战是胜利的主要原因
B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抗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解题思路——数据分析
①界定时空范围:“1937—1941年”“日本侵华”。
②分析数据特点:日本侵华总兵力占日本陆军总兵力一直保持80%及以上。
③结合数据特点和时代背景,得出结论,寻找最佳选项。
(三)如何从重大历史题材影视剧中获取信息
认识 历史 剧 ①创作原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②真实性: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有历史依据,剧情细节、次要人物、对话场景有虚构的成分;③认识:影视剧经过了艺术创作,它能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但不等同于历史事实
获取 信息 ①了解影视剧反映的历史时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重要性;②通过影视剧中的场景、服饰、台词、动作等,感受时代氛围和历史风貌
1.影视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对历史进行解读和创造。影视剧《大决战》中这一幕可以提取出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场景)餐桌上,毛泽东请蒋介石吃辣椒。 蒋介石:汝之蜜糖,彼之砒霜啊,毛先生自便吧,我蒋某人不爱吃的东西,我从来不碰。 毛泽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哪,虽然说生活习性有所不同,可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就这个意义上说,我对这次见面是充满信心的。
A.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 .场景应发生在南京
C.国民党发动了内战 D.中共努力争取和平
2.电影《地道战》部分情节直接反映了毛泽东某部著作的内容(如下表)。这部著作是( )
#情节 #内容
老村长安排民兵“少数民兵留下、大部队外线进攻” 坚决地实行外线速决的进攻战
高传宝把原来只能藏身的地窖改造成能藏又能打的地道 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
村长牺牲前对大家说“一定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坚持抗战就是胜利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论联合政府》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论持久战》
3.(铜仁二模)为了推进“传承红色基因”工程,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某中学组织全校同学们观看红色革命电影,其中有个场景是:1948年10月4日,中央军委复电林彪等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指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由此可知,此时同学们正在观看(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