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总结提升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总结提升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8 20:53:19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总结提升
重点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项目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起止时间 1919—1949年 1840—1919年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主要由资产阶级领导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革命前途 建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结果 成功 有胜利的一面,但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从这个方面而言是失败的
相同点 革命背景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都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革命性质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范畴
1.(呼和浩特中考)“……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里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下列与这段回忆相关的是( D )
A.邹韬奋《生活》 B .陈天华《警世钟》
C.邹容《革命军》 D.陈独秀《新青年》
2.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多所高校的学生们在课堂讨论、校园刊物中大量使用白话文,还组织白话文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一些传统的文言文社团受到冲击,白话文社团则迅速壮大。这些现象( B )
A.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B .折射出新思想的影响
C.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 D.体现了全面西化趋势
3.(济宁中考)近代中国有报刊登载了一篇“特约通讯”,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行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该标题可知( B )
A.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B .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新考法·提炼主题】(广东中考改编)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下表中“    ”处应填的是( D )
搜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
1.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 2.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俄使者; 3.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 4.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 5.政治活动十分活跃。     于上海的条件
A.新文化运动开始 B .护国战争发生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共一大召开
解题思路——主题提炼
①分析史实:对所列事件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共性,如时期、性质、特点、影响等。
②分析选项:根据事件的共性,对备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与其相符的主题。
5.【跨学科·英语】(贵阳月考)在电影《1921》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同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谈话中提到了“communist(共产主义的)groups”“Japan and France”他们所讨论的可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 B )
A.经济基础 B.组织基础 C.阶级基础 D.思想基础
6.【跨学科·语文】(六盘水期中)“红船初启,烟波江上情,思潮激荡,国梦正当行。月照南湖夜,星引壮志生,共产初心立,百年大业兴。”诗词描述的事件带来的影响是( B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D.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
7.(广州期末)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
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劳动音》封面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彻底反帝反封建运动
C.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8.(荆州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
人民共和国成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2分)
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等。(答出两点,2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什么事件有关?(1分)
表现:组织工会;创办学校;出版刊物;等等。(两点即可,2分)事件:新文化运动。(1分)
材料三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
底气从何而来》
(3)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4分)
国内: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答出两点,2分)国际: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等等。(答出两点,2分)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总结提升
重点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项目 #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起止时间 1919—1949年 1840—1919年
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 主要由资产阶级领导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
革命前途 建立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社会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走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结果 成功 有胜利的一面,但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从这个方面而言是失败的
相同点 革命背景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任务 都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的封建统治
革命性质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范畴
1.(呼和浩特中考)“……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里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地以至于突然地,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下列与这段回忆相关的是(   )
A.邹韬奋《生活》 B .陈天华《警世钟》
C.邹容《革命军》 D.陈独秀《新青年》
2.五四运动期间,北京多所高校的学生们在课堂讨论、校园刊物中大量使用白话文,还组织白话文演讲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一些传统的文言文社团受到冲击,白话文社团则迅速壮大。这些现象(   )
A.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 B .折射出新思想的影响
C.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 D.体现了全面西化趋势
3.(济宁中考)近代中国有报刊登载了一篇“特约通讯”,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行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由该标题可知(   )
A.爱国浪潮已遍及全国 B .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
C.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新考法·提炼主题】(广东中考改编)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搜集了一些有关上海的资料。下表中“    ”处应填的是(   )
搜集的资料 探究主题
1.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集中地; 2.俄侨较多,便于掩护苏俄使者; 3.陈独秀开展活动的中心; 4.共产国际在华联络点; 5.政治活动十分活跃。     于上海的条件
A.新文化运动开始 B .护国战争发生
C.五四运动爆发 D.中共一大召开
解题思路——主题提炼
①分析史实:对所列事件进行分类、归纳,找出其共性,如时期、性质、特点、影响等。
②分析选项:根据事件的共性,对备选项逐一进行分析对比,找出与其相符的主题。
5.【跨学科·英语】(贵阳月考)在电影《1921》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同中共一大代表李达谈话中提到了“communist(共产主义的)groups”“Japan and France”他们所讨论的可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   )
A.经济基础 B.组织基础 C.阶级基础 D.思想基础
6.【跨学科·语文】(六盘水期中)“红船初启,烟波江上情,思潮激荡,国梦正当行。月照南湖夜,星引壮志生,共产初心立,百年大业兴。”诗词描述的事件带来的影响是(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D.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化
7.(广州期末)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这些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劳动音》封面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彻底反帝反封建运动
C.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8.(荆州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
人民共和国成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哪些贡献。(2分)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表现。(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与什么事件有关?(1分)
材料三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摘自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
底气从何而来》
(3)根据材料三,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