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11:3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卷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6分)经典诗文默写。
(1)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
(3)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4)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朱敦儒《相见欢》)
(5)    ,不觉船移。(欧阳修《采桑子》)
(6)    ,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茅盾《白杨礼赞》)
(7)《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表明词人晚年孤苦无依,感慨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遇不幸,奋力挣扎、苦闷不满的句子是:    ,    。
(8)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人经历种种磨炼的好处是:    ,    。
2.(4分)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中国在建筑、园林、绘画方面有着卓越成就,我们能从中感悟到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创造力。走过古老的卢沟桥,能看见柱头上的石狮子交头接耳,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巨变;漫步苏州园林,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新cái,大到亭台轩xiè的布局,小到花墙上各式镂空图案都能获得美的享受;驻足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遥想革命旌旗迎风飘扬的庄严画面,忆起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凝望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清晰可见,其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画作。
(1)请根据语境,写出加点字的读音。
①旌旗    
②遒劲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自出新cái    
②轩xiè    
3.(3分)诺诺和程程俩人近日读完了《昆虫记》一书,以下是他们通过微信交流的阅读体验,其中一处说法有误(指括号内的内容),请找出并加以指正。
诺诺:法布尔用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语调,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读《昆虫记》,我不仅了解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也感受到了A(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程程:是啊,我一直认为B(红蚂蚁就是靠嗅觉来指路的),读了《昆虫记》才知道它是靠视觉,靠对地点的准确记忆来认路。
诺诺:我也一样,只知道螳螂是以苍蝇、蝗虫、蚂蚁为主食的食肉昆虫,没想到C(交配时的雌螳螂竟吃掉自己的配偶),真是太残忍了。
程程:不过,我也看到许多昆虫的神圣,蝉为了高歌一夏,幼虫要在地下生活四年,这种坚持令人敬佩。D(母蟹蛛产下卵后不活动也不进食,就是为了最后看一眼小蟹蛛出生),多么伟大的母爱。
4.(4分)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胜过金山银山。②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群众的共有财富,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③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④对人的生存来说,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⑤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 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 没有幸福可言!
(1)第③句中加点的“层林尽染”按照短语结构类型划分属于     短语。
(2)请提取第④句的句子主干,并写在下面。
(3)请在第⑤句中的横线上填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二、综合性学习(7分)
5.(7分)典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凝聚着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班级举办以“我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我拟写】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央视新闻网2月14日讯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凭借其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大年初一晚播出后,当晚话题阅读量超过4.5亿。
《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尚书》《论语》《史记》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首期节目以《尚书》为开篇,实现了古今读书人之间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
(2)【我筹划】“述往事,思来者”。如果你是《典籍里的中国》的导演,正在筹划下一期的节目,请在《论语》《水经注》《孟子》《史记》几部典籍中任选一部作为展现内容,并说明理由。
(3)【我设计】为使本次活动内容丰富,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举办以“保护文化遗产工作的是与非”为主题的辩论会
活动一:   
活动二:   
(4)【我书写】请将“遗”字按照笔画顺序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三、阅读(46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骨骼中含有大量钙元素,它是强健骨骼的中坚力量,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
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晶体的形式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很多人缺钙后,会出现骨质疏松、牙齿脱落等症状。别小瞧了这部分钙元素,它能增加软组织的韧性,对人体的很多器官都有影响。例如皮肤、鼓膜、血管内膜、脑血管、肠道内膜的弹性都与钙元素有关。缺钙时,这些软组织会变硬,失去弹性,慢慢地让你憔悴、衰老、疾病缠身,可见钙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但是钙也不能补得过多,过多的钙容易增加结石的风险。所以医生会建议通过食物来补钙,还要多晒太阳,这样可以增加维生素D,帮助人体对钙元素的吸收。
【材料二】一般来说,大多数人认为只有老年人需要补钙,因为在老年阶段最容易患骨质疏松症。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其实我们出生后就需要注意补钙,因为钙是人的骨骼和牙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婴儿期或青春期不注意补钙,可能会影响骨骼的发育和健康。14岁以后,身体发育会加快,对钙的需求也会增加。因为人体随着岁月的流失,一旦过了30岁,骨量就在下降,吸收钙的能力也在下降,然后补钙,效果就会有所下降。即使多吃钙片,骨量也很难恢复到峰值状态。当然,老年人补钙,即使效果也很差,当然也会比缺钙的时候更健康。
【材料三】对于正值青春期发育的青少年来说,补钙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对于我们成年人也非常重要,但是,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进行补钙呢?
第一,补钙首先推荐食补。因为日常饮食中有很多都富含钙质,比如说一杯200ml的牛奶,就含有200mg的钙,而且牛奶中的乳钙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另外,菠菜、西兰花等深绿色的蔬菜,鱼虾贝类等海鲜类,芝麻酱,坚果等也富含钙质。
第二,补钙、营养、运动要均衡。维生素D、维生素K等同步补充,能够让钙吸收得更好。维生素D会影响肠道的钙吸收,而维生素K参与着骨骼形成的环节。维生素K在深绿色蔬菜、豆油、菜籽油中含量较高。
第三,避免一次补钙量过多。钙剂建议分开多次食用,并避免和高钙的牛奶和豆制品一起服用,除了可能会造成胃肠道不适以外,单次剂量过高,可能会影响钙吸收率。
第四,餐后服用钙剂效果好。一般钙剂建议在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的不适感。晚餐后服用钙剂效果最佳,这是因为人体在晚间十二点到凌晨期间,血钙浓度最低,生长激素分泌的浓度最高,这时候钙的吸收率和利用率才会达到峰值。
【材料四】以下是对补钙的一些误解:
喝骨头汤等于“补钙”。很多人认为骨头是一种典型的补钙食品,事实上,它对补钙并不是很有用,骨头中的钙含量是很多,但问题是普通的烹饪方法不能使其很好的溶入汤中,所以效果不是很好。
要避免吃“破骨”的食物。不能一边吃补钙的食物,一边吃阻碍钙吸收的食物。比如,一边喝碳酸饮料,一边补钙,这会阻碍钙的吸收。
补钙只补充钙元素。这种误解也很经典。青少年这样做问题不大,因为这个阶段骨骼吸收钙的能力很强。不过,老年人如果想补钙,就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因为增加钙的摄入不是关键,改善钙的最终吸收才是关键。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骨骼中含有大量钙元素,它对人体健康影响巨大,但钙补得过多,会增加结石的风险。
B.【材料二】中的加点词“大多数”表明认为老年人需要补钙的人占大部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C.对于青春期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来说,为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茁壮成长,补充钙的剂量越大越好。
D.【材料三】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表明深绿色的蔬菜、海鲜等富含钙质,我们可以从日常饮食中补钙。
(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强调钙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请简要概括其侧重点有何不同。
(3)你的同学小羽想要补钙,请根据以上材料,向他分享在补钙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7.(2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有竹
张正
①我的住房在三楼。单元门口,有一片小竹林。那些竹子的顶端,正好对着我书房的窗口,长竹梢都快触到窗沿了。我随时扭头向窗外一瞥,都能看到一片或静或摇曳的竹叶。竹丛高低起伏,像连绵不断的山峦。“风动露滴沥,月照影参差。”“风惊晓叶如闻雨,月过春枝似带烟。”古人真有趣,听到沙沙的竹叶声,为何总想到下雨呢,我却从不这样想。翻书看到佳句,我常常忍不住读出声。我以为,窗外的那些竹,也是在浅吟低唱呢。要不,它们是认可了这些佳句,在轻声附和、颔首叫绝。
②夜晚的参差竹影,我很少见到,窗外那黑魆魆一片的“带烟”,倒是每晚都能见着。我更喜欢在白天与窗外的那些竹,与楼下的小竹林来一次亲密接触,也算在读书写作久坐之余松松骨,解解乏。
③出了单元门,走进那一片小竹林,要经过一段砖铺的小径。那小径,很少晒到太阳,终年潮湿,两侧的竹都斜向小径的中间生长,在小径的上方交错拥抱在一起,形成一道近似拱形的翠竹长廊。“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站在竹林边,对面的楼栋都看不清,被茂密的竹遮挡了。
④那些竹,总体一律向上,可它们并不是整齐地垂直,也有旁逸斜出、东倒西歪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由得想到了冬天那场大雪。积雪压弯了所有的竹,竹枝上覆盖了厚厚的一层“白被子”。小区物业公司人员挥动长竹竿,一处一处地捅落那些积雪。他们担心雪继续下,越积越重,会压断那些竹,包括更多的树枝树杈。竹枝叶上的积雪被捅落的一瞬间,竹的主干有力地弹起,击落了更多的雪,它们一时间还很难恢复最初的笔直腰杆,仍东倒西歪。我又想起了某一场大风。窗外的竹林,毛刷子一般左右摇摆,唰唰地刷了一夜。风停了,它们的枝叶、主干也凌乱了许多,一时舒展不开。竹林外围的竹,似乎更容易向外倾斜,它们是在追求更多的阳光、雨露,追求自由吗?这种可能性不大。“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竹子的品行是高尚的,我们无须以狭隘之心揣度。竹崇尚团结,从移栽它们的那一刻起,它们就被削去竹梢,拦腰用一根根竹竿横着牢牢地捆绑连接在一起,它们相互支撑,让风摇不动枝、撼不动根。因为团结,它们才得以存活;只要活着,它们都会团结。那些欹斜的竹,只是暂时失去了倚靠,它们终究还是竹林的一员。
⑤竹林里的竹,高低粗细不一。高的必粗,细的必低。这样的差异,跟它们的竹龄关系不大。也许跟它们天生的品质有关,如同人,有高有矮,有胖有瘦。高的竹,有的主干嫩绿,竹节表层似乎还有白白的粉,大概是新生的。矮的竹,未必柔弱,有的主干表面偏黄偏黑,看上去即是质地坚韧的。少许的竹,被攀爬植物缠上了,被从根部一直螺旋缠绕到顶端,竹长它也长。这样的竹,肯定活得很累、很艰难。它们也想修长,也想壮硕,却无法摆脱被束缚、被困扰、被消耗的悲苦命运。
⑥站在竹林边,我时常感觉像在冷静地观察这个风云多变、复杂多样的社会:每一种竹,就是不同的人生吧。
⑦我又时常问自己:如果你是竹,你要长成哪一种?
⑧我不一定要长成最高最粗的那一株,但我一定要长成最直最坚韧的那株。“______,______”我愿做这样的竹。
(刊载于2022.7.6,有删改)
(1)作者在文中阐述了竹的多种可贵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
(2)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感受选文的语言之美。
我以为,窗外的那些竹,也是在浅吟低唱呢。要不,它们是认可了这些佳句,在轻声附和、领首叫绝。
(3)文章中多处引用古诗句,请你举一例并谈一谈文中引用古诗句的表达效果。
(4)下列诗句中,最适合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两句是    
A.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C.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於潜僧绿筠轩》)
D.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刘孝先《咏竹》)
(5)本文和《白杨礼赞》都是托物言志之作,分别借竹子和白杨赞美其所代表的精神品质,请结合两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悟。
8.(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③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④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⑤所推。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注释】①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②昧爽:拂晓、黎明。③洎(jì):到。④趺(fū):脚。⑤少陵:即杜甫。下文老苏即苏洵,欧公即欧阳修,朱文公即朱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惩山北之塞    
②汝之不惠   
③寓城西宝界寺    
④辄执书立窗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如土石何 其寝室有短窗
B.聚室而谋曰 成礼而去
C.北山愚公者 如是者十四年
D.圣贤之学亦然 已而之细柳军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②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
(4)【甲】文中的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中的古人“功深力到,无早晚也”,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9.(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为《饮酒》,却未写饮酒之事,而是借“饮酒”的话题直抒胸臆,抒发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心远”一词,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心的精神世界。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可谓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迷惘的情形,也表达出诗人因辞官归隐后淡淡的忧伤。
(2)有人说《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作文(50分)
10.(50分)写作。
瓷器,是泥与火的艺术。陶瓷坯件装入窑炉,需要在1100﹣1300℃左右的环境下焙烧30﹣40小时,胎釉中的金属元素才能发生化学变化,达到“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境界。烈焰焚烧是泥坯蜕变的关键。在我国传统技艺中,千锤百炼是铁石成为利剑的关键,精雕细琢是璞玉始绽芳华的关键……
人生当中,往往伴随的是荆棘满途、遍体鳞伤,但这恰恰是走出逆境、突破自我的关键。《菜根谭》中也写道:“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
请你以“_______使我突破”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立意自定,不得改动题目。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1)晴川历历汉阳树(注意“晴”的写法)
(2)浑欲不胜簪(注意“簪”的写法)
(3)折戟沉沙铁未销(注意“销”的写法)
(4)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注意“垂”的写法)
(5)无风水面琉璃滑(注意“琉璃”的写法)
(6)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注意“婆娑”的写法)
(7)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注意“嗟”“谩”的写法)
(8)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注意“曾益”的写法)
2.(1)jīng qiú
(2)裁 榭
3.D 母蟹蛛不进食,守着卵袋口,是为了帮助小蟹蛛钻出卵袋口。
4.(1)主谓
(2)环境没有替代品。
(3)如果……就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多加练习。
二、综合性学习(7分)
5.(1)示例:《典籍里的中国》播出引发热议。
(2)示例1:我选《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与行,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它在做人、学习、理政等方面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魅力。
示例2:我选《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活动一:举办以“我与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活动二:举办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摄影展
三、阅读(46分)
6.(1)C
(2)材料一说明了很多人缺钙后,会出现骨质疏松、牙齿脱落等症状,且对人体的很多器官都有影响,以此来强调钙元素的重要性;材料二侧重在说明人体在婴儿、14岁以后、过了30岁、老年的各个时期都需要补钙,以此强调钙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
(3)①补钙时不能补得过多,过多的钙容易增加结石的风险。②避免一次补充钙量过多,单次剂量过高,可能会影响钙吸收率。③避免吃阻碍钙吸收的食物。④可以通过食补来补钙,但喝骨头汤并不是很有用。
7.(1)正直向上,竹林的竹子总体上都是向上的,哪怕被雪压弯也会重新弹起;崇尚团结,它们从被移植时就紧紧靠在一起,共同抵御狂风暴雨的侵袭;坚韧挺拔,无论是高竹还是矮竹,新竹还是旧竹,它们的品质都是坚韧的。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竹子人的动作和心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叶沙沙声音的悦耳动听,传达出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3)如“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引用使得竹林茂密、幽静的样子呼之欲出。文中古诗句的引用既增加文章的文学性,使文章语言更加优美典雅,增强文章的美感,又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作者的表达,增强表达效果。
(4)B
(5)读完这两篇文章,我认为我们应该向竹子和白杨学习,感受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培养自己正直向上、崇尚团结、坚韧挺拔、不折不挠的精神品质。竹子和白杨会遭遇风,雪,我们的人生也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只要我们不言放弃,不畏困难就终能战胜他们。
8.【分析】译文:
【甲】
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有个叫智叟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
胡澹庵拜见杨龟山,杨龟山举起两只胳膊给他看,说:“我的这两只胳膊三十年都没有离开过书桌,然而在学问上却有所长进。”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居在城西的宝界寺。他住的寝室有一扇短窗,每天拂晓时分,他就拿着书站在窗下,就着亮光读书,像这样坚持了十四年。等到他从北方回来,窗户下面的石头上,双脚踩踏的痕迹还隐约可见,到现在还留存着。前辈们做学问,勤奋刻苦到如此地步。然而杨龟山的事大概是年轻时的情况,张无垢却是在晚年时还这样做,就更难能可贵了。
高适五十岁才开始写诗,受到杜甫的推崇。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得到了欧阳修的赞许。功夫下得深,自然会有收获,做学问没有早晚之分。圣贤们做学问也是这样,苏东坡有诗句说:“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熹常常引用这诗句作为话头,来引导那些出身贫寒、学习起步较晚的人。
答案(1)①苦于。
②同“慧”,聪明。
③寄居,居住。
④拿着。
(2)B
(3)①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②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
(4)愚公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下定决心移山,并不被智叟的嘲笑所动摇,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不懈努力。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比如学习一门困难的学科、追求一个长远的目标等,我们不能轻易被困难吓倒,要有像愚公一样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9.(1)D
(2)不同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的是诗人虽身处闹市,但因为心志高远,心情闲适,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并非门庭冷落。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境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四、作文(5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