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09:5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古诗词三首
基础巩固
一、读拼音,写同音字。
【chán】夜半,月影( )娟,夏( )齐鸣,( )师静坐,时光慢慢流淌。
【dé】谁言寸草心,报( )三春晖。孝亲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
【què】电影开场了,场内鸦( )无声,主角精彩的演绎令观众们忘( )了此刻置身于何地,沉迷其中。首映结束,好评如潮,这部电影一下声名( )起。
二、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
A.泊烟渚 湖泊 泊船 船舶 B.散去 散文 散步 零散
C.泊烟渚 诸位 使者 蒸煮 D.卷地 内卷 卷走 花卷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B.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喝醉了读书)
C.明月别枝惊鹊(离开树枝) D.路转溪桥忽见(看见)
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宿建德江》一诗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叙事生动地结合在一起。
B.《宿建德江》中,诗人没有在诗中过分地渲染悲苦气氛,而是抒发一种跟景物相衬的淡淡的愁绪,朗读时可把节奏稍微放慢,语调轻缓悠长。
C.“卷地风来忽吹散”一句中,“忽”字准确写出了暴雨骤来骤去的动态。
D.《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景动静结合,比喻新颖贴切,色彩对比强烈。
三、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翻墨”指的是 ,“跳”和“乱”写出了雨 的特点。
(2)诗中有画,发挥想象,这两句诗描述的画面可以概括为: 图、 图。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背景链接】《宿建德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离乡求仕,因科举失利而仕途受阻后,孤身一人漫游吴越,途经建德江时所作。
结合背景链接,我能想到“客愁”中包含着 。由此我还联想到了其他表达相似情感的诗句: 。
四、阅读课内诗词,完成练习。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理解诗意,进行联想:请用“﹏”画出本词中通过嗅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景的句子。透过这些景物,我展开了想象,听到了 ,看到了

2.分析手法,品味意境:“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采用的是 (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法。下列诗句所采用的写法与其相同的是(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所描写的意境与下列诗句中的( )极为相似。(将诗句的序号填入括号内,可多选)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D.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E.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F.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对比联读,深入思考:联读本词与《宿建德江》,补全乔乔和木木的讨论。
阅读提优
五、阅读下面两首诗歌,检验所学。(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一)齐安郡中偶题 (二)暮热游荷池上
[唐]杜牧 [南宋]杨万里
两竿①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②,披襟③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注释】①两竿:形容落日有两竹竿高。②侬:我。③披襟:敞开衣襟。
1.《齐安郡中偶题》中有许多美丽的画面,细读每句诗,概括你“看”到的画面。
2.请你从《齐安郡中偶题》描绘的画面中选择一到两幅,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
3.这两首诗在描写“荷”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结合理解,补全下面的表格。
诗歌 相同 不同
时间 修辞手法 主要描写对象 景物中的情感
齐安郡中偶题
暮热游荷池上 荷花 怜爱、喜悦
4.由诗歌中的“荷”想开去,我们还能想到许多描写“荷”的诗句。判断下列诗句中“荷”所在的季节,并再写一句。
(1)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季节:
(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季节:
(3)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季节:
(4) , 。 季节:
梳理探究
六、班级开展“走进诗歌中的‘月’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情感寄托】以下面的三句诗为例,说说古诗词中的月亮都寄托着哪些情感。
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情感寄托:(1)寄托了王维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闲适自在的心情;(2)
;(3) 。
2.【诗歌改写】请你参考示例,结合改写要求,将古诗卡片上的诗句改写成一首现代诗。
改写要求:①保留原作所描写的主要事物,体现原作意境;②语言凝练,具有诗意;③可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意蕴。
示例: 古诗卡片:
参考答案:
一、婵婵 禅 得 德 雀 却 鹊
二、1. D
2. A解析:本题考查诗文理解。B项“醉书”意思是喝醉了酒书写。C项“别枝”意思是横斜的树枝。D项“见”同“现”,故选A。
3. C解析:本题考查划分诗句朗读节奏。解答本题可根据诗词的大意来判断。C项,这句词的意思: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因此,正确的朗读节奏划分应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4. A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理解。《宿建德江》中,诗人以舟泊暮宿为背景,触景生情,把写景同自己的真实感受结合在一起,诗歌有写景和抒情,没有A 项说的叙事,故选 A。
三、1.(1)黑云像打翻的墨汁一样在天上翻涌大而急 (2)黑云翻墨 白雨跳珠
2.作者仕途受到打击及思念家乡的愁苦 示例: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析:由“孟浩然离乡求仕,因科举失利而仕途受阻后,孤身一人漫游吴越”可知,诗人求仕失败,这是愁之一;再者诗人为了仕途离开家乡,可见诗人还有思乡的愁苦。再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写出含有思乡的愁苦感情的诗句即可。
四、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们议论与蛙声和鸣的声音 即将丰收的年景
2. 以动衬静 CE B
3.月秋暮 夏夜 愁 稻花香 旧时茅店
五、1.落日溪桥图 轻烟柳影图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理解与概括。第一句:从诗句中“两竿落日”“溪桥”等信息可知,描绘了在溪桥上,太阳还有两竹竿高的画面,可以概括为“落日溪桥图”。第二句:由“半缕轻烟”“柳影”可概括为“轻烟柳影图”。
2.示例:池塘里,一丛丛绿荷相互依偎,宛如一群亲密无间的少女。当西风悄然拂过,她们纷纷回首,像是在埋怨西风带来的丝丝寒意。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结合诗句的内容,从描绘的画面中选择一到两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描写即可,注意体现画面美。
3.傍晚 拟人 荷叶 伤感不平
4.(1)夏 (2)夏 (3)秋 (4)示例: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夏
六、1.(2)寄托思乡之情,抒发怀人之感 (3)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感
2.示例:风在耳畔低语,两岸的叶颤抖着回应;月光为孤舟披上银纱,漂泊的旅人正数着潮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