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找春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 找春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8 22:0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2.找春天 课时 2
教材与学情分析 《找春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一个“找”字,说明春天的景象尚没有完全显露出来,是早春时节。早春的景象与仲春、暮春有所不同,文中可以看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树木吐出点点嫩芽”“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都在暗示春天才刚刚开始,还没到春光烂漫的时候。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中小女孩弯腰探寻,呼朋引伴,小男孩兴高采烈,循声而来,这一呼一应之中,寻找的乐趣和发现的美好扑面而来,使人情不自禁地也想加入这“找春天”的行列之中。
教学目标 1.认识“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冲、寻”等9个字,会写“春天、寻找”等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说课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重音。
教学准备 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情景导入,引出课题 春天来了!她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藏在哪里呢?让我们和文中的小朋友一块儿去“找春天”吧!(板书课题:找春天) 板块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学习活动一: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句或问题标出来。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 3.小组内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4.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1)我会读。 课件出示词语: 脱掉 棉袄 寻找 害羞 姑娘 嫩芽 音符 解冻 触到 杜鹃 探出头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①小组开火车读,教师相机正音。“遮、触”是翘舌音;“嫩”读nèn,不读lèn。 ②全班齐读。 ③去掉拼音分小组开火车读。 ④课件出示生字,指名朗读并组词,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2)我会记。 ①你知道这些词语中有哪些字是表示动作的吗?找一找。(脱、寻、触、探、遮、掩、躲、藏) 教师补充:我们来做个游戏,老师随机出示一个表示动作的词,你来做动作,看看你是否理解了这个动词。 ②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课文中的其他生字?(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或已经认识的字自由交流,同学之间相互补充。) 板块三、再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朗读要求: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重点指导朗读问句、长句。 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春天来了!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3.教师范读,指出倾听的要求: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和朗读的语气、重音。 4.指名读,要求:不加字、不掉字、不错字、不回读。 5.全班齐读课文。 板块四、自读课文,朗读积累 学习活动二: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2.朗读第1、2自然段,感受找春天的“喜悦”。 1.自读课文,读通读顺。 提示: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学习了生字的基础上通读课文,既有效巩固了生字,又能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2.朗读第1、2自然段,感受找春天的“喜悦”。 (1)出示第1、2自然段,自由读,思考:你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提示:读出喜悦,读出寻找春天的急切与快乐。第1自然段连用两个感叹句“春天来了!”仿佛经过了一个寒冬的盼望,终于等到了似的,饱含着惊喜。第2自然段中,3个连续的动作“脱掉”“冲出”“奔向”,仿佛是一口气完成的,写出了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心情。 (2)怎么才能读出找春天的急切与喜悦呢? ①第1自然段要读出兴奋,读出喜悦,语速要稍快,且第2句的语气要读得更高亢一点。 ②第2自然段关键要读好3个表示动作的词组,语速要稍快,读出孩子们的急切与喜悦。 (3)自主练读,同桌点评。 3.朗读第3自然段,感受早春的“害羞”。 提示:“遮遮掩掩”“躲躲藏藏”有好像不愿意见人似的的意思,说明春意还不浓,要仔细寻找才能发现。这句要轻轻地读。 (1)“遮遮掩掩”“躲躲藏藏”的春天被孩子们找到了吗?孩子们找到了什么?找到春天,孩子们的心情怎么样?怎样通过朗读表现孩子们的心情呢? (2)分小组,自主练习朗读。 板块五、书写练习,先写后评 1.观察“冲、寻、姑、娘”4个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自主练写,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讲评。 讲评要点:“寻”,第四笔是长横,下面的“寸”要托得住上面的“彐”。“姑、娘”左边的女字旁与独体字的“女”写法有区别,第一笔下面要写得收一些,横画右边不出头。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冲、寻、姑、娘”4个字,同桌互相检查。 2.谈话导入:“我们”找到了春天吗?她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找春天》。 板块二、学习第4~8自然段,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习活动一: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想一想:孩子们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2.读读这几句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4~8自然段,想一想:孩子们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 天的眼睛吧?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解冻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3.读读这几句话,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小草、野花、嫩芽、小溪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5.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说探出头来的小草是春天的眉毛呢? (1)将草芽和眉毛的图片放到一起,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短而细小。 (2)讨论、交流:还可以用什么形容刚刚出土的小草? (3)说一说: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 学习活动二: 根据图片内容,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6.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1)出示例句,写一写你找到的春天的样子。 ①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春天的图片,学生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提示:根据图片内容,发挥想象。注意模仿课文句式的结构和语气,抓住景物的特征,鼓励学生使用鲜活灵动的语言。 7.合作朗读。男生读前半句写大自然真实景色的句子,女生读后面想象的部分。 8.教师引导:还从哪些句子看出春天来了? 课件出示: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1)读着读着,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听到了什么? (2)这里的“笑”你认为是什么意思? (3)春天只在这些地方吗?试着用“她在……”的句式说一说。 示例:她在笋芽儿的尖尖上奔跑,在燕子的嘴里叫。 板块三、课外拓展,实践提升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从下列任务中任选其一,然后组成小组开展活动。 (1)读春天:朗读、积累有关春天的诗文。 (2)谈春天:结合生活实践说说自己看到的春天。 (3)写春天:写出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4)画春天:把看到的、想到的春天画出来。 (5)演春天:唱唱春天的歌曲,演一演发生在春天的故事。 板块四、书写指导,先写后评 1.引导学生观察“吐、柳、荡、桃、杏”5个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自主练写,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讲评。 讲评要点:“柳”的左边木字旁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荡”是上下结构,不要误写为左右结构,第七笔要一气呵成;“杏”上面“木”的竖画要稍短,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面的“口”。 3.学生再次练写。
作业设计 必做:说一说: 1、“我们几个孩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寻找春天的?你从第2自然段哪几个词看出来的? 2、仿照课文说一说:枝头歌唱的黄鹂乌,那是春天的( )吧? 选做:寻找校园里的春天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