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09:3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锋、昨”等9个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能读出问答的语气。
4.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重点】
1.会读“曾、蒙”等13个生字、会写本课“锋、昨”等9个生字,会写“叔叔、足迹”等7个词语。
2.能用多种方法猜测“泥泞、年迈”等词语的意思,能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3.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教学难点】读句子,想画面。能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雷锋的事迹。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雷锋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多媒体课件PPT
3.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书写
1.视频导入
(1)教师导入新课:你认识这位解放军叔叔吗?一起看看他的故事吧!(师播放雷锋事迹简介视频。)
(2)视频结束,教师引人物雷锋:视频介绍的是谁呢?雷锋叔叔。
(3)指导“锋”字的书写
2.师小结,板书课题。
(1)师小结:雷锋叔叔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一生中做了无数的好事,虽然年仅22岁就牺牲了,但是,因为走到哪里就把关爱带到哪里,所以雷锋叔叔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雷锋的足迹。(板书:5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2)指名读题目。
二、初读诗歌,识记字词
1.初读诗歌,完成任务。
(1)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③标一标诗歌各小节的序号。
(2)标一标:标出诗歌小结。
2.检查反馈,识记字词。
(1)识记生字。
①小老师领读生字。
②小组开火车读生字。
③齐读
④交流识记方法
(2)认读词语。
①自由读一读。
②词语中生字注音齐读。
③去拼音同桌互读。一人读,一人听。听的一方指出对方的错误,并纠正。
④开火车读。
三、整体感知,知晓大意
1.教师组织再次自读全文:同学们,生字都读准了,也记住了,现在把这些生字送到课文里,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思考:雷锋叔叔已经去世了,“我们”还能找到他吗?“我们”都去了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师:“我们”都去了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2.轻声读第一、二小节,思考:雷锋叔叔在哪里?在干什么?
(1)师:大家在哪里找到了雷锋叔叔的足迹?引导学生画出“沿着长长的小溪”。
(2)师:雷锋叔叔来这里干什么了?
(3)结合图片,想象画面。
①师:雷锋送迷路的孩子回家是顺利的吗 (不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请在书上圈出来。
生标示回答词语:长长的小溪、蒙蒙的细雨、泥泞、泥泞路上的脚窝。
理解词语“泥泞”。
①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联系生活,猜一猜“泥泞”的意思。
②联系上下文推测:结合“蒙蒙细雨”“泥泞路上的脚窝”,想象“泥泞路”的样子,体会当时艰苦的条件,雷锋行走的艰难。
3.想象画面,感受雷锋的形象。
(1)想象动作,雷锋叔叔在泥泞的小路上还会做哪些动作?
(2)说一说。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锋叔叔在哪里?在干什么?
(3)小结:刚才我们读诗句,抓住描写雷锋叔叔动作的词语,想象他冒雨送迷路孩子回家的画面,这就是“抓动作,想象画面”的学习方法。
4.升华情感,朗读诗歌第1、2节。
雷锋叔叔抱着一个迷路的孩子,冒着蒙蒙的细雨,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即使雨水淋透了他的衣服,即使泥巴裹住了他的双脚,他也没有放弃,仍然坚持着把孩子送回了家。让我们朗读诗歌的第1、2小节,边读边想象画面。
音频范读,引导学生体会问答的语气。
同桌对读,注意读出诗歌有问有答的特点。
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
全班齐读。
四、指导写字,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昨、冒、留”,指名认读;区分结构:“昨”是左右结构的字,“冒、留”是上下结构的字。指导书写。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音乐导入,播放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先来唱一首歌吧
雷锋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上节课,我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去寻找了雷锋叔叔的足迹,我们还可以去哪里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板书: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小溪 抱着孩子路过)
二、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学习第3、4小结,想象画面,指导朗读。
师:雷锋叔叔还到过哪里?在干什么?轻声读3、4小结。
引导学生画出在哪里:“弯弯的小路”;干什么:“他曾路过这里,背着年迈的大娘,踏着路上的荆棘。那花瓣上晶莹的露珠,就是他撒下的汗滴”。(板书:小路 背着大娘路过)。
想象画面“弯弯的小路”。
①“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你在哪里?”读这几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条怎样的小路?
②结合图片,想象画面弯弯的小路的样子。
想象画面“背着年迈的大娘”,理解“年迈”。
雷锋叔叔背的是谁?结合图片,联系生活,猜一猜“年迈”的意思。
想象画面,理解词语“荆棘”。
①师:雷锋叔叔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怎样的小路上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②指导猜测“荆棘”的意思
a.出示课件“荆棘”的图片。
b.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想象小路荆棘丛生、蜿蜒曲折的画面。
(6)指导猜测“晶莹”的意思。
①师:根据图片,你能想象雷锋叔叔背着年迈大娘走在这布满荆棘的小路上的样子吗?
生体会雷锋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弯弯的小路上,刺人的荆棘可能划伤他的鞋和脚,所以肯定很不好走,很辛苦,走一会儿,雷锋叔叔就可能汗流浃背,因此花瓣上留下了他像露珠一样晶莹的汗滴。
②生朗读,体会雷锋的辛苦。
③师:雷锋叔叔流下的汗滴是怎样的?(晶莹的汗滴)。
师:请同学们结合图片,联系生活,猜一猜“晶莹”的意思。晶,由三个“日”组成,说明“晶莹”的物体亮亮的。所以“晶莹”就是光亮而透明的意思。
(7)对读练习,想象画面,体会雷锋的辛苦。
(8)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锋叔叔在哪里?在干什么?
师:同学们你们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雷锋叔叔背着年迈大娘的画面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结合课文内容讲故事)
2.情感升华,丰满想象。看着浑身湿透的雷锋叔叔,看着泥泞小路上深浅不一的脚印,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音频范读第3、4小节,引导学生体会语气。
男女生对读,教师点评。
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
三、拓展延伸,仿编诗歌
1.学习第5节。
(1)自由读第5节,思考:孩子们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顺着弯弯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他们还去哪些地方寻找了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四处寻觅)(板书:乘着春风 四处寻觅)。
(2)指导猜测“寻觅”的意思。
①给“寻觅”找近义词。
②词语积累。明确“寻”和“觅”互为近义词并思考:像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
学生练读,指名读。
①音频示范读,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啊”和两个“哪里”
②学生练读和指名读。
③全班齐读第5小节。
(4)集体评价朗读情况,教师小结:雷锋叔叔是怎么找到的?对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所以,雷锋叔叔可能出现在?(板书:奉献爱心 乐于助人)
2.仿编诗歌。教师引发思考:我们四处寻觅,终于找到了雷锋叔叔。其实,我们身边也存在着这样的“雷锋”,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他在帮助谁?怎么帮的?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去寻觅吧。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会写字“弯、背、洒、温、暖”。指名认读并组词,如“弯曲、背包、洒水、温暖”等。
2.生字归类
3.重点指导书写“暖、洒”。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