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2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2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09:4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亡羊补牢》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字理、课文插图等方法认识“寓”“则”“亡”“牢”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劝”4个生字。
2.借助图片、关键词等了解故事,品读语言,读好故事的对话。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知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寓言故事的寓意,知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看图猜故事,揭示寓言
1.出示寓言故事图片(《狐假虎威》《坐井观天》《刻舟求剑》),学生看图猜故事。
2.揭示“寓言”的含义:故事的篇幅都很短小,但是都能告诉我们一个做人做事的大道理,像这些蕴含着大道理的小故事,就叫“寓言”。
二、理解课题,整体感知
1.出示课题,齐读课题,讲解“二则”的意思是“两篇”。两篇新闻我们还可以说新闻二则。
2.书写并讲解课题。
(1)猜猜“亡“是什么意思?出示“亡”的小篆 亾 ,一个人躲在墙角就消失了,看不见了,“亡”就是失去、丢失。
(2)指生念“牢”,组词。这里的“牢”是牢狱的意思吗?请你赶快自己读读课文,找一找。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羊圈)
(3)“亡羊补牢”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丢了羊以后修补羊圈)
(4)板书课题,讲解“亡”“牢”,生书空。
“亡”点居中,横要长,竖折平直居下方
“牢”宝盖一点居中写,牛字横长竖压线
3.初读课文。
读一读:自由朗读故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一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羊丢了?(1、4自然段)丢了几次?(2,手势)怎么丢的?
三、精读两次“丢羊”,聚焦原因
1.第一只羊是怎么丢的?
(羊圈破了一个窟窿,狼把羊叼走了)
出示词语“窟窿”。指名读,两个字都是穴宝盖,穴宝盖的字大多和孔、洞有关。谁能上来指一指窟窿在哪里呢?
原来狼就是从这个窟窿里“钻”进去的。你瞧,狼把头探进去,小心地从洞里穿出来,这个动作就是“钻”。齐读,做动作读。
狼钻进羊圈,“叼”走了一只羊。用嘴轻轻咬着物体的某个部分叫“叼”,所以“叼”有口字旁。
狼能把羊叼走,是有原因的啊。齐读第1自然段。
2.街坊劝。
(1)认读“街坊”,“坊”轻声,意思是“邻居。”
(2)街坊是怎样劝他的?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3)邻居劝他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心情,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着急、担心)赶紧 读出语气
(4)“劝”右边的“力”告诉我们劝别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得动脑筋,费一番口舌。男、女生劝。
3.体会养羊人的表现。
(1)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理解养羊人是想表达“羊都丢了,羊圈不用补了”的意思。
读好“满不在乎”“不以为然”的语气。
(2)同桌合作读。
4.了解第二次丢羊的经过。
(1)引读:养羊人不听劝告,所以,第二天早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2)如果此时你是养羊人,你会怎么想?引出心情“后悔”,“悔”是竖心旁,心里的感觉。带着后悔读一读。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3)交流养羊人的行为,比较句子。
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这两句有什么不同?加了“赶紧”好在哪儿? 重读“赶紧”“结结实实”
(4)结果。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四、揭示寓意。
1.虽然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没听劝,但是第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就补好了窟窿,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2. 生活中,我们做错了事不要紧,重要的是认识错误,及时改正,这就叫——“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3.联系生活,在具体事例中体会寓意。劝一劝亮亮。
五、书写指导,学写“劝”“钻”
1.学生观察“劝”“钻”,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左窄右宽的规律。
钻:左窄右宽,上下齐整。
劝:“又”写得矮小,“力”要写得瘦长,注意右边的撇要到竖中线的左边去“串串门”。
2.出示星级评价表,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书写展示,点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