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上下文,字理识字等方式认识“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结合内容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成语的意思,寻找故事中的“智者”“愚者”。
3.通过读好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特点,并联系生活寻找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
教学重难点:通过读好人物对话,感受人物特点,并联系生活寻找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一:看图猜寓言,感知寓言特点
1.看看图,猜一猜这是哪则寓言故事?(出示图片:我要的是葫芦,刻舟求剑)
2.这两则都是我们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有什么共同点呢?(小故事,大道理)
3.教学“寓”:看看“寓”这个字,上面是个宝盖头,表示房子。“寓”就是居住,寄托的意思。寄托在言语里的道理就是——寓言。读读这个词“寓言”。
4.今天我们还要读读两则寓言故事,齐读课题。
学习活动二:自读寓言,说说成语的意思
自读寓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正音:羊圈(juàn)、窟窿(long)、街坊(fāng)、筋(jīn)疲力尽
“圈”外面是个国字框,就是围栏,里面圈起来的是羊儿,我们就叫——羊圈。圈起来的是猪儿,那就是——猪圈
筋疲力尽:“筋”里面有“月”,就是指自己的身体,“力”是指花了很大的力气,如果一个人身体上花了很大的力气,就会感到“筋疲力尽”。
还有个和它很相似的词:“精疲力尽”是指自己的精力全部用完,更多的指脑力,精神上的疲惫。
读读这个词:筋疲力尽
寓言往往短小,内容也很简单,你们都读懂了吗?
出示两则寓言的题目:结合寓言内容,自己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难懂的字)
①“亡”:丢(结合全文发现亡在这里指丢,亡羊就是丢羊)
②“牢”:羊圈(牢在这里不是牢笼,是什么呢?关注前面的“补”字,补的就是有个窟窿的羊圈,因此可知牢的意思)
连起来说一说:有个人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丢了几只羊,后来听了街坊的劝告,把羊圈的窟窿补上了。
揠苗助长:(难懂的字)
①“揠”:有个提手旁,和手有关,结合下文中人物的行为可知,揠就是拔的意思。
连起来说:有个人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就把禾苗往上拔,希望能够帮助禾苗长高。
学习活动三:再读寓言,寻找“智者”“愚者”
出示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刻舟求剑》,每个寓言故事常常都有智者,愚者。在《我要的是葫芦》中有种葫芦的人——愚者,有他的邻居——智者。《刻舟求剑》中有刻舟的人——愚者,有和他在一艘小船上提醒他的人——智者。
这两则寓言中,有没有智者、愚者呢?
学生交流:
养羊人——愚者/智者 街坊——智者
种田人——愚者 儿子——?
养羊人:
①第3自然段中,养羊人说的话可以看出是愚者,因为一开始没有听劝。不理解丢失羊后为什么还要补羊圈的道理。
②但是在第5自然段中,看出他“后悔”,又堵上了窟窿,知错就改,成为了智者。
养羊人知道再不补洞,还会有羊被叼走,所以现在修还不晚。赶紧堵上窟窿,没有再丢羊了,多么智慧!
原来,故事中的愚者也有可能变成智者。
街坊:
①第2自然段中,街坊能发现羊圈破了,后续还会有丢羊的情况。并且劝养羊人赶紧把洞补上。所以可以看出他是智者。
智者往往会好心地关心别人,劝告别人。
种田人:
①在第2自然段中,可以看到他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有自己的生长速度,种田人却不顾自然的规律,用手拔禾苗,“加速”长高,这是愚者。
讲的非常好!世界万物的生长都有自己的规律,禾苗长高是靠内在的营养,给予充足的时间,慢慢长大。而人为的拔苗,看上去长高了一节,但是根却离开了土地,反而没法继续生长了。
儿子:
①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第二天跑到田里看到禾苗都死了。没有说儿子的行为和语言,不能判断儿子是智者还是愚者。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这两则寓言的内容,分辨出智者和愚者。下节课我们试着读好人物对话,读好两则语言。
学习活动四:复习生字,书写生字。
出示:劝、告;亡、丢、牢
讲解:劝告就是劝说,告里有个口,和说话有关。劝告别人要出力,劝字有个力。
讲解:亡在这里就是丢,在书写时,亡字最后没有点。丢是去字上加一笔丿,丢了某样东西,就是东西离我们而去了。注意竖画和撇折不连笔。
师范写,生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一:关注心情,读好故事
1.上节课,小朋友们读懂了两则寓言故事,能不能读好两则寓言呢?咱们得关注人物说话的语气,想一想他的心情。
(1)出示《亡羊补牢》人物对话:
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①标红“劝”“赶紧”。如果你是街坊会怎么劝说呢?自己读一读。
是啊,赶紧这个词就感受到街坊很着急。一起读读街坊的话。
②养羊人听后会怎么说呢?补充:他 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心里不以为意,满不在乎读出来了。
③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心里想: 。指名说。
是啊,像你们说的这样,心中非常难过,想的都是早知道这样,就把洞补起来了,这就是——后悔。“悔”左边是个竖心旁,和心里的想法有关。他心中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引读: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④出示课后习题2,比较句子。老师给它换一换,你感受到了什么?一个“赶紧”感受到了迫不及待,非常快,生怕补晚了,羊又丢了。
关注了人物说话的语气,猜想他的心情,就能读好对话了。同桌试着分角色读一读。
2.要想读好揠苗助长这则寓言,也要找一找种田人的心情呢!自己默读课文1-2自然段,圈一圈种田人的心情。
(1)巴望:
①“巴”原来就是指一条蛇,紧紧地粘着,巴望就是眼巴巴地看,读读这个词。
②种田人巴望什么呢?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心里特别着急。读读这句话。
焦急:
①“焦”下面的四点底就是火,上面的“隹”是短尾巴鸟,把鸟放在火上烤,感到很热,很煎熬。
②焦急就是心里有一把火,很煎熬。
③比较课后两个句子,感受焦急。
连起来读读第1自然段。种田人急的是——禾苗长得太慢。想的办法是——帮他们长。引读句子: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就这样一直拔禾苗,难怪说他——筋疲力尽,身体里的筋都感到疲惫,力气都用完了。
原来种田人犯这样的错误都是因为太着急。其实他说的话中,也能感受到他的着急。
出示两次说话。
第1自然段: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地说:“我得想个办法帮它们长。”
第3自然段:他回到家里,一边喘气一边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总算没白费,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①体会人物心情,自己读读。关注“自言自语”“喘气”
②这两句中都有“长”,自己读读,发现了什么?种田人并没有按照禾苗生长的规律让它长,而是破坏禾苗生长的规律。“生长”应该是禾苗自己向上的过程。
4.在《亡羊补牢》《我要的是葫芦》中都有一个劝说的人,《揠苗助长》中没有,你能不能让儿子说说呢?
①觉得这种行为不对,劝说父亲。他说: 。
看来这个儿子是个智者。
②他一直不明白怎么回事,他会说: 。那他就是个愚者。
学习活动二:联系生活,寻找类似的事例
生活中有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吗?想一想,和同学交流。
小组合作演一演情景剧,让同学猜一猜类似“亡羊补牢”还是“揠苗助长”呢?
学习活动三:复习生字,书写生字
出示:钻、筋、疲
观察书写结构,钻字左右穿插。筋字上下结构,月、力要紧凑。疲字半包围,当人感到疲惫的时候,也是身体发出了信号,该休息了,要不然就会生病,所以“疲”是个病字头。
师范写,生练习
板书设计:
寓言两则
寓言 智者 读懂寓言
读好寓言
愚者 联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