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随文识字学习“棚、驮”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刻、该”等8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关注标点、对话内容、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心情,分角色读好课文,读出恰当的语气。通过根据词语支架,讲好小马过河的故事。
通过依据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简单看法,懂得在生活中遇到不确定的事情先要想,还要敢于尝试。
教学重难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简单看法,懂得在生活中遇到不确定的事情先要想,还要敢于尝试
学习课时: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活动一:读好童话故事,随文学习汉字
(一)读好马棚里的对话
(出示实物麦子)这是什么?(麦子)麦子是一种农作物,成熟以后可以做成面包、馒头。认读“麦子”。学习“麦”:(出示“麦”,点红“折文旁”)“麦”的下面是折文旁,表示脚。麦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美食,从天上来,所以给它加了这只脚。再次认读“麦子”。
麦子收割之后要送到——磨坊。(出示磨坊图片及词语)认读“磨坊”。2.先来看“磨”,在磨房里有一个重要的工具是——石磨(出示:石磨)认读词语“石磨”,“磨”就是——石磨,所以“磨”下面是——石;再来看“坊”,左边——土,右边——方,(出示:街坊)在《亡羊补牢》中“坊”念做“fānɡ”街坊就是——邻居。念做“fánɡ”时,指用来小规模加工生产的地方,磨坊就是这样小小的用来磨面粉的地方。
3.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故事就和一袋麦子有关。故事发生在马棚(简笔画马棚)【出示词卡:马棚】认读词语。马棚是谁住的?(马)马住的地方一般用木头做成,所以“棚”的部首是“木”。马棚里住着一匹老马和小马(板贴老马、小马图片)。
4.一天,老马对小马说(出示第2自然段)。请学生分角色读对话。
妈妈说的话是问号,在提问,请学生读好问号。
小马的话也是一个问号,也表示提问吗?(不是)“怎么不能?”就是我可以的意思,虽然是问号,但是表示肯定。请学生读小马的话。
5.在读人物对话的时候,除了关注标点,还要关注提示语。提示语常常会提示我们人物的心情。(出示:连蹦带跳)连蹦带跳说明——小马很开心。该怎样读呢?请学生读。
6.小马很开心。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吧。(出示一袋麦子图片)麦子来了,谁来帮忙给小马驮上?(学生上台演示)像这样把麦子放在马背上就是——驮。【出示词卡:驮】认读词语。“驮”左边是——马,右边——大。小马驮上了麦子,说明他——长大了。
7.小马驮起口袋,飞快地往磨坊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很为难。(出示: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请学生读小马的心里想法。
8.小马到底能不能过去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小马过河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读好小河边的对话
1.(出示第4-8自然段)默读课文的第4-8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小马过河时遇到了谁?它们给了什么建议?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小马为难的时候,遇到了谁?(老牛、松鼠)
3.老牛和松鼠给了怎样的建议?
(1)(先后出示老牛、松鼠的话)指名读。“蹚过去”就是——走过去。老牛觉得过河很简单,只要走过去,齐读老牛的话。松鼠确认为——齐读松鼠的话。
(2)同样的一条河,老牛松鼠的看法不一样(点红:深、浅)老牛说水很——【出示词卡:浅】认读词语。(点红:戋)“浅”的右边是“戋”,表示小、少,和“三点水”在一起表示——水少。它们的意见不同,说话的语气不一样,所以用的标点不一样,老牛用的是——句号。指名读老牛的话。松鼠说的话用的是——感叹号。从他的话和感叹号,你感受到什么?(着急)指名读好松鼠的话。
(3)松鼠的着急不仅表现在说话的语气上,再看看提示语。(点红:突然)认读词语。“突”怎么记住?(上面“穴宝盖”,下面“犬”)为什么是这样的组合?(播放小动画)“穴宝盖”表示洞穴,下面是“犬”,“突”指狗从洞穴里快速地冲出来。怎么读好“突然”?(要快)。
(4)现在松鼠突然从树上——跳下,拦住小马。(点红:跳下、拦住)请一个小朋友来演一演松鼠。
小结:刚才,我们关注人物说话的内容,抓住提示语,提示人物的动作,感受人物的心情,读好人物的语气。
四人小伙伴合作分角色分别扮演旁白、小马、老牛、松鼠,读好人物的语气。
刚才我们读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对话。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小马的表现吧。(出示: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准备趟过去。 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点红:立刻、连忙)这两句话中有一个词是——立刻,另一个词是——连忙。从这两个词,你感受到什么?(没有主见)小马没有自己的思考,遇到两个人的意见不同,他——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接下来能用上我们之前学过的方法读好小马和妈妈的对话吗?老师要提醒你这里有一个省略号(点红:省略号)该怎么读?
再读一读妈妈的话,妈妈告诉小马到底应该怎么做?(板书:先要______,还要________。)请学生说一说。(点红:仔细想、动脑筋、试一试)妈妈的话告诉小马先要想,再去试一试。
小马听了妈妈的话,顺利过河了吗?(播放视频)(出示第8自然段,点红:既不像,也不像)小马顺利过河,除了对河的深浅有了准确的认识,心里会怎么想?指名说。
(三)关注相同部件,写好汉字
1.(出示:麦、突)“麦”横画间距相等,撇捺舒展;“突”上小下大,撇捺也要舒展。
2.(出示:刻、该)关注相同部件“亥”左右位置的不同。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二:根据词语支架,讲好童话故事
上节课我们一起读了小马过河的故事,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还认识吗?(出示课后习题二)开火车读,齐读词语。
这些词语,不仅帮助我们复习了课文里的词语,还可以帮助我们讲好这个故事呢。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第一行的词语都是发生在马棚的,第二、三行的词语是发生在小河边的,第四行词语发生在马棚)原来,这些词语帮助我们梳理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抓住这些词语,想象当时在那个地方发生的画面,就能把故事讲好。
3.下面让我们分地点讲好故事,出示评价表,学生对照小伙伴评、自评。
(1)马棚:让学生抓住“马棚、愿意、磨坊”这组词语,想象小马在马棚里的情景,想想小马说了什么,怎么做的。
(2)小河边:抓住“驮、挡住、为难、突然、拦住、吃惊”,想象小马在小河边遇到了谁? 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对话?鼓励学生分别模仿小马、老牛、松鼠的神态和语气,进行对话讲述。
(3)马棚:抓住词语“难为情、动脑筋、小心”,引导学生讲述小马回到马棚后,面对妈妈时的表现和内心想法。
4.完整串联讲故事:用上全部12个词语,连贯地讲述故事。
5.在讲故事时,除了书后给的这些词语,你们觉得还可以加上课文里的哪些关键词,让故事更有趣、更清楚?请学生添加词语。
6.这一次用上你加上的关键词,把自己当做小马,用上“我”来讲一讲故事吧。
学习活动三: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看法
小马过河的故事我们读完了,有些小朋友也想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我们一起来看看,你同意他们的说法吗?
(出示课后习题三)小伙伴合作学习,一人读句子,其他小伙伴思考这样的说法对吗?理由是什么。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小马这样的烦恼,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觉得该怎么做?
学写生字:
(出示:愿意)“愿”是半包围结构,下面的“心”不要写太大。
(出示:伯、掉)关注左右结构。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