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同步练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08:3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七律·长征
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班级举办“重温长征”作品展,一起来看看吧!
基础巩固
一、下面是乔乔准备的参展照片和相关介绍,请你协助完善。
五岭 乌蒙(méng)山 岷(mín)山 大渡河
简介:五岭逶迤①(wēi yǐ),不过细浪翻腾;乌蒙(méng)磅(páng)礴②,只当泥丸滚滚。岷(mín)山的皑皑白雪,见证了行军勇士的豪情毅志,大渡河的条条铁素,铺就了通往胜利的希望之路。面对悬涯峭壁,红军战士履险历难的步伐永不停歇,置身冰天雪地,红军战士追求光明的热情从未消灭。山一程,水一程,红军战士 过了重重难关;风一更,雪一更,中国革命也 过了难忘岁月。
【注释】①逶迤: ②磅礴:
1.简介中为重点字标注了读音,其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逶迤(wēi yǐ) B.乌蒙(méng) C.岷山(mín) D.磅礴(páng)
2.简介中的画线句子中出现了两个错别字和一处语病,请你用修改符号更正。
3.根据语境和字义,将恰当的“dù”字填在简介的横线上。
4.下列诗词名句中的“等闲”与“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简介的首句化用了诗歌《七律·长征》的颔联,读一读,完成相关练习。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结合上面的摄影作品,理解其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将【注释】补充完整。
(2)毛泽东在遣词造句上独具匠心,这两句诗运用对偶、 和 的修辞手法,衬托出红军战士 的高大形象。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这两句诗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填序号)。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综合提升
二、某同学决定临摹毛泽东的诗歌《七律·长征》,作为书法作品送展。请你补全诗歌,并完成下面小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资料袋: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央红军从江西集结出发,一路战胜千难万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万里长征。从1934年长征开始到1936年胜利结束,途中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大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本诗既有高度概括,又有典型事例。请你结合本诗和资料袋,完成练习。
(1)根据诗歌内容,补全诗中具体描写的五件事。
(2)由资料袋可知,“ , ”两句诗是从“面”上总括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而具体描写的五件事则属于“点”的描写,“ ”写法的运用充分体现了红军的 精神。
2.下列是乔乔在阅读本诗的过程中所作的批注,其中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首联:“等闲”意为“平常”,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将困难轻轻一描,与“不怕”相对应。
B.颔联:运用了对偶、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凸显了现实中山的凶险和红军眼里山的渺小。
C.颈联: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尾联: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胜利大会师的喜悦之态,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3.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认为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
三、下面这首词也是展览上的书法作品之一,请按要求回答问题。(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水调歌头·游泳①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②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③,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④动,龟蛇⑤静,起宏图。一桥飞架⑥南北,天堑⑦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⑧,截断巫山云雨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注释】①游泳:1956年6月,作者曾由武昌游泳横渡长江,到达汉口。②极目:放眼远望。③宽余:神态舒缓,心情畅快。④风樯:帆船。樯,桅杆。⑤龟蛇:龟山、蛇山。⑥一桥飞架:武汉长江大桥,该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桥梁,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重大工程之一,当时正在施工中,故属“宏图”。⑦天堑:堑,沟壕。古人把长江视为“天堑”。⑧西江石壁:计划中的长江三峡大水坝。⑨巫山云雨:战国楚人宋玉《高唐赋》说,楚襄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遇巫山神女,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
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极目楚天舒(尽,达到顶点) B.胜似闲庭信步(随意)
C.更立西江石壁(还要) D.当惊世界殊(特殊)
2.“极目楚天舒”一句中的“舒”是舒展、开阔之意,它既写出了 ,又写出了作者 ,景和情交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能让人联想到《七律·长征》中“ , ”的乐观主义精神。
3.品读下片,思考作者是如何运用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写法来写治理长江的,补全导图。
点(典型景物): 、 、一桥
点(具体设想):
梳理探究
四、作品展上,同学们分享了各式各样的“长征”作品,仔细欣赏,完成相关练习。
1.有篆刻爱好者将《七律·长征》的部分诗句刻成了印章,它们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2.木木参展的作品是有关“长征”主题的连环画。仔细观察左图,将对话补充完整。
当突击队刚冲到对面桥头,桥头突然烧起冲天大火。敌人企图用火把我们挡在桥上,用火力消灭我们。一时火光照红了半边天,桥头被熊火包围住了。
参考答案:
一、1. A
2. “素”改成“索” “涯”改成“崖” “消灭”改成“泯灭”(用修改符号修改)解析:本题考查字形和修改病句。“素”指白色生绢,引申指白色,本色。题目中说的是桥上的绳子,应是“索”;“崖”指高地或山石陡立的侧面,所以应是“悬崖”,“涯”指水边,引申义为边际、极限。故两处错别字是“素”“涯”,分别改为“索”“崖”。句中的一处语病是搭配不当,“消灭”的意思是除掉(敌对的或有害的人或事物),与“热情”搭配不当,应改为“泯灭”。
3.渡度 解析: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过了难关”强调的是过程的“过”,故用“渡”;“难忘岁月”强调的是时间的“过”,故用“度”。
4. B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等闲”意思是“平常”。A项“等闲”的意思是“无端,平白地”。B项“等闲”的意思是“平常”,与“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等闲”意思相同。C项“等闲”意为“无端,平白地”。D项“等闲”的意思是“轻易,随便”。故选 B。
5.(1)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气势)盛大。这里指山势险峻。
(2)比喻 夸张 征服高山、不畏艰难 C
二、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
1.(1)乌蒙 渡金沙 岷山 (2)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点面结合 革命乐观主义
2. 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C项“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是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崖,给人温暖的感受;大渡河险桥横跨东西两岸,铁索晃动,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暖”字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表现的是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暖”和“寒”写的是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这两场战斗给人的心理感受,而非交代战斗的时令。故选C。
3.“云崖”比“悬崖”用得好,“云崖”体现了山高,突出了长征的艰险。解析: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悬崖:高而陡的山崖。“云崖”着重体现山崖之高,高耸入云,用以突出长征之路的艰险十分恰当,比“悬崖”的意境更深远。
三、1. D解析:本题考查字词理解。“殊”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是不同,而不是特殊,故选D。
2.南方天空的开阔 心中的舒畅开朗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品析。“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的意思是我在万里长江上横渡,举目眺望舒展的长空,这里的“舒”既是形容“楚天”,意思是“开阔”,“楚天舒”即“楚地天空开阔”,又是形容词人的内心,意思是“舒畅”“舒展”,表现词人心灵的开阔、志向的远大、情感的豪迈。
3.风樯 龟蛇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起宏图 解析:作者先写眼前的景物“风樯动,龟蛇静”“一桥飞架南北”,再写由眼前的景象引起的对未来景象的展望,“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属于具体设想的“点”。而以上这些都是属于长江治理的宏图,因此“起宏图”是“面”。
四、1.①④③②
2.飞夺泸定桥 示例:坚定信念、勇往直前的乐观主义精神 示例:张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