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优》2016年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习题+课件 (2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学练优》2016年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习题+课件 (2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3 02:00:10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选择题:
1、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与这场运动爆发密切相关的是( C )
A.三国协约的成立 B.三国同盟的成立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2、下列口号或言论出现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中的是( A )
A.“还我青岛”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3、下图是二十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下列对这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 A )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②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工人阶级参加起了重大作用
④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节日往往是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与五四运动有关的节日是 ( D )
A.重阳节 B.建军节 C.端午节 D.青年节
5、下图是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C )
A.商人罢市的推动 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 D.北伐战争胜利的鼓舞
6、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C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
7、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D )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8、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A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9、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下列对“五四精神”的表述最为准确、全面的是( A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爱国、科学、民主、自由
C.爱国、抗争、民主、科学 D.爱国、进步、民主、自由
10、“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D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1、“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 )
A.爱国主义 B.艰苦奋斗 C.开拓创新 D.乐观主义
12、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 C )
A. 北京 B. 延安
C. 上海 D. 瑞金
13、如果小王去参观中共“一大”的旧址,他应该去( D )
A.南京 B.北京 C.广州 D.上海
14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A )
A.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15、这是1921年7月,停泊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它见证了( C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五四运动爆发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6、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1921年召开的( A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龙历史毫无争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 )
A.开天辟地的大事 B.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D.伟大的历史转折
18、1961年,董必武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的“会上”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C )
A.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B.确定了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明确规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非选择题:
1、举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1)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
(2)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天下?
(3)这次会议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答:(1)浙江嘉兴南湖。
(2)“中共”一大。
(3)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任答两点即可)21世纪21世纪教育网有
2、掀开2011年日历,我们将迎来两个不寻常的纪念日: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这两个改变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命运的纪念日,使本来寻常的公元纪年平添了不寻常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
——朱德《辛亥革命杂咏》
(1)辛亥革命的最主要贡献是什么?辛亥革命后,“清朝余孽”为什么仍能“继当权”?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人民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五四运动的划时代意义体现在哪里?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列举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中的主要表现。
答:(1)贡献: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原因: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如答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仍受推崇或答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向封建正统的儒家学说猛烈开火,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3)历史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作用;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表现:积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准备,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或答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在党的“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3、探究题: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回答:
(1)说一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
(2)“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说“黑暗依旧”?
(3)你如何理解“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4)从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答:(1)《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选择题
1.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下列民族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是( )
①五四精神 ②长征精神 ③“铁人”精神 ④“两弹一星”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参加了中共“一大”,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A.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B.拉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了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右图是l921年7月,停泊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它见证了( )
A.戊戌变法的失败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4.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通过第一个党纲
C.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五四爱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南昌起义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6.在中国近代史上,由爱国知识分子领导的,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7.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与学生共度五四青年节。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
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近代历史上又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北平)的有 ( )
①五四运动的爆发 ②“一二-九”运动的发生
③《双十协定》的签订 ④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下列历史人物出席了1921年7月在上海(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秘密召开的会议,参加会议的共13人。这次会议的召开( )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邓恩铭
A.使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使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空前的团结
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 )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中华民国成立
C.中共一大召开 D.蒋家王朝的灭亡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近代以来,有志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840年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
材料三: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1) 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自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法”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所说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谷底”到“上升”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回答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何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一、ADBAA CBBAC
二、11. (1)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自强”指:洋务运动
“变法”指: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或百日维新)
“革命”指:辛亥革命
(3)时间:1921年(1921年7月或1921年7月23日);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课件33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什么这邮票掀开了一角呢?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01誓死爱国遭镇压设计思路1919.5.4斗争02Your text03镇压1设计意图:播放视频,历史情景再现,便于理解。播放视频
了解五四运动发生原因一、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二、废除“二十一条”三、收回青岛主权拒绝1、导火线思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为什么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弱国无外交2.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 陈独秀、李大钊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集会讲演 、示威游行、罢课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培养学生阅读课本并在其中找到历史信息、自主学习历史的能力。 如何进行誓死斗争?天安门集会东郊民巷请愿火烧赵家楼五四运动路线图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 陈独秀、李大钊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集会讲演,示威游行,罢课结果遭到镇压
口号的要求有没有实现?“爱国何罪”
? 北洋政府军警逮捕学生02三罢反抗初胜利1919.6.3斗争02镇压胜利1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 陈独秀、李大钊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集会讲演,示威游行,罢课工人阶级工人罢工、商人
罢市、学生罢课上海1919年6月初遭到镇压取得初步胜利登上政治舞台自主学习设计意图:表格对比,一是知识系统化,二是明确两个阶段的变化。0102初步胜利0102罢免卖国贼职务释放被捕学生拒绝签字释罢拒1知识小结—图说历史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被捕释放被捕学生设计意图:学会从图片中获取并组织历史信息。探究问题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的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五四精神的核心---伟大的爱国主义。
—胡锦涛《在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爱国探究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帝反封建(1)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3、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彻底的不妥协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3、五四爱国运动的意义:(1)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瓦解过程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旧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的国家为目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VS设计意图:对比学习,使学生更加直观理解两者区别。03开天辟地新面貌1919.7.23斗争02胜利02镇压希望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诞生的历史条件:设计意图:三则图片,简明易懂,引导学生理解三个历史条件。1921年7月上海嘉兴南湖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领导工人运动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诞生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中共一大的召开自主学习如何焕然一新?马克思
主义
无产阶级
和人民大

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中共一大代表找一找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
五四爱国运动的领导者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发起者之一 结合以前的史实分析,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什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小组讨论意义: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1.新的领导核心——2.新的指导思想——3.新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探究二:“新”在哪里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设计意图:三则材料,简明易懂,引导学生理解三个“新”,突破难点。材料三:中共一大规定,党的革命纲领即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太阳”标记的骷髅脑袋象征哪个国家?2.它口中衔着“山东、“青岛”代表什么?3.画面上人正用绳索套着“山东”、“青岛”奋力往外拉,这指什么事件?设计意图:漫画素材,吸引学生兴趣并且培养学生从漫画中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一、五四爱国运动
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2、五四爱国运动的过程(五四爱国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分三步学习。)
3、五四爱国运动的结果
4、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中共成立的条件
2、中共一大
3、中共诞生的历史意义1、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与这场运动爆发密切相关的是( )
A.三国协约的成立 B.三国同盟的成立
C.巴黎和会的召开 D.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2、下列口号或言论出现在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中的是( )
A.“还我青岛” B.“自强”、“求富”
C.“师夷长技以制夷”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A3、在中国近代史上,由爱国知识分子领导的,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中共“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延安
C. 上海 D. 瑞金CC5、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国共产党七大 D. 井冈山会师
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A.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B.通过第一个党纲
C.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建立抗日统一战线AA课件34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每年的5月4日是什么节日?青年节为什么将5月4日定为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想一想答答一、五四爱国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外国使馆区赵家楼火烧赵家楼故宫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主力:学生 在天安门前集会,并
举行示威游行。 6月5日前前期北大学生天安门前集合游行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主力人员:1919年5月4日; 北京;北京大学学生。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和约签字;惩办卖国贼等。时间:6月5日主力:工人群众地点: 形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6月5日后后期北京 上海 上海学生和工人举行支持北京学生的集会商人罢市后的上海南京路上海人民大示威天津学生举行示威扬州人民在焚烧日货各地工人罢工的消息不断1、北洋军阀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2、免去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从地点看

从人员看 北京上海全国各地学生工人商人工商学联合分析五四运动的三个阶段:先锋主力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总结以上得知:总结以上得知: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 先锋人员,和口号。
时:1919年5月4日
地:北京
先锋:北京大学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和约签字;惩办卖国贼等。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帝反封建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最能
反映
五四
运动
的性
质 (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近代前期各阶级救国方案有哪些?教训是什么?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屡次的侵略屡战屡败,长期的屈辱和愤怒爆发矛盾的长期积累中国将走向何方?是继续沉沦是开始新的探索和追求?谁能领导中国走向胜利?历史最终选择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壮大,主导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方向,给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迎来了划时代的巨变 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早期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召开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地点,参加大会的代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地点,参加大会的代表?
时:1921年7月
地: 上海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选举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党的革命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召开① 时间:1921年7月②地点:上海 嘉兴南湖③代表:毛泽东、董必武、
何叔衡、李达等13人④内容:A:确定党的名称B:奋斗目标C:当前任务D: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中央局陈独秀书记标志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李达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建的爱国运动,在运动中,一个新的阶级——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出了伟大的力量。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带领全国人民直至新中国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一、五四爱国运动
⒈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⒉爆发:⑴时间:1919年5月4日。⑵地点:北京。⑶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⑷主力:学生。
⒊发展:⑴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⑵主力:工人阶级。
⒋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⑴释放被捕学生。⑵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⑶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⒌意义:⑴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⑵标志: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⒈条件:
⑴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⑵阶级条件: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⑶组织条件: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⒉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
⑴时间:1921年7月。
⑵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
⑶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⑷内容:①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③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⒉意义:⑴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⑵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1919年5月,五四爱国运动以
为导火索,首先在
爆发。6月5日以后,斗争的主力开始从青年学生转为 。
2、   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召开,它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温故知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北京1921工人群众上海3、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开国大典
4、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
A.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A5、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1921年召开的(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6、龙历史毫无争辩地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年是建党90周年,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天辟地的大事 B.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为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D.伟大的历史转折AA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
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
A.蒋介石??? B.叶挺  C.冯玉祥  D.周恩来
3.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政权?(  )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大资本家   D.大地主阶级
4.国民革命北伐在两湖的对象是(  )
A.吴佩孚  B.孙传芳 C.张作霖  D.曹锟
5.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6.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北伐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打垮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B.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
C.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D.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8.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汀泗桥战役  D.贺胜桥战役
二、阅读材料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请回答:
(1)这所学校的名称是什么?何时创办的?
(2)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职务。
(3)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5)为完成革命的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些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为什么还说它失败了?
(6)参观这所学校遗址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10.作图题:
看课本54页《国民革命军出师前誓师大会》图。 请回答:(1)这是什么战争出师前的誓师大会?出师的时间?
(2) 这次出师讨伐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3)这次出师的总司令是谁?
(4)这次出师的主要战场在哪里?
(5)这次出师的结果如何?
(6)北伐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阅读材料题答案:
9.(1)黄埔军校;1924年5月(2)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3)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4)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5)行动:与共产党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原因:因为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6)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斗争的历史。
10.(1)北伐战争、1926年7月(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3)蒋介石(4)湖南、湖北(5)结果是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基本上打败了吴佩孚、孙传芳等。但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6)反帝反封建。
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单项选择题
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
2.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说:“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者、合作者、继承者。”下列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武昌起义 ②五四运动 ③黄埔军校的建立 ④北伐胜利进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中共党员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叶挺 D.周恩来
4.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建立黄埔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B.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
C.黄埔军校的校长是孙中山
D.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5.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 )
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②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
③中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北伐胜利进军时,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 )
A.武汉 B.南昌 C.南京 D.长沙
7.“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8.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独立团一营正在猛攻武昌城。该片再现的是( )
A.辛亥革命时期的战斗情景 B.淮海战役的战斗情景
C.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渡江战役的战斗情景
9.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在民国十五年是( )
A.五四运动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北伐战争的开始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0.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说
11.说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12.北伐战争的最伟大意义是( )
A.在中国消灭了帝国主义势力 B.在中国彻底铲除了封建势力
C.在中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国民政府的建立
二、综合题
13.材料一
材料二
该校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三
孙中山曾经形象地教导该校学生说:“大家到这所学校来,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更要知道枪朝什么人放。”
请回答:
该校是哪所学校,创建于何时何地?
该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该校体现出的什么精神?
孙中山创办该校的目的是什么?该校为国民革命作出了什么贡献?
14.材料一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惟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出师北伐宣言(摘录)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三 自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推翻专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人民始则抱无穷之希望……不料事与愿违,渐失所望……国民政府对内力求廓清军阀,对外努力推倒帝国主义……此次北伐,深望全国民众,亦与以同等之扶助焉。
———摘自《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告全国人民书》
请回答:
据材料一,说说北伐的原因。
(2)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3)材料三中“推翻专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指的什么?
(4)北伐战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三.探究园
说说出自黄埔军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或国民党著名将领。
第11课
一、1B 2C 3D 4C 5D 6A 7B 8C 9C 10A 11A 12C
二、
13.
(1)黄埔军校,1924年5月,广州黄埔;
(2)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爱国、进步、革命等;
(3)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14.
(1)中国人民的一切困苦,都是帝国主义侵略以及其工具反动军阀统治的结果;
(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辛亥革命的成功;
(4)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课件46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1课 北伐战争一、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党“一大”旧址位于文明路215号的钟楼礼堂。原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1、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2、内容: 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3、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召开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后共同领导了哪些革命活动?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原因: 2.时间、地点: 1924年5月;广州黄埔 3.领导人: 创建革命军队,挽救中国危亡 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4.校训: 5.宗旨: 6.功绩: 孙中山(创建者)蒋介石(校长) 周恩来 (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的建立孙中山为什么要
创立黄埔军校?原因: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革命失败的原因,就是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革命者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培养不怕牺牲,一心做救国救民事业,有理想的革命军人。黄埔军校开学典礼1.原因: 2.时间、地点: 1924年5月;广州黄埔 3.领导人: 孙中山(创建者)蒋介石(校长)周恩来(政治部主任)4.功绩: (1)培养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2)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创建革命军队,挽救中国危亡 二、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名将:黄埔一期:左权、陈赓、徐向前(中共)
杜聿明、胡宗南(国民党)黄埔四期:林彪黄埔六期:罗瑞卿(中共)
戴笠(国民党)你知道吗?共和国10大元帅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
曾是黄埔军校的教官或学生三、北伐胜利进军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1926年7月 3.北伐军总司令: 蒋介石4.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2.开始: 1.原因: 主要对象国民军10万:军阀75万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直隶广东广西湖
南安
徽山东黑吉辽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湖北兵力20万兵力35万兵力20万广东广西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1926.7.北伐开始 广州长沙上海南昌南京1927.4.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4.蒋介石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1927.7.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1.迁都武汉杭州郑州济南北京沈阳1928.12.张学良“东北易帜”南京武汉武汉1928.6. 日本军在皇姑屯炸死张作霖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五原1927.3. 中共领导上海工人起义,占领上海5. 经过: 叶挺:北伐第四军先遣独立团团长,以铁军著称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直隶广州桂林长沙安
徽山东黑吉辽武昌主要战场主要战役上海湖南、湖北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英雄军队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开始时间1926年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著名将领叶挺重要战役北伐军能够节节胜利 的原因是什么?1.作战方针正确
2.国共两党齐心协力
3.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先锋作用
4.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配合和支持四、国民大革命失败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罪行:蒋介石、汪精卫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等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 (2)危害:国民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事件,发
布查禁工人集会的命令,并逮捕、射杀革命进步人士。 4月 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 遭到血腥镇压。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汪精卫(中国国民党副总裁)
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可枉杀千人,
不可使一人漏网”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两次反革命政变比较表“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七·一五”反
革命政变1927.4.121927.7.15上海武汉蒋介石汪精卫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2、失败原因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3、为什么说是失败的国民革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五、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时间: 1927年4月 2.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3.统治全国: 统一全国 1928蒋介石 1927年4月18日 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南京国民政府武汉国民政府蒋介石汪精卫宁汉合流孔祥熙陈立夫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实质是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统治宋子文蒋介石陈果夫孙中山1925年逝世南京 中山陵讨论归纳:孙中山一生的革命活动主要有哪些?1894年成立兴中会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
三民主义作为辛 亥革命指导思想
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
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4年创立黄埔军校
1924年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赞扬孙氏“倡导国民革命,手创中华民国,更新政体,永奠邦基,谋世界之大同,求国际之平等”,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文被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称他“革命先行者”。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台湾和大陆民间普遍称他为“国父”,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台湾地区的民主象征。 国民政府的搬迁 广州(1927年初之前)

武汉( 1927年初之前-- 1927年秋)

南京(1927年秋-- 1937年12月)

重庆( 1937年12月--1945年8月)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建立高潮——北伐战争
1926-1927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进军:胜利进军原因:失败:标志: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失败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4.18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福建浙江上海国民革命准备1924-19271.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
2.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   D.黄埔军校BD3.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
A.湖南、湖北 B.江西、江苏  
C.福建、浙江   D.广东、广西
4.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
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AC5.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说
6.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AA课件36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1课 北伐战争国民革命歌自学检测一:黄埔军校的建立1、建立背景:1924年( )
2、时间( );地点( )
3、全称( )
4、校长( );政治部主任( )
5、作用:黄埔军校培养了( )
为( )奠定了基础。
国共两党实现 第一次合作1924年周恩来蒋介石大量军事政治人才建立国民革命军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黄埔军校?合作解疑: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
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革命者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黄埔军校 创始人 孙中山党代表 廖仲恺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校长 蒋介石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蒋介石在北伐誓师大会上的誓词孙中山:
革命主义未行,革命目的未达,
仅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共产党: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是首先考虑的对象。 黄埔军校从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招收了六期学生共2万多人。黄埔军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一批著名将领和军事人才。 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创造军队拯救中国自学检测二:北伐战争1、北伐目的( )
2、主要对象( )( )( )
3、主要战场( )( )
4、 重要战役( )( )( )
5、北伐先锋( )
6、北伐名将( )
7、胜利进军: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 )打到( ),声势震动全国。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吴佩孚攻克武昌贺胜桥汀泗桥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叶挺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湖南湖北孙传芳张作霖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直隶广东广西湖
南安
徽山东黑吉辽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湖北兵力20万兵力35万兵力20万广东广西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叶挺像(1896~1946年) 不到半年的时间,北伐军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取得重大的胜利,声威大震。 为什么在短短的时间内,北伐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呢?想一想8、北伐的战场结果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9.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1)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2)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通力合作结出的硕果。
3 )北伐作战方针的正确性。
4)北伐军的英勇奋战与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蒋介石汪精卫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遭到血腥镇压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两次反革命政变比较表“四·一二”反
革命政变“七·一五”反
革命政变1927.4.121927.7.15上海武汉蒋介石汪精卫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
(原因?)自学检测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时间( )
2、地点( )
3、人物( )
4、性质:代表( )的利益
对外( )
对内( ) 1927年4月南京蒋介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靠帝国主义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时间:1927年7月
地点:上海
报童:号外!号外!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啦!先生,买份报纸吧!
路人甲:买一份。如果共产党掌握了军队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了。可惜啊!
路人乙:毕竟共产党还年幼啊。我看见外国军队也纷纷出动,帮助蒋介石屠杀革命群众。 报童:号外!号外!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啦!先生,买份报纸吧!
路人甲:买一份。如果共产党掌握了军队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了。可惜啊!
路人乙:毕竟共产党还年幼啊。我看见外国军队也纷纷出动,帮助蒋介石屠杀革命群众。 看看谁找的快:
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客观方面: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破裂。
主观方面:年幼的共产党缺乏斗争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旧址 后来,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开始了国民党对中国的统治。
图为当时的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国民革命的失败 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想一想 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建立目的:主要对象:进军:成果: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广东湖南湖北江西南京福建浙江上海北伐战争背景:1926-1927基础: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结果:在北伐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1.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中共党员是( )
A.陈独秀 B.毛泽东 C.叶挺 D.周恩来
4.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建立黄埔军校的目的是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B.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的
C.黄埔军校的校长是孙中山
D.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DC3.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 )
①国共两党团结合作 ②北伐军将士英勇善战
③中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北伐胜利进军时,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 )
A.武汉 B.南昌
C.南京 D.长沙DA5.“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6.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政权(  )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大资本家   D.大地主阶级BA课件17张PPT。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1课 北伐战争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是(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北伐战争
2.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3.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毅
B.朱德
C.方志敏
D.毛泽东
4.秋收起义中起义军公开打出的旗号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中国人民解放军
C.中国工农革命军
D.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二、双项选择题:
1.1928年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的是( )
A.邓小平
B.朱德
C.刘少奇
D.陈毅
2.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有( )
A.湘赣
B.湘鄂赣
C.赣南
D.闽西
三、填空题: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这就为中国革命从__________转入_________,创建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揭开了序幕。
2.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后,将两军改编为_______军。___________任军长,___________任党代表。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四、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1)上图揭露了当时社会上的什么问题?
(2)当时广大中国农民的迫切要求是什么?
(3)简述立地革命的内容和它在当时起的作用。
五、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请回答:
(1)这是什么时期的歌谣?
(2)这首歌谣说明了什么?它反映出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1.B 2.B 3.D 4.C
二、1.BD 2.CD
三、1.城市农村人民军队农村革命根据地2.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朱德毛泽东
四、(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没有土地,或者只有很少的贫瘠的土地,还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国民党的压迫,生活异常困苦。
(2)他们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
(3)内容: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农民欠地主、富农的债务。作用: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推翻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广大贫农翻了身,在农村建立了革命政权,生活得到改善。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积极参加红军,支援革命战争。
五、(1)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产生的歌谣。
(2)说明当时在井冈山的斗争生活非常艰苦。反映出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仍然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单项选择题:
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八七会议
2.确立党对军队的领导权是在(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文家市决策 D三湾改编
3、 井冈山会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的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陈毅 D彭德怀
4、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5、 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是( )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文家市决策
6、 以下对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7、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
A工农革命军  B工农红军第一军  C工农红军第二军  D工农红军第四军
8、 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9、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给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启示是( )
A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B必须克服“左倾”错误  C必须进行土地革命  D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10、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下列事件的顺序是( )
①秋收起义 ②八七会议 ③三湾改编 ④文家市决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1、A 2、D 3、B 4、A 5、C 6、B 7、D 8、C 9、D 10、C
二、问答题:
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何时由谁建立的?该根据地建立的条件是什么?它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什么道路?
答: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②1928年;毛泽东
③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基础好。
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 阅读材料题: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①上述歌谣涉及到哪些历史事件?
②南昌打响第一枪指什么?有什么意义?
③朱毛合指什么?朱毛合而建四军有什么奇功?
答: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②1927年8月1日,中共领导南昌起议,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③朱毛合指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奇功指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课件44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 星 之 火可 以 燎 原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叛乱,屠杀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叛乱,屠杀中国共产党。反动政府军队杀害共产党人的现场 国民党杀害共产党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 。白色恐怖下的中国大地中国革命的出路在哪里?俄国十月革命以俄为师,城市武装起义中国革命的出路之一理由:学习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组织城市武装起义,以城市包围农村,最终夺取政权,取得革命的胜利。军事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南昌暴动纪念
朱德自用” 认一认:中国革命第一枪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油画《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周恩来在起义总指挥部(原江西大旅社)下达了起义命令,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全歼敌军3000余人,取得了南昌起义的胜利。南昌起义胜利后,党为什么会决定将起义部队撤出南昌,转向广东?议一议:分组讨论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没。
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觉悟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问题解析: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图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1949年8月1日被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南昌起义的启示:照搬苏俄革命的经验,通过城市武装起义,以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八七”会议 1927年(1)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决定这一年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4)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的著名论断。“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中国革命的出路之二工农兵起义,夺取城市理由: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武装斗争是革命的主要手段。积极发动农民和工人、革命士兵,组织武装起义,包围并占领大城市,进而夺取政权。湘赣边秋收起义: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1927年9月,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到湖南,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组织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 1927年9月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图动脑筋:秋收起义的失败让中国革命处在了十字路口,如何才能找到一条通向最终胜利的革命道路?文家市决策:1927年9月19日,起义军在湖南浏阳文家市举行会议,讨论进军方向问题。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中国革命的出路之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由:由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造成了各地军阀混战,为红色政权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会。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走上了一条先占农村,后占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确定了进军方向后,毛泽东选择了将井冈山开辟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其他地区,井冈山有哪些优势呢?想一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交界处的罗霄山脉中段。
井冈山远离中心城市,敌人统治力量薄弱。
当地群众基础较好,革命形势有利。
周围物产丰富,便于革命军队的发展壮大。三湾改编:1927年9月底起义军在江西永新三湾进行了改编,改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后的工农革命军进入井冈山,到1928年春,根据地便初步建立起来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攻打城市失败 文家市决策
(革命重心转向农村) 三湾改编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湘南暴动的农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
党代表: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艰苦卓绝的斗争这首歌谣说明了什么?它反映出什么问题?说明当时在井冈山的斗争生活非常艰苦。
反映出红军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仍然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过程中的武装起义和根据地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并于1928年10月到1930年1月相继写成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建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革命才会成功。本课给我们的启示农村革命根据地图城 市农 村走向胜利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1.中国共产党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起义是( )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北伐战争
2.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是( )
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BB3、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是( )
A.八七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文家市决策
4、以下对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的表达,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C.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CB5、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中央革命根据地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6、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AC课件42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解放军建军节在哪一天?为什么定在这一天?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叛乱,屠杀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反革命叛乱,屠杀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被关押的民众 国民党杀害共产党 反动政府军队杀害共产党人的现场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中国革命应该往哪里去?面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枪杆子里出政权”1927年,为了挽救革命,周恩来受党的重托,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起义前夕,秘密来到南昌,当晚就和朱德缜密地筹划起义的准备工作。 一、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 1、起义的时间: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1927年7月27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在这里成立。 2、领导人: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刘伯承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二楼周恩来工作过的房间。 南昌起义时任第九军副军长南昌起义主要领导人——朱德 南昌起义时朱德使用的驳壳枪 1927年,南昌起义时的贺龙 3、起义经过(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战斗经过示意图 南昌起义军的军帽、军服和红领带。 起义军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全歼南昌守敌一万余人,缴获各种枪炮一万余件,起义宣告胜利。图为起义胜利后发表的《中央委员宣言》和《革命委员会委员就职盛典》的报道。 (2)占领南昌农民协会张贴的革命标语 起义军在潮汕地区英勇奋战,由于敌强我弱,主力遭到挫败。朱德、陈毅率领起义军的一部分,在三河坝英勇奋战三天三夜,击退优势敌人的进攻,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我军主动撤出战斗。图为朱德亲笔为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的题字。 (3)南下广东(4)转战湘南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暨“八一”南昌起义70周年,江泽民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4、历史意义八一军旗 4、历史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旧址 “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枪杆子里出政权”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1、秋收起义
(1)时间:
(2)领导人:
(3)地点:
(4)起义经过1927年9月毛泽东湘赣边界湘赣边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三湾改编秋收起义部队张贴的宣传品 江西永新三湾村 三湾改编,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的一部分和湘南农军,历尽艰险,转战千里,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 2、井冈山会师时间:
地点:
人物:井冈山会师1928.4井冈山毛泽东、朱德及部队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看图说话:
请你根据图片内容叙述这一历史事件。朱德说:
“所以用这名字,为要保持国民党第四军 ‘铁军’的大名,它在大革命中是我们革命的堡垒。 ”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人家都说朱毛红军,朱离不开毛,朱离开了毛过不了冬。” ——朱德“他是猪(朱),我是猪身上的毛。”
——毛泽东艰苦卓绝的斗争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的? 中国共产党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1927年9月,秋收起义。起义军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讲起“八一”历史长,
南昌打响第一枪;
朱德率领队伍走,
进军湘南改红军;
秋收暴动毛泽东,
闹的湘东遍地红;
井冈山上朱毛合,
创建四军建奇功。城市农村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
红军第四军是中国共
产党独立
领导革命
战争、创
建人民军
队、建立
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
开始1.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八七会议
2.1927年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毅 B.朱德
C.方志敏 D.毛泽东AD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给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启示是( )
A.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B.必须克服“左倾”错误  
C.必须进行土地革命  
D.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4.井冈山会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的是( )
A.毛泽东 B.朱德 C.陈毅 D.彭德怀BD5.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
A.工农革命军  B.工农红军第一军  
C.工农红军第二军  D.工农红军第四军
6、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D课件20张PPT。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单项选择题: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川陕根据地
D、陕甘革命根据
3、红军在长征途中人员损失过半是在 ( )
A、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以后 B、四渡赤水以后
C、强渡大渡河以后 D、强渡乌江、夺取遵义以后
4、长征中红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 )
A、四渡赤水河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翻越大雪山
5、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 )
A.攻占遵义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6、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点的会议是( )
A、党的“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7、下列不属于遵义会议内容的是( )
A.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B、取消了博古等在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C.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
8、学校要组织一次重走长征路的“红色旅游”,下列设计的路线正确的是 (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B.赤水河、瑞金、遵义、泸定桥
C.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 D.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
9.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
A.遵义会议的召开
B.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C.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D.三大主力会师
二、材料解析题:
1、“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请回答:
(1)这段歌谣涉及到哪几个历史事件?
(2)材料中有“讲起‘八一’历史长”,计算一下,“八一”历史至今有多长?
2、阅读歌谣:“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 ——红军歌谣
请回答:(1)请回答,你从上面的歌谣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这首诗反映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3)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种精神?
参考答案:
1、(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工农红军第四军
(2)2009-1927=82年。
2、(1)我能材料中得到以下信息:工农红军在井冈山的生活条件很艰苦;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保持着高涨的革命乐观态度;井冈山的物产比较的丰富。
(2)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今天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而艰巨,需要我们有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
课件14张PPT。选一选1、在第几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进行长征(? )A、三 B、四 C、五 D、六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CA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A.宣传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
B.九一八事变爆发,红军北上抗日
C.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D.红军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C4.2006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中央电视台组织了“我的长征”活动,
重走了当年中央红军的长征路,
他们不可能经过的地方是( )
A.湘江 B.湘西
C.遵义 D.泸定桥B5.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D6.“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
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
“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
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C7.长征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 )
A.四渡赤水河后  B.渡过金沙江后
C.强渡大渡河后  D.翻过大雪山后B8.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
心情( )
A.遵义会议??? ??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B9.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10.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是( )
A. 1933年10月—1935年10月
B.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C. 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D. 1933年10月—1936年10月B11、红军长征结束时胜利会师的三大主力是( )
①红一方面军 ②红二方面军 ③红三方面军④红四方面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遵义 B、甘肃 C、吴起镇 D、井冈山 12、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是( )13、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 )A、1933年10月 B、1935年10月 C、1936年10月 D、1934年10月 14、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关键性事件是( )A、强渡大渡河 B、四渡赤水河 C、渡过金沙江 D、遵义会议的召开 BBCD填一填1、_____年____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_____年_____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_____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_____年_____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_____,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2、_____年_____月,党中央在__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_____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主张。3、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19341010101935193511936吴起遵义博古毛泽东遵义会议甘肃连一连建党建军五四运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97周年95周年89周年今年(2016年)是:七律·长征1935年10月 毛 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描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最艰苦的斗争?知道作者是谁吗?
长征 毛泽东2.诗中反映了红军长征克服了那些艰难险阻?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3. 诗中“三军”具体指哪支部队?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课件36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 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在打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在总长约25000华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息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
红军一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是终年积雪。经过11个省,渡过24条河流,占领过大小62座城市。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毛泽东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其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1930年

1933年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毛泽东
(前三次)
胜利
博古
李德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1933年10月至
1934年
红军的五次反“围剿”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军队人数红军不怕远征难原因经过红军 反“围剿”失败第五次1934、10中央革命根据地导致红军长征初期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年不食湘江鱼,河底遍尸体。摘自陈靖《湘江黔山》血染十里溪,毛泽东
贵州
敌人力量薄弱原因经过红军 反“围剿”失败第五次1934、10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怕远征难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内容: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如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转折点幼稚原因经过红军 反“围剿”失败第五次1934、10中央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师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一渡赤水摆脱追敌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敌西进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使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毛主席用兵真如神渡 过 金 沙 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红军某部翻越雪山时,发现有许多冻僵战友的遗体被埋在雪里,有一只胳膊伸出雪堆,拳头紧握。他们掰开一看,里面是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刘志海,中共正式党员,1933年入党。”雪山忠魂苦不苦 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 看看革命老前辈原因经过红军 反“围剿”失败第五次中央革命根据地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1934、10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我们要学习红军的什么精神?2、恶劣的自然条件,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1、敌人的围追堵截3、缺少粮食给养。4、内部矛盾斗争。困难和问题:1、学习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2、学会正确处理外因与内因问题,要善于从内因即自身寻找问题,这样一个人才会成熟、长大。我们应该学习的精神: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原因经过红军 反“围剿”失败第五次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不怕远征难(1934、10红军不怕远征难(1934、10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江长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西 康四 川陕甘肃三军会师会宁1936.10毛尔盖泸定桥安顺场贵阳黄河腊子口1934.10.1935.10.1935.1.中央红军的长征
冲破四道封锁线,
渡过______。
翻____、过____。
强渡______,
飞夺______ 。
____,打乱
敌人追剿计划
巧渡______,
跳出包围圈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
陕北红军在_____胜利会师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航天精神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请 思 考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乌江江长赤水大渡河金沙江西瑞金江 西湖 南福 建贵州广 西四 川陕吴起镇甘肃三军会师会宁1936.10泸定桥贵阳黄河草地雪山1934.101935.10遵义1935.1 遵义会议示

图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陕北红军瑞金吴起镇遵义大渡河金沙江赤水乌江湘江会宁图例红一方面军长征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甘孜其他红军长征路线重要地点 河流 雪山草地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红军巧渡金沙江,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不怕远征难原因经过红军 反“围剿”失败第五次(1934、10中央革命根据地意义:粉碎了……保存了……使……转危为安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BA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DC5.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心情( )
A.遵义会议??? ?? B.会宁会师????
C.井冈山会师??? D.吴起镇会师
6.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BD课件49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是中国军事史上一次悲壮的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离开瑞金的时候,有浩浩荡荡的八万六千人,可是一年后到达陕北的,只有摇摇晃晃的六千人。红二军团、红五军团、红六军团……红军长征开始时的二十多万人,绝大多数人没有冲出绝境,没有看到胜利的时刻。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长征的胜利农村革命根据地图中央左右江鄂豫皖海陆丰湘鄂赣湘赣闽浙赣湘鄂西、湘鄂边、洪湖川陕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红军的反“围剿”:1930年

1933年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50万 7万毛泽东
(前三次)
周恩来
朱德
(第四次)胜利
博古
李德失败避敌主力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分散兵力,进攻冒险,防御保守。1933年

1934年100万8万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客观:主观:敌强我弱“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李德是奥托·布朗在中共党内的名字(“姓李的德国人”),他是共产国际派到中国的德国共产党人.王 明博 古(秦邦宪)原因:
时间:
出发地点:
人数: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934.10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八万人1.长征的开始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1934年10月党中央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意义分别是什么?2.遵义会议
(1)集中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
(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和周恩来指挥。时间:1935.1内容: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意义:
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二.长征的胜利005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吴起镇红军三渡赤水的渡口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渡过金沙江-皎手渡(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红军长征中翻越的第一座雪山
——夹金山山顶  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进入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爬雪山草地一望无际的草原是比雪山更可怕的死亡地带,很多地方都是死水潭,脚踏上人就陷下去,但是红军没被困难吓倒继续前进。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   首先是行难。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几乎每过一条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战士倒下。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草地 其次是食难。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还有那么长的路程怎么办?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这就要学会辨别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苦。没有能吃的野菜,就将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屙的屎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都喝过。草地再次是御寒难。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中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铺天盖地而来,或者雾雨朦胧;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冻得人们瑟瑟发抖。还有宿营难。草地净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有时晚上风雨交加,用树枝架起的油布,既遮不住风雨,也挡不住寒冷,就会在风雨淋浇之下熬过一夜。在草地里露宿还担心睡着后,跌倒或滚到深水泥沼里去,这样就没命了。草地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答:自然条件恶劣,粮食和衣物缺乏等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 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秦邦宪到达陕北的红1方面军一部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会宁会师楼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革命形势就开始了。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长征胜利的意义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长征精神的?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在长征途中,遵义会议前,红军受到哪些挫折?遵义会议后,红军取得哪些重大胜利?说明了什么?挫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长征初期受挫,渡过湘江,人员已损失过半。
胜利: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胜利会师。
说明了遵义会议前左倾错误在党内占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正确路线。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想一想瑞金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吴起镇在会宁顺利会师重走长征路数字长征 ●长征,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总行程6.5万余里。红军先后跨越了近百条江河,征服了约40座名山险峰,其中有20余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皑皑雪山,穿过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
●四路红军长征出发前约有20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五六万人。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约430人,其中师职干部约80多人。
●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在中央红军368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9位元帅为36.5岁,8位大将为31.7岁,48位上将为25.9岁,15位中将为23.8岁。坚强的记忆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夹金山,被当地藏族同胞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也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1师4团作为全军先遣队来到夹金山下,拉开了长征路上最为悲壮的行程的序幕。 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打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头了。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继续行军时,总有一些战友再也不能起来。有一天,19岁的郝毅实在走不动了,朦胧间看见前面有一块大石头,就把小包袱放在上面,想坐下来歇息一会儿。谁知,刚一坐下,大石头就歪倒了――原来是前面部队牺牲的战友,身子已经僵硬了。
(1)看地图,找出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
(2) 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的位置。
(3) 找出中央红军长征中渡过哪些江河?发生了什么事情?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分属于四川和西藏)甘肃、陕西共计11个省。对应训练河流名称
湘江
乌江
赤水河
与敌人打过一场恶仗,损失惨重。
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
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包围。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金沙江
大渡河
发生事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长征》--毛泽东这首诗中出现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些重要历史事件 ? 红军不怕远征难的“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们应学习这首诗所表现的什么?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出现了很多错误,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4年14年转折点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奋进......学以致用,读史修德你认为什么是长征精神?生活
中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长征的原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江西,福建出发渡过湘江抢渡乌江,攻占遵义长征开始初期受挫召开遵义会议历史转折冲出重围长征的历程长征的意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时间内容意义1、红军长征开始的目的是( )
A进行战略转移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北上抗日, D分化国民党
2、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
A党的工作中心转移, B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C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转移, D中国革命的方式发生转移
3、红军长征的起讫时间分别是( )
A1933年10月,1935年10月。B1934年10月,1935年10月
C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D1935年10月,1936年10月
4、请把下列长征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重新排列( )
1、强渡乌江: 2、渡过湘江; 3、抢渡大渡河
4、四渡赤水; 5、巧渡金沙江;
A:12345 B:21435 C:21453 D:25143
ABCC中考题你会做吗?5、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计划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的革命足迹。他们应该选择的正确路线是(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
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
C、遵义—瑞金—泸定桥—赤水河—会宁
D、会宁—遵义—赤水河—瑞金—泸定桥
小意思我能做!B课件19张PPT。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