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积累与运用专项集训卷-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班刊《悟亲情》栏目收到小文同学的投稿,请你参与修改稿件。
编者按:母爱是一股清清的泉,洁净而澄澈;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延绵而顺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能说母爱不是最伟大的呢?
母爱是梁晓声笔下角落中辛勤劳作的憔悴身影,是史铁生笔下北海菊花的烂漫和深沉。史铁生双腿tān痪后,他的母亲将全部精力倾注在他身上。她以前精心侍弄的花都死了,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fù去地睡不了觉。她几次三番(乞求 央求)儿子去北海看花,可是花还未看便与儿子诀别了。史铁生深深地认识到唯有“好好儿活”才能补充人生的遗憾。俗话说“子欲养而亲不待”,细思量,能听到母亲的xù叨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1.写出稿件中加点词的读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憔悴 ②tān痪 ③翻来fù去 ④xù叨
2.编辑想结合稿件中的“诀”字进行关于“形声字”的知识拓展。请结合汉字卡片,书写正确汉字。
【汉字卡片】 形声字的特点是形旁表示字义,声旁表示字音。我们可以据此对它们的字义和字音进行辨析。 “诀”“决”“抉”声旁相同,形旁不同,请辨析并填空。 ①犹豫不 ② 窍 ③ 择
3.编辑对稿件括号里的用词有争议,请你选择恰当的词语: 。
4.编辑认为稿件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
5.编辑建议在本栏目“编者按”(编辑人员对文章或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的横线处补写一组分句,使之与前边两个分句组成排比句,句意连贯。
亲情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家庭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亲情是我们奋勇向前的力量源泉。班级将举办“亲情萦怀”家校联合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开场白】
下面是主持人小苏拟写的活动开场白,请你帮忙检查。
亲情就像太阳,总能在一霎那驱散生活中的阴霾,照亮前行的道路。亲情如同大树,在它的荫蔽下,我们积蓄力量,茁壮成长。虽然我们难免会有分qí,但那些关于亲情的美好记忆永远在我们的心河闪耀,( )。哪怕今后会遇到艰难险阻,但只要回想起这些记忆,便能让人重新振作起来。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但家永远是我们放松休憩的港湾。
6.请你结合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一霎 那 分qí
7.上面文段中的括号内需要填上恰当的词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烟波浩渺 B.惊涛骇浪 C.波光粼粼 D.水平如镜
8.请结合文段语境,解释画横线的词语“阴霾”的意义。
9.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修改意见。
【制作留言卡】
10.主持人小苏提议大家制作亲情留言卡,请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恩之情。(100字左右)
为了增进同学们对亲情的理解与感悟,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举行了以“阅读亲情”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同学们对课文的感悟,请你阅读并完成问题。
【金色花·感悟】“金色花”活泼的舞姿、袭人的芳香和调皮的nì笑等一系列饶有兴趣的活动,把孩子天真、活泼、可爱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诗作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觉到温暖如春;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荷叶·母亲·内涵】《荷叶·母亲》以“荷叶”为题,托物抒情,吟唱了悠扬的一曲母爱颂歌。此文如平静的春水里繁星的倒影,晶莹剔透,又耐人寻味。这首散文诗描绘雨中看红莲的不同景象□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攲斜,在荷叶的荫蔽下的不动摇。这生动的场景让作者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从而达到讴歌母爱这一主题,自然而贴切!
11.阅读上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nì 笑 攲 斜 荫 蔽
12.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描绘 B.联想 C.讴歌 D.主题
13.根据语境,文段□处应填入的一个标点符号是 。
1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内容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要求句式一致,内容相关。
母爱是 ; 。
15.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生活中,成大事,一般品行端正,严于律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就是心魔,控制不好,它会吞噬我们。无论何时,一个人都不应该做情绪的奴隶,而应当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好情绪, 。否则,情绪会反过来控制我们的人生,让人生跟随情绪而起伏波动。一个人,控制好情绪,保持情绪的稳定,不去伤害他人,不给自己找麻烦,多做善事,怀感恩之心,就是顶级的修养。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上面材料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17.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半夜里听见【甲】______(A.繁多 B.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着有些【乙】______(A.烦闷 B.烦恼)。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里。gěng上只留下小小的lián peng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pái huái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gěng( ) ②lián peng( ) ③pái huái( )
(2)在语段甲、乙两处各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甲】处: 【乙】处:
(3)“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这句话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排比
小滨在读书笔记上摘录了这样一段文字,请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地打开书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亲情深深地感染了我:那个化为金色花的孩子跟母亲捉迷藏时的匿(nì)笑透着孩子纯真的爱;还有那暴雨中为红莲无私提供荫(yìn)蔽的荷叶传达的母爱……让我这个心绪不宁的少年不再徘徊(huái)。在语文的世界里,真挚动人的亲情是滋润冷漠心田的一股股暖流!
亲情是自然的春光,炽(chì)烈而烂慢;亲情是生命的姊妹,温柔而美好;亲情是盎然的绿地,芬芳而宜人。她以博大的襟怀哺育生命,呵护万物。她使空气清新、河水澄清、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有不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亲情是谆谆教诲,语重心长;亲情是默默奉献,含辛茹苦。当你熬夜备战时,亲情是暖暖的热茶;当你牙牙学语时,亲情是耐心的教导;当你取得成绩时,亲情是激动的泪花。
18.文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匿(nì) B.荫(yìn) C.徊(huái) D.炽(chì)
19.文中加点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绪 B.烂慢 C.姊妹 D.含辛茹苦
20.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不是动词的一项是( )
A.流露 B.哺育 C.彩蝶 D.教诲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修改后: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5月27日,香河县新华社区事务中心开展非遗螺钿DIY制作主题活动,组织辖区的小朋友制作蝴蝶胸针送给妈妈。
活动中,志愿者老师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等。随后,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将细小的一片片螺钿片镶嵌在图案上。不同的图案,搭配螺钿本身所具有的迷人色泽与特殊肌理,彰显出非遗美学的悠悠风韵。
小小胸针承载着小朋友们对妈妈的爱。此次活动,提高了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增强了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联系,有助于营造和谐美好的家庭氛围。
22.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将细小的一片片螺钿片镶嵌在图案上。
B.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将一片片细小的螺钿片镶嵌在图案上。
C.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将细小的一片片螺钿片在图案上镶嵌。
D.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将细小的螺钿片镶嵌在一片片图案上。
23.文中横线处所填写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螺钿历史起源 螺钿发展变化 螺钿镶嵌工艺流程
B.螺钿发展变化 螺钿历史起源 螺钿镶嵌工艺流程
C.螺钿镶嵌工艺流程 螺钿历史起源 螺钿发展变化
D.螺钿发展变化螺钿 镶嵌工艺流程 螺钿历史起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滨海的秋天美不胜收!信步清水湖畔,碧蓝的天空( )澄清的湖水,让人心旷神怡。看到在秋风中开得(làn)______漫的花海,让我想起史铁生答应憔悴的母亲去看花时,他母亲那______的神情,不禁感慨母爱的深沉。
24.根据拼音写汉字,给语段中加点字注音。
(1)(làn) (2)悴
25.在括号内填入的标点符号是 。
26.文中横线处所填写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喜出望外 B.乐不可支 C.大喜过望 D.如获至宝
小语和大家分享了下面这样一段文字,请帮其完成下面小题。
后来发生了分岐: ① 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② 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wěi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④
27.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一霎时( ) wěi( )屈
28.第一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29.根据语境解释文段中画线词语。
(1)取决:
(2)各得其所:
30.文段中画线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荷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种历史,民间还特定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的生日。荷有许多别名:莲花、芙蕖、泽芝、菡萏、芙蓉等。光看这些美丽的名称,就足以激发文人的诗兴。所以自人类有文学以来,荷花就不断为文人墨客所青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________,如《诗经》中有两首写到荷花,《楚辞》中有十一首写到荷花,汉代诗歌中有四首写到荷花( )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约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二左右。________,但主要还是由于荷花的自然美质,受到他们特别的怜爱,引起他们美的体验和感受,成为他们共同的审美观照的对象。而荷花作为诗人心灵的客观对应物,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抒写,成为表达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的特定意象。
3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约占全唐诗左右的十六分之一。
B.约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一。
C.占全唐诗的约十六分之一左右。
D.占全唐诗的约十六分之一。
32.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33.依次填入文段两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写到荷花的诗更是俯拾皆是
②写到荷花的诗也是俯拾皆是
③这固然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
④这由于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2单元积累与运用专项集训卷-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1. qiáo cuì 瘫 覆 絮 2. 决 诀 抉 3.央求 4.史铁生深深地认识到唯有“好好儿活”才能弥补人生的遗憾。 5.示例:母爱是一座高高的山;挺拔而坚固。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①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脸色差,瘦削;
②瘫痪(tān huàn):神经机能发生障碍,机体部分或全部丧失活动能力,也比喻社会事业、生产工作等的停顿;
③翻来覆去(fān lái fù qù):来回翻身体;
④絮叨(xù dāo):形容说话啰嗦,来回地说;
2.本题考查汉字字形辨析。
“诀”的意思有:①就事物的主要内容编成顺口押韵的容易记忆的词句,如“口诀”;②方法,窍门,如“秘诀”;③分别(多指不再相见),如“诀别”;
“决”的意思有:①水冲破堤岸,开口子,如“决口”;②确定,拿定主意,如“表决”;③确定最后胜负,如“决赛”;④副词,一定,如“绝不后退”;⑤处死,如“枪决”;
“抉”的意思是:剔出,挑出;
“犹豫不决”的意思是:拿不定主意,下不了决心,决:拿主意;
“诀窍”的意思是:窍门,关键性的方法,诀:方法,窍门;
“抉择”:挑选,选择,抉:挑选;
所以①②③处分别填“决”“诀”“抉”。
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乞求:请求别人给予;
央求:恳切地请求;
文中史铁生的母亲多次劝说儿子去北海看花,是希望儿子振作起来,重拾生活信心,体现母亲对儿子的深切关爱和殷切期望。“央求”带有一种温和、恳切的意味,通常用于亲人或关系亲密的人之间,所以此处用“央求”符合语境,是恰当的;“乞求”则带有更强烈的卑微、乞怜的意味,常用于地位或处境悬殊的场合,在这里用来形容母子之间平等、深厚的情义不恰当;
4.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根据画线句“史铁生深深地认识到唯有‘好好儿活’才能补充人生的遗憾”可知,动词“补充”与宾语“遗憾”搭配不当,“补充”后面通常接可量化或可增加的事物,而“遗憾”属于情感或缺失类名词,可以将“补充”改为“弥补”。
5.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先剖析原句句式结构,明确主谓宾、复句关系及修辞(如比喻、排比等);再把握内容主题与情感基调,确保仿写在话题、褒贬色彩上契合;接着选取适配词汇替换,兼顾词性与逻辑连贯;最后通读检查句式对称性、修辞一致性及语言流畅度,避免偏离原句核心特征。
首先分析例句“母爱是一股清清的泉,洁净而澄澈;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延绵而顺畅”的结构,是“母爱是……,……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注意围绕母爱的特点来续写,确保句式一致,形成排比。
示例:母爱是一盏暖暖的灯,明亮而温柔。
6. shà 歧 7.C 8.比喻人的心灵上的阴影(意近即可) 9.删除第二个“不”。 10.示例: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是我生命中的灯塔,用无尽的爱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你们的辛勤付出如同细雨,滋润着我心中的每一寸土地。我想对你们说: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我会用优异的成绩和幸福的笑容,回报你们无私的爱!
【解析】6.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一霎那(yī shà nà):极短的时间,一瞬间。
分歧(fēn qí):指(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7.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烟波浩渺:形容水面辽阔,雾气弥漫;
B.惊涛骇浪:指汹涌可怕的波涛,常比喻险恶的环境;
C.波光粼粼:形容水面闪烁着光芒;
D.水平如镜:强调水面平静无波。
括号前将“心河”作为喻体,形容亲情的美好记忆在心中的状态,且根据“闪耀”一词可知用“波光粼粼”合适;
故选C。
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文段中“阴霾”结合语境可知,指的是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困难、烦恼等让人感到压抑、不愉快的事情。它与“太阳”所象征的亲情形成对比,形象地表现出亲情能够驱散生活中的负面因素,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
9.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根据“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但家永远是我们放松休憩的港湾”可知,病句类型是否定不当,“不可能不”是双重否定,表达肯定含义,即“谁都一定一帆风顺”,与客观事实矛盾,属于否定失当导致语义错误。删去第二个“不”,修改为: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家永远是我们放松休憩的港湾。
10.本题考查建议。
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需结合亲情主题,体现父母的付出与自身的感激。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增强表达的生动性;字数控制在100字左右,语言简洁真挚。
示例:爸妈,你们像两棵沉默的老槐树,春去秋来,把浓荫全铺在我脚下。寒夜里,你们是裹紧我的棉被;风雨中,你们是为我撑伞的手。那些没说出口的牵挂,都藏在热好的饭菜里,躲在灯下缝补的针脚中。谢谢你们用一生,为我搭起最暖的屋檐。
11. 匿 qī yīn 12.D 13.: 14.母爱是一湾湖水,让你的思绪即使在烦扰的生活中也能感觉到霎时安定;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心田即使在干涸的旱季也能感觉到片刻滋润。 15.将“一曲”和“悠扬的”调换位置。
【解析】1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匿笑:nì xiào,偷偷地笑 。
攲斜:qī xié,倾斜、歪斜。
荫蔽:yīn bì,(枝叶)遮蔽;隐蔽。
12.本题考查词性。
A.描绘:动词,在文中指对雨中看红莲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刻画。
B.联想:动词,文中指作者由雨中红莲在荷叶荫蔽下的场景,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与关爱。
C.讴歌:动词,意思是歌颂、用歌唱、言辞等赞美,文中指对母爱进行赞美。
D.主题:名词,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在文中指散文诗所表达的讴歌母爱这一核心内容。
故选D。
13.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在该语境中,“描绘雨中看红莲的不同景象”后面是对具体景象的列举说明,即“初雨时的亭亭,大雨中的左右欹斜,在荷叶的荫蔽下的不动摇”,此处用冒号可以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引出对不同景象的具体描述,使句子的层次更加清晰,表意更加明确。
14.本题考查仿写。首先,例句“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觉到温暖如春”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爱”比作“一缕阳光”,形象地表达了母爱的温暖和照耀。接着,句子通过“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觉到温暖如春”这一部分,进一步阐述了母爱带来的效果和感受,形成了完整的意境。
在仿写时,要保持这种比喻和意境的连贯性。首先选择一个与母爱有相似特性的自然或生活元素作为喻体,如“一泓清泉”“一盏明灯”等。然后,描述这个喻体所带来的效果和感受,与母爱相联系,形成完整的意境。注意保持句式的一致性,即“母爱是……,让你的……即使在……也能……”。
示例: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能清澈澄净;母爱是一盏明灯,让你的方向即使在茫茫的黑夜也能清晰明了。
15.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
原句中“悠扬的一曲”语序不当,应将“一曲”和“悠扬的”调换位置。
16.(1)在“成大事”后面加“的人(或:者)”。
(2)(示例)才能控制好人生
【详解】(1)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画线句成分残缺,缺主语,在“生活中,成大事”后加上“的人”或者“者”。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
由横线后边的“否则,情绪会反过来控制我们的人生,让人生跟随情绪而起伏波动”一句可知,前一句要与之相反,这句是说控制不好情绪的结果是“情绪会反过来控制我们的人生”。那么所填写的句子应是“控制好情绪”的结果,因此可填写“才能控制好人生”。
17.(1) 梗 莲蓬 徘徊
(2) B A
(3)C
【详解】(1)本题考查字形。
梗:gěng,植物的枝或茎。
莲蓬:lián peng,莲莲花开过以后,花托渐大,呈倒圆锥形,称为“莲蓬”。
徘徊:pái huái,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甲】处:“繁多” 形容(种类)多而(数量)大,侧重于数量多。“繁杂”又多又杂乱,侧重于杂乱而没有条理。句中形容雨声杂乱,用“繁杂”更合适。
故选B。
【乙】处:“烦闷”心里憋闷;心情不畅快。侧重于心情郁闷不畅快,“烦恼”烦闷苦恼,侧重于因某事而苦恼。句中“我觉着有些”后面用“烦闷”更能体现心情的压抑,没有突出具体的烦心事。
故选A。
(3)本题考查修辞。
句中“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立”这个动作将红莲拟人化,赋予红莲人的姿态,把红莲的亭亭玉立的姿态描写得很生动形象,其使用的修辞手法是“拟人”。
故选C。
18.B 19.B 20.C 21.她是唯一没有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
【解析】18.本题考查字音。
B.荫(yìn)蔽——yīn;
故选B。
19.本题考查字形。
B.烂慢——烂漫;
故选B。
20.本题考查词性。
C.“彩蝶”是名词;
故选C。
21.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画波浪线句子否定不当,去掉“不”。
22.B 23.A
【解析】22.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波浪线句语序不当,应将“一片片”放在“细小的”之前。
故选B。
23.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根据逻辑顺序,先是起源,再是发展,最后是制作流程。
故选A。
24. 烂 cuì 25.、 26.A
【解析】24.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烂漫:làn màn,颜色鲜明而美丽;也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
憔悴:qiáo cuì,指黄瘦、瘦损、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
25.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句子描述的是滨海秋天的美景,特别是在清水湖畔的景象。“碧蓝的天空”与“澄清的湖水”相对应,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并列关系,应使用顿号。
26.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喜出望外: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也指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后来也用作喜悦出乎意料之外,多指遇到出乎意外的好情况而高兴。
B.乐不可支:快乐到不能支撑的地步,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C.大喜过望:所得超过自己原来的期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D.如获至宝:好像得到极珍贵的宝物,形容对所得到的东西非常珍视喜爱。
结合原文内容可知,母亲多次提到要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最终得到“我”的同意。句中描述母亲在儿子答应去看花后,因超出预期的喜悦而感到非常高兴的情境,应使用“喜出望外”;
故选A。
27. shà 委 28. 岐 歧 折 拆 29. 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语段中指由“我”决定。 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30.C
【解析】27.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一霎时,yí shà shí,形容极短的时间。
委屈,wěi qu,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感到心里难过。
28.本题考查字形。
分岐——分歧,意为:不一致;有差异。
折散——拆散,意为:拆开,使分散。
29.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根据文段中“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段话可知,在出现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时,家人各自有不同的想法和倾向,而最终要做出决定的关键在于“我”,也就是这件事的最终走向是由“我”来判定、裁定的,所以“取决”在这里的意思就是由某方面或某种情况决定,在语段中指由“我”决定,“我” 的决定将影响一家人最终选择走哪条路这件事。
(2)从文中“我想折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这句话来看,“我”当时面临两难的选择,考虑过把一家人分成两路这种做法,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在合适的、满意的状态中,比如母亲可以走大路,走得平顺些,儿子可以走小路,满足觉得小路有意思的想法,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合适的安排、安顿,所以“各得其所”在这个语境里表达的就是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的意思,在这里具体指家人能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合适的道路前行。
30.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③处,“走大路”是完整引用母亲说的话,故句末的句话应放在后引号内。
故选C。
31.B 32.D 33.A
【解析】31.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语义重复。应去掉“约”或“左右”。与B选项“约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一”相比,D选项在表达约数时略显生硬。
故选B。
3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列举的省略。结合“《诗经》中有两首写到荷花,《楚辞》中有十一首写到荷花,汉代诗歌中有四首写到荷花”可知,作者列举了几个不同朝代的诗歌中写到荷花的例子,但并没有列举完所有的朝代,所以用省略号来表示这种未列举完的情况是非常合适的。同时,省略号也给人一种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未完待续的感觉,与文段的语境非常契合。
故选D。
33.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第一空:结合“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如《诗经》中有两首写到荷花,《楚辞》中有十一首写到荷花”“汉代诗歌中”“有四首写到荷花……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一左右”可知,这里前后都是体现出写到荷花的诗歌非常的多,并且有递进的关系在里面,结合选项可知“写到荷花的诗更是俯拾皆是”符合语境;
第二空:结合“但主要还是由于荷花的自然美质,受到他们特别的怜爱,引起他们美的体验和感受,成为他们共同的审美观照的对象”,再结合前文“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一左右”可知,这里要填的内容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后文用“还是”这个关联词,前文应该用“固然”表让步,结合选项可知“这固然与唐人体物写志,无物不可以入诗的心理有关”符合语境;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