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小明在草地上连续拍摄了正在行驶的一辆汽车的一组照片。下面三幅照片按照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 )。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2.某超市囤积了一些饮料,将这些饮料装箱放在仓库里,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下,这些饮料最少有( )箱。
A.8 B.6 C.9 D.7
3.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观察点的位置越( ),观察的范围就越( )。
A.高;大 B.高;小 C.低;大 D.低;小
4.太阳的位置如图,房子的影子是下面的( )。
A. B. C. D.
5.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这个立体图形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6.在一栋高楼里,住在越高的楼层看得越( ),越低的楼层看得越( ).
7. 左图是由( )个小正方拼搭成的。
8.画出夜晚路灯下人的影子。
同样高的人离路灯越近,他的影子就越_______。
9.下面两幅图中,哪一幅是在较近处看到的?哪一幅是在较远处看到的。请在图下括号内标记“较近”“较远”。
( ) ( )
10.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
11.下图是刘阿姨沿着小河游览的风景图,她自东向西连续拍摄了3张照片,请你在这3张照片下面的括号里标出拍摄的顺序。
( ) ( ) ( )
12.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望岳》中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说明观察者的位置越高,观察的范围就越( ),盲区也就越( )。
13.从正面看有 个点,从上面看有 个点,从右面看有 个点。
14.如图,是贝贝坐着游船从左向右沿小河拍摄的四张风景照片,则这四张照片正确的拍照顺序是( )。(填序号)
15.下面的立体图形各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搭成的?想一想,填一填。
( )个 ( )个 ( )个 ( )个
16.请说出下面四张照片分别是在房子的哪一面拍的.
( )面 ( )面 ( )面 ( )面
17.桌子上摆着一个由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其正面图和左面图如下图所示。这个立体图形最多可以由 个小正方体组成,最少可以由 个小正方体组成。
三、判断题
18.明明为自己拼完的乐高模型照相,拍照时距离越远,照片中的乐高模型就越小。( )
19.两个人拍摄同一物体,虽然站在不同的位置,但所拍到的照片一定是相同的。( )
20.星期天,淘气的三个小伙伴甲、乙、丙在楼下喊他,淘气站在阳台上不能看到甲。( )
21.小熊猫看到的是数字4。( )
四、作图题
22.躲在哪个范围内吃蜂蜜才不会被发现?在下图中画一画。
五、解答题
23.如图,奇思和妙想两名同学站在路灯下,他们离路灯的远近不同,但影子几乎一样长,哪名同学高一点?先画一画,再回答。
24.夜晚,把一个球放在电灯下,当把球向电灯移近时,球的影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25.如图是学校附近的平面图。(测量所得数据取整厘米数)
(1)图书馆在学校( )偏( )( )°的( )米处。
(2)小强家在学校北偏东45°方向的1000米处。请在图中标出小强家的位置。
(3)请你描述从学校经过书店到图书馆的行走线。
26.如图,小娟的爸爸在楼顶浇花时向院外看,这时,小娟放学回家走到院外A处,小娟的爸爸能不能看到小娟?为什么?作图表示。
27.
(1)张玲家在学校的东偏北35度方向600米处。请你在图上表示出张玲家。
(2)小明从家到学校,先向( )偏( )( )度方向走( )米到达小红家;再向( )偏( )( )度方向走( )米到达学校。
28.小明的爸爸在楼顶浇花时向院外张望,这时,小明放学后走到院外A处,小明的爸爸能否看到小明?为什么?
29.小东在漆黑的道路上行走,一辆汽车开着车灯从他身边驶过,他在车灯下的影长怎样变化?
30.一个立体图形,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
(1)它可能是下面哪一个呢?在正确的图形下面画“√”。
( ) ( ) ( )
(2)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多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基础卷)-2025-2026学年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B D A A A
1.B
【分析】联系生活实际可知,小明拍摄正在行驶的一辆汽车的先后顺序是:首先汽车远远地开过来,然后汽车从小明面前经过,最后汽车开走,据此得出三幅照片拍摄的先后顺序。
【详解】汽车远远地开过来,小明拍到车头③;
汽车从小明面前经过,小明拍到车身①;
汽车开走,小明拍到车尾②;
所以,三幅照片按照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是③①②。
故答案为:B
【点睛】注意小明和汽车的位置发生变化,则拍摄到汽车的照片也不同。
2.D
【分析】从正面可看出前排有5箱饮料,从上面看有两排,后排至少有2箱饮料,总共至少有:5+2=7(箱),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
5+2=7(箱)
所以这些饮料最少有7箱。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物体,学生需熟练掌握。
3.A
【分析】根据观察物体的知识可知,站得高看得远,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反之,观察点的位置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古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明观察点的位置越高,观察的范围就越大。
故答案为:A
4.A
【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太阳的位置,太阳是光源也就是观测点,太阳在房子的右后方,那么太阳照射房子的影子应该在房子的左前方。
【详解】由分析可知:太阳照射房子的影子应该在房子的左前方。
故答案为:A
5.A
【分析】这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及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已知的,从四个选项中找出各自从正面看、从上面看及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找出与题干相符合的立体图形即可。
【详解】
A.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符合题意;
B.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不符合题意;
C.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不符合题意;
D.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 多 少
【详解】略
7.4
【详解】略
8.作图见详解;
短
【分析】以路灯的光源为一端起点,分别过两个人的头顶画射线,射线与地面的交点到人脚下线段长度为影子长度。比较影子长度。
【详解】通过对比影子的长度,可以得到同样高度的人,离路灯越近,影子越短。
如图: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的动手作图和对比分析总结能力。
9. 较远 较近
【分析】观察点距离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到的物体越大,观察的范围越小;观察点距离被观察物体越远,观察到的物体越小,观察的范围越大。据此解答。
【详解】两幅图相比,第一幅图看到的房子小,树林的范围大,所以是在较远处看到的;第一幅图看到的房子大,树林的范围小,所以是在较近处看到的。
【点睛】本题考查观察点的远近与观察物体的大小、范围之间的关系。
10. 正 上 左
【分析】从正面看,能看到左右两个立体图形的正面,左边“目”字形,右边“口”字形;
从上面看,能看到左右两个立体图形的上面,左右两边各一个“口”字形,左边的小一些;
从左面看,三个小正方体高一些,挡住了右边大正方体的一部分,主要能看到一个“目”字形。
【详解】
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
11. ① ③ ②
【分析】首先在地图上分辨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分析题意可知,刘阿姨是自东向西连续拍摄了3张,也就是自右向左拍摄的,自右向左观察图片,依照图片上物体出现的顺序,确定拍摄的顺序。
【详解】题目中是自东向西拍摄的,在图片上要从右向左观察,依据照片上物体出现的顺序,可确定照片拍摄的顺序:题中第一张图片拍摄的顺序是①,第二张图片拍摄的顺序是③,第三张图片拍摄的顺序是②。
【点睛】本题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体类型的题目,掌握在地图上分辨方向的方法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 大 小
【详解】不同的观察点,观察到的范围也不同。如下图:
观察者的位置越高,观察的范围就越大,盲区也就越小。
13. 3 4 2
【分析】从正面看到的是, 有3个点,从上面看到的是, 有4个点,从右面看到的是, 有2个点。
【详解】从正面看有3个点,从上面看有4个点,从右面看有2个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14.③②④①
【分析】由于是从左向右沿着小河拍摄,在左侧的时候,能拍到左侧高的山,拍不到阁楼,即第一个拍到的是③,当继续往右行驶的时候,可以排到左侧的阁楼,即拍到的是②,当继续行驶,走到两个阁楼中间,拍到的是右侧的山峰,即是④,最后走到最右侧,拍到右边的阁楼,即是①,据此即可填空。
【详解】由分析可知:
这四张照片的正确的拍摄顺序是③②④①。
15. 4 5 4 5
【分析】做到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的数,观测发现图①中下层有2个小正方体,上层有2个小正方体,一共有2+2=4(个);图②下层有4个小正方体,上层有1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1=5(个),图③下层有3个小正方体,上层有1个小正方体,一共有3+1=4(个);图④下层有4个小正方体,上层有1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1=5(个),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如图:
16. 左 右 背 前
【详解】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有门和窗户;从背面看到的图形下半部分是正方形,没有门和窗户;从左面可以看到图形下半部分是长方形及整个烟囱;从右面只能看到图形下半部分是长方形及烟囱的顶部;据此解答.
17. 13 5
【分析】这些小正方体分上、下两层,最多时,下层9个,分前、中、后三排,每排3个,前、后项齐,上层四个角的上面各放1个,即4个,共9+4=13(个);
最少时,下层3个,分前、中、后三排,左、右交错,上层2个,居前排右、后排左,共3+2=5(个)。
【详解】答案如图所示:
这个立体图形最多可以由13个小正方体组成,最少可以由5个小正方体组成。
【点睛】此题考查了根据三视图确定几何体,较为复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18.√
【分析】在拍照时,物体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相机镜头的距离有关。当距离越近时,成像在照片上的物体看起来就越大。当距离越远时,成像在照片上的物体看起来就越小。这就像我们看远处的高楼大厦,会觉得它们看起来比近处的小房子还小。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
明明为自己拼完的乐高模型照相,拍照时距离越远,照片中的乐高模型就越小。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19.×
【分析】同一个物体,站在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景色不同,所拍到的照片是不同的,据此判断。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两个人拍摄同一物体,站在不同的位置,所拍到的照片是不相同的。
故答案为:×
【点睛】考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0.√
【分析】人的视线是一条直线,以淘气的眼睛为射线端点,过阳台作射线,找出淘气的盲点,即可求出淘气站在阳台上能看到谁,据此解答。
【详解】
由图可知,淘气能到乙、丙,看不到甲。
故答案为:√
21.√
【分析】小熊猫是从侧面观察正方体,看到的正好是数字4。
【详解】小熊猫看到的是数字4。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22.见详解
【分析】以的眼睛为起点,过房子的两端画射线,两条射线之间的区域为的盲区,躲在这个范围内才能不被发现,据此作图。
【详解】如图所示,躲在阴影区域吃蜂蜜才不会被发现。
23.图见详解;妙想高一点
【分析】路灯就是观测点,从观测点分别用虚线连接影子的外侧的点,然后过影子内侧的点作垂线,交虚线于一点,这一点与影子内侧点的连线长就是两名同学的身高,再通过图,可以知道哪一位同学更高些。
【详解】如图所示:
通过画图,可以看出妙想高。
24.越来越大
【分析】当把一个物体放在光源的正下方,物体越靠近光源,物体影子越大,反之越小。
【详解】夜晚,把一个球放在电灯下,球的影子是圆形,当把球向电灯移近时,越靠近光源,球的影子会越来越大。
25.见详解
【分析】
(1)以学校为观测点,图书馆在学校的南偏东30°方向上。从图中的线段比例尺中可知图中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500米,用带有刻度的尺子量出学校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则学校与图书馆之间的实际距离就是1000米。
(2)以学校为观测点,先用量角器量出北偏东45°方向,因为图中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实际距离的500米,则1000米里面有2个500米,也就是2厘米。再用尺子在北偏东45°方向上量出2厘米的距离。
(3)用方向和距离结合来描述路线时,要注意三个要素:一是观测点(即参照物),二是方向,三是距离。从学校出发,则一开始是以学校为观测点,书店在学校东偏南25°方向上,用有刻度的尺量出学校到书店的图上距离是1.6厘米,则实际距离就是1.6×500=800(米)。然后再以书店为观测点,图书馆在书店南偏西40°方向上,量出图上的距离是1.5厘米,则实际距离就是1.5×500=750(米)。
【详解】(1)2×500=1000(米)
则图书馆在学校南偏东30°的1000米处。
(2)
(3)从学校出发,向东偏南25°方向行走800米到达书店,再从书店出发向南偏西40°方向行走750米到达图书馆。
26.不能;小娟在爸爸的视野盲区;见详解
【分析】以爸爸的眼睛为端点,到小娟处画一条射线,发现射线穿墙了。这说明院墙挡住了爸爸的视线,所以爸爸看不到小娟。
【详解】如图:
答:小娟的爸爸不能看到小娟,因为小娟在爸爸的视野盲区。
27.(1)见详解
(2)东;北;30;800;东;南;40;400
【分析】此题直接在方位图上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出位置,再根据方位图结合量角器画图解答即可。
【详解】(1)用量角器在学校东偏北方向量出35°角,再在东偏北35°方向画一条长600米的线段,也就是3个200米,线段末端即是张玲家。具体如下图所示:
(2)小明从家到学校,先向(东)偏(北)(30)度方向走(800)米到达小红家;再向(东 )偏(南)(40 )度方向走(400)米到达学校。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方向和位置确定物体的位置。
28.小明的爸爸看不到小明.因为过小明爸爸的眼睛与院墙顶端作直线交地面于B点,也就是爸爸看到的范围是点B以外的部分,而小明在B点与院墙之间,所以爸爸看不到小明。
【详解】略
29.由长变短,最后消失。
【分析】影子在与光的来源相反的方向,汽车离人的距离越来越近时,人与车灯的水平之间的夹角就越大,则影子就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得:小东在漆黑的道路上行走,一辆汽车开着车灯从他身边驶过,他在车灯下的影长由长变短,最后消失。
30.(1)( ) (√) ( )
(2) 7个;5个
【分析】(1)根据左面看到的形状可得立体图形有前后两排,上下两层;根据从上面看的图形可得立体图形从左往右有4列,前后2排,据此判断立体图形;
(2)据题(1)可得出最多和最少所用的正方体数量。
【详解】(1)由于从左面看到的图形是,排除了第一个立体图形;第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应该是只有第二个符合题意。
(2)由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可以得知最少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前后两排,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可知后面一排的3个小正方体中最少有一个是两层,即最少5个;最多3个都是两层,即最多7个。注意:前排的一个小正方体只能有一层。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根据不同方位看到的图形来判断立体图形,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的特征,判断立体图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