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09:2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7分)
雪霁初晴,雪花手牵着手给大地披上了一层 máo tǎn( ),院中 dān bó( )的梅树也穿上了新 yīshang( )。晃神间,一股yōu xiāng( )袭来,透过 bō li( )窗望去:果然,那棵树上雪白色的 huālěi ( )已经 zhuì mǎn ( )了枝头。
二、选择题。(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勒紧 勒索 勾勒 B.参赛 参加 参差
C.启蒙 蒙昧 迷蒙 D.宿舍 住宿 星宿
2.(1)元元在上学途中发现路牌中的“东祛路”的路名拼音出现了掉漆现象,到了学校,她通过查字典(见图),觉得按拼音的拼写规则应该这样写( )
A. dongqulu B. DONGQULU
C. DONG QU LU D. DONGQU LU
(2)在查“ ”的同时,她还认识了“ ”的几个同音字,“我们在比赛时要 qū除紧张心理,才能赢得更多的掌声”中的“qū”应该选择( )
A. B.胠 C.祛 D.袪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极远的地方)碧草话斜阳!
B.旧时茅店社林(社庙丛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看见)。
C.移舟泊烟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日暮(黄昏)客愁新。
D.在天底下,一碧(青绿色)千里,而并不茫茫(没有边际,看不清楚)。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神秘而迷人的九寨风光令人心驰神往。
B.一下车,只觉绿意扑眼而来,翠色欲流。
C.《红楼梦》中的林妹妹真让人顾影自怜。
D.晚秋的原野寂静,身后的湖水像面硕大无朋的镜子。
5.诗人善用奇异的想象、夸张的表述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上述方法的一项是( )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原》一文不仅为我们展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而且让我们感受到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浓浓的民族情。
B.课文中的“丁香结”指的是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
C.《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写到的这场雨最大的特点是来去匆匆。
D.《宿建德江》这首诗中的三、四句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了眼前景物,借物喻人。
7.填在语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老翁有诗意般的想象,也很会创造美。这园子虽小,也没奇景异彩, ,草坪种得很浓厚,花儿侍弄得很艳丽。我每次走近园子,看他都在不停地打理、修剪园里的树、草、花,园里总是飘散着青草、树木被修剪后吐出的香味。
A.不过,老翁选种的松柏、垂柳都很特别
B.但是,老翁选种的松柏、垂柳都很精致
C.是啊,老翁随意种的松柏、垂柳都长得很好
D.这样,老翁选种的松柏、垂柳就长得很茂盛
三、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0分)
①世界需要爱。②没有爱,谁也无法阻塞人生的风雨。③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为孤寂失路的人指引方向□爱如茫茫沙漠中的绿洲,为唇焦口燥的人呈上琼浆□爱如
, 。④( )在爱的怀抱中,( )能幸福地成长。
1.第②句有语病,修改为: 。(2分)
2.读第③句,完成练习。(6分)
(1)给第③句的方框里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并仿照画“ ”的句子,将语段中的句子补充完整。(3分)
(2)第③句运用了 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对后一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每个句子的结构相似。
B.每个句子的意义相同。
C.每一组不少于3句。
D.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3.在第④句的括号里写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四、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填空。(11分)
1.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
2.《丁香结》一文从颜色、 、 三个方面描写了丁香花,表达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3.苏轼在游西湖之时偶遇暴雨,“ , ”,才发现原来暴雨也可以那么豪迈。辛弃疾在夜行黄沙道时看到夏夜乡村景色,“ , ”,我们才发现原来青蛙的叫声也可以如此美好。“ , ”,经孟浩然之笔后,我们才发现寻常的绿树青山也可以如此开阔。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6分)
(一)草 原(节选)(12分)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用小标题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草原风光 B.喜迎远客
C.依依话别 D.草原联欢
2.“一百五十里”在选段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2分)
3.在朗读描写草原辽阔和静寂的语句时,语速要( );在朗读描写草原热闹场面的语句时,要读出( )的心情。(2分)
A.急速、紧张 B.舒缓、轻柔
C.得意、陶醉 D.兴奋、激动
4.体会用词的精妙:加点词“飞过来”体现了主人怎样的心情 加点词“飞过小丘”体现了客人怎样的心情 (2分)
飞过来:主人想早点见到客人的急切心情。
飞过小丘:
5.读画“ ”的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 。你觉得当时的“我们”会想些什么呢 发挥想象写一写。(4分)
(二)昙花 绽 放(14分)
蒋子龙
①心不在焉地摸出钥匙打开房门。一抬头,赫然吓了一跳,借着窗外的光,看见屋子中央站着一个人,轮廓一团乌黑。
②“谁 ”我高声问道,却没有得到回答。
③打开屋顶的大灯,原来,是我那盆昙花。
④知道它今天夜里要开花,早晨,给它喷了水,洗净叶片上的尘土,就如同给即将出嫁的姑娘梳洗打扮一样。因它太高大了,最高的几片叶子,高过了我的头顶一截,其枝叶繁茂,头重腰细,像舞台上打扮好了的美女。一靠近它,它就款摇腰肢,姿态迷人。
⑤忙打开写字台上的灯和书柜前贼亮的聚光灯,把灯口都转向昙花,让屋内一片通明,准备迎接昙花辉煌的“一现”。随后,我搬着凳子坐到它跟前,打算从现在起寸步不离地守护它。昙花也激动起来,花蕾微微颤动,如天鹅抖动颈上的羽毛。包在外面的根根红针,像伞骨一样挺直、撑开……绿的,像窗外的夜色,厚重、坚实;白的,尖锐、轻巧,一心要突破绿的笼罩。弯弯噘起的尖嘴儿,眼瞅着就咧开了,一股宜人的香气立刻喷射出来。我把脸贴上去,猛吸几口。一团浓香,一股清凉,从喉头直坠肺腑,立刻觉得,五脏六腑,清洁透亮,如醉如痴。刹那间,忘记了尘世间的一切荣辱喜忧。
⑥花瓣颤动,千娇百媚,愈张愈大,愈大愈白,奇迹般有节律地伸展开来。昙花简直是在讨好我,绽放自己活泼泼的生命,眼对眼的,让人目不暇接地开放了。一团绒毛般的白线,簇拥着洁白娇嫩的花蕊,白得高贵,白得纯净。满屋弥漫着醉人的香气,我胃里发出一阵贪婪的呜叫,真恨不得立刻就把所有花蕊及花粉吃掉。
⑦昙花那楚楚动人的神态,又让人下不去嘴,它是专为我开的,躲开所有的人,躲开君临万物的太阳,不凑热闹,不争喝彩,藏进黑夜,躲在刀丛剑树的叶片之下,自甘寂寞,只为悦己者“容”。它又是多么傲慢,多么自得。
⑧“昙花一现”从来都是贬义。这是文人们编排出来的。一般人喜欢好吃多给,喜欢坚固耐用,喜欢“死不了”或“不死不活”,甚至是“好死不如赖活着”……他们轻易看不见昙花开放,便嘲笑它的“一现”。正因为它“一现”即逝,才更说明它清逸、珍贵、不同凡响。
⑨人活一世,能像昙花这样轰轰烈烈地“一现”,足矣!天下英雄多是“一现”,瞬间永恒。世上还有多少终身未能开花的人生,谈何“一现”
1.文章开头写了一个误会,作用是 。(2分)
2.文章详细描绘了昙花开放的过程,请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3分)
花蕾微微颤动→ → →
→让人目不暇接地开放
3.第⑤段中,作者主要从 、 的感官角度描写花开状态,这样写的好处是 。(3分)
4.昙花的绽放引发了作者丰富的联想,下列不属于作者联想到的一项是(2分) ( )
A.昙花在屋子中央像一个轮廓乌黑的人。
B.昙花像舞台上打扮好了的美女。
C.由昙花盛开的时间想到文人把“昙花一现”当作贬义。
D.由昙花一现联想到天下英雄多是“一现”,却能瞬间永恒。
5.文章赞扬了昙花的什么精神 (2分)
6.联系生活实际想开去,说说你对文章结尾句的理解和感悟。(2分)
六、习作。(30分)
马丁每天早上醒来,都会发生奇特的“变身”,如变成超人、国王、鱼、鸟等,这让他每天的生活充满了难以预料的惊奇与冒险。假如你是马丁,今天早晨起来会变成什么 请发挥想象,把你“变形”之后的经历写出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不少于450字。(自备作文纸)
参考答案:
一、毛毯 单薄 衣裳 幽香 玻璃 花蕾缀满
二、1. C
2.(1)D(2)C 解析:本题考查字词理解。结合句子语境,应该是除去紧张心理,故选“祛”。
3. B解析:本题考查字词理解。B项中的“见”同“现”,是出现的意思。
4. C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顾影自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这里使用对象错误。
5. C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A 项运用夸张修辞,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落下,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B项运用夸张修辞,汪伦给的情谊比千尺深的桃花潭潭水还要深,写出了李白与汪伦的深厚情谊;C项是诗人眼前所见的实际景象,没有运用夸张或想象;D项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月的春风想象成剪刀,裁出了丝丝柳叶。
6. D解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宿建德江》的三、四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眼前景物,通过描写旷野、天空、树木、江水、明月等景象,烘托出诗人的孤寂、愁闷之情,是借景抒情,而非借物喻人,D项理解不正确。
7. B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衔接。“小,也没奇景异彩”和“草坪种得很浓厚,花儿侍弄得很艳丽”是转折关系,用“但是 ”衔接,故选B。
三、1.没有爱,谁也无法阻挡人生的风雨
2.(1);;凛凛寒冬里的暖阳 为顶风踏雪的人送来温暖 解析:本题考查标点使用和句子仿写。第③句是用“爱如 ,为 ”的句式与前面两个分句构成排比句,分句之间要用分号隔开;仿照“爱如 ,为 ”这样的句式,把“爱”比作另一种事物,突出爱的作用即可。如:爱如沙漠里的一湾清泉,为濒临死亡的人带来生的希望。(2)比喻 B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根据“爱如漆黑长夜里的明灯”可知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排比一般是句子结构整齐、内容相近、不少于三句,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语句,并非每个句子意义都相同。故选B。
3.只有 才 解析:本题考查关联词运用。“在爱的怀抱中”和“能幸福地成长”两个分句是条件关系,可以用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有 才……”来连接。
四、1.只用绿色渲染 轻轻流入云际
2.样子 气味 积极乐观
3.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五、(一)1. B解析:通过阅读语段可知,语段主要描写了“我们”去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这个地方的主人骑马到几十里外来迎接“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由此可知,本语段的小标题应拟定为:喜迎远客。故选B。
2.运用反复的修辞,表现草原的辽阔。
3. BD 解析:本题考查朗读语速和情感理解。通常在朗读描写草原辽阔和静寂的语句时,语速要舒缓、轻柔;在朗读描写草原热闹场面的语句时,要读出兴奋、激动的心情。
4.客人见到主人的喜悦和想要早点到达目的地的急切。
5.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示例: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真是名不虚传啊!这一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浓浓的情谊。大草原不仅景美,人们的心更美。
(二)1.突出昙花的形象,引出下文对昙花开放的关注
2.根根红针挺直、撑开 香气立刻喷射出来 花瓣颤动,有节律地伸展开来
3.视觉 嗅觉 彰显昙花开花时姿态美丽、香气浓郁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昙花绽放的惊喜与喜爱
4. A解析:A项是作者真实所见,不是联想。文章①~⑥段写的是作者在家观赏昙花怒放的过程,从第⑦段开始,是作者由昙花的绽放所产生的联想。根据第⑧段可知,作者喜欢昙花,批评文人们把“昙花一现”当作贬义。联想到昙花的清逸,它珍贵,不同凡响;人活一世,能像昙花这样轰轰烈烈地“一现”,足矣。
5.高贵纯净,不凑热闹,不争喝彩,自甘寂寞,努力开放。
6.理解:昙花一现却能轰轰烈烈,人生也一样。有的人虽然“一现”,却能轰轰烈烈成为英雄,而有的人碌碌无为,终生都没办法盛开。感悟:要把握好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实现人生意义和价值。
六、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