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11:0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读语段,完成练习。(14分)
他 地走进实验室,【 】脸上有些许 píjuàn( ),【 】眼神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经过数月的 qīng lì( )研究,他终于 jiē kāi ( )了那个困扰自己许久的 mí tí( )。尽管过程中曾因多次失败而感到 jǔ sàng( ),但他始终相信自己jì gāoyì chóu( ),坚持到了这一刻。将新鲜出炉的实验报告小心放进 chōu ti( )后,他 地笑了。
1.根据拼音,将语段补充完整。(7分)
2.在【 】中填写合适的关联词,使句子逻辑顺畅。(2分)
3.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合适的填入语段横线处。(填序号,5分)
①暴露无( ) ②( )( )流星
③心( )意( ) ④弄巧成( )
⑤别出( )( ) ⑥井然( )( )
二、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叱咤(zhà) 豁开(huō) 叉腿(chà)
B.湛蓝(zhàn) 螭首(lí) 蟠龙(pán)
C. 矗立(zhù) 额枋(fāng) 雕镂(lòu)
D.击磬(qìng) 卡住(qiǎ) 俨然(yǎn)
2.下列各句中的“新”字与“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新”字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C.向晚双池好,初晴百物新。
D.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全副武装的战士们一个个斗志昂扬,威风凛凛。
B.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有着迥然不同的书写方式。
C.三国时期,出现了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就是曹操。
D.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又有条不紊。
4.下面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有( )
雪兔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野生动物之一,奔跑时犹如离弦之箭,速度可达50千米/小时,顷刻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A.打比方、列数字 B.举例子、打比方
C.作比较、列数字 D.举例子、作比较
5.关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竹节人》全文都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竹节人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B.《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说明文告诉了我们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C.《故宫博物院》的四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D.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三、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填空。(8分)
1.《春日》是宋代诗人 所写的诗,“ , ”点明诗人寻芳的时间、地点和所见, “ , ”写出诗人寻芳所得感受。(5分)
2.《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按照 顺序,先是提出“地球之外的太空中 ”的疑问,然后逐步分析探讨,得出“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的结论,表现了科学家们 的精神。(3分)
四、乔乔是一位素描爱好者,想要竞选班级的艺术委员,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9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不全是用来形容“入迷”的样子的一项是(2分)( )
A.废寝忘食、全神贯注 B.如痴如醉、目不转睛
C.乐不思蜀、忘乎所以 D.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仿照示例,把乔乔画画入迷的样子写生动。(3分)
教室里闹哄哄的,她却浑然不觉,紧盯着书本,时而嘴角上扬,时而眉头轻皱,手中的笔无意识地转动。
3.请你从特长、思想、能力等角度帮乔乔把下面这段竞选艺术委员的演讲稿补充完整,注意条理清晰。(4分)
大家好!我竞选的职务是班级的艺术委员,我认为我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我在艺术方面有着独到的思想和见解;二是 ;三是 。请大家支持我,投我一票!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9分)
(一)竹节 人(节选)(13分)
①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②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悄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蹲着身子,瞪大眼,可一无所获。正悻悻然准备离去,却见同桌趴在窗玻璃旁看得津津有味。
我也凑过去,一探头,咦,看见了什么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③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④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1)忘乎所以:
(2)虎视眈眈:
2.根据文段梳理“我”和同桌在竹节人被没收后心情变化的过程。(3分)
3.林华阅读时喜欢边读边做标记,他用横线画出了直接表现师生对竹节人痴迷的句子,下列多余的一项是(2分)( )
A. ① B.② C.③ D.④
4.林华认为,这几段的阅读视角还可以转换成“讲述一个关于老师的故事”,不同的人来讲,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侧重也会不同,如果由文中的“我”来讲,应侧重 ,由文中围观的同学来讲,应侧重 。(2分)
5.你会怎么评价文中的老师呢 (2分)
(二)诱人的蓝色能源(16分)
任务一:了解什么是“蓝色能源”。
任务二:了解常见“蓝色能源”的类型。
任务三:了解“蓝色能源”的发电原理。
①“龙宫”作为神话里海底龙王的居所,曾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想象,围绕它产生了众多故事。现实中“龙宫”自然是没有的,但迄今为止,浩瀚的海洋仍深深地吸引着人类:海洋蕴藏的财富,大海深处的奥秘……一切都那样诱人。
②当今最诱人的海洋资源之一就是“蓝色能源”。它既不同于海底储存的煤、石油、天然气,也不同于溶于水中的铀、镁、锂,而是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等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它具有清洁、可再生、能量惊人、分布广泛的优势。
③常见的蓝色能源是温差能、潮汐能和波浪能。
④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一天吸收的太阳热能,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的热能。如果将这些热能的1%转化为电能,相当于新增140亿千瓦装机容量。太阳辐射热能进入到海面,绝大部分被表层海水吸收掉,深层海水几乎接收不到。因此人们可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深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时,将海洋表面的温水引进真空锅炉,温水因压力突然大幅下降立即变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过的水流入海洋,如此循环使用。一般而言,冷、热水温差在20℃以上即可发电,因此若能把南北纬20度以内的热带海洋都利用起来发电,前景将十分诱人。
⑤大海在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下,时而潮高百丈,时而引退千里。海洋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起伏现象就是潮汐,潮汐发电就利用了潮汐能,涨潮时人们将海水以势能的形式保存,落潮时放出海水,利用潮位之间的落差发电。据初步估算,我国潮汐能资源量约为1.1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50亿千瓦时,潮汐能周而复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成为沿海地区生产生活的重要补充能源。
⑥波浪能也是不容忽视的蓝色能源。“无风三尺浪”是奔腾不息的大海的真实写照。海浪有惊人的力量,5米高的海浪,每平方米压力就有10吨。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据计算,全球可供开发利用的海洋波浪能有20亿~3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9万亿千瓦时。波浪能的利用将有助于缓解矿物能源逐渐枯竭导致的能源危机,改善生态环境。
⑦古往今来,海洋一直以其宽大的胸怀哺育着人类,吸引着人类。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探索并利用蓝色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蓝色能源,大有可为!
1.为了完成“任务一”,应重点阅读第 段,从中可以知道“蓝色能源”指的是 。(3分)
2.为了完成“任务二”,应重点阅读第 段,从中可以知道“蓝色能源”常见的类型有温差能、 、 。(3分)
3.为完成“任务三”,应抓住 这几段。请仔细阅读相关段落,提炼出关键信息,完成下表。(4分)
类型 发电原理
温差能 利用海洋表层水温与深层水温之间的温差把热能转化为电能。
4.通读全文,用“ ”画出一处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写出你的理解。(3分)
画线句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5.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可以在南海开发何种蓝色能源。(3分)
【材料】南海是中国以南的边缘海,平均水深约 1212米,中部深海平原中最深处达5567米。由于接近赤道,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较多,所以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在25~28 ℃。5月份测得水深30米以内的水温为30℃,而1000 米深处便只有5℃ 。
我认为可在南海开发 能,因为

六、作文。(30分)
本单元的《竹节人》一定引起了你的共鸣,在你的童年生活里,你一定有与小伙伴自制玩具来玩耍的经历吧。请你写下来,与大家分享,注意不得少于450字。(自备作文纸)
参考答案:
一、1.疲倦 倾力 揭开 谜题 沮丧 技高一筹 抽屉
2.虽然 但是
3.①遗②大步③满 足 ④拙 ⑤心裁⑥有序 ② ③
二、1. D解析:本题考查字音。A项,叉腿(chà)字音错误,应为叉腿(chǎ)。B 项,螭首(lí)字音错误,应为端首(chī)。C项,矗立(zhù)字音错误,应为矗立(chù)。D项字音全部正确。
2. C
3. D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理,丝毫不乱,此处用来形容故宫的建筑,使用不当。
4. A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根据“奔跑时犹如离弦之箭”可知本句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根据“速度可达50千米/小时”可知本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故选A。
5. A解析:《竹节人》一文围绕“竹节人”,写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情形,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怀念。但并没有为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操作方法。
三、1.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2.逻辑 是否有生命存在 不断探究、永不止步四、1. D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理解。D.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流连忘返: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这两个词语虽然都表达了某种愉悦和留恋的情感,但并未直接体现出“入迷”的状态,即没有表现出因极度专注或沉迷而忘记时间、忘记周围环境的特征。故选 D。
2.示例:乔乔全神贯注地盯着画布,手指灵活地握着画笔轻盈跳跃,仿佛每一个笔触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周围的一切喧嚣都与她无关,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享受着创作带来的无穷乐趣。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例句主要是对人物的神态与动作描写,所以我们在仿写时也要从这两种描写方法入手对人物进行描写,本题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示例:我在绘画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特长我在组织和协调能力方面也有着不俗的表现五、(一)1.(1)指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文中指老师玩竹节人时十分投入。(2)指像老虎盯着猎物一样。文中形容老师观察监督学生时严厉的样子。
2.沮丧 期望 心满意足
3. D解析:④句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玩竹节人感到心满意足,并没有直接表现师生对竹节人的痴迷。
4.起因和结果 经过
5.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而童心未泯的人。
(二)1.②利用海水温差、潮汐、波浪等产生的动能、热能等能源
2.③潮汐能 波浪能
3.④⑤⑥ 潮汐能 利用涨潮时与落潮时的水位差,将势能转化为电能。波浪能 将海浪中蕴含的力量转化为电能。
4.示例:大浪能把13吨重的岩石抛至20米高处,能量惊人。列数字 说明大浪有着惊人的力量,完全可以为人类所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温差 南海平均水深较深,年平均气温较高,深层水和浅层水的温差在 以上,具备利用温差能发电的条件
六、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