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一号车“立车”,通长2.25米,通高1.52米。车马总重量1061千克
二号车“安车”,通长3.17米,通高1.06米。车马总重量1241千克
剑指乾坤:秦定华夏一统千秋梦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
壹
大秦一统
——战旗漫卷山河,霸业开启中华大一统鸿篇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史记·苏秦列传》
......外连衡而斗诸侯。......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
【思考:从以上的材料中,能够看出怎样的政治局势 】
春秋时期疆域图
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刘向《战国策·序》
列国林立走向一国独大的统一局势
战国时期疆域图
【为何秦能完成统一大业?秦统一有哪些条件?】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
—战国末年《吕氏春秋》
建立到速亡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天下大乱,圣贤不明,道德不一”
--《庄子·天下篇》
“定于一”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秦的大一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交往也比以往更为密切,况且分裂割据不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各国各阶层都渴望统一。
--樊树志《国史概要》
经济发展,联系日益密切。
战国后期不同的货币流通区域开始出现重合
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政治
经济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1.关中平原与成都平原土地肥沃,提供粮草和战马,矿产资源——物质基础
2.降水充足,兴修水利防洪灌溉
3.位于第二阶梯,地势高于其他六国,关中平原易守难攻,并且有一种心理优势
地处边缘,不易受到两面夹击,周边游牧民族文化素质低,便于控制,向周边小部落扩张不会受到其他国家的强有力牵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西陲之地,易守难攻
地理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是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李斯《谏逐客书》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贾谊《过秦论》
行法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变法举措的推行以及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取信于民,深得民心,拥护者众。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人和
励精图治,广纳贤才
商鞅变法,吏治清明
深得民心,取信于民
天时
天时
区域经济发展
民心渴望统一
统一的历史趋势
地利
位置易守难攻
物产丰厚富饶
独立西陲之地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定都咸阳。随后,秦朝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秦朝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
秦国疆域图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过秦论》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
贰
大秦之治
——开启华夏民族融合与统一新纪元
秦王朝是在空前广大的版图上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为巩固这一个新生的王朝,自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建立后,就相继创立了各项统一的制度和加强统治的种种措施。
——翦伯赞《秦汉史》
皇帝独尊
皇权之上
皇位世袭
中央决策方式:君主专制——皇帝制度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天子独以印为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分权制衡;互不相属;相互牵制;九卿为皇室家臣;集权于皇帝
九卿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郡
县
乡、里
郡守(最高长官)、郡丞(辅佐群守)、都尉(军事治安)
统一后,在郡一级增设监察御史,负责监督百姓及官吏
县令、县长(最高行政长官)、县丞(辅佐县令)
县尉(一切军事、治安、征发徭役、管理士卒)
乡和里是行政机构
亭
治安组织
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
郡县制开创了我国以后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官僚政治
统一封建国家政治体系
皇帝制度
+
中央集权
+
地方治理
+
=
皇权不下乡
(中国晚清以前的政治是)“皇权不下县”
——温铁军
“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秦晖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其他措施
明法律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书同文
编户籍
车同轨,修道路
修直道、驰道
在此之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上是分裂的,所谓“诸夏”或“中国”,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并无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更重要的是,“大一统”观念由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各民族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
——邹纪万:《秦汉史》
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
奠定了此后中国历代疆域版图
统一观念深入人心。
根据材料并根据所学,探究秦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意义?
秦人统一,此期间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课
叁
大秦陨落
——历史镜鉴下的兴衰密码与时代警示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阿房宫
秦长城
始皇陵
秦直道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 而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制》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 ——《过秦论》
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总人口不过2000万,其中成年男丁大约450万。为完成“四大工程”每年征调服徭役的男丁不下300万。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1、秦朝暴政
穷奢极欲:大兴土木、求仙访药、兴师动众、征发繁重
刑法严苛:人民摇手触禁
③思想专制:“焚书坑儒”
影响
百姓不堪重负,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权力争夺,军功停止运转)
+
爆发农民大起义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2、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人物:陈胜、吴广
3、过程:一队被派往北部边境的戍卒,在大泽乡遇雨受阻。按照秦朝法律,不能如期赶到戍地将被处死。这些戍卒于是铤而走险,在陈胜、吴广领导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陈胜自立为王,号称“张楚”,高呼口号,起义迅速蔓延
·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人反秦势力日益壮大。
·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
4、地位:揭开了反秦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百姓怨而内海叛”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思考:楚汉之争为何刘邦胜,项羽败?】
废除秦法
约法三章
广纳贤才
民心向背
烧杀掠夺
赏罚不明
刚愎自用
得民心者得天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探究】从秦速亡和楚汉之争中,你能获得什么启示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柳宗元《封建论》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得民心者得天下
法律应当宽严并济
制度实施要因地制宜
秦
统一
多民族
封建国家
建立到速亡
课后习题~【问题探究 】
战国后期,荀子到秦国访问。他对人讲述访问观感时说:
(秦)其固塞险,形势便,山林川谷美,天材之利多,是形胜也。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汙,其服不挑,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L),古之吏也。入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tK)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观其朝廷,其间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荀子·强国篇》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探讨良好的吏治在秦崛起与统一中起到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