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版版(五四制)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关雎》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鲁版版(五四制)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2课《关雎》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2 10:34:56

文档简介

《诗经》,风中古老的情歌
——《关雎》教学设计
烟台十中 于淑静
【课题】《诗经·周南·关雎》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品读《关雎》健康朴素的情感,领悟《诗经》之美。
2、学习比兴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3、热爱中国古典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学习比兴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教学难点】品读《关雎》健康朴素的情感,领悟《诗经》之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最美名字”导入《关雎》
同学们,近期中国有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科学家,她的名字叫“屠呦呦”。你知道她的名字“呦呦”二字出自哪里?——《诗经》。那你的名字是否也出自《诗经》呢?其实,我的名字“淑静”也出自《诗经》: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静,“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我的父亲希望我又温柔又文静,于我而言,这个期待蛮高的。有人说“一生最爱诗经”“最美是诗经”“诗经就是风中古老的情歌”,那么《诗经》究竟有着怎样的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走进一个朴素美好的爱情故事——《关雎》,去领悟《诗经》之美。(板书课题:关雎)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品读《关雎》健康朴素的情感,领悟《诗经》之美。
2、学习比兴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三、一唱三叹诵读《关雎》
《关雎》,被誉为“诗经三百首之冠”。提起《关雎》,耳熟能详的就是那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历时三千年永远美丽的情歌!
1、读准字音
让我们一起欣赏朗诵大家方明的《关雎》,注意听准字音,听好节奏。
睢鸠(jū jiū) 窈窕(yǎo
tiǎo) 参(cēn
cī)差 辗转(zhǎn zhuǎn)
我们齐读字词注音,这些词语的读音很有特点,你发现声母和韵母有什么规律?
明确:声母相同的是双声,韵母相同的是叠韵。读起来有什么感觉?——音乐美,琅琅上口。所以这些词一定要重读。我们再将其放在所在句中读一遍。
2、读准节奏
明确:《诗经》中的每一句大都是四个字。这是《诗经》的一大特色,以四言为主。《诗经》就是一部美丽的四言诗集。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散文《流苏与诗经》里写道:“如果要我给流苏这种花树取一个名字,我就要叫它诗经,它有一树美丽的四言诗。它的每一朵花都有四个瓣,有一种古朴诚恳的美。”(板书:美,四片花瓣形状)
两字一停顿。按照“二二节拍”来读,读出音乐的美感。
3、放声自由朗读全诗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语气情感。
4、齐读全诗:同学们读得很有节奏感,但还要读得入情入心。
四、诗趣盎然美品《关雎》
(一)理解诗意,读出故事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
试用简洁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歌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追求,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二)品读诗情,领悟美点
下面我们一起品读《关雎》中这种朴素美丽的情感,领略《诗经》之美。
找出你认为最美的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提示:苏轼评论王维的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关雎》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我让你来作画,那你为他画上什么美?——景美、人美、情美。也有人说:“诗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美丽的诗。”我想让这幅画更灵动,那就要加上——音韵美。(在四片花瓣上分别板书:景物美,人物美,情感美,音韵美)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品读赏析《关雎》之美,也可有新的发现。(小组合作交流)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1)音韵美
比较朗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二者有何不同?
明确:重音,延长,有韵味,有一种音韵美。“关关”是叠音拟声词,它不仅生动传神地描摹出了雎鸠鸟轻快活泼的鸣叫声,而且这“关关”的叫声也拉开了我们中国人爱情的序幕。循声远望,它就在河洲之上。
这里的“河”指的是黄河,那时的黄河,水草丰茂,鱼鸟翩飞。诗人为何单单注意到了雎鸠的鸣叫声了呢?
明确:雎鸠,一种水鸟儿。传说这种水鸟儿雌雄相爱,情意坚贞,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因此,雎鸠鸟就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爱情鸟”。
(2)意境美
比兴手法:河洲上相亲相爱的雎鸠鸟关关地鸣叫着,君子触景生情,引发联想,产生对淑女的爱慕之情。由景物及人,及情,这是《诗经》一大艺术特色,叫做“比兴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用雎鸠鸟的忠贞比喻君子淑女真诚纯洁的爱情,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美德。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由甲联想到乙。从成双成对雎鸠鸟的鸣叫联想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追求。
比兴手法有何妙处?(或这首诗主要写“君子爱上淑女”的,为什么还要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
明确:一是含蓄蕴藉,二是由景及人及情,引发联想,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三是为下文所咏内容烘托铺垫,渲染气氛。
小结:——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想象画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芳草萋萋的河洲,关关鸣叫的雎鸠鸟,还有美丽的淑女,多情的君子,有景物,有人物,有故事,有画面,有情感,情景交融,意境优美。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春天般的美好的感觉再来读这两句诗。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人物美
这是一位怎样的淑女?从哪些词句看出?
明确:窈窕,文静美好,主要指淑女气质好。“窈窕”还解释为:美心曰窈,喻女子心灵美;窕:美貌曰窕,喻女子仪表美。窈窕形容女子内外兼美。
淑女。淑,善良美好。真是一位内外兼修、心地善良的真正的女神啊!
(2)情感美
看来这位君子很有眼光啊!他爱上淑女,首先是因为淑女心灵美,其次是外貌美。在那么遥远的诗经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已经有了这么朴素伟大的爱情标准,难能可贵。
朗读指导:在朗读时我们要重音朗读“窈窕”和“淑”字。
面对如此淑女,君子心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激动,喜悦,爱慕之情。
那就让我们在舒缓平正中,读出君子欣喜、激动的爱慕之情。
如果加上一个感叹词是什么?——啊!我们尝试一下。
将“啊”去掉呢?重音应落在哪个词上?——窈窕
让我们再次齐读第一小节——一见钟情,爱慕不已!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1)音韵美
重章叠句:“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诗中反复出现,句式上有何特点?
反复咏唱,这是《诗经》中的一大特色,叫做“重章叠句”,复沓手法,“重章叠咏”。
所谓“重章叠咏”,是指结构句式、意义相同,变动几个关键字,反复咏叹的一种形式。我们今天的歌词到了高潮部分总是反复咏叹歌唱,就是传承了这种艺术手法。
为什么我们的诗词曲赋里总是爱重章叠唱、一咏三叹?
自古我们的民族就是一个热爱歌唱的民族,诗经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直到唱痛快为止,淋漓尽致抒发感情为止。
因此这种手法有何妙处?
明确: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增强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之美。
小结:——一唱三叹的音韵美
(2)人物美
为何总是一咏三叹淑女采摘荇菜动作?(或你又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淑女?在君子眼里心里,他反复咏叹淑女采摘荇菜的动作之美,表达了君子怎样的心意?)
明确: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那淑女在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倩影,点点滴滴,都深深地烙印在男子的心上,难以忘怀。表达君子对淑女特别欣赏,爱慕之深,追慕之切。
(3)情感美
难怪君子对淑女一眼就望到了眼里心里,一往情深了呢?郭沫若先生说:正因为淑女采摘荇菜的姿态之美,所以吸引了君子的目光。劳动创造美,君子爱慕的不是淑女涂脂抹粉,他爱慕的是劳动美的淑女,多么朴素纯真的感情!
朗读指导:通过重读哪个词表现出淑女的勤劳能干,心灵手巧。(或通过重读哪几个词来表现君子对淑女越来越强烈的爱慕之情?)——左右,流,采、芼。
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三小节——淑女勤劳能干,君子追慕之深!
4、“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音韵美
“悠哉悠哉”,叠用,心理描写。悠,长,形容君子夜长不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两个“悠”字再加上感叹语气“哉”,感彩浓重,写尽了相思之苦。——重音延长,读出悠长的意味。
“辗转反侧”,动作描写。翻来覆去睡不着,突出其内心胶着,形象逼真地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彻夜不眠的程度。“烙饼”呢!——“辗转”是双声词,重音,读出“烙饼”感觉。
(2)情感美
朗读指导:让我们低音、急促读出君子长夜漫漫、辗转反侧的焦虑苦闷的相思之苦。
如果加一个感叹词加什么?——唉,让我们齐读一下。
去掉“唉”,重音应落在哪个词上?——辗转
让我们再次齐读第二小节——苦苦追求,焦灼苦闷。
5、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音韵美
重章叠句:这三句在情感上层层递进的,要重读哪些词才能读出君子对淑女越来越深的爱意?
“寤寐求之”的“求”,朝思暮想,苦苦追求。
“琴瑟友之”的“友”亲密相爱,比喻琴瑟和鸣,和谐愉快。
“钟鼓乐之”的“乐”使她快乐,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2)情感美
你知道历史上“琴瑟友之”的故事吗?谁能为大家讲一讲?
明确:西汉大才子司马相如作客卓文君家,被卓文君所惊艳,于是琴瑟和鸣,弹唱那曲著名的《凤求凰》,使卓文君怦然心动,牵手一生。
同学们,你在平日里听闻过诗中“钟鼓乐之”的情景吗?
明确:结婚迎娶新娘,会敲锣打鼓场景非常热闹。君子敲钟击鼓迎娶回淑女,多幸福的情景!
那么,“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真实场景吗?请大家细细揣摩上文。
明确:诗前提到“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情到深处必生幻”嘛。因此“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应该是君子梦到的情景,是他“求之不得”时自然产生的美好心愿。君子追求不到淑女,那就回来做个梦呗!多么健康朴素的情感啊!
朗读指导:让我们高音、重音读出君子梦中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如果加一个感叹词加什么?——啊,让我们齐读一下。
去掉“啊”后,重音放在哪个词上?窈窕
让我们再次齐读四五小节——想象友乐,欢庆气氛。
6、小结人物形象美
明确:君子——对爱情非常执著,重情重义之人。向往纯真美好的爱情生活。多才多艺。
淑女——采荇菜的少女勤劳能干,心灵手巧。情趣高雅。
小结:——君子淑女人物美
7、小结人物情感美
明确: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含蓄,热烈,健康,朴实,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诗中的君子爱慕淑女,他是说:“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吗?君子追求不到时,是否对淑女说:“你不嫁我,我就从这里跳下去”?难怪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小结:——健康真挚的情感美
(三)课堂小结:
品读《关雎》,我们感受到了《诗经》健康朴素的情感,领略了《诗经》的人物美,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诗经》真的是最美的花朵。
五、音韵悠扬唱读《关雎》
1、美诗要美读。我们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分声部朗读诗歌。)
2、“诗者,歌也”,美诗可以美唱。让我们和着古乐,再次吟唱这首古老的歌谣。(播放《关雎》音乐高潮部分)
六、拓展品读《子衿》之美
《关雎》让我们感受到君子对淑女一见钟情,苦苦追求,爱情真是一种甜蜜的忧伤。《子衿》又是一种怎样美丽朴素的情感?它又美在哪里?借鉴我们品读《关雎》所发现的《诗经》之美,品读赏析《子衿》之美。
请同学们齐读《子衿》。
为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子衿》之美,请同学们欣赏古风吟唱《子衿》。(播放《子衿》视频)
赏读句式:我从《子衿》中读出了——美,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请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解。提示:围绕“含蓄美、意境美,情感美,人物美”等展开讨论交流。
明确:1、音韵美:重章叠句,叠词,一唱三叹,曼妙极了。
2、人物美:坚贞,执着——痴痴等待,漫漫相思。
3、情感美:“青青子衿”“青青子佩”,用衣饰借代“书生”,衣饰尚且印象深刻,何况人乎?如果爱有颜色,那就是青色。
心理独白,动作描写,望穿秋水,焦灼万分。
夸张手法,“兮”字语气词,情思无限。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美丽朴素的情感齐读《子衿》
《诗经》中的美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它有衣饰文化之美,有草木虫鱼之美,有文化风俗之美,有成语之美,有那么多美丽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今天我要嫁给你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诗经》它是接地气儿的文学,不仅仅是写美丽朴素的爱情,它还有着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它的战争情怀,家国意识,它的反抗精神,都带给我们更深的美的感动。
七、诗意栖居再读《诗经》
《诗经》是我们古老文化的源头活水,它丰实、美丽、朴素、洁净。孔子对他的儿子孔鲤说:“小子不学诗,无以言。”不读《诗经》,你是不能说话了!当今天的我们还在嘶吼着“死了都要爱时”,我想我们不仅仅是失去了诗经,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诗意的心灵,让我们带着一颗诗心,回到生命的最初:让我们一起来读《诗经》吧!只有当我们深深扎根于古典传统文化的大地上,我们生命的花朵才是最美!(画上花朵枝叶,画上大地泥土,完成文化回归。)
八、阳光作业:
必做:推荐《诗经》:一生最爱《诗经》——世界上最美的书
选做:品读《蒹葭》之美 (播放《在水一方》音乐)
祝愿同学们做更优秀的君子淑女!《诗经》,风中古老的情歌
——《关雎》教学实录
烟台十中 于淑静
师:同学们,近期中国有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科学家,她的名字叫什么?
生:屠呦呦。
师:大家可能关注的是她令人瞩目的医学成就,可我觉得她的名字美而诗意。你知道她的名字“呦呦”二字出自哪里?
生:——《诗经》。
师:出自哪两句诗?不知道?它出自《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师:那你的名字是否也出自《诗经》呢?
生:不是。
师:其实,我的名字“淑静”也出自《诗经》: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静,“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我的父亲希望我又温柔又文静,于我而言,这个期待蛮高的。有人说“一生最爱诗经”“最美是诗经”“诗经就是风中古老的情歌”,那么《诗经》究竟有着怎样的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走进一个朴素美好的爱情故事——《关雎》,去领悟《诗经》之美。
(板书课题:关雎)
师: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生齐读:1、品读《关雎》健康朴素的情感,领悟《诗经》之美。
2、学习比兴手法,体会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师:《关雎》,被誉为“诗经三百首之冠”。提起《关雎》,耳熟能详的就是那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历时三千年永远美丽的情歌!
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朗诵大家方明的《关雎》,注意听准字音,听好节奏。大家可跟读。
(播放方明配乐朗诵《关雎》,学生跟读。)
师:我们齐读字词注音。
(学生齐读字词注音)
师:这些词语的读音很有特点,你发现声母和韵母有什么规律?
生:声母韵母一样。
师:声母相同的是双声,韵母相同的是叠韵。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生:——音乐美,琅琅上口。
师:所以这些词一定要重读。我们再将其放在所在句中有感情地读一遍。
(学生再读双声叠韵词。)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音乐美感。同学们是否发现《诗经》中的每一句大都是几个字?
生:四个字。
师:每句大都是四字,这是《诗经》的一大特色,以四言为主。《诗经》就是一部美丽的四言诗集。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散文《流苏与诗经》里写道:“如果要我给流苏这种花树取一个名字,我就要叫它诗经,它有着一树美丽的四言诗。它的每一朵花都有四个瓣,有一种古朴诚恳的美。”
(板书:美,画上四片花瓣形状)
师:四字一句,几字一停顿?
生:两字一停顿。
师:按照“二二节奏”来读,读出音乐的美感。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全诗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能读出语气情感那就更好了。
(学生自由朗读《关雎》)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下面请同学们跟着我打的拍子,齐读全诗。
(学生跟随老师拍子齐读《关雎》)
师:同学们读得像唱歌一样的美,但还要读得入情入心。那就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试用简洁语言概括这首诗写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抒发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生自读《关雎》,师提示:《诗经》太美,不可翻译。我们超越不了它本身的美,只要不求甚解,领略精髓即可。但重点字词要落实到位。)
生:这首诗写了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故事,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追求,求之不得的痛苦。
师:你的概括简洁明了,很棒!那君子追求到淑女了吗?
(生有的说追求到,有的说没追求到。)
师:那我们在品读赏析中揭开这个谜底。让我们一起品读《关雎》中朴素美丽的情感,领略《诗经》之美。找出你认为最美的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你认为它美在哪里。
师:它到底美在哪里?这个问题是不是太大了,同学们觉得不好把握?
生:嗯。
师:老师给大家一点提示。宋代大文豪苏轼评论王维的诗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果《关雎》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我让你来作画,那你为他画上什么美?
生:景物美、人物美、情感美。
师:也有人说:“诗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美丽的诗。”我想让这幅画更灵动,那就要加上——
生:音乐美。
(师在四片花瓣上板书:景物美,人物美,情感美,音韵美)
师: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品读赏析《关雎》之美,也可有新的发现。
(生先自读赏析,再小组合作交流)
师:前后位合作交流一下,思维一碰撞,灵感的火花就出来了。
师:大家讨论的很热烈。我们一起来分享交流一下。
生:我觉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很美,我从“关关”二字读出了它的音韵美。“关关”是叠音拟声词,读来朗朗上口。
师:你真是真君子!首当其冲!你能有感情地读出这种音韵美吗?
(生个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师:请你按照我出示的第二种方式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体会一下,与你刚才读的比较,二者有何不同?
(生再次个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师:读得有进步!你感觉与你最先读得有何不同?
生:“关关”二字,重音,延长,读着有一种音韵美。
师:“关关“二字,它不仅生动传神地描摹出了雎鸠鸟轻快活泼的鸣叫声,而且这“关关”的叫声也拉开了我们中国人爱情的序幕。循声远望,它就在河洲之上,要读出一种时空的遥远感。让我们齐读这两句。
(生齐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师:这里的“河”指的是黄河,那时的黄河,水草丰茂,鱼鸟翩飞。诗人为何单单注意到了雎鸠的鸣叫声了呢?
生:雎鸠,一种水鸟儿。传说这种水鸟儿雌雄相爱,情意坚贞,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师:因此,雎鸠鸟就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爱情鸟”。
师:你还从这两句诗中读出了怎样的美?
生:我读出了意境美。河洲上相亲相爱的雎鸠鸟关关地鸣叫着,君子触景生情,产生对淑女深深的爱慕之情。这幅画面很美!
师:很美的感觉,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生有感情个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师:你读得很有情味!由景物及人及情,触景生情,引发联想,这是《诗经》一大艺术特色,在这里叫做“比兴手法”。什么是“比”?顾名思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生:比喻。
师:这里用什么比喻什么?
生:用雎鸠鸟的忠贞比喻君子淑女真诚纯洁的爱情,也暗示了淑女具有贞洁的美德。
师:什么是“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由甲联想到乙。从成双成对雎鸠鸟的鸣叫联想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追求。
师:比兴手法有何妙处?除刚才这位同学提到的由景及人及情,引发联想,触景生情外,还有什么妙处?
生:情景交融。为下文君子爱上淑女铺垫烘托,渲染气氛。
师:这首诗主要写“君子爱上淑女”的,为什么还要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开头?这两句诗不可以去掉吗?如果我开篇就直入主题“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不更直接吗?
生:有一种含蓄之美。
师:你理解地太深刻。你真是有一双慧眼,有一颗慧心啊!
师: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芳草萋萋的河洲,关关鸣叫的雎鸠鸟,还有美丽的淑女,多情的君子,情景交融,意境优美。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春天般的美好含蓄的感觉再来读这两句诗。
(生齐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师:你还认为那句诗最美?
生:我觉得“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很美。因为我读出了音韵美和君子的情感美。“悠哉悠哉”,反复手法,两个“悠”字再加上感叹语气“哉”,写尽了相思之苦。“辗转反侧”,动作描写,翻来覆去睡不着,形象地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彻夜不眠的程度。
师:悠,长,形容君子夜长不寐,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读时要注意怎样读?
生:重音延长,读出悠长的意味。
师:“辗转”是双声叠韵词。读时要注意怎样读?
生:重音。
师:那就请你延长、重音读出君子的绵绵相思,苦苦追求。
(生个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师:我们是否很放松地、拖长音读“悠哉悠哉”?
生:不!因为君子“求之不得”,内心很焦虑,应读出焦灼的感觉。
师:让我们重音、急促读出君子长夜漫漫、辗转反侧的焦虑苦闷的相思之苦。
(生齐读“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师:如果加一个感叹词加什么?
生:唉!
师:如果要加上表情读,应是怎样的表情?哦,我已经看到了,你的眉头已经皱起来了!
师:让我们皱着眉头,带上“唉”字齐读一下。
(生齐读“优哉游哉,唉!辗转反侧”)
师:毕竟原诗是没有这个“唉”字的,如果我们去掉“唉”,重音应落在哪个词上?
生:辗转。
师:让我们再次齐读第二小节——苦苦追求,焦灼苦闷。
(生齐读“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师:后人常说,读到此处,一定要读出“烙饼”的感觉。同学们就读出了这种“烙饼”的感觉啊!你还从哪些诗句又发现了怎样的美?
生:我觉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从中我读出了人物美。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淑女?从哪些词句看出?
生:窈窕,文静美好。
师:淑女气质好。古书上“窈窕”还解释为:美心曰窈,喻女子心灵美;窕:美貌曰窕,喻女子仪表美。窈窕形容女子内外兼美。
师:还从哪个词可看出这位女子心灵美?她是一位野蛮女友、女汉子吗?
生:淑女。淑,善良美好。
师:真是一位内外兼修、心地善良的真淑女、真女神啊!
师:我倒觉得这位君子很了不起!他很有眼光啊!他爱上淑女,首先是因为淑女什么美?
生:心灵美。
师:其次是外貌美。在那么遥远的诗经时代,我们的先民们已经有了这么朴素伟大的爱情标准,难能可贵。这是真君子,情感美!
师:这么美好的淑女,在朗读时我们要重音朗读哪两个词?
生:“窈窕”和“淑”字。
师:你能有感情地为我们读出淑女的善良美好吗?
(生个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我还要问一下你,面对如此淑女,君子心中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喜悦,爱慕之情。
师:那就让我们在舒缓平正中,齐读出君子欣喜、激动的爱慕之情。
(生齐读“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如果加上一个感叹词是什么?
生:哇!哇塞!
师:你太可爱!这么热烈、奔放的爱情表达?用在这里合适吗?我们在赏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时,已经知道君子是——
生:他是一位含蓄的君子,不能“哇”,这太直白了!
师:那会把淑女——
生:吓跑的!最好用叹词“啊”。
师:但我们是不是直白的“啊”一嗓子?
生:不是,要抒情温婉地读“——啊——”,要由衷地赞叹淑女。
师:我们尝试一下。带上“啊”字深情地读这两句,读出君子内心对淑女热烈地爱慕、欣喜之情。
(生齐读“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将“啊”去掉呢?重音应落在哪个词上?
生:窈窕
师:让我们再次齐读第一小节——一见钟情,爱慕不已!
(生齐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师:同学们看这首诗在句式结构上有何特点美点?
生:我觉得有音韵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三小节诗句运用了排比修辞,读来朗朗上口,有节奏美,音乐美。
师:反复咏唱,这是《诗经》中的一大特色,叫做“重章叠句”。所谓“重章叠句”,是指结构句式、意义相同,变动几个关键字,反复咏叹的一种形式。我们今天的歌词到了高潮部分总是反复咏叹歌唱,就是传承了这种艺术手法。为什么我们的诗词曲赋里总是爱重章叠唱、一咏三叹?
生:音韵美,还可以强调突出情感。
师:你的语感真好!你能体会到这么深情的妙处。自古我们的民族就是一个热爱歌唱的民族,诗经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直到唱痛快为止,淋漓尽致抒发感情为止。那请你有感情地读出这种层层深入的情感,好吗?
(生个读三小节重章叠句,全场师生情不自禁为其热烈鼓掌!)
师:你读得这么入情入心,我真切地感受到你真是“谦谦君子,彬彬有礼”啊!你能与大家分享一下,你怎样读才能读这么好吗?
生:我重读了“参差”,因为它是双声词,重读“流,采、芼”这三个词。
师:那你从中读出了这还是一位怎样的淑女?
生: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淑女。
师:你可以与郭沫若先生相媲美了!郭沫若说:正因为淑女采摘荇菜的姿态之美,所以吸引了君子的目光。劳动创造美,君子爱慕的不是淑女涂脂抹粉,他爱慕的是劳动美的淑女,多么朴素纯真的感情!
师:在君子眼里心里,他反复咏叹淑女采摘荇菜的动作之美,表达了君子怎样的心意?
生:表达君子对淑女特别欣赏,爱慕之深,追慕之切。
师:那淑女在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倩影,点点滴滴,都深深地烙印在男子的心上,还要重读哪些词也能读出君子对淑女越来越深的爱意?
生:“寤寐求之”的“求”,“琴瑟友之”的“友”,“钟鼓乐之”的“乐”
师:“求”,苦苦追求;“友”亲密友爱。你知道历史上“琴瑟友之”的故事吗?谁能为大家讲一讲?不知道?西汉大才子司马相如作客卓文君家,被卓文君所惊艳,于是琴瑟和鸣,弹唱那曲著名的《凤求凰》,使卓文君怦然心动,两人牵手一生。“乐”,使她快乐,你在平日里听闻过诗中“钟鼓乐之”的情景吗?
生:结婚迎娶新娘,会敲锣打鼓场景非常热闹。
师:君子敲钟击鼓迎娶回淑女,多幸福的情景!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真实场景吗?请大家细细揣摩上文。
生:君子梦中想象场景。因为诗前提到“寤寐求之……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君子对淑女朝思梦想,情极生幻嘛。你看,君子追求不到淑女,那就回来做个梦呗!多么健康朴素的情感啊!
师:让我们高音、重音读出君子梦中想象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生分男女声部读三小节诗)
师:如果加一个感叹词加什么?
生:啊!
师:这三个“啊”的情感一样吗?
生:不,层层递进,越来越强烈。
师:去掉“啊”后,重音放在哪个词上?
生:窈窕。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越来越友乐欢庆的心情让我们再次齐读这三小节——淑女勤劳能干,君子追慕之深!
(生齐读三小节诗)
师:通读全诗,你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君子?
生:对爱情非常执著,重情重义之人。
生:爱情标准高尚。多才多艺。
师:君子追求淑女,含蓄,热烈,健康,朴实,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自由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诗中的君子爱慕淑女,他是说:“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吗?君子追求不到时,是否对淑女说:“你不嫁我,我就从这里跳下去”?难怪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诗经》,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师小结:品读《关雎》,我们感受到了《诗经》健康朴素的情感,领略了《诗经》的人物美,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诗经》真的是最美的花朵。美诗要美读。我们师生共同演绎《关雎》之美。
(师生分声部配乐朗读《关雎》。)
师:《关雎》让我们感受到君子对淑女一见钟情,苦苦追求,爱情真是一种甜蜜的忧伤。《子衿》又是一种怎样美丽朴素的情感?它又美在哪里?借鉴品读《关雎》所发现的《诗经》之美,品读赏析《子衿》之美。
师:请同学们齐读《子衿》,在读中订正字音。
(学生齐读《子衿》)
师:美诗也可以美唱。“诗者,歌也”。为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子衿》之美,请同学们欣赏古风吟唱《子衿》。
(播放《子衿》音乐视频)
师:真是太美,太古典!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赏读句式:我从《子衿》中读出了——美,从——诗句中可以看出。请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谈你的理解。
(师提示:围绕“含蓄美、意境美、情感美、人物美、音韵美”等展开讨论交流。)
师:谁来谈谈你从《子衿》中读出的美?我多么希望看到你举起手,因为那上面有智慧的灵光在闪烁。
生:我读出了情感美。“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女子思念之深。
师:你能有感情地读出这种美丽的情感吗?
(生个读“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师:这个“兮”字能够去掉?我改成“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不好吗?
生:不好,“兮”字语气词,它能强烈地表达出女子的无限情思。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绵绵的情思齐读这两句。
(生齐读“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师:你看还有哪句带有“兮”字?
生:挑兮闼兮,在城阙兮。
师:它美在哪里?
生:动作描写,传神写出女子痴情等待她心爱人的焦灼万分的心情。
师:那就让我们齐读最后这四句,读出女子的痴痴等待,漫漫相思。(生齐读最后四句)
师:这是一位多么美丽、坚贞、执着的女子啊!这种情感美还体现在哪些词句里?“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这些表达女子心理独白的诗句,从中你又读出了女子怎样的情感?她是要海枯石烂吗?
生:没有,她的情感很朴素,很真是,很生活化。
生:还有,她有点儿小幽怨。
师:小幽怨哎!你真是最懂女儿心啊!
生:我读出了音韵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重章叠句,一唱三叹,曼妙极了。“青青”和“悠悠”是叠词,生动写出了女子的漫漫相思。
师:请你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出这种美丽的相思之情。
(生个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全场掌声雷动!)
师:你读得太美!无法言说!你让我在这一刻,突然想到被誉为“日本红楼梦”的《源氏物语》中形容光华帝子的美——“宛如佛国之妙音”!你真是一位用心有爱的孩子!
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如果爱有颜色,你能告诉我它是什么颜色?
生:青色,绿色。
师:是啊,这是最清澈,最纯真的爱的颜色,这是最朴素动人的爱情的颜色。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美丽朴素的情感齐读《子衿》!
(生再次分声部齐读《子衿》)
师: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只能品读到这里,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我们的寻美之旅。《诗经》中的美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它有衣饰文化之美,有草木虫鱼之美,有文化风俗之美,有成语之美,有那么多美丽的诗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个像桃花一样美丽娇艳的新娘,今天我要嫁给你了;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两句抒写爱情的美丽诗句出自一首描写战争的诗《击鼓》,同学们想一下这表达了劳动人民怎样的心声?
生:对自由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师:同学们理解得真是深刻!《诗经》它是接地气儿的文学,它不仅仅是写美丽朴素的爱情,它还有着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它的战争情怀,家国意识,它的反抗精神,都带给我们更深的美的感动。
师结语:《诗经》是我们古老文化的源头活水,它丰实、美丽、朴素、洁净。孔子对他的儿子孔鲤说:“小子不学诗,无以言。”不读《诗经》,你是不能说话了!当今天的我们还在嘶吼着“死了都要爱时”,我想我们不仅仅是失去了诗经,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诗意的心灵,让我们带着一颗诗心,回到生命的最初:让我们一起来读《诗经》吧!只有当我们深深扎根于古老传统文化的大地上,我们生命的花朵才是最美!
(完成板书:画上花朵枝叶,画上大地泥土,完成文化回归)
阳光作业:必做:推荐阅读一生最爱《诗经》——世界上最美的书
选做:品读《蒹葭》之美
(播放《在水一方》音乐)
师:祝愿同学们做更优秀的君子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