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 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 4 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二课时 边疆危机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 19 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素养目标】
1.了解美日侵略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的史实;体会先进中国人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付
出的不懈努力,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和爱国热情。(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重难点】
重点:边疆危机的主要表现以及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等史实,新疆和台湾设省的积极意义。
难点:把握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和台湾设省的积极意义。
学习任务、美、日侵略台湾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 24 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1.阅读 24 页两段正文和相关史事,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出现边疆危机的时间是 世纪中后期,即两次鸦片战争后。
(2)首先面临外国威胁的是 海疆,这正是列强最先侵略的范围。这一方位的边疆危机主要
围绕 岛展开,对其侵略觊觎的国家有 国和 。
(3)完成美、日侵略台湾时间表。
时间 事件 结果
19 世纪 年代 美国军舰进犯台湾 台湾当地人民坚决抵抗,美国转而支持 侵略台湾
19 世纪 年代初 日本以琉球事件侵略台湾 清政府强调台湾和琉球中为中国“属土”,与日本无关
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派 入台。日本在英
1874 年 日军进攻台湾南部
美“调停”下勒索 白银后退兵
日本非法将 王国改为日本冲绳县,清政府表示抗
1879 年 日本非法侵占
议,拒绝承认日本吞并琉球
第 1 页 共 7 页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1.19 世纪 60 年代派军队进攻台湾,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大败而归的国家是
A.美国 B. 英国 C.法国 D.俄国
2.1874 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对此,清政府
A.组织台湾人民反击
B.呼吁国际社会干预
C.决定建立台湾行省
D.派沈葆桢率兵入台
3.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随着台湾危机的加深,淮军将领刘铭传指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
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掳为根据。”其核心思想是
A.提高台湾政治地位
B.大力加强台湾防务
C.主张台湾正式建省
D.自荐担任台湾巡抚
4.19 世纪 70 年代,当清政府向日本赔偿 50 万两白银后,《泰晤士报》的记者宓吉感叹道:“台湾事件的
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
这充分反映了
A.清军力量非常弱小 B.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清朝经济实力强大 D.清朝外交政策灵活
学习任务、收复新疆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 25—26 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1.首先阅读 25 页人物扫描和 26 页第一段正文,完成下列问题。
(1)主持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 。在他的建议下,清政府于 年在新疆地区建立行
省,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 边防,维护了 和 。(素养锻炼:
历史解释,理解新疆设省的重要意义)
(2)“新”疆(新的领土)实为“旧”疆(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清政府设省时,取 之
意,改称 为新疆,它是中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顾所学,完成中国历代对新疆管辖表。
第 2 页 共 7 页
时间 事件 意义
西域从此正式纳入中央管辖,新疆成为中国自古以
公元前 60 年 西汉设 府
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朝 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加强了对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
朝 由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军政事务
先后平定噶尔丹叛乱、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前期 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设 将军府
年 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
新疆设省
(清朝后期) 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2.阅读 25—26 页正文内容,完成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间表。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间表(素养锻炼:时空观念)
时间 事件
1865 年 在英俄两国支持下入侵新疆。
1871 年 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1875 年 清政府任命 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指挥清军 部入疆
中俄先后签订《改订条约》和《伊犁界约》,清政府付出巨大代价后,
1881—1882 年
终于收回俄国侵占的 地区
1884 年 新疆设
3.综合 25—26 页,思考左宗棠为何能收复新疆。
(1)清政府能收复新疆,在于选择了正确的战略,即:( )
A.海防重而塞防轻。(李鸿章)
B.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左宗棠)
(2)清军为收复新疆而采取的策略是先 后 ,缓 急 ,再加上清军经过 运动的换
装整备,英勇作战,这是清军能够收复新疆的军事因素。
(3)从正文中新疆人民的表现和 25 页相关史事可知,清军收复新疆离不开 的支持。
(4)从 25 页人物扫描可知,清军能通过谈判收回 ,离不开左宗棠的整军备战,这表明军事为
外交谈判的坚强后盾。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5.(2022·江苏苏州中考·7)下面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 13.2 中可
第 3 页 共 7 页
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第十三章 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 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13.2 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 年
……
13.3 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北洋水师正式成军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签订《马关条约》
6.(2022·湖北随州中考·10)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不久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
唐朝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左
宗棠收复新疆后建立行省。对上述措施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西域在西汉正式归属中央 B.唐朝对西域实行有效管理
C.清朝对边疆管理方式单一 D.历代政府重视新疆的治理
7.下面材料信息表明清政府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是
1875年,左宗棠受命督办西北军务;他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式和美式枪炮,还命兰州
制造局为西征军仿制和改造了一批先进武器;前敌总指挥刘锦棠执行先阿后俄、缓进急
战、剿抚兼施的收复策略,仅一年半就消灭了阿古柏政权。
A.洋务运动获得蓬勃发展 B.军队装备更新与战术得当
C.新疆自古属于中国领土 D.左宗棠得到民众大力支持
8.据统计,1875 年《申报》对收复新疆的报道有 19 篇,1877 年增至 40 篇,1880 年增至 177 篇。1875—
1877 年,报道以战时消息居多。1879 年后,围绕“海防与塞防”“收复伊犁”“新疆善后”等评论增
多,且多刊于头版。这反映出
A.民间舆论影响朝廷决策 B.收复新疆成为朝野共识
C.时人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D.清廷疏于海上防务建设
若学习任务、中法战争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 26—28 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第 4 页 共 7 页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1.首先阅读 28 页第二段正文,完成下列问题。
(1)清政府决定设立台湾行省的时间是 年,原因是 战争使清政府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
重要性。台湾建省加强了台湾的 地位,强化了中央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 的发
展。(素养锻炼:历史解释,理解台湾设省的重要意义)
(2)回顾所学,完成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历史时间表。(素养锻炼:时空观念)
时间 事件 标志
年
东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访夷洲 这是有史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地区的首次交流
(三国时期)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访流求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记载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将台湾正式纳入中央管辖,台湾成为中国自古以来不
元朝 设
可分割的一部分
1662 年 收复台湾 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1684 年 清政府设 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
1885 年 清政府在台湾 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中央对台湾的治理
2.结合 26—28 页正文和人物扫描,完成下列问题。
(1)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民族英雄是 ;督办台湾军务,率部反击法国侵略并取得胜利的
英雄是 ;应越南邀请,率部驻越抗法并多次取得重大胜利的黑旗军首领是 。(素养锻
炼:家国情怀,认识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2)完成中法战争时间表。(素养锻炼:时空观念)
时间 事件
19 世纪中后期 法国侵略 后,将矛头指向中国
年 12 月 法国对驻守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
法国舰队在司令 率领下,对中国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马尾海战爆发,福建水
1884 年 8 月 师几乎全军覆没;法军进犯台湾,被刘铭传率部击退;法军袭扰定海被中国守军击退,
孤拔被击伤毙命。
1885 年 3 月 法军进犯镇南关,老将冯子材率守军英勇抵抗,取得 大捷,收复谅山,扭转战局
清政府派 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
同意中越边境开埠通商,中国不败而败,使得法国势力侵入中国 、广西。
第 5 页 共 7 页
4.阅读 28 页相关史事,完成下列问题。
清末的边疆危机也体现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西南边陲—— 地区,对此地觊觎已久的侵略者
有 两国。俄国 1870—1909 年多次派遣“考察队”入藏刺探情报,英国更是于 年和 1903 年先
后两次入侵西藏。
5.课后活动:借助 AI 提问,总结一下清末面临的边疆危机。
参考示例:
我准备这样问 AI:面向初中生,简单介绍一下清末面临的边疆危机表现,清政府的应对及结果与影响,
200 字左右。因为 AI 回答过于简略,补充提问:太过于简单, 再具体一些,300 字左右。因为缺少中法战
争,所以又补充提问道:缺少中法战争,请补充。
AI 给我的回答是:清末边疆危机:表现、应对与影响
19 世纪中后期,列强加紧侵华,边疆危机全面升级。西北方向,1865 年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入侵新疆,
1871 年俄国趁机占领伊犁;西南地区,英国 1888 年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1883 年法国则以越南为跳板挑
起中法战争,先后在马尾海战、镇南关战役与清军交锋;东南沿海,1874 年日本借“琉球船民事件”出兵
台湾,1879 年正式吞并琉球(设冲绳县)。
清政府应对策略分化:1876 年派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1881 年通过谈判收回伊犁,1884 年设新疆行
省;中法战争中,清军虽在镇南关取得大捷,但最终 1885 年签订《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控制,
开放云南等地为商埠;在西藏、台湾,清政府虽有抵抗,却多以妥协收场,如 1890 年《中英藏印条约》承
认英国对锡金的控制,1885 年设台湾行省加强管辖。
此次危机虽使清朝保住大部分边疆领土,但主权严重受损,列强势力进一步渗透。同时,危机也推动
清政府调整边疆治理,行省制度的推行,为近代中国边疆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9.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最恰当的主题是
A.追求民主政治 B. 外交政策演变 C.近代边疆危机 D.思想解放运动
10.下列晚清历史人物中,在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斗争中涌现的英雄有
①琦善 ②左宗棠 ③冯子材 ④刘铭传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 6 页 共 7 页
11.1885 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积极推动铁路、电报等近代化建设。与这一举措的
历史背景最直接关联的是
A.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 《南京条约》开放台湾为通商口岸
C.中法战争后加强东南海防的需要 D.甲午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
12.关于镇南关之役的结果,冯子材奏报:“毙匪(法军)千余,斩首数百。”法国加尔新记载:“所有
(法国侵略者)军官和士兵都被围住”,“在半点钟以后,仅第 111 队中主力,则已倒落四分之一……
或死或伤损失该数中之 275 人”。据此可知
A.清军过于夸大战役成就,不足采信 B.法军掩盖战役失败真相,不足采信
C.法军在战役中伤亡较大,可以印证 D.清朝与法国的记载相异,无法辩证
第 7 页 共 7 页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二课时 边疆危机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了解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素养目标】
1.了解美日侵略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的史实;体会先进中国人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付出的不懈努力,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和爱国热情。(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重难点】
重点:边疆危机的主要表现以及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等史实,新疆和台湾设省的积极意义。
难点:把握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和台湾设省的积极意义。
学习任务、美、日侵略台湾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24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1.阅读24页两段正文和相关史事,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出现边疆危机的时间是19世纪中后期,即两次鸦片战争后。
(2)首先面临外国威胁的是东南海疆,这正是列强最先侵略的范围。这一方位的边疆危机主要围绕台湾岛展开,对其侵略觊觎的国家有美国和日本。
(3)完成美、日侵略台湾时间表。
时间 事件 结果
19世纪60年代 美国军舰进犯台湾 台湾当地人民坚决抵抗,美国转而支持日本侵略台湾
19世纪70年代初 日本以琉球事件侵略台湾 清政府强调台湾和琉球中为中国“属土”,与日本无关
1874年 日军进攻台湾南部 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派沈葆桢入台。日本在英美“调停”下勒索50万白银后退兵
1879年 日本非法侵占琉球 日本非法将琉球王国改为日本冲绳县,清政府表示抗议,拒绝承认日本吞并琉球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1.19世纪60年代派军队进攻台湾,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大败而归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美国派军队进攻台湾,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大败而归,故选A项;英国发动侵华的两次鸦片战争,未涉及台湾,排除B项;法国在19世纪80年代的中法战争中,侵犯台湾,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俄国侵略的是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台湾处于东南地区,排除D项。
2.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对此,清政府
A.组织台湾人民反击 B.呼吁国际社会干预
C.决定建立台湾行省 D.派沈葆桢率兵入台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对此,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入台,故选D项;日军进攻台湾,台湾人民是自发据险反击,排除A项;清政府呼吁国际社会干预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清政府决定建立台湾行省是在188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3.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台湾危机的加深,淮军将领刘铭传指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掳为根据。”其核心思想是
A.提高台湾政治地位 B.大力加强台湾防务
C.主张台湾正式建省 D.自荐担任台湾巡抚
【答案】B
【解析】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列强觊觎中国边疆地区是从东南海疆开始的。台湾地理位置很重要,美日都想占领我国台湾,因此,刘铭传是希望大力加强台湾防务,故选B项;材料只提到列强想要占领台湾,要加强台湾防务,无法直接看出提高台湾政治地位,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其主张台湾建省和自荐担任台湾巡抚,排除C项、D项。
4.19世纪70年代,当清政府向日本赔偿50万两白银后,《泰晤士报》的记者宓吉感叹道:“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这充分反映了
A.清军力量非常弱小 B.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清朝经济实力强大 D.清朝外交政策灵活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可知,报道是在说清政府统治腐朽,只知对外妥协退让,进行赔款,故选B项;材料强调清政府自动的赔款不积极抵抗,不能得出清军力量弱小,排除A项;清朝经济实力强大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排除C项;材料批判的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不是在夸奖清朝外交政策灵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学习任务、收复新疆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25—26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1.首先阅读25页人物扫描和26页第一段正文,完成下列问题。
(1)主持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左宗棠。在他的建议下,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素养锻炼:历史解释,理解新疆设省的重要意义)
(2)“新”疆(新的领土)实为“旧”疆(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清政府设省时,取故土新归之意,改称西域为新疆,它是中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顾所学,完成中国历代对新疆管辖表。
时间 事件 意义
公元前60年 西汉设西域都护府 西域从此正式纳入中央管辖,新疆成为中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 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加强了对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
元朝 由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军政事务
清朝前期 先后平定噶尔丹叛乱、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府 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1884年 (清朝后期) 新疆设省 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 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2.阅读25—26页正文内容,完成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间表。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间表(素养锻炼:时空观念)
时间 事件
1865年 阿古柏在英俄两国支持下入侵新疆。
1871年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1875年 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指挥清军刘锦棠部入疆
1881—1882年 中俄先后签订《改订条约》和《伊犁界约》,清政府付出巨大代价后,终于收回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
1884年 新疆设省
3.综合25—26页,思考左宗棠为何能收复新疆。
(1)清政府能收复新疆,在于选择了正确的战略,即:(B)
A.海防重而塞防轻。(李鸿章)
B.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左宗棠)
(2)清军为收复新疆而采取的策略是先北后南,缓进急战,再加上清军经过洋务运动的换装整备,英勇作战,这是清军能够收复新疆的军事因素。
(3)从正文中新疆人民的表现和25页相关史事可知,清军收复新疆离不开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
(4)从25页人物扫描可知,清军能通过谈判收回伊犁,离不开左宗棠的整军备战,这表明军事为外交谈判的坚强后盾。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5.(2022·江苏苏州中考·7)下面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第十三章 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 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13.2 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 年 …… 13.3 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北洋水师正式成军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签订《马关条约》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第十三章13.2的内容是俄国侵占伊犁,结合所学可知,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军,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先后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其附近地区,后攻占吐鲁番,挺进南疆,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收复喀什噶尔。1878年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故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左宗棠收复新疆。故选A项;北洋水师正式成立、邓世昌壮烈殉国、签订《马关条约》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6.(2022·湖北随州中考·10)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不久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唐朝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建立行省。对上述措施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西域在西汉正式归属中央 B.唐朝对西域实行有效管理
C.清朝对边疆管理方式单一 D.历代政府重视新疆的治理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建立行省”可知,清朝对边疆管理有平定叛乱、抗击外来侵略等,由此可见清朝对边疆管理方式并不是单一的,故选C项;A、B、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A、B、D项。
7.下面材料信息表明清政府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是
1875年,左宗棠受命督办西北军务;他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式和美式枪炮,还命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仿制和改造了一批先进武器;前敌总指挥刘锦棠执行先阿后俄、缓进急战、剿抚兼施的收复策略,仅一年半就消灭了阿古柏政权。
A.洋务运动获得蓬勃发展 B.军队装备更新与战术得当
C.新疆自古属于中国领土 D.左宗棠得到民众大力支持
【答案】B
【解析】材料提到左宗棠购买德式、美式枪炮并仿制先进武器,体现装备更新;刘锦棠采用“缓进急战”等策略,体现战术得当,两者直接促成胜利,故选B项;洋务运动虽涉及军工,但材料仅强调武器购置与仿制,未涉及整个运动的蓬勃发展,排除A项;新疆自古属于中国领土与此次成功收复原因无关,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民众支持,重点在装备与指挥,排除D项。
8.据统计,1875年《申报》对收复新疆的报道有19篇,1877年增至40篇,1880年增至177篇。1875—1877年,报道以战时消息居多。1879年后,围绕“海防与塞防”“收复伊犁”“新疆善后”等评论增多,且多刊于头版。这反映出
A.民间舆论影响朝廷决策 B.收复新疆成为朝野共识
C.时人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D.清廷疏于海上防务建设
【答案】C
【解析】《申报》对收复新疆的报道数量逐年上升,且1879年后围绕“海防与塞防”“收复伊犁”等议题的评论增多并置于头版,说明公众对国家领土主权和边疆治理的关注提升,反映出时人逐渐认识到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性,故选C项;材料仅体现《申报》报道倾向,未直接说明朝廷决策受民间舆论影响,排除A项;报道数量增加不能等同于朝野共识,且“海防与塞防”争论说明存在分歧,排除B项;材料讨论“海防”问题恰说明时人重视海防,而非清廷疏于建设,排除D项。
若学习任务、中法战争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26—28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1.首先阅读28页第二段正文,完成下列问题。
(1)清政府决定设立台湾行省的时间是1885年,原因是中法战争使清政府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台湾建省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中央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素养锻炼:历史解释,理解台湾设省的重要意义)
(2)回顾所学,完成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历史时间表。(素养锻炼:时空观念)
时间 事件 标志
230年 (三国时期) 东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访夷洲 这是有史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地区的首次交流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访流求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记载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 将台湾正式纳入中央管辖,台湾成为中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1684年 清政府设台湾府 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
1885年 清政府在台湾建省 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中央对台湾的治理
2.结合26—28页正文和人物扫描,完成下列问题。
(1)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民族英雄是冯子材;督办台湾军务,率部反击法国侵略并取得胜利的英雄是刘铭传;应越南邀请,率部驻越抗法并多次取得重大胜利的黑旗军首领是刘永福。(素养锻炼:家国情怀,认识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2)完成中法战争时间表。
中法战争时间表(素养锻炼:时空观念)
时间 事件
19世纪中后期 法国侵略越南后,将矛头指向中国
1883年12月 法国对驻守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8月 法国舰队在司令孤拔率领下,对中国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马尾海战爆发,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法军进犯台湾,被刘铭传率部击退;法军袭扰定海被中国守军击退,孤拔被击伤毙命。
1885年3月 法军进犯镇南关,老将冯子材率守军英勇抵抗,取得镇南关大捷,收复谅山,扭转战局
清政府派李鸿章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中越边境开埠通商,中国不败而败,使得法国势力侵入中国云南、广西。
4.阅读28页相关史事,完成下列问题。
清末的边疆危机也体现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西南边陲——西藏地区,对此地觊觎已久的侵略者有英俄两国。俄国1870—1909年多次派遣“考察队”入藏刺探情报,英国更是于1888年和1903年先后两次入侵西藏。
5.课后活动:借助AI提问,总结一下清末面临的边疆危机。
参考示例:
我准备这样问AI:面向初中生,简单介绍一下清末面临的边疆危机表现,清政府的应对及结果与影响,200字左右。因为AI回答过于简略,补充提问:太过于简单, 再具体一些,300字左右。因为缺少中法战争,所以又补充提问道:缺少中法战争,请补充。
AI给我的回答是:清末边疆危机:表现、应对与影响
19世纪中后期,列强加紧侵华,边疆危机全面升级。西北方向,1865年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趁机占领伊犁;西南地区,英国1888年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1883年法国则以越南为跳板挑起中法战争,先后在马尾海战、镇南关战役与清军交锋;东南沿海,1874年日本借“琉球船民事件”出兵台湾,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设冲绳县)。
清政府应对策略分化:1876年派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1881年通过谈判收回伊犁,1884年设新疆行省;中法战争中,清军虽在镇南关取得大捷,但最终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控制,开放云南等地为商埠;在西藏、台湾,清政府虽有抵抗,却多以妥协收场,如1890年《中英藏印条约》承认英国对锡金的控制,1885年设台湾行省加强管辖。
此次危机虽使清朝保住大部分边疆领土,但主权严重受损,列强势力进一步渗透。同时,危机也推动清政府调整边疆治理,行省制度的推行,为近代中国边疆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9.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最恰当的主题是
A.追求民主政治 B.外交政策演变 C.近代边疆危机 D.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支持阿古柏侵入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但未能完全收回伊犁,反映的是西北边疆危机;中法战争指1883—1885年,法国侵略占领越南,并进而侵犯中国西南地区,中国西南出现危机;东南地区美日侵略台湾,反映了东南边疆危机。因此,思维导图中最恰当的主题是近代边疆危机,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边疆危机,未涉及对民主权利的争取和政治制度的变革,不能体现追求民主政治,排除A项;外交政策演变指的是国家对外政策的变化,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指思想领域的变革,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
10.下列晚清历史人物中,在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斗争中涌现的英雄有
①琦善 ②左宗棠 ③冯子材 ④刘铭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时期,道光帝惊慌失措,以“办理不善”为名,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和英军谈判,琦善并非民族英雄,故①错误;左宗棠收复了新疆,属于民族英雄,故②正确;1885年初,法军在越南北部向清军大举进攻,直逼中越边境的镇南关,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积极备战,于3月取得镇南关大捷,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扭转了整个战局,与材料信息相符,故③正确;中法战争中,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率部反击,击退法国侵略者,战后在刘铭传的建议下,台湾设省,他作为第一任台湾巡抚,为建设台湾作出重要贡献,与材料信息相符,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1.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积极推动铁路、电报等近代化建设。与这一举措的历史背景最直接关联的是
A.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南京条约》开放台湾为通商口岸
C.中法战争后加强东南海防的需要 D.甲午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
【答案】C
【解析】清政府1885年设立台湾省并推动近代化建设,直接背景是中法战争(1883—1885年)后法国曾进攻台湾,暴露东南海防薄弱,战后清廷为巩固海防决定建省并加强建设,故选C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是1662年,与1885年相隔200余年,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开放五口通商中无台湾,排除B项;甲午战败及割台发生于1895年,晚于题干时间10年,排除D项。
12.关于镇南关之役的结果,冯子材奏报:“毙匪(法军)千余,斩首数百。”法国加尔新记载:“所有(法国侵略者)军官和士兵都被围住”,“在半点钟以后,仅第111队中主力,则已倒落四分之一……或死或伤损失该数中之275人”。据此可知
A.清军过于夸大战役成就,不足采信 B.法军掩盖战役失败真相,不足采信
C.法军在战役中伤亡较大,可以印证 D.清朝与法国的记载相异,无法辩证
【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冯子材的报告和法国加尔新的记载都表明法军在这场战役中遭受了重大伤亡,冯子材的“毙匪(法军)千余,斩首数百”和法国记载的“275人或死或伤”,尽管具体数字有所不同,但双方的记载可以相互印证法军伤亡较大这一情况,故选C项;仅根据清军奏报就说清军过于夸大战役成就且不足采信是不合理的,因为双方都提到了法军的伤亡情况,排除A项;法国加尔新的记载指出了法军在战役中的重大伤亡,这表明法军并没有掩盖战役失败的真相,排除B项;清朝与法国的记载存在差异,通过对双方记载的分析,可得出法军伤亡较大的结论,并非无法辩证,排除D项。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2026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第二课时 边疆危机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 19世纪中后期的边疆危机和中法战争。
【素养目标】
1.了解美日侵略台湾、左宗棠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的史实;体会先进中国人为实现国家独立、富强而付出的不懈努力,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和爱国热情。(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重难点】
重点:边疆危机的主要表现以及收复新疆、中法战争等史实,新疆和台湾设省的积极意义。
难点:把握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和台湾设省的积极意义。
学习任务、美、日侵略台湾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
阅读24页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1.阅读24页两段正文和相关史事,完成下列问题。
(1)中国出现边疆危机的时间是 世纪中后期,即两次鸦片战争后。
(2)首先面临外国威胁的是 海疆,这正是列强最先侵略的范围。这一方位的边疆危机主要围绕 岛展开,对其侵略觊觎的国家有 国和 。
(3)完成美、日侵略台湾时间表。
时间 事件 结果
19世纪 年代 美国军舰进犯台湾 台湾当地人民坚决抵抗,美国转而支持 侵略台湾
19世纪 年代初 日本以琉球事件侵略台湾 清政府强调台湾和琉球中为中国“属土”,与日本无关
1874年 日军进攻台湾南部 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派 入台。日本在英美“调停”下勒索 白银后退兵
1879年 日本非法侵占 日本非法将 王国改为日本冲绳县,清政府表示抗议,拒绝承认日本吞并琉球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1.19世纪60年代派军队进攻台湾,遭到台湾人民坚决抵抗,大败而归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2.1874年,日本派军队进攻台湾。对此,清政府
A.组织台湾人民反击
B.呼吁国际社会干预
C.决定建立台湾行省
D.派沈葆桢率兵入台
3.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台湾危机的加深,淮军将领刘铭传指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掳为根据。”其核心思想是
A.提高台湾政治地位
B.大力加强台湾防务
C.主张台湾正式建省
D.自荐担任台湾巡抚
4.19世纪70年代,当清政府向日本赔偿50万两白银后,《泰晤士报》的记者宓吉感叹道:“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这充分反映了
A.清军力量非常弱小 B.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清朝经济实力强大 D.清朝外交政策灵活
学习任务、收复新疆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25—26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1.首先阅读25页人物扫描和26页第一段正文,完成下列问题。
(1)主持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 。在他的建议下,清政府于 年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 边防,维护了 和 。(素养锻炼:历史解释,理解新疆设省的重要意义)
(2)“新”疆(新的领土)实为“旧”疆(自古以来的固有领土),清政府设省时,取 之意,改称 为新疆,它是中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顾所学,完成中国历代对新疆管辖表。
时间 事件 意义
公元前60年 西汉设 府 西域从此正式纳入中央管辖,新疆成为中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朝 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加强了对西域天山南北地区的管辖
朝 由北庭都元帅府管辖西域军政事务
清朝前期 先后平定噶尔丹叛乱、大小和卓叛乱,设 将军府 维护国家统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年 (清朝后期) 新疆设省 加强了中央对新疆的管辖,巩固了西北边防, 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2.阅读25—26页正文内容,完成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间表。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间表(素养锻炼:时空观念)
时间 事件
1865年 在英俄两国支持下入侵新疆。
1871年 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1875年 清政府任命 督办新疆军务,左宗棠指挥清军 部入疆
1881—1882年 中俄先后签订《改订条约》和《伊犁界约》,清政府付出巨大代价后,终于收回俄国侵占的 地区
1884年 新疆设
3.综合25—26页,思考左宗棠为何能收复新疆。
(1)清政府能收复新疆,在于选择了正确的战略,即:( )
A.海防重而塞防轻。(李鸿章)
B.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左宗棠)
(2)清军为收复新疆而采取的策略是先 后 ,缓 急 ,再加上清军经过 运动的换装整备,英勇作战,这是清军能够收复新疆的军事因素。
(3)从正文中新疆人民的表现和25页相关史事可知,清军收复新疆离不开 的支持。
(4)从25页人物扫描可知,清军能通过谈判收回 ,离不开左宗棠的整军备战,这表明军事为外交谈判的坚强后盾。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5.(2022·江苏苏州中考·7)下面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是
第十三章 外国侵占台湾、新疆与安南 13.1 日本侵略台湾,1871—1874年 13.2 俄国侵占伊犁,1871—1881 年 …… 13.3 争夺安南的中法战争,1884—1885年 ……
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北洋水师正式成军
C.邓世昌壮烈殉国 D.签订《马关条约》
6.(2022·湖北随州中考·10)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不久设置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的管理;唐朝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清朝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建立行省。对上述措施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西域在西汉正式归属中央 B.唐朝对西域实行有效管理
C.清朝对边疆管理方式单一 D.历代政府重视新疆的治理
7.下面材料信息表明清政府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是
1875年,左宗棠受命督办西北军务;他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德式和美式枪炮,还命兰州制造局为西征军仿制和改造了一批先进武器;前敌总指挥刘锦棠执行先阿后俄、缓进急战、剿抚兼施的收复策略,仅一年半就消灭了阿古柏政权。
A.洋务运动获得蓬勃发展 B.军队装备更新与战术得当
C.新疆自古属于中国领土 D.左宗棠得到民众大力支持
8.据统计,1875年《申报》对收复新疆的报道有19篇,1877年增至40篇,1880年增至177篇。1875—1877年,报道以战时消息居多。1879年后,围绕“海防与塞防”“收复伊犁”“新疆善后”等评论增多,且多刊于头版。这反映出
A.民间舆论影响朝廷决策 B.收复新疆成为朝野共识
C.时人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D.清廷疏于海上防务建设
若学习任务、中法战争
【阅读教材,自主预习】阅读课本26—28页相关内容,完成相应的导学任务。
【问题导向,明确重点】
1.首先阅读28页第二段正文,完成下列问题。
(1)清政府决定设立台湾行省的时间是 年,原因是 战争使清政府认识到台湾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台湾建省加强了台湾的 地位,强化了中央对台湾的治理,推动了当地 的发展。(素养锻炼:历史解释,理解台湾设省的重要意义)
(2)回顾所学,完成中央对台湾的管辖历史时间表。(素养锻炼:时空观念)
时间 事件 标志
年 (三国时期) 东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访夷洲 这是有史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地区的首次交流
隋朝 隋炀帝派人三访流求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记载了当地的风土人情
元朝 设 将台湾正式纳入中央管辖,台湾成为中国自古以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662年 收复台湾 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1684年 清政府设 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
1885年 清政府在台湾 加强了台湾的海防地位,强化了中央对台湾的治理
2.结合26—28页正文和人物扫描,完成下列问题。
(1)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民族英雄是 ;督办台湾军务,率部反击法国侵略并取得胜利的英雄是 ;应越南邀请,率部驻越抗法并多次取得重大胜利的黑旗军首领是 。(素养锻炼:家国情怀,认识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
(2)完成中法战争时间表。(素养锻炼:时空观念)
时间 事件
19世纪中后期 法国侵略 后,将矛头指向中国
年12月 法国对驻守越南北部的清军发动进攻,中法战争爆发
1884年8月 法国舰队在司令 率领下,对中国福建水师发动突然袭击,马尾海战爆发,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法军进犯台湾,被刘铭传率部击退;法军袭扰定海被中国守军击退,孤拔被击伤毙命。
1885年3月 法军进犯镇南关,老将冯子材率守军英勇抵抗,取得 大捷,收复谅山,扭转战局
清政府派 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中越边境开埠通商,中国不败而败,使得法国势力侵入中国 、广西。
4.阅读28页相关史事,完成下列问题。
清末的边疆危机也体现在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西南边陲—— 地区,对此地觊觎已久的侵略者有 两国。俄国1870—1909年多次派遣“考察队”入藏刺探情报,英国更是于 年和1903年先后两次入侵西藏。
5.课后活动:借助AI提问,总结一下清末面临的边疆危机。
参考示例:
我准备这样问AI:面向初中生,简单介绍一下清末面临的边疆危机表现,清政府的应对及结果与影响,200字左右。因为AI回答过于简略,补充提问:太过于简单, 再具体一些,300字左右。因为缺少中法战争,所以又补充提问道:缺少中法战争,请补充。
AI给我的回答是:清末边疆危机:表现、应对与影响
19世纪中后期,列强加紧侵华,边疆危机全面升级。西北方向,1865年阿古柏在英国支持下入侵新疆,1871年俄国趁机占领伊犁;西南地区,英国1888年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1883年法国则以越南为跳板挑起中法战争,先后在马尾海战、镇南关战役与清军交锋;东南沿海,1874年日本借“琉球船民事件”出兵台湾,1879年正式吞并琉球(设冲绳县)。
清政府应对策略分化:1876年派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1881年通过谈判收回伊犁,1884年设新疆行省;中法战争中,清军虽在镇南关取得大捷,但最终1885年签订《中法新约》,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控制,开放云南等地为商埠;在西藏、台湾,清政府虽有抵抗,却多以妥协收场,如1890年《中英藏印条约》承认英国对锡金的控制,1885年设台湾行省加强管辖。
此次危机虽使清朝保住大部分边疆领土,但主权严重受损,列强势力进一步渗透。同时,危机也推动清政府调整边疆治理,行省制度的推行,为近代中国边疆管理体系奠定了基础。。
【小试牛刀,当堂练习】
9.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思维导图中最恰当的主题是
A.追求民主政治 B.外交政策演变 C.近代边疆危机 D.思想解放运动
10.下列晚清历史人物中,在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斗争中涌现的英雄有
①琦善 ②左宗棠 ③冯子材 ④刘铭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积极推动铁路、电报等近代化建设。与这一举措的历史背景最直接关联的是
A.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B.《南京条约》开放台湾为通商口岸
C.中法战争后加强东南海防的需要 D.甲午战败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
12.关于镇南关之役的结果,冯子材奏报:“毙匪(法军)千余,斩首数百。”法国加尔新记载:“所有(法国侵略者)军官和士兵都被围住”,“在半点钟以后,仅第111队中主力,则已倒落四分之一……或死或伤损失该数中之275人”。据此可知
A.清军过于夸大战役成就,不足采信 B.法军掩盖战役失败真相,不足采信
C.法军在战役中伤亡较大,可以印证 D.清朝与法国的记载相异,无法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