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15 金色的鱼钩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血战独树镇
突破腊子口
长征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 年10月开始,到 1936 年 10 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 8.8 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人。
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金色的鱼钩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 )途中过草地时,一位( )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 )过草地而( )的故事
红军长征
炊事班班长
三个生病的小战士
不惜牺牲自己
颧骨 两鬓 斑白 搪瓷 严厉
收敛 疙瘩 粗糙 抽噎 红锈
宿营地 青稞面
喜出望外 热气腾腾 无边无涯
昏迷不醒 奄奄一息
再读课文,按照下面的小标题在文中找出对应的段落.思考课文中各部分是怎样描写老班长的,体现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
硬咽草根鱼骨头 ( )
耐心劝导小梁 ( )
命令战士喝鱼汤 ( )
奄奄一息让鱼汤 ( )
千辛万苦找食物( )
3-5
6-8
9-19
20-22
23-33
老班长接受任务 ( )
1-2
保留鱼钩念班长 ( )
34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老班长
我
另外两个小同志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时间和地点
人物:
老班长接受任务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这样显老的外貌特征
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外貌
描写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huò]着青稞(kē)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吃完了。饥饿威胁(xié)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tāng)。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更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
从那以后,老班长尽可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把我们安顿好,就带着鱼钩出去了。第二天,他总能端着热气腾腾的鲜鱼野菜汤给我们吃。虽然我们还是一天一天衰(shuāi)弱下去,但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可是老班长自己呢,我从来没见他吃过一点儿鱼。
宿营地:军队在行进或战斗后住宿的地方。
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担心我们的身体,愁得睡不着
高度的责任感
千辛万苦找食物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
动作描写
神态、动作:老班长尽职尽责
神态描写
喜出望外
欣喜若狂 大喜过望 喜从天降
词语积累(表示高兴的词语)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kuài)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动作、神态描写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 ,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硬咽草根鱼骨头
动作、神态:老班长舍己为人
自由读“耐心劝导小梁”(第9-19自然段),找一找老班长劝小梁时的语言、动作、神态,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疼爱小战士,牢记党员职责
动作、语言描写
耐心劝导小梁
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神态、语言描写
一心只想他人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猫鱼,上面漂[piāo]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ài)!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啦!”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liǎn)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gē)瘩(da)。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神态 描写
对比
只有战友,没有自己
命令战士喝鱼汤
他说:“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默读“奄奄一息让鱼汤”(第23-33自然段),想一想:我们接近草地边时,老班长状态有什么变化并画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老班长?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
奄奄一息让鱼汤
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
神态、语言、动作: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奄奄一息: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本课指老班长的生命已经走到最后时刻。
奄奄一息的老战士,依旧对战争的胜利充满了希望。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语言描写
语言:牢记使命、关心战友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钓鱼给他们吃的,是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
文章最后这句话“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也因此本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目。
老班长是一个
忠于党
忠于革命
关心战士
舍己为人
的人
牢记使命
……
革命乐观主义
说一说:你想对这样的老班长说些什么呢?
老班长你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停地鼓舞小战士的斗志和走出草地的信心,我们要向你学习这种精神。
敬爱的老班长,您是一个真正的战士,是你们一代人的付出换来了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作者抓住人物的___、__、___、等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____崇高的内心世界,使我们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动作
神态
语言
老班长
主题概括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