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陈太丘与友期行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儿童故事,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重点)
3.了解谦辞和敬辞,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恰当使用。(重点)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言谈、逸事,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在书中得到较多反映。这本书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志人小说
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写作背景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除《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函明录》等,但已散佚。
作者简介
刘义庆
(403年-444年)
与友期行( )太丘舍去( )
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
非人哉( )友人惭( )
qī
fǒu
zāi
shě
wěi
cán
读准字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课文朗读
疏通文意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正午时分
才
即陈纪(129—199),字元方,陈蹇(shí)的长子。
相约同行。期,约定。
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
玩耍
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
译 文
译 文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同“否”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是人啊!哉,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译 文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信用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拉,牵拉
回头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就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梳理故事情节。
请按要求梳理故事情节。
起因:
陈太丘与友期行。
发展:
高潮:
结局:
友人日中不至,太丘乃去。
元方据理反驳友人。
友人惭而致歉,元方入门不顾。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文中语句理解分析友人的形象?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知错能改
暴躁易怒
友人的形象特征:不守时,不守信,不懂礼。
研读课文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懂礼识义
性格直率,好恶分明;
情感易外露;正直不阿
文本探知
有人认为友人已经认错,元方就应该原谅他,而他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友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的确有些失礼。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
观点一:不同意。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我们不能对一个七岁的孩子求全责备。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体现。
文本探知
观点二:同意。父亲的友人已经表示了歉意,应该给人改正错误的机会。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犯错误,只要改正,就是好的,不能总是抓住人的“小辫子”不放。
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 的朋友,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文本探知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这里指品行刚正,不怕因坚持做正确的事而得罪人。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①他懂得“信”的重要;
②他懂得“礼”的重要;
③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④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文本探知
学完这则故事,你得到了那些启示?
从陈太丘和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做人要言而有信
从元方的言行举止中,我们知道了做人要坚持原则。
知识链接
尊称 指称 谦称 指称
令尊 家君
令堂 家慈
令爱 舍弟
贤弟 愚兄
阁下 鄙人
尊称对方的父亲
尊称对方的母亲
尊称对方的女儿
敬称自己的弟弟/敬称别人的弟弟/对弟子或年岁较幼之友的敬称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对人谦称自己的母亲
对自己弟弟的谦称
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
对对方的敬称
谦辞,对人称自己
(1)重点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②太丘舍去(舍弃)
③太丘舍去(离开)
理解重点词句。
④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⑤去后乃至(才)
⑥下车引之(拉,牵拉)
(2)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示否定)
(3)一词多义
不
尊君在不(同“否”,和肯定词对用时表否定)
待君久不至(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4)古今异义
①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②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聪慧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主旨归纳
拓展延伸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莎士比亚
请同学们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守信的名言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欣然曰(yuē)
解析:“不”是通假字,应读fǒu。
C
2.下列句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太丘与友期行 与儿女讲论文义
B.过中不至 尊君在不
C.相委而去 人不知而不愠
D.下车引之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解析:A.和;B.没有/同“否”,表示疑问;C.表顺承/表转折;D.代词/“王凝之”是人名。
A
3.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就丢下朋友离开了,他离开后朋友才到。
解析:注意重点词的解释:至,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至,(友人)才到;句意为: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C
4.关于谦称和敬称,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
A.令爱——对方的妻子
B.犬子——自己的儿子
C.舍弟——自己的弟弟
D.令尊——对方的父亲
解析:“令爱”用来敬称对方的女儿。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