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论语》的有关知识,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虚词,熟练背诵课文。
2.结合对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为学之道。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导入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论语》,体味一下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作者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庙大成殿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
山东曲阜“三孔”
孔林
孔子墓地
关于论语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时:按时 名→状
习:反复练习
而:连词,表顺承,然后
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地反问。
知:了 解
而:连词,表转折,却 、但是
愠:生气
按时复习—为学之道
善待他人—修身之道
《学而》:和下文的《为政》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目,这些篇目都是从第一章中摘选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孔子的弟子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替人谋划事情
交往
竭尽自己的心力
诚信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别人谋划事情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呢?跟朋友交往是否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忠、信、习。
2.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1.吾日三省吾身——强调经常反省自己。
2.为人谋而不忠乎?——强调给人做事要尽心。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强调交友要讲诚信。
4.传不习乎?——强调功课要复习。
子曰:“吾十 有 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 从 心所欲,不 逾 矩。”(《为政》)
表修饰,不译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逾,越过。矩,法度。
顺从意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数数你知道的古人年龄别称
称谓 年龄 称谓 年龄
襁褓
豆蔻
及笄(jí jī)
加冠(弱冠)
而立之年
孩提
垂髫(总角)
2-3岁
未满周岁
幼儿
女子13岁
女子15岁
男子20岁
30岁
知命(半百)
不惑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
耄耋之年
期颐之年
40岁
50岁
60岁
70岁
80-90岁
100岁
温习,复习
学过的知识
做
凭借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子曰:“温 故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为政》)
指新的理解和体会
本章谈学习方法:复习。(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
“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
这句话中包含的成语:
温故知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而:连词,表转折
学习方法:学、思结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殆:疑惑
译文:孔子说:“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那么就会很危险,产生疑惑。”
译:孔子说:“颜回是多么高尚的人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愁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是多么高尚啊!”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啊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能忍受
颜回对待“箪食,瓢饮,陋巷”的态度——
颜回的精神品质——
安贫乐道——
不改其乐
不追求生活享受,安贫乐道
安于贫穷,乐于坚守自己的信念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知道
比不上,赶不上
喜爱,爱好
以……为快乐
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学习态度——好学乐学
子曰:“饭 疏食,饮 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 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述而》)
ɡōnɡ
吃
冷水
粗粮
弯着胳膊
不正当的手段
介词,对,对于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这章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孔子谆谆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也含有自警意味。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 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好的方面,优点。
yān
几个人
表顺承: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
停止
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河边。川,河流。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军队
改变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却不可改变志向。”
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
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百姓只要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
这则是孔子讲道德修养,强调普通人要坚定志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为学之道:要广泛学习,博览群书
修身之道:提高个人修养的办法:博学、有志向、肯求教、多思考
近思: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博学:广泛地学习
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切问:恳切地发问求教。切,恳切
仁:仁德
而:表并列
译文:子夏说:“广泛的学习并坚定志向,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十二章·
让我看看
谁能在20秒内
背诵以上三则内容
·论语十二章·
让我看看
谁能在背诵整篇文章呢?
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分别讲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交友之道、珍惜时间五方面的内容。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切问而近思
学习方法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水,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品德修养
交友之道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珍惜时间
解释下列句中标红色的词。
(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5)学而时习之
(6)学而时习之
同“悦”,愉快
生气,恼怒
自我检查,反省
越过
温习
按时
解释下列句中标红色的词。(6)不亦君子乎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传不习乎
(9)三十而立
(10)四十不惑
(11)温故而知新
有才德的人
诚信
老师传授的知识
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解释下列句中标红色的词。(12)不逾 矩
(13)学而不思则罔
(14)思而不学则殆
(15)可 以为师矣
(16)五十而知天命
(17)为人谋而不忠乎
越过 法度
表转折 却 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可以 凭借
知道 上天的意旨
替 谋划 竭尽自己的心力
《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1.温故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也指回忆过 去,认识现在。
2.三十而立:三十岁便能够独立做事情。指人开始走向成熟。
3.不舍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夜以继日。
4.逝者如斯:时光像河水一样流逝,日夜不停。
5.匹夫不可夺志:即使对一个普通人,也不能随意改变他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6.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意见或选择好的方法加以实行。
7.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形容谦虚好学。
概括主题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理解性默写·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____修养。
(2)假如外国朋友迈克乘坐“一带一路”专列来到郴州,你有幸作为学生代表致欢迎词,于是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开头。(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回答)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道德
忠
信
习
·理解性默写·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4)(《论语》十二章)中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劝人珍惜时光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实是普通人也应坚守信念,坚定意志,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论语》十二章)
(6)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理解性默写·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7)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论语》中很多词句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两个。
【附加】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中提到的“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不习乎”的内容,在今天有意义吗?谈谈你的感想。(4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仍有意义。因为在今天的社会里,仍然要对人忠诚、讲求信用、善于学习,如果每天都能够认真反省自己在这几方面做得如何,对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知识水平都有好处。
不亦乐乎、三十而立、从心所欲、择善而从
阅读回答问题。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
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从上面的章节中,孔子谈到了哪些学习方法?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①学后要及时复习,做到“学”与“ 习”结合;
②既要善于学,又要善于思考,做到“学”与“ 思”结合;
③既要温故,又要从中获得新知,做到温故知新;
④要善于向别人请教。
2. 结合上面的章节,请分条概括后人敬仰孔子的原因。
①孔子讲究良好的学习方法;
②孔子谦虚好学,胸怀大度;
③孔子有安贫乐道、贫贱不移的精神品质。
(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孔子对待富贵的态度是怎样的
获得富贵要合乎义,取之有道。
2.上文中颜回之乐和孔子之乐的含义一样吗?请具体分析。
一样。都是指虽是粗茶淡饭、生活贫苦却能自得其乐,安贫乐道。
3.上面的章节体现了孔子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哪些思想?请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
①要心胸开阔,不被了解时不怨恨别人;
②与人交往要诚实守信;
③求取富贵要合乎义,不取不义之财;
④安贫乐道,贫贱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