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
学习目标
(1)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2)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思考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分析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认识到人民才是历史真正的主宰者。(家国情怀)
秦的崛起(历时近600年)
秦穆公
(前682—前621)
秦孝公
(前381—前338)
秦昭襄王
(前325—前251)
秦王嬴政
(前259—前210)
春秋争霸
独霸西戎
商鞅变法
国富兵强
修都江堰
“天府之国”
统一六国
建立秦朝
前221年
前210年
前207年
秦统一中国
秦二世继位
秦亡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威名显赫的王朝昙花一现?
秦暴政的表现:
材料一:至于始皇…收泰半之赋(土地收获物的三分之二)……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上》
表现①:赋税沉重;
秦的暴政
秦暴政的表现:
材料二:
表现②:繁重的徭役兵役;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表现③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死刑
枭首:将犯人斩首后,将其首级悬木示众。
弃市:在闹市当众处死。
斩:分砍头和腰斩两种。
车裂:五马分尸。
定杀:即将犯人投入水中淹死。
生埋:又称活埋或坑。
绞:用绳子将犯人勒死。
抽胁:可能是指抽筋拔骨。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表现④:焚书坑儒;
秦始皇下令烧毁各国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又将非议朝政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坑杀,这就是“焚书坑儒”。
天下苦秦久矣——秦的暴政
罪证
秦二世—胡亥
公子十二僇死(先羞辱后斩杀)咸阳市,十公主磔(zhé)(肢解分尸)死于杜。——《史记·李斯列传》
凶残地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
屠杀文武大臣;
恣意挥霍、穷奢极欲;
营建庞大工程;
征调民力屯卫咸阳;
赋税愈加沉重。
表现五:秦二世更加残暴
归纳总结秦朝暴政的表现
1.秦朝向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
2.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
3.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刑罚极其残酷。
4.秦始皇为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进行“焚书坑儒”。
5.秦二世对民众的压迫更为残酷。
天下苦秦久已
“丁男被甲,丁女传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汉书·严安传》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陈胜、吴广起义
(一)原因
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曰:“天下苦秦(秦的残暴统治)久矣……”
——《史记·陈涉世家》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失了民心
思考:如果没有大泽乡遇雨延期,秦末
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二)概况
秦末起义形势图
时间:
地点:
经过:
结果:
BC209年
大泽乡
攻占陈县
建立张楚政权
各地纷纷起义
起义失败
1. 找到渔阳的位置和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
2. 找到张楚政权的根据地,并说明陈胜、吴广起义军的进军路线。
大泽乡
渔阳
张楚政权
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最终)亡秦,由涉首事也。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地位)
②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
③其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失民心者失天下;要以民为本,实行仁政;要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不能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结合司马迁的评价,说说陈胜、吴广起义有何意义。
起义意义
秦朝灭亡
项羽
(前232—前202年)
刘邦
(前247—前195年)
过程:
(1)项羽骁勇善战,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时间:公元前207年
交战双方:项羽军队VS秦军
结果:项羽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2)刘邦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秦灭亡时间:
领导者:
结果:
公元前207年
刘邦
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赋税沉重
徭役、兵役繁重
法律严苛,刑罚残酷
焚书坑儒
秦二世更加残暴
1.时间:公元前209年
2.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3.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4.结果:起义失败
1.项羽在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
2.公元前207年,刘邦推翻秦朝统治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秦的灭亡
1.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百家争鸣 B.秦灭六国 C.焚书坑儒 D.秦统一文字
C
解析:根据题干“书籍被烧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籍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的处以死刑,即焚书坑儒。虽然焚书坑儒有利于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统治,但是摧残了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从而出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与题干“书籍被烧残”不符,排除A项;秦灭六国是指秦王嬴政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与“书籍被烧残”不符,排除B项;秦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与题干烧毁书籍、禁锢思想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却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这成为秦朝短命而亡的“基因缺陷”。这里的“基因缺陷”指( )
A.重农抑商 B.皇帝制度 C.开凿灵渠 D.暴政统治
D
解析:根据题干“……没有使原本属于各国的百姓感受到新政权带来的温暖……”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暴政,导致百姓厌弃,是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D项正确;以农业为主的时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有其合理性,不是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排除A项;实行皇帝制度与秦朝灭亡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项;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属于功绩,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公元前209年,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因路遇大雨未能按期到达。其领队人带领他们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这里的“领队人”是( )
A.项羽、吴广 B.陈胜、吴广 C.项羽、刘邦 D.陈胜、刘邦
B
解析:根据“公元前209年,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因路遇大雨未能按期到达。其领队人带领他们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并结合所学可知,陈胜、吴广因为遇雨误期,领导了农民起义,由此可知,“领队人”是陈胜、吴广,B项正确;项羽、刘邦是陈胜吴广起义之后的农民起义领导者,与材料不符,排除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