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D)
A.氧原子 B.氢原子 C.水滴 D.水分子
2.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C)
A.食醋 B.海水 C.冰水混合物 D.鲜牛奶
3.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C)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能为航天器提供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氢气燃烧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B.氢气燃烧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氢气由两个氢原子组成
D.氢气燃烧需要点燃,所以该反应吸收热量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B)
A.水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本质相同
B.煮沸后的自来水为混合物
C.天然水只要通过处理后变清即可饮用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6.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D)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B.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C.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D.在循环过程中水分子自身发生了化学变化
7.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甲 气态水分子 乙 液态水分子
丙 固态水分子
A.图甲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
B.图乙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
C.图丙中的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分子静止不动
D.当由甲图变为乙图时,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
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C)
A.闻到花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C.水结成冰——状态变化,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D.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9.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
A.氢气+氧气水
B.氧化汞汞+氧气
C.氧化铜+一氧化碳铜+二氧化碳
D.镁+盐酸氯化镁+氢气
10.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和过滤操作的实验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A.甲实验通电后,a试管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燃烧
B.由甲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乙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D.乙实验中,滤纸边缘要高于漏斗边缘滤液才不会浑浊
11.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如图所示,关于该净水器的说法正确的是(C)
A.净水时,先流经紫外灯
B.该净水器可以将自来水变为蒸馏水
C.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D.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时将浓氨水滴入1处酚酞试液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D)
A.现象:1和2处溶液都变红
B.性质: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结论: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拓展:将浓氨水换成水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1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C)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②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14.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A.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B.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交叉关系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
D.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15.下列实验均与水有关,其相应描述正确的是(C)
A.属于化学变化 B.净化后可得纯水
C.验证水的分解 D.氢气验纯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32分)
16.(5分)物质的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分类关系及分类的依据:
① 含有物质的种类 ;
② 纯净物 。
(2)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二氧化碳(CO2);③自来水;④碳酸饮料;⑤氧气(O2);⑥氧化镁(MgO)。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①③④ (填序号)。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B (填字母),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图中含有三种不同的分子 。
A B
C D
17.(7分)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
(1)将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mL,其原因是 分子之间有间隔 。
(2)水银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的原因是 汞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
(3)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原因是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4)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原因是 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
(5)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是因为 分子很小 。
(6)水蒸气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 分子的构成相同 。
18.(10分)科技冬奥,面向未来。北京冬奥会中,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破冰而出”,燃爆冬奥开幕式全场;火炬“飞扬”,用液态氢作燃料,与氧气反应后生成水;采用二氧化碳(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水凝成冰使“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奥运史上首次实现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雾化消毒机器人执行场馆消杀任务。请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D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BC 。(填
字母)
A.风力发电 B.火炬点燃
C.“84”消毒液消毒 D.冰雪雕刻
(2)氢气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 淡蓝 色的火焰、 放出大量的热 ,化学能转变成 热 能和光能,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氢气+氧气水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化合 反应。
(3)“水冰转换”是北京冬奥会的一大创举。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下列关于“水冰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填字母)。
A.“水立方”的“水”变为“冰立方”的“冰”,因为产生了新物质,所以为化学变化
B.“水立方”的“水”变为“冰立方”的“冰”,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C.“水立方”的“水”和“冰立方”的“冰”,本质都为水,所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相同
D.“水立方”的“水”和“冰立方”的“冰”,虽然本质都为水,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
19.(10分)小刚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其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b (填字母)。
a.活性炭 b.明矾 c.石灰石 d.盐酸
(2)操作①的名称是 过滤 ;通过操作①可除去水样中的 不溶性 (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烧杯、 漏斗、玻璃棒 。
(3)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活性炭 ,该过程发生的是 物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杭州亚运会直饮水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用紫外线代替消毒剂对水进行处理,其过程为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家庭对自来水消毒一般采用 煮沸 的方法。要得到纯净水,可进行 蒸馏 操作。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0.(12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认识水、关爱水。
(1)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如图1所示)。
图1 图2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图1水循环主要是由 水分子的运动 引起的,从而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②水蒸发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BCD (填字母)。
A.分子数目 B.分子能量 C.分子运动速率 D.分子间的间隔
③水蒸发前后,其化学性质 不变 (填“变”或“不变”)。
(2)实验室用如图2装置进行净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装置中仪器名称:b 漏斗 。
②请你指出操作中的错误 没有用玻璃棒引流(合理即可) (写一处即可)。
③过滤后得到的水是 混合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D (填字母)。
A B
C D
21.(11分)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看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现有同学利用图1所示水电解器进行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1
①连接好装置,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 水的导电性 。
②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可以用 带火星的木条 来检验,电极M与电源 正 (填“正”或“负”)极相连。实验过程中中间的长颈漏斗内的液面 升高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通电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1∶2 。
(2)如图2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图2
①图B表示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氢气+氧气 ,此过程中能量转化方式是电能转化为 化学能 。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图B的本质区别是 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 。
③由图B、图C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原子 。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原子 B.氢原子 C.水滴 D.水分子
2.分类是化学学习、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食醋 B.海水 C.冰水混合物 D.鲜牛奶
3.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箅渣取液 D.灌装保存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反应能为航天器提供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气燃烧过程中,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B.氢气燃烧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改变
C.氢气由两个氢原子组成
D.氢气燃烧需要点燃,所以该反应吸收热量
5.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发与水通电分解本质相同
B.煮沸后的自来水为混合物
C.天然水只要通过处理后变清即可饮用
D.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6.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B.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C.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D.在循环过程中水分子自身发生了化学变化
7.关于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分子结构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甲 气态水分子 乙 液态水分子
丙 固态水分子
A.图甲分子间隔较大,可以完全自由运动
B.图乙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可在一定程度上自由运动
C.图丙中的分子紧密有序排列,分子静止不动
D.当由甲图变为乙图时,分子间隔和排列方式改变
8.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闻到花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
C.水结成冰——状态变化,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D.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9.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水
B.氧化汞汞+氧气
C.氧化铜+一氧化碳铜+二氧化碳
D.镁+盐酸氯化镁+氢气
10.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和过滤操作的实验装置,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通电后,a试管收集到的气体可以燃烧
B.由甲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
C.乙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D.乙实验中,滤纸边缘要高于漏斗边缘滤液才不会浑浊
11.某学习小组制作的净水器如图所示,关于该净水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净水时,先流经紫外灯
B.该净水器可以将自来水变为蒸馏水
C.能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D.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该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1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时将浓氨水滴入1处酚酞试液中,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象:1和2处溶液都变红
B.性质: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C.结论:该实验能证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拓展:将浓氨水换成水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
13.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②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14.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有如图所示的部分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A.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B.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交叉关系
C.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属于包含关系
D.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15.下列实验均与水有关,其相应描述正确的是( )
A.属于化学变化 B.净化后可得纯水
C.验证水的分解 D.氢气验纯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32分)
16.(5分)物质的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分类关系及分类的依据:
① ;
② 。
(2)下列物质:①洁净的空气;②二氧化碳(CO2);③自来水;④碳酸饮料;⑤氧气(O2);⑥氧化镁(MgO)。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
(3)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
A B
C D
17.(7分)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下列事实或现象:
(1)将50 mL酒精和50 mL水混合在一起,总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 mL,其原因是 。
(2)水银温度计能指示出温度高低的原因是 。
(3)白酒瓶敞口放置,酒的香味变淡,原因是 。
(4)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原因是 。
(5)一滴水里的水分子个数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3万年才能数完,是因为 。
(6)水蒸气和水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 。
18.(10分)科技冬奥,面向未来。北京冬奥会中,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破冰而出”,燃爆冬奥开幕式全场;火炬“飞扬”,用液态氢作燃料,与氧气反应后生成水;采用二氧化碳(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水凝成冰使“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奥运史上首次实现所有场馆100%使用绿色电力,张北的“风”点亮冬奥的“灯”;雾化消毒机器人执行场馆消杀任务。请结合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填
字母)
A.风力发电 B.火炬点燃
C.“84”消毒液消毒 D.冰雪雕刻
(2)氢气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 色的火焰、 ,化学能转变成 能和光能,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3)“水冰转换”是北京冬奥会的一大创举。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下列关于“水冰转换”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立方”的“水”变为“冰立方”的“冰”,因为产生了新物质,所以为化学变化
B.“水立方”的“水”变为“冰立方”的“冰”,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并没有产生新物质,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C.“水立方”的“水”和“冰立方”的“冰”,本质都为水,所以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相同
D.“水立方”的“水”和“冰立方”的“冰”,虽然本质都为水,化学性质相同,但物理性质不同
19.(10分)小刚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其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填字母)。
a.活性炭 b.明矾 c.石灰石 d.盐酸
(2)操作①的名称是 ;通过操作①可除去水样中的 (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操作①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烧杯、 。
(3)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 ,该过程发生的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杭州亚运会直饮水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用紫外线代替消毒剂对水进行处理,其过程为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5)家庭对自来水消毒一般采用 的方法。要得到纯净水,可进行 操作。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0.(12分)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认识水、关爱水。
(1)自然界中的水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如图1所示)。
图1 图2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图1水循环主要是由 引起的,从而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和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②水蒸发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填字母)。
A.分子数目 B.分子能量 C.分子运动速率 D.分子间的间隔
③水蒸发前后,其化学性质 (填“变”或“不变”)。
(2)实验室用如图2装置进行净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装置中仪器名称:b 。
②请你指出操作中的错误 (写一处即可)。
③过滤后得到的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图中的 (填字母)。
A B
C D
21.(11分)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看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现有同学利用图1所示水电解器进行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1
①连接好装置,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 。
②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可以用 来检验,电极M与电源 (填“正”或“负”)极相连。实验过程中中间的长颈漏斗内的液面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③通电一段时间后,管A和管B中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2)如图2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图2
①图B表示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此过程中能量转化方式是电能转化为 。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图A、图B的本质区别是 。
③由图B、图C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