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评价卷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评价卷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9 15:53:30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O2通过臭氧发生器转化为O3,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B)
A.原子数目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
2.木炭在高温条件下遇到水会剧烈反应生成多种气体,这些气体中不可能含有(D)
A.CO B.CO2 C.H2 D.SO2
3.从CaCO3CaO+CO2↑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A)
A.反应速率很小 B.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反应有气体生成 D.反应条件是高温
4.化学反应2H2+O22H2O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C)
A.2∶1∶2 B.1∶16∶9 C.1∶8∶9 D.1∶16∶18
5.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常用的绿色、环保消毒剂。已知制取高铁酸钠的反应为Fe2O3+mNa2O2nNa2FeO4+Na2O,其中m、n的值分别为(A)
A.3、2 B.2、2 C.3、3 D.2、1
6.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C)
A.蜡烛燃烧时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后变轻
D.纸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7.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16 g A与64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1∶9,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
A.9 B.18 C.12 D.36
8.液氢、液氧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其反应如示意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乙为氧化物 B.丙的化学式为H2O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9.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下列关于此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表中待测数值是20 B.物质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为5∶2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客观事实相符,且书写完全正确的是(D)
A.加热氧化汞粉末:2HgOHg+O2↑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CuSO4+2NaOHNa2SO4+Cu(OH)2↓
11.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测得其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则对该物质的组成元素的推测正确的是(D)
A.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有碳、氢元素,没有氧元素
C.可能有碳、氧两种元素 D.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12.了解化学反应进程,能很好地控制化学反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甲一定是化合物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x的值为9.6
13.开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测得锥形瓶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过程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图1
图2
A.实验过程中气球变大,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B.铜与氧气的反应速率,1 000 s前大于1 000 s后
C.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增大
D.反应结束后,氧化铜的质量等于瓶中铜粉和氧气质量之和
14.下列叙述对应的图像表示不正确的是(C)
甲 乙
丙 丁
A.图甲,镁条点燃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B.图乙,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剩余物质的质量
C.图丙,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D.图丁,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甲中加入二氧化锰,乙稍微加热
15.某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H2,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反应Ⅰ中Zn、O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该循环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H2燃烧热值高,是一种理想的优质能源
D.该循环过程理论上每生成2 g H2,需补充65 g Zn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38分)
16.(12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O2CO2 。
(2)镁条在纯氧中充分燃烧 2Mg+O22MgO 。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2H2+O22H2O 。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4P+5O22P2O5 。
(5)铜粉在空气中加热 2Cu+O22CuO 。
(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Fe3O4 。
17.(6分)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CH3COOH)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古法酿醋是用粮食经过发酵而成,发酵属于 化学 变化。
(2)保持醋酸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醋酸分子 。
(3)新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CH4CH3COOH ;两种反应物共含有18 g碳元素,当生成醋酸的质量最多时,消耗CO2的质量是
 33 g。
(4)这一新方法的重要意义除了制取醋酸外,还有助于减缓 温室 效应。
18.(10分)在某些场所应合理使用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作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因其易燃,使用时应远离火源,乙醇充分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
(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可由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R+H2O(已配平),其中R代表次氯酸钠,则其化学式为 NaClO 。
(3)二氧化氯(ClO2)常温下为黄色气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一种广谱消毒剂。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4 。
(4)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空气中的成分),化学方程式为 2CO+2NO2CO2+N2 。
(5)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它受热不稳定,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酸(CH3COOH)和一种气态单质,这种气态单质为双原子分子,推测其化学式为 O2 。
19.(10分)为探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学习小组查得资料:我国学者揭示了硼基催化剂催化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X、Y和Z等的过程,部分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表示省略相关过程)。请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
(1)生活中甲烷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2)X为一氧化碳分子,参照图片,画出该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
(3)B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3 。
(4)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Z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O2CH2O+H2O 。
(5)生成Y的过程如图中虚线框所示,且各粒子数之比为1∶1∶1∶1,则Y的化学式为 C2H6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0.(9分)纳米铁粉(颗粒大小达到纳米级的铁粉)在空气中不自燃,稍加热即剧烈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验证纳米铁粉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图1
图2
【步骤与现象】
①如图1所示连装置、装试剂;
②称量整个装置质量为m1;
③用激光手电照射纳米铁粉,剧烈燃烧,放热,生成 黑 色固体;
④冷却到室温后, 再次称量整个装置质量 (补充实验步骤),对比m1,得出结论。
【反思与应用】
①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先变大后变瘪 。
②锥形瓶底放水的目的是 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
③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子的 种类 、 数目 和质量不变。
④基于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理解,小组同学想探究蜡烛的成分。他们取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如图2所示),观察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碳元素 和 氢元素 ,可能含有的元素是 氧元素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O2通过臭氧发生器转化为O3,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
A.原子数目 B.分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的总质量
2.木炭在高温条件下遇到水会剧烈反应生成多种气体,这些气体中不可能含有( )
A.CO B.CO2 C.H2 D.SO2
3.从CaCO3CaO+CO2↑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反应速率很小 B.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反应有气体生成 D.反应条件是高温
4.化学反应2H2+O22H2O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
A.2∶1∶2 B.1∶16∶9 C.1∶8∶9 D.1∶16∶18
5.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常用的绿色、环保消毒剂。已知制取高铁酸钠的反应为Fe2O3+mNa2O2nNa2FeO4+Na2O,其中m、n的值分别为( )
A.3、2 B.2、2 C.3、3 D.2、1
6.下列事实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时越来越短,最后消失
B.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大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后变轻
D.纸燃烧后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7.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16 g A与64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1∶9,又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9 B.18 C.12 D.36
8.液氢、液氧可作为火箭发动机的推进剂,其反应如示意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为氧化物 B.丙的化学式为H2O
C.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9.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6 2 14 35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13
下列关于此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中待测数值是20 B.物质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甲与丙变化的质量比为5∶2
10.下列化学方程式与客观事实相符,且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
A.加热氧化汞粉末:2HgOHg+O2↑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CuSO4+2NaOHNa2SO4+Cu(OH)2↓
11.某物质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测得其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则对该物质的组成元素的推测正确的是( )
A.一定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B.一定有碳、氢元素,没有氧元素
C.可能有碳、氧两种元素 D.一定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12.了解化学反应进程,能很好地控制化学反应。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一定是化合物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x的值为9.6
13.开展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测得锥形瓶中氧气含量的变化过程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实验过程中气球变大,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
B.铜与氧气的反应速率,1 000 s前大于1 000 s后
C.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物质的总质量增大
D.反应结束后,氧化铜的质量等于瓶中铜粉和氧气质量之和
14.下列叙述对应的图像表示不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图甲,镁条点燃生成氧化镁的质量
B.图乙,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剩余物质的质量
C.图丙,一定质量的木炭与过量氧气在密闭容器内加热使其充分反应
D.图丁,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甲中加入二氧化锰,乙稍微加热
15.某研究所利用太阳能聚光器获得的能量进行热化学循环反应制取H2,其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Ⅰ中Zn、O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B.该循环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H2燃烧热值高,是一种理想的优质能源
D.该循环过程理论上每生成2 g H2,需补充65 g Zn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小题,共38分)
16.(12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
(2)镁条在纯氧中充分燃烧 。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
(4)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
(5)铜粉在空气中加热 。
(6)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17.(6分)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也;今有我国科研人员研究出制取醋酸(CH3COOH)的新方法。新方法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古法酿醋是用粮食经过发酵而成,发酵属于 变化。
(2)保持醋酸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3)新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 ;两种反应物共含有18 g碳元素,当生成醋酸的质量最多时,消耗CO2的质量是
g。
(4)这一新方法的重要意义除了制取醋酸外,还有助于减缓 效应。
18.(10分)在某些场所应合理使用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作消毒剂的医用酒精中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因其易燃,使用时应远离火源,乙醇充分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可由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R+H2O(已配平),其中R代表次氯酸钠,则其化学式为 。
(3)二氧化氯(ClO2)常温下为黄色气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一种广谱消毒剂。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4)汽车尾气中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空气中的成分),化学方程式为 。
(5)过氧乙酸(CH3COOOH)是一种高效消毒剂,它受热不稳定,易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乙酸(CH3COOH)和一种气态单质,这种气态单质为双原子分子,推测其化学式为 。
19.(10分)为探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学习小组查得资料:我国学者揭示了硼基催化剂催化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X、Y和Z等的过程,部分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表示省略相关过程)。请和小组同学一起研究。
(1)生活中甲烷是一种重要的燃料,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X为一氧化碳分子,参照图片,画出该分子的微观示意图: 。
(3)B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则硼元素的化合价为 。
(4)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Z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生成Y的过程如图中虚线框所示,且各粒子数之比为1∶1∶1∶1,则Y的化学式为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1小题,共9分)
20.(9分)纳米铁粉(颗粒大小达到纳米级的铁粉)在空气中不自燃,稍加热即剧烈燃烧,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验证纳米铁粉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图1
图2
【步骤与现象】
①如图1所示连装置、装试剂;
②称量整个装置质量为m1;
③用激光手电照射纳米铁粉,剧烈燃烧,放热,生成 色固体;
④冷却到室温后, (补充实验步骤),对比m1,得出结论。
【反思与应用】
①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
②锥形瓶底放水的目的是 。
③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子的 、 和质量不变。
④基于对质量守恒定律本质理解,小组同学想探究蜡烛的成分。他们取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如图2所示),观察到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推断石蜡的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和 ,可能含有的元素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