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知识点眼睛的构造与调节
1.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 。人眼的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人眼是通过调节 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 (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图1
2.眼睛具有很好的调节功能,使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图2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当我们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为了使近处物体的像也成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的形状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图2
A.晶状体变厚,焦距变短
B.晶状体变厚,焦距变长
C.晶状体变薄,焦距变短
D.晶状体变薄,焦距变长
知识点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3.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我们要关注孩子的眼睛健康,科学矫正近视。矫正近视眼需配戴的眼镜为( )
4. 图3为青少年眼病患者的眼球与正常眼球的对比图。关于该患者的晶状体及视力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戴近视眼镜
B.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强,需戴远视眼镜
C.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戴近视眼镜
D.对光的会聚能力太弱,需戴远视眼镜
5.王老师戴着眼镜坐在教室后排看书,听到教室前门有学生叫她,为了看清是哪位同学,她摘下眼镜跟这位同学打招呼。则( )
A.王老师是近视眼
B.王老师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C.王老师眼睛的晶状体可能太厚,折光能力太弱
D.王老师不戴眼镜看近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后方
6.如图4所示,请画出远视眼的矫正光路图。
图4
知识点显微镜与望远镜
7.如图5所示,小丽取来两个焦距和直径都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仿望远镜。她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得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5
A.左手拿的透镜是目镜,焦距较短,直径较小
B.右手拿的透镜是目镜,焦距较长,直径较大
C.远处木棉树的叶子通过物镜所成的是放大的像
D.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8.图6是一台显微镜,其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 透镜。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载物台与物镜的距离u与物镜的焦距f的大小关系为 ,目镜的成像特点与我们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图6
9.如图7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7
A.小明的眼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B.小明戴的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戴眼镜前帆船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
D.戴眼镜后帆船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10.小明透过爷爷的老花镜看远处的楼房,发现楼房成倒立、缩小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老花镜不能当放大镜使用
B.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与该成像原理相同
C.老花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爷爷的眼睛是远视眼,成因是晶状体变厚了
11.为了保护好我们的眼睛,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25 cm左右。图8是小明写字时的情景,与正确的姿势相比,此时眼睛的晶状体会变 (选填“薄”或“厚”)。保持此姿势长时间书写容易患上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图8
12.如图9,某校学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把李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清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再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李老师的眼睛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他戴的眼镜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图9
13.如图10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该光学元件相当于对光具有 作用的透镜。若该透镜的焦距为f,则该系统成像时物距应 (选填“小于f ”“大于2f ”或“大于f且小于2f ”)。
图10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1.照相机 光屏 晶状体的焦距 薄 2.A 3.D 4.A 5.D
6.如答图1所示
答图1
7.D 8.凸 f11.厚 近视 12.远视眼 凸透镜
13.会聚 大于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