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更有效高效备课|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能结合食物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糖类、脂肪等),理解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明确合理膳食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物质与能量支撑,认识营养不良或肥胖对生命活动的负面影响。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自身一日三餐膳食结构、解读食品包装信息,学会逻辑推理判断膳食是否合理、食品是否安全;能运用 “因果关系” 分析肥胖、缺铁性贫血等问题与饮食习惯的关联。 探究实践:参与 “调查日常膳食问题” 活动,完成三餐记录、膳食宝塔简图绘制与分析;小组合作收集资料,尝试制订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合理膳食计划,提升资料处理与实践设计能力。 态度责任: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健康的保障作用,养成 “会看食品标签”“公筷分餐”“生熟分开” 等良好习惯,树立关注自身与家人健康的责任意识。
学习重点 通过解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八条准则与 “平衡膳食宝塔”,理解合理膳食在饮食结构、食物种类搭配上的基本要求; 通过分析 “玉米虾仁水饺” 包装案例与食品安全法条款,掌握判断食品安全的核心信息(如保质期、储藏条件、生产许可)。
学习难点 通过对比健康人群与糖尿病人群、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膳食差异,学会根据不同人群特点调整膳食方案; 通过小组合作整合食物营养、价格等资料,完成兼顾 “营养合理” 与 “经济实惠” 的青少年膳食计划设计。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含《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图、玉米虾仁水饺包装图、青少年肥胖/贫血案例);打印“一日三餐调查表格”“膳食宝塔简图模板”;收集常见食品包装样品(如牛奶、面包、速冻食品);准备《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2022)》《学生餐营养指南》节选资料单。
学生准备:提前回忆并记录自己前一天的一日三餐(食物名称、大致数量);每组准备1份笔记本、1支记号笔(用于小组讨论记录)。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合理膳食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提问引导:“同学们,昨天早餐你吃了什么?午餐和晚餐又包含哪些食物?有没有同学每天都吃蔬菜水果?”结合学生回答,引出主题——“想要吃得健康,需要了解‘合理膳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通过合理膳食满足身体需求。”
(二)新课讲授(20分钟)
我国居民膳食现状:简要说明“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相关疾病多发”的现状,强调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平衡膳食准则与宝塔:
展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八条准则,重点解读“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少盐少油,控糖限酒”,结合学生生活举例(如早餐加1杯牛奶、午餐搭配1份蔬菜);
呈现“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说明每层食物类别(谷类、蔬菜类、动物性食物等)及每人每天建议摄入量,强调“因人而异”(如糖尿病人需控制谷类摄入、体力劳动者需增加能量摄入)。
青少年的特殊膳食需求: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旺盛”的特点,明确需充足摄入糖类(供能)、蛋白质(促生长)、维生素、无机盐(如铁、钙),并说明三餐能量占比(早餐25%~30%、午餐35%~40%、晚餐30%~35%)。
(三)小组活动:调查日常膳食问题(15分钟)
任务1:小组内分享“前一天三餐记录”,参照文档分类方式(盐、油、奶及奶制品等)整理食物类别与数量;
任务2:对照平衡膳食宝塔,在“膳食宝塔简图模板”上画出自己的膳食结构;
任务3:讨论分析:“是否存在偏食、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如有的同学很少吃蔬菜,可能缺乏维生素;有的同学常吃油炸食品,可能能量过剩。”
展示交流:每组推选1名同学展示简图,全班共同评价,教师补充改进意见(如“偏食的同学可每天增加1种新蔬菜”)。
(四)课堂总结(5分钟)
梳理合理膳食的核心要点,强调“避免高盐高糖高脂饮食,预防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简要提及青少年常见营养不良问题(如缺铁性贫血、消瘦)及初步应对方法(如缺铁多吃富铁食品)。
第2课时:食品安全与跨学科实践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过期食品导致腹泻”的新闻片段,提问:“为什么吃了过期食品会生病?我们如何判断食品是否安全?”引出“食品安全”主题。
(二)新课讲授(15分钟)
食品安全的定义与法律保障:明确“食品安全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卫生和营养要求”,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核心规定(如预包装食品需标示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许可等)。
解读食品包装信息:
展示“玉米虾仁水饺”包装说明,小组讨论:“包装上有哪些食品安全信息?还需要了解什么?(如配料表、过敏原)”;
总结选购食品的重点关注项:保质期、生产日期、储藏条件、生产许可(SC编号)、配料表(警惕过多添加剂)。
良好饮食卫生习惯:结合文档内容,列举“生食洗净、生熟分开、餐具消毒、公筷分餐”等习惯,说明其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的作用。
(三)跨学科实践:制订青少年膳食计划(10分钟)
任务布置: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实践步骤:
收集资料:记录超市食品价格、查找《中国食物成分表》《学生餐营养指南》;
分工:1人负责记录价格,2人整理营养资料,1人协调进度;
初步讨论:“如何兼顾营养(如符合12~14岁青少年午餐谷薯类140~160g)与经济实惠?”
教师指导:针对“如何用食材营养成分推算食品营养”(如用面粉营养推算馒头)等问题提供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课堂总结(5分钟)
强调“既要吃得营养,也要吃得安全”,总结合理膳食与食品安全的核心要点,布置小组实践后续任务(完成资料收集,下次课继续完善膳食计划)。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基础作业:记录未来3天的一日三餐,对照膳食指南,用文字分析自己的膳食是否合理,提出1-2点改进建议;
拓展作业:采访家长,了解家人的饮食偏好与健康状况,为1位家人(如爷爷/妈妈)提出1条合理膳食建议;
实践作业:小组完成食品价格与营养资料收集,填写“资料收集表”(含食物名称、价格、主要营养成分),下次课提交。
【教学反思】
通过“三餐调查”“包装分析”等活动,贴合学生生活,提升参与度;跨学科实践任务能培养学生资料整合与协作能力,符合八年级学生探究需求。部分学生对“膳食宝塔摄入量”理解不深,在画简图时出现比例错误;制订膳食计划时,对“食材与食品营养换算”仍有困惑,需增加实例讲解。下次课课前发放“膳食宝塔比例卡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针对营养换算,补充“馒头(100g)≈面粉(50g)”等常见换算关系,降低实践难度;增加“食品营养成分表对比”实物观察环节,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