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2 12:1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开创外交新局面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经过和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历程;中日关系改善的情况;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在联合国与地区性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材料与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从国家利益与全球战略考虑外交政策,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与学生一起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建交对中国和世界以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并感受身边的和正在发生的外交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策略。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教学难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联合国安理会中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哪些国家吗
生:中、美、英、俄罗斯、法
[一一显示各国国旗,有助于学生了解]
师:也许大家不知道,我们中国还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呢,当时代表中国的是南京国民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美国阻挠等原因,新中国未能立即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是直到1971年才正式恢复的。随后,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建立外交关系,从而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扬眉吐气——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
探究问题1:1971年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师: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正式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那么为什么到1971年这个时候中国就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了呢 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结合下面几则材料,从美国、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等角度去思考,通过与周边同学合作讨论得出你们的答案。[展示材料]
生:

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获得广泛支持。
[教师总结]:
①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同时随着日本、西欧经济实力的上升,美国的实力相对衰落。
②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并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毛泽东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黑人兄弟抬进去的。”
③中国在建国后,综合国力提高,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和“求同存异”方针,获得亚非拉国家的广泛支持。这一点是内因,可以说是中国能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根本原因。
(2)恢复: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已无法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了。终于,在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中国代表团出席了联合国代表大会,引起了联合国历史上空前的轰动。下面让我们一同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吧。[播放视频:26届联合国大会]
看了刚才的视频,相信同学们一定非常激动吧!同大家激动的心情一样,当时的外交部长乔冠华也发出了潇洒而豪放的开怀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展示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图片]
(3)意义:

看到这里,同学们思考下,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这样的开怀大笑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美国、对中国、对国际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它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③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007年1月12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联合国安理会举手投反对票。当日,联合国安理会在纽约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由于中国投了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至此,中国在联合国已经第五次动用否决权。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除了表现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上之外,还表现在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上。这就是我们第二目要学习的内容。
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具体内容。
1、打破坚冰——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探究问题2:角色互换
看到这里,我不禁有个疑问:美国从最初敌视中国不愿同中国交往到现在愿意同中国交往并正式建交,原因何在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角色互换”的合作探究活动。
假如你是尼克松(或周恩来),你将如何说服国会(或中央政治局)同意改善中美关系
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代表美国,一组代表中国,结合老师给提供的材料自由讨论,然后找学生扮演尼克松或周恩来发表演讲。
(2)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①美国:

“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与苏争霸处于守势地位
②中国:

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利于改善国际地位;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总之,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
两国跨过太平洋,开始走上破冰之旅。[播放视频和邓小平访美的图片]在动态的画面中,再现历史情境。
让学生归纳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1971年4月乒乓外交,通过“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了准备。
1972年尼克松访华,堪称“破冰之旅”。[视频尼克松访华]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展示图片《中美联合公报》草案]
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台湾问题。
1979年中美建交。
[过渡]尼克松旋风迅速刮遍了世界,震惊了日本的朝野,二战后,日本一直追随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这时日本感觉到被好朋友出卖,迅速调整对华政策。
2、冰释雪融——中日关系正常化
可以说,中日关系正常化乃至中日建交是由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成的。
在尼克松访华之后,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随后也访华,中日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正式建交。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产生了什么影响
对于中国:揭开了中国与美日两国历史的新篇章,有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对于世界:有利于三国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和世界紧张局势。
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立的热潮。[展示图表]
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进,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不断上升,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三、与时俱进谋新篇——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由于新时期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也对新时期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请大家思考: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国际上出现了怎么样的新形势呢
背景
(1)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迅速发展,政局日趋稳定。
(2)国际:美苏争夺的战略态势发生了变化,90年代,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格局趋于多极化。
新时期的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图片展示中国驻刚果(金)维和部队在训练、中国维和军人]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10月,中国第一次举办了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
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形成了“上海”共识。[图片展示与会领导人合影]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2001年,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6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展示图片六国国旗及六国领导人合影]

课后习题
从旧中国的弱国无外交到新中国初期的一边倒再到现在的无敌国外交,这说明什么问题
1、我国的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
2、中国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
3、中共的正确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