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评价作业(六)4.1空气的组成~4.2 氧气的性质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阶段评价作业(六)4.1空气的组成~4.2 氧气的性质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2024)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9 21:25:05

文档简介

阶段评价作业(六)4.1空气的组成~4.2 氧气的性质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 齐齐哈尔)下列空气成分中按照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A)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2. 航空航天  (2024宜宾)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养鱼”实验。在实验中,金鱼藻为斑马鱼提供呼吸所需的(B)
A.N2 B.O2
C.CO2 D.H2O
3.(2024 吉林)洁净的空气对人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A)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4.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B)
A.木炭 B.红磷
C.硫粉 D.铁丝
5.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B)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鱼能生活在水中,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液体或固体
D.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6.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C)
A.氢气+氧气水
B.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C.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
D.碳+氧气二氧化碳
7.(2024湖南)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
A.空气是混合物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空气中氮气极易溶于水
D.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最大
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排列的是(B)
A.氮气、稀有气体、空气
B.硫、干冰、石灰水
C.碘酒、海水、金刚石
D.冰水、氧化镁、生理盐水
9.如图所示,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A.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C.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10.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一些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氧化镁
D.铜在氧气中加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11.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
C.部分家用制氧机是通过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得到较纯的氧气,该过程氧分子未发生变化
D.实验室电解水制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D)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氧气可以和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
反应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反应都是化学反应
C.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
反应
D.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但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8分)
13.(6分)分析硫粉、木炭、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在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硫+氧气二氧化硫 。
(2)实验二: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是 向集气瓶中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 。
(3)实验三: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的黑色固体是 四氧化三铁 。
(4)小东同学做实验三时,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下列可能是导致实验失败原因的有 ②③ 。
①火柴快燃尽时才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②氧气纯度不够
③铁丝表面有油漆
④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装少量水
14.(22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采用图中两种方案测定教室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在甲装置中连接数字传感器,并绘制出压强变化曲线(图丙)。请结合图示回答:


丙 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变化曲线
(1)图甲所示实验操作中,小组同学先用集气瓶等必要仪器和用品采集了教室里的空气样品,请简述操作方法: 将集气瓶装满水,拿到教室,把水倒掉,盖上玻璃片 ,反应结束后,由图甲实验现象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为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红磷燃烧的生成物的化学式为 P2O5 。
(2)图丙中BC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红磷燃烧放热,使瓶内压强增大 ,据图像分析,D点时进行的实验操作为 打开止水夹 。
(3)乙实验操作中,小组同学先连接装置,堵住气球一端导管,推拉注射器,松手后若活塞 回到原位 ,说明装置不漏气,而在实验过程中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的目的是 使铜粉与氧气充分反应 ;图乙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红色粉末变成黑色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Cu+O2CuO 。
(4)若乙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体积为50 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20 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注射器活塞位于8 mL刻度处(反应前后气球都是瘪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17.1% (精确到0.1%);为探究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小组同学首先从操作的角度进行了查找,你认为可能是 铜粉量不足(合理即可) (答一点),经检查发现操作无误,反复几次实验多次测量后,发现数据仍基本不变,小明同学认为原因还可能是 教室内氧气含量本身就偏低(合理即可) 。
(5)与图甲实验相比,图乙实验的优点是 环保无污染、测量结果更准确等 。 阶段评价作业(六)4.1空气的组成~4.2 氧气的性质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4 齐齐哈尔)下列空气成分中按照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稀有气体
2. 航空航天  (2024宜宾)中国空间站首次进行“太空养鱼”实验。在实验中,金鱼藻为斑马鱼提供呼吸所需的( )
A.N2 B.O2
C.CO2 D.H2O
3.(2024 吉林)洁净的空气对人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
A.二氧化硫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氮气
4.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硫粉 D.铁丝
5.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鱼能生活在水中,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液体或固体
D.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6.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氢气+氧气水
B.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C.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
D.碳+氧气二氧化碳
7.(2024湖南)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混合物
B.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C.空气中氮气极易溶于水
D.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最大
8.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排列的是( )
A.氮气、稀有气体、空气
B.硫、干冰、石灰水
C.碘酒、海水、金刚石
D.冰水、氧化镁、生理盐水
9.如图所示,概念之间存在着包含、并列、交叉等关系。下列概念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A.纯净物与化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C.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含氧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10.某校课外活动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一些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氧化镁
D.铜在氧气中加热,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
11.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
C.部分家用制氧机是通过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得到较纯的氧气,该过程氧分子未发生变化
D.实验室电解水制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氧气可以和所有的物质发生化学
反应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反应都是化学反应
C.有氧气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
反应
D.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但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8分)
13.(6分)分析硫粉、木炭、铁丝三种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1)实验一:在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水的作用是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
(2)实验二:检验生成物是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是 。
(3)实验三: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的黑色固体是 。
(4)小东同学做实验三时,没有观察到“铁丝燃烧,火星四射”的现象。下列可能是导致实验失败原因的有 。
①火柴快燃尽时才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②氧气纯度不够
③铁丝表面有油漆
④集气瓶底部没有预先装少量水
14.(22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采用图中两种方案测定教室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在甲装置中连接数字传感器,并绘制出压强变化曲线(图丙)。请结合图示回答:


丙 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变化曲线
(1)图甲所示实验操作中,小组同学先用集气瓶等必要仪器和用品采集了教室里的空气样品,请简述操作方法: ,反应结束后,由图甲实验现象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化学性质为 ,红磷燃烧的生成物的化学式为 。
(2)图丙中BC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 ,据图像分析,D点时进行的实验操作为 。
(3)乙实验操作中,小组同学先连接装置,堵住气球一端导管,推拉注射器,松手后若活塞 ,说明装置不漏气,而在实验过程中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的目的是 ;图乙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
(4)若乙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体积为50 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20 mL刻度处,反应完毕后,注射器活塞位于8 mL刻度处(反应前后气球都是瘪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精确到0.1%);为探究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小组同学首先从操作的角度进行了查找,你认为可能是 (答一点),经检查发现操作无误,反复几次实验多次测量后,发现数据仍基本不变,小明同学认为原因还可能是 。
(5)与图甲实验相比,图乙实验的优点是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