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相关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感受人治的诸多弊端,认识到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法制是历史的必然。
●重点与难点
难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激情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起,经历了汉朝的巩固、隋唐的完善、宋的加强,到元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但是我们在电视上看到很多有关清朝宫廷影视剧里的王公大臣在皇帝面前都自称是“奴才”,唯唯诺诺的,奴性十足。那么,明清时期的政治机构具体是怎样的,这样的政治机构又体现了专制皇权的哪些统治特点呢?本课,我们就具体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自主学习------问题导读评价单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1)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
,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过程
(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诛杀
。
(2)裁撤
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
(1)秦以来一直实行的
制度宣告废除。
(2)
进一步加强。
二、内阁的出现
1.背景: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2.过程
(1)明太祖设置
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2
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
”由此出现。
(3)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
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
机构。
三、设军机处
1.康熙帝加强皇权
(1)背景:清初,
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措施: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
,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雍正帝设军机处
(1)原因
a
年间西北战事较多,战报频传,而内阁距皇宫较远不便于皇帝亲授机宜
b为了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2)最初目的:
。
(3)特点: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保密性强,机构精干,办事效率高
(4)职权地位的变化初期所掌仅限
后职权逐渐扩大最终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位居内阁六部制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性政务机构。
(5)作用
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凡军国大事皆由
裁决军机大臣只是
把皇帝的旨意传达给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去执行
(6)影响
随着军机处的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
时撤销;另外军机处的设立也标志着我国的
达到了顶峰。
合作探究-----问题解决评价单
※明代内阁制的特点
【例1】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例2】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本质表现
【例1】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例2】“(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一同学认为此观点是错误的,最恰当的理由是( )
A.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
B.军机大臣大权独揽
C.军机处是传达皇帝决策的机构
D.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宗谓侍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唐太宗要求中书、门下的职责是什么?
(2)材料二中明太祖所总结的前朝设丞相的弊端是否正确?丞相专权乱政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3)材料二中“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
(4)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一致目标,并分析二者之间差别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随堂测验-------问题训练评价单
一、选择题
1.明太祖与臣下讨论元朝灭亡的教训说“元之大弊,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据此推论他巩固新朝的指导思想是
( )
A.重用文臣
B.杀戮功臣
C.强化皇权
D.废除丞相
2.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
A.罢除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
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3.以下关于我国封建王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下列有关下图机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康熙帝时期设立
②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任军机大臣,他们的职责是跪受笔录,承旨尊办③此机构设置后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④此机构的实质是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是导致近代
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答案:
(1)皇帝的“诏敕”如有不当,大臣们应提出意见。
(2)不正确。丞相专权乱政反映的根本问题在于封建专制制度下的皇权至上。
(3)皇帝总揽大权。
(4)一致目标: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唐太宗能够实行专制集权制度下的民主是历史的偶然性,而专制皇权的强化则是这一制度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