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辛亥革命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辛亥革命 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2 19:2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15课
辛亥革命
设计教师
授课教师
时间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复杂原因。运用历史辩证法来分析辛亥革命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给当时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领袖和政党在革命中的伟大领导作用,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教育;2、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同盟会的成立及其纲领;中华民国的建立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中华民国的性质;辛亥革命的评价
教法
















【导语】 看着伟人永远智慧和深邃的眼神,耳边回荡着慷慨、悲状的歌曲,真让人仿佛穿过时空隧道,回到那血与火的年代……仁人志士,上下求索;英雄好汉,血染江河。在“走向共和”的历程中,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奋斗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终于赢得了胜利,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是怎样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它有哪些重大意义?【目标定向】课标解读: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自主学习】一、清末民主革命风潮(背景)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争夺,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教师导入(2分钟)教师解读课程标准和命题趋势;(2分钟)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2.清政府内外交困,企图用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反而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3.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兴起(1)建立革命团体①第一个革命团体是兴中会,其目标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共和国。②1905年,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它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以《民报》为机关刊物。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提出了民族独立的要求,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权利的愿望,但是不敢放手发动广大群众;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反映了孙中山对广大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其核心是土地问题,但是并不是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也不是切实可行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的农民阶级,决定了辛亥革命不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2)宣传革命理论:同盟会成立后,同改良派围绕着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论战,大力宣传其政治纲领。同学们阅读教材,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注意改良派的代表人物、论战内容、结果和影响。(3)领导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其中,黄花岗起义最为著名,虽然起义不断遭受挫折,但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黄兴领导,是此时期最著名的一次起义。失败原因:革命党人缺乏建立根据地的思想,没有形成坚强的统一的领导,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等。?(4)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政府,极大鼓舞了人们的革命斗志。二、武昌首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经过)1.开端——武昌首义(湖北军政府本身是辛亥革命的产物,但从一开始就成了革命党人联合包括封建军阀、官僚和立宪派所组成的政权机构。(把政权让与他人,开了一个妥协的先导,也潜伏下了辛亥革命失败的隐患。)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5分钟)第一小组派代表展示:引领复习前半部分知识点(5分钟)学生点评、质疑,生或师解惑,教师小结,(2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他组点评质疑,教师小结。(6分钟)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率先发难。(2)起义胜利后,成立了以黎元洪为都督的湖北军政府,定国号为中华民国,政体为“五族共和”。2.发展:短短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发生了响应武昌起义的革命运动,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3.高潮——中华民国的成立(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2)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4.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原因①帝国主义破坏辛亥革命,扶植袁世凯。②同盟会处于十分涣散的地步,很多人把推翻帝制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③立宪党人和旧官僚害怕革命发展会危及自己的利益,希望袁世凯主持大局。④孙中山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时,致电袁世凯,表示“虚位以待”。(2)经过①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的统治宣告结束。②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三、意义1.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合作探究、解惑答疑】探究1: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就上述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理由:①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②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它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小组派代表展示:引领复习后半部分知识点(5分钟)学生点评、质疑,生或师解惑,教师小结,(2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他组点评质疑,教师小结。(6分钟)学生做题,总结规律方法,教师小结(3分钟)








★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理由:①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了。②辛亥革命缺乏鲜明的反帝纲领,也没有实行土地制度改革。③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改革,中国依然处在封建反动统治之下。【考向调研】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地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推翻了清朝的统治D.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A解析:本题关键是深刻理解封建制度和封建君主制度的区别。封建制度是比较空泛的概念,它的经济基础是封建土地制度;封建君主制度是封建统治制度,两者有严格区别。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朝的封建君主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土地革命才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总结升华】略【测评反馈】见练习册【推荐作业】见练习册
做高考题并解析(5分钟)先学生总结,后教师点评、总结(2分钟)学生自愿完成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