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2 19:3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知识目标】
掌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史实;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的阶段特征和党的主要活动以及不同时期党的土地政策。
【重
点】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及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自主学习】
第一阶段
党的初创时期(1919年——1924年)
一、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中国共产党成立
1.条件
(1)思想基础:
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
(2)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3)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
的建立。1920年,
和李大钊分别在上海和
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武昌、长沙、
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也相继建立。
(4)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诞生——中共“一大”
(1)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
日,在
法租界,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________
游船上。
(2)内容: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________
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选举_______
、张国焘、________组成中央局。
(3)历史意义:中共“一大”宣告
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
三、中共“二大”的召开
(1)时间:________年。
(2)内容: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四、工人运动
教训: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_________
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第二阶段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
1、背景:
①共产党主张:1922年6月,中共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
的主张。1923年中共“三大”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②国民党态度:接受建议,同意______________。
③共产国际:支持(马林)
2、国共合作的实现的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通过的宣言重新阐释了
,确定了


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二、国民革命
1、开始:国共合作的实现。
2、目标:反帝、反军阀。
3、蓬勃开展:
(1)反帝: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
(2)反军阀: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编建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
正式开始。打击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工人运动:上海三次工人起义
4、失败:1927年,以
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先后发动了“
”和“
”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5、失败原因:客观:反动势力强大
主观:①中共年幼缺乏经验
②陈独秀右倾错误
6、教训:(1)中共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
(2)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进行武装斗争。
第三阶段:国共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一、工农武装割据
1、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
(2)意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___________的开始。
2、“八七会议”
(1)召开:1927年8月召开,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影响:武装斗争最初以夺取
___________为目标,以后逐渐转变方针,开始建立_____________。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___________-秋收起义爆发。
4、井冈山道路
(1)含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2)实践:
①1927年10月,创建了
___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
②1928年到1930年开辟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
二、红军长征与西安事变
1、红军长征(1934——1936年)
(1)背景:①__________事变爆发后,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断沦丧;②国民党政府采取“
______________”的政策,“围剿”红军;③由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重大事件
①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内容:纠正错误的__________,改组中央领导机构,毛泽东回到中央领导岗位。
②《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发表,提出了建立
_____________的主张。
(3)结果:1936年10月,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建立了________革命根据地。
2、西安事变
(1)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使___________内部发生了分化。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_______扣留________,要求停止内战,____________。
(3)中共方针:____________解决西安事变。
(4)和平解决及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____________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第四阶段:全民族抗日阶段(1937——1945)
一、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及关系
1、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
事变:1937年7月7日制造,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___________的开始。
2、实现: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
宣言》。9月23日,
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_________的合法地位。这标志着国共第___次合作的实现和___________的正式建立。
3、两个战场及关系:在抗日战争中,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
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
。两个战场相互
,有力地遏制了侵华日军的步伐。
三、国共合作抗日
1、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重创日军,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2、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开始保存实力,消极抗日。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要战场。
四、抗战的胜利
1、
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2、意义:
①抗日战争是中国百年来取得的第一次_________战争的胜利;
②是世界________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③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_________。
第五阶段: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两种命运:_________与专制、_________
与内战、__________与一党独裁。
2、中共为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努力
(1)重庆谈判:签署了“__________”确立了___________的方针。
(2)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再次确认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和途径。
3、国民党对政协决议的破坏
(1)政协会议后,国民党先后制造了一系列迫害______的惨案,暗杀著名民主人士___________等人,破坏政协决议。
(2)国民党________
公然推翻了政协决议,并加紧部署内战。
二、战争进程
1、爆发标志:

2、战略防御阶段
①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6年6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
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年2月,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②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

解放区重点进攻。
3、战略进攻阶段:刘、邓大军于1947年夏挺进中原。
4、战略决战
①背景:到1948年秋,解放军的力量已超过国民党军。
②概况: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相继取得了辽沈、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大战役的胜利。
5、解放战争的胜利
①北平谈判: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理南京国民政府的总统。1949年4月20日,
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②解放南京: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起
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
6、工作重心转移
1949年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_________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
转移到________,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
三、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取得了基本胜利;
2、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道路。
【合作探究、解惑答疑】
1、井冈山道路
(1)含义:井冈山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2)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党的领导是前提,土地革命是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战略基地。
(3)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一理论来源于革命斗争实践,并从理论指导上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革命的胜利。这一理论的创立,推动了当时根据地的建设和红军的发展。
2、抗日胜利的原因
(1)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汇聚了中华民族各阶级、阶层、各界爱国人士等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
(2)中共为抗战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并在抗战困难时期,采取一系列正确措施,扭转了局面。
(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作出重要贡献。
(4)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积极援助。
(5)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3、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政治目

三民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革命深度、广度
革命的纲领不彻底,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
结果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果实为袁世凯篡取,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最终失败
取得胜利,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资产阶级革命范畴
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相同点
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