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设计教师
授课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教学目标
课标: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一、知识与技能: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与意义,“一大”、“二大”的召开,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与北伐,“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及井冈山道路,红军长征及遵义会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意义,国共第二次合作与八年抗战的曲折经过,皖南事变,中共七大,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的爆发,三大战役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查找资料、提取有效资料的学习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史实、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从而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中共的成长历程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加深对中共性质、历史使命的理解和认识,深化热爱中共的情感,培养学生以科学的精神看待中共领导地位的理念,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2)让学生真切体会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清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凶残本性,领悟到中日两国人民都要以史为鉴的要旨:中国人民不忘历史,才能从屈辱中走向强大,日本人民吸取历史教训,才能走向和平之路.
重点难点
重点: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及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意义难点:井冈山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
教法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材处理
师
生
活
动
【导语】 辛亥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到了最困难的时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在黑暗中苦苦求索的中国人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于1921年7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中国革命进入到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其胜利有何意义?
教师导入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课标解读: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应掌握共产党成立的背景、标志、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应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阶段:中共成立初和国民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在每一个阶段中重点掌握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向前发展的典型事例和影响。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国共第一次合作、井冈山道路建立的原因、过程、影响。红军长征原因、会议、影响,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合作抗日、敌后战场的作用,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3.抗日战争:应掌握日军侵华的史实(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思想文化);中国军民的团结抗战,主要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配合作用,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联系;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注意比较抗日战争与列强侵华的其它战争结果的不同及结果不同的原因。【自主学习】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为党的成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②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中国一批先进分子“以俄为师”,接受并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③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党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A.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将《新青年》作为机关刊物。B.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C.武昌、长沙、广州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④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①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召开,最后一天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②“一大”内容A.通过了党纲:规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B.选举了中央局领导:陈独秀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工作;李达负责宣传工作。③“一大”内容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将现阶段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二、国共第一次合作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条件①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必要性)
教师解读课程标准和命题趋势;(2分钟)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引领复习知识点学生点评、质疑,生或师解惑,教师小结,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他组点评质疑,教师小结。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迫切需要改组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工运高潮的失败中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a.中共成立后,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1921年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b.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以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而结束。②国共为实现积极努力(可能性)A.1922年6月,中共发表《中共中央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中共“三大”正式确立了建设统一战线的方针。B.孙中山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对国民党进行改组。③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帮助。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实现后,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3.主要活动:①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②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出现全国性的工人运动,与此相配合的三次武装起义。北伐中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工人起义,成为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1927年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清党”反共的四一二和七一五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三、国共的十年对峙(1)武装起义:(1927)①武装斗争:南昌起义:1927.8.1周贺叶朱刘
意义:P86
②八七会议(转折性会议):1927.8.7汉口
确立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批判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③秋收起义:1927.9.9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由城市转向农村)(2)井冈山道路:①开辟:1927.10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革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小组派代表展示:引领复习知识点学生点评、质疑,生或师解惑,教师小结,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他组点评质疑,教师小结。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②意义: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井冈山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是一条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中国革命策略发生转变。(3)红军长征:(1934-1936)(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①原因:王明“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3.10-)②过程:1934.10江西瑞金——1935.10陕北吴起镇——1936.10甘肃会宁
③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内容、意义
P87④长征胜利的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1935)①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②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4)西安事变(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共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意义: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基础四、中共合作抗日1.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①1937年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②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讲话,事实上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2.抗战中的两个战场:即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3.共产党的敌后抗战①1937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逐渐成为主要战场。日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残暴的“三光”政策。②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持久抗战路线,积极发动群众,使八路军和新四军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消灭了大量日伪军。4.抗战胜利①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百年来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引领复习知识点学生点评、质疑,生或师解惑,教师小结,学生分组讨论、展示,他组点评质疑,教师小结。
教材处理
师生活动
②意义:A、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B、抗战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收回宝岛台湾,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五、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①两种命运的较量:中共七大:号召全党为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而奋斗。②争取和平的努力: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立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③解放战争:1946.6战略防御(全面进攻、重点进攻)(方针?)——1947夏战略反攻(三军配合,两翼牵制)——1948.9-1949.1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北平谈判——1949.4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六、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1.筹备:1949年9月21日,中共中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2.成立①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②中央人民政府负责人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海外华侨和其
他爱国民主人士等优秀人物、知名人士和专家组成,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3.意义①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新时代。②新中国成立,是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相结合的胜利。【考向调研】与以往探索救国道路不通,国民大革命的最大特点是(
)A.高举反封建的旗帜
B.取得革命初步胜利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答案:C【合作探究、解惑答疑】
学生点评、质疑,生或师解惑,教师小结,做高考题并解析先学生总结,后教师点评、总结
教
材
处
理
师
生
活
动
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政治目
标三民主义,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思想武器,以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革命深度、广度革命的纲领不彻底,不敢放手发动群众,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提出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结果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果实为袁世凯篡取,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最终失败取得胜利,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所属世界革命范畴资产阶级革命范畴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相同点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结升华】【测评反馈】【推荐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