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9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毛泽东做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这标志着( )
A.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诞生 B. 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确立
C. 抗日救亡运动的正式开始 D.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正式建立
2.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中国由防御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进攻到保守到退却——这就是中日战争的过程,中日战争的必然趋势”。这一论断
A. 打破了日本速决战的神话 B. 确立统一战线方针
C. 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D. 指明了抗战的前景
3. 如图体现的原则有利于( )
A. 人民革命政权的建立 B. 革命统一战线的巩固
C. 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 D. 加强基层组织的管理
4. 下表为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军比例表(对比侵华日军总数)。这些数据能够说明( )
时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1942年 1943年 1944年 1945年
占比 58.8% 62% 58% 75% 63% 58% 64% 69%
A.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 敌后战场始终是抗战的主战场
C. 日军失去扩大侵略亚太地区的能力 D. 国民党军队放弃了最后的抵抗
5. 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大会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6. 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讲:“我们的党,已经是一个克服各种错误思想,经过整风,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团结和统一的党。”“空前团结”体现在( )
A. 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 B. 中国即将取得抗战胜利
C.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将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
7. 如图是四川某抗战博物馆收藏的两份珍贵文物。这两份文物可用于说明( )
A. 民众的动员有利于抗战胜利 B. 宜宾成为抗战的主要兵源地
C. 报刊的宣传是胜利的关键 D. 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8. 抗战老兵陈凯荣回忆:人人抱着为国战死之决心,冲锋时不是剪断铁丝网,而是扑在铁丝网上,让后来的踏在先冲上来的战友身上越入敌阵。这体现的精神是( )
A. 英勇无畏、不怕牺牲 B.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C. 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D.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9. 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收回了由于不平等条约而失去的一部分主权,收回了除香港、澳门以外的大部分失地。由此可见,抗日战争的胜利( )
A. 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 B. 为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C. 源于英勇的民族抗争 D. 宣告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10. 1937年8月,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指出:红军的作战方针应该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并说明这是在抗日战争这种特定条件下克敌制胜的正确方法。毛泽东的这一作战方针( )
A. 说明了党内思想整风的必要性
B. 适应了正面战场抗日战争需要
C. 利于配合和支持正面战场抗战
D. 体现了中共独立领导抗日战争
11.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对国民党确定抗战路线起了推动作用。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12.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阐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其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C.“兵民是胜利之本” D.“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13.1939年1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程度之差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该规定的实施( )
A.巩固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B.体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C.改变了边区的土地政策 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4.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这些举措反映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减租减息政策
C.“耕者有其田” D.承包土地经营权
15.右图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珍藏的一幅抗战时期宣传画。画中以八路军为主的敌后战场将日伪军杀得丢盔弃甲,而正面战场则是日军赶着国民党军队在跑。该宣传画旨在说明( )
A.七七事变拉开了国共联合抗日序幕
B.抗战路线决定了两大战场地位差异明显
C.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导致丧师失地
D.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16.这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大会( )
A.确立了最低纲领 B.挽救了中国革命
C.制定了共同纲领 D.指明了前进方向
17.抗战胜利前夕,针对蒋介石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批判《中国之命运》为中心的宣传活动,提出中国共产党“必须而且已经创造出中国的共产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是指( )
A.马克思主义 B.三民主义
C.毛泽东思想 D.列宁主义
18.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三次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挖掉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这一号召旨在( )
A.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完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增强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心
D.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政权
19.如图漫画题为《众擎易举》,1945年由漫画家丰子恺创作。作品彰显了( )
A.国画艺术的精髓 B.青铜艺术的成就
C.正面战场的影响 D.团结抗日的意义
20.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彰显党的力量。以下体现伟大的抗战精神的是( )
A.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B.独立自主、敢闯新路
C.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1. 阅读素养是重要的史学素养之一。下列史料可以说明( )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摘编自1938年毛泽东
《论持久战》 倭寇民族特性急而短,其军事学术皆以短兵白刃速战速决为性能……我应以坚韧、忍耐、延缓、持久之道,致其死命也。——1938年蒋介石
A. 南京国民政府阶级属性发生变化 B. 国共两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 国共双方吸取百团大战经验教训 D. 国共两党抗日方针趋于一致
22. 如表所示为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的部分外交活动。这反映出( )
时间 事件
1942年1月 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罗斯福亲自安排
签字国顺序,中国仅在美、英、苏后,位列第四
1943年12月 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
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
归还中国
1945年6月 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
事国之一
A. 抗日战争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B. 中国为赢得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C. 中国国际地位在抗战中逐步提升
D.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
23.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
A.抗战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
C.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二、非选择题
24.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揭露日本侵略罪行,号召全民族抗战。中共满洲省委派杨靖宇等人到东北各地指导创建游击队,支援和联合各抗日组织和军队共同抗日,建立东北抗日联军,牵制了大量日、伪军,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支援和鼓舞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材料二
1937年5月,毛泽东作的《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手稿(部分)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1937年7月8日)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地位、作用等内容
材料三
战役名
称 领导
人 战役介绍
平型关
大捷 林彪 1937年,八路军在平型关,冒雨伏击,浴血奋战,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斗争勇气和作战士气
齐会战斗 贺龙 1939年,八路军不惧敌人燃烧弹、毒气弹等卑劣手段,制定了“白天围困,夜晚总攻”的计划,歼灭侵华日军“精锐之旅”,极大地鼓舞了冀中根据地人民的抗战热情
百团大战 彭德
怀 1940年,八路军组织100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一场
大规模进攻,打击了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
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根据材料一,列举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根据材料二,说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形成的科学理论。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次战役的共同点。
25、中华儿女团结一心,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文献(部分) 相关信息
1931年9月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 九一八事变两天后,中共中央发表此宣言,发出抗日号召
1935年8月 《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主张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对日作战
1937年7月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利益和国家存亡,愿意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日的决心
1938年5月 《论持久战》 毛泽东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明确指出持久战是抗日战争总的战略方针
材料二 抗战地标
①百团大战总指挥部砖壁旧址 ②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③二十九军守卫下的卢沟桥
④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残历碑 ⑤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中华民族抗战历程图
材料三 抗战英雄的书信(节选)
程雄致父母: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现在儿就要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 赵一曼致孩子: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金方昌致哥哥:我在敌人的牢狱里、法庭上、拷打中、利诱中,始终没有半点屈服、惧怕。我知道我是为了民族的解放而牺牲。我在死前一分钟,都要为无产阶级工作 张自忠致战友: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为抗战作出的努力。
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二中的中华民族抗战历程图按时序填充完整。(填序号)
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些书信中蕴含的抗战精神。作为当代中学生,谈谈应如何传承抗战精神。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
1-5BDCAD 6-10DAABC 11-15DCBBD 16-20DCCDC 21-23DCD
24.(1)努力:揭露日本侵略罪行;最早发起全民族抗战号召;最早组织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任答2点即可)作用:牵制了大量日本侵略军;鼓舞了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任答1点即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持久战;人民战争路线;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3)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取得了胜利;打击了日军;提高了威望;振奋了人心;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25.(1)①发表抗日号召;②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提出抗日战争总的战略方针。
(2)局部抗战:④;正面战场:⑥;敌后战场:①
(3)①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百折不挠、坚忍不拔。②传承:努力学习,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相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4)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③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