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新中国政治建设
【知识目标】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重
点】指导学生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自主学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准备:1949年9月
的召开
。
(1)中心议题:
(2)主要内容:
;
(3)历史地位:
;
2、成立:
3、政权特色:
4、
意义:
;
。
二、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1)目的:为了保证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2)内容:
;
(3)特点:
;
(4)意义:
①性质:
;
②
意义:
。
2、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确立:1954年9月;
(2)历史地位:根本的政治制度;
(3)基本内容:
①
;
②
;
③
;
④
。
(4)确立意义:
;
3、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历史基础:
;
(2)指导思想:1956年提出“
”的方针;发展:1982年进一步提出
“
”的十六字方针。
(3)组织形式:政治协商会议;
(4)历史作用:
;
;
4、民族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确立:
;
(2)基本内容:
。
(3)实施概况:
;
。
(4)意义:
;
。
【合作探究
解惑答疑】
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
(1)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实施群体不同:前者是少数民族同胞当家作主,后者是港澳台同胞当家作主。
(3)主要作用不同: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4)享有的权力不同: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前者不享有。
2.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区别
(1)阶级本质(国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本质相适应,服务于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代议制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本质相适应,服务于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根本区别。
(2)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按民主集中制与议行合一原则组织和活动;资产阶级代议制按“三权分立”原则组织和活动。
(3)政党作用不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处于参政地位;资产阶级代议制下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的制度。
3.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1)在多党合作关系中,中共居于政治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受共产党领导。
(2)在共产党领导下,民主党派与共产党是一种政治上密切合作的关系。
(3)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4)多党合作的指导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多党合作的思想基础。
(5)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在多种合作方式中,政治协商是最重要的合作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