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知识目标】
了解“冷战”的形成及其背景,分析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原因。深刻认识大国控制世界、争夺霸权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重
点】冷战的成因、形成过程及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自主学习】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历史背景(“冷战”
的兴起)
1、冷战:冷战政策是指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
2、背景:
(1)二战后,
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双方关系逐渐恶化。
(2)美国凭借经济与军事实力,确立
的全球战略,把
看作其主要障碍,企图遏制
。
(3)
把确保东西部边界安全作为国家的首要利益,努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的影响。
(4)美苏两国在
和
方面根本对立,美国积极地推行
、
的政策。
(5)英国推波助澜的作用(丘吉尔“铁幕”演说);
二、表现
阵营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经济
军事
三、影响
1、造成了西欧依靠
,东欧依赖
的局面。
2、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
的威胁之下。
3、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
。
4、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
,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四、“冷战”中的“热战”
1、朝鲜战争1950-1953
(1)原因:
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纠集英、法等国越过“三
八
线”,严重威胁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同时,美军舰队进犯
海峡,侵犯我国主权。
(2)影响:使中美关系
,美国采取
中国的政策,“冷战”从欧洲扩大到
。
2、越南战争1961—1975
(1)原因:美国为遏制共产党政权在东南亚的扩展,并在军事上包围中国。
(2)结果:
年美国被迫从
全部撤军;导致了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
;苏联此时在
实力上大体赶上了美国。
【合作探究、解惑答疑】
1、你认为应该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之关系的原则吗?
不应该。各个国家由于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地理环境等因素不同,都有权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不但应该,而且可以和平共处。应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雅尔塔体系、“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1)雅尔塔体系是指美苏按照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所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国际关系格局。它对世界作了两分天下的划分,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冷战”则是指二战后美国为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称霸世界而采取的除直接战争以外的一切对抗形式。“冷战”加剧,促使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继成立并在欧洲全面对峙,这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但从广义来讲,习惯上把二战后到苏联解体都称为雅尔塔体系或两极格局,也称为“冷战”时期或“冷战”格局。
3、“二战”后,美国的霸权主义表现为两种形式,在欧洲是“冷战”,在亚洲是“热战”。(1)在欧洲,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冷战”形式?(2)在亚洲,它为什么采取“热战”形式?结果如何?
(1)在欧洲实施“冷战”政策的原因:当时西欧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尖锐,为维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必须稳定和恢复西欧资本主义。美国的争霸中心在欧洲,美国已通过各种手段控制了西欧。大战刚刚结束,美苏双方力量都比较强大,双方都不愿也不敢轻易使用战争手段。
(2)“热战”的原因:在亚洲,美国遇到对抗相对弱小。“二战”后,对亚洲来说,美国军事占绝对优势,美国因此企图独霸亚洲;亚洲正处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时期,美国打着“反殖”口号,插手亚洲事务,企图独霸亚洲;朝鲜战争的爆发和越南抗法战争的胜利为美国直接介入提供了机会。“热战”结果:在朝鲜遭到失败;在越南陷入战争泥潭,最后不得不狼狈地退出。
4、大国沙文主义:不尊重对方的独立平等地位,而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暴干涉对方的内政,侵犯对方的利益,损害对方的主权。
5、意识形态: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也叫观念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