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苏教版(2019)
必修 第一册
第2章 常用逻辑用语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2章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课件----2026版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学霸笔记:同步精讲】第2章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课件----2026版高中数学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9 13:51:13
点击下载
图片预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文档简介
(共56张PPT)
复习任务群一
现代文阅读Ⅰ
把握共性之“新” 打通应考之“脉”
第2章
常用逻辑用语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
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重点、难点) 2.会求(判断)某些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重点) 3.理解性质定理、判定定理和定义与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的关系.(重点) 4.能够利用命题之间的关系判定充要关系或进行充要条件的证明.(难点) 1.通过充要条件的判断,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2.借助充要条件的应用,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充分”“必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你知道下列语句中的这两个词分别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吗?
(1)“不断出现的数据让禁放派理由更加充分”(《中国青年报》).
(2)“做到了目标明确、数据翔实、理由充分、逻辑严密”(《人民日报》).
(3)“文学不只是知识,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写作对于一个文学系的学生而言是一种必要的素质”(《人民日报》).
必备知识·情境导学探新知
知识点1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命题真假 “若p,则q”是真命题 “若p,则q”是假命题
推出关系 p____q
条件关系 p是q的______条件 q是p的______条件 p不是q的______条件
q不是p的______条件
充分
必要
充分
必要
“p q”含义的理解:一方面,一旦p成立,q一定也成立.即p对q的成立是充分的;另一方面,如果q不成立,那么p一定不成立;即q对p的成立是必要的.
思考 1.(1)p是q的充分条件与q是p的必要条件所表示的推出关系是否相同?
(2)以下五种表述形式:①p q;②p是q的充分条件;③q的充分条件是p;④q是p的必要条件;⑤p的必要条件是q.这五种表述形式等价吗?
[提示] (1)相同,都是p q.(2)等价.
体验 1.思考辨析(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q是p的必要条件时,p是q的充分条件. ( )
(2)q不是p的必要条件时,“pq”成立. ( )
(3)若q是p的必要条件,则q成立,p也成立. ( )
√
√
×
知识点2 充要条件
(1)如果p q,且______,那么称p是q的____________条件,简称p是q的______条件.
为了方便起见,p是q的充要条件,就记作______,称为“p与q等价”或“p等价于q”.“ ”和“ ”都具有传递性,即
①如果p q,q s,则p s;
②如果p q, q s,则p s.
q p
充分且必要
充要
p q
(2)若p q,但qp,则称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3)若q p,但pq,则称p是q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4)若pq,且qp,则称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思考 2.(1)若p是q的充要条件,则命题p和q是两个相互等价的命题,这种说法对吗?
(2)“p是q的充要条件”与“p的充要条件是q”的区别在哪里?
[提示] (1)正确.若p是q的充要条件,则p q,即p等价于q.
(2)①若p是q的充要条件,则由p q证的是充分性,由q p证的是必要性.
②若p的充要条件是q,则由p q证的是必要性,由q p证的是充分性.
知识点3 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与充分必要条件的关系
(1)性质定理是指某类对象具有的__________,所以性质定理具有“________”;
(2)判定定理是指对象只要具有某具体的特征,就一定有该对象的__________,所以判定定理具有“________”;
(3)数学中的定义既可以作为判定,也可以作为性质.即数学中的定义具有“充要性”.
具体特征
必要性
所有特征
充分性
体验 2.“同位角相等”是“两直线平行”的( )
A.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类型1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判断
【例1】指出下列各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x-3=0,q:(x-2)(x-3)=0;
(2)p:两个三角形相似,q:两个三角形全等;
(3)p:a>b,q:ac>bc.
关键能力·合作探究释疑难
[解] (1)x-3=0 (x-2)(x-3)=0,
但(x-2)(x-3)=0x-3=0,
故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2)两个三角形相似两个三角形全等,但两个三角形全等 两个三角形相似,故p是q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3)a>bac>bc,且ac>bca>b,
故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反思领悟 定义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确定谁是条件,谁是结论.
(2)尝试从条件推结论,若条件能推出结论,则条件为充分条件,否则就不是充分条件.
(3)尝试从结论推条件,若结论能推出条件,则条件为必要条件,否则就不是必要条件.
[跟进训练]
1.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p是q的什么条件.
(1)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p:(x-1)2+(y-2)2=0,q:(x-1)(y-2)=0.
[解] (1)因为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因为(x-1)2+(y-2)2=0 x=1且y=2 (x-1)(y-2)=0,而(x-1)(y-2)=0(x-1)2+(y-2)2=0,所以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类型2 充要条件的探求与证明
【例2】已知a,b是实数,求证:a4-b4-2b2=1成立的充要条件是a2-b2=1.
[证明] 充分性:若a2-b2=1成立,则a4-b4-2b2=(a2+b2)(a2-b2)-2b2=a2+b2-2b2=a2-b2=1,所以a2-b2=1是a4-b4-2b2=1的充分条件.
必要性:若a4-b4-2b2=1成立,则a4-(b2+1)2=0,即(a2+b2+1)(a2-b2-1)=0.
因为a,b为实数,所以a2+b2+1≠0,所以a2-b2-1=0,即a2-b2=1.
所以a2-b2=1是a4-b4-2b2=1的必要条件.
综上可知,a4-b4-2b2=1成立的充要条件为a2-b2=1.
反思领悟 充要条件的证明策略
(1)要证明一个条件p是不是q的充要条件,需要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方向进行,即证明两个命题“若p,则q”为真且“若q,则p”为真.
(2)在证明的过程中也可以转化为集合的思想来证明,写出集合A={x|p(x)}及B={x|q(x)},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证明前必须分清充分性和必要性,即搞清楚由哪些条件推证到哪些结论.
提醒:证明时一定要注意,分清充分性与必要性的证明方向.
[跟进训练]
2.试证: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0.
[证明] ①必要性:因为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所以Δ=b2-4ac>0,x1x2=<0(x1,x2为方程的两根),所以ac<0.
②充分性:由ac<0可推得Δ=b2-4ac>0及x1x2=<0(x1,x2为方程的两根).所以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两根异号,即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
综上所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充要条件是ac<0.
类型3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应用
【例3】已知p:实数x满足3a
-2≤x≤3.若p是q的充分条件,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p:3a
q:-2≤x≤3,即集合B={x|-2≤x≤3}.
因为p q,所以A B,
所以所以-≤a<0,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母题探究]
1.将本例中条件p改为“实数x满足a
0”,若p是q的必要条件,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p:a
q:-2≤x≤3,即集合B={x|-2≤x≤3}.
因为q p,所以B A,
所以所以a∈ .
2.将例题中的条件“q:实数x满足-2≤x≤3”改为“q:实数x满足-3≤x≤0”,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p:3a
q:-3≤x≤0,即集合B={x|-3≤x≤0}.
因为p是q的充分条件,所以p q,所以A B,
所以
所以-1≤a<0.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1,0).
反思领悟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与技巧
(1)应用:可利用充分性与必要性进行相关问题的求解,特别是求参数的值或取值范围问题.
(2)技巧:先把p,q等价转化,利用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建立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进行求解.
[跟进训练]
3.已知p:-2≤x≤10,q:1-m≤x≤1+m(m>0),若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因为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所以p q且qp.
即{x|-2≤x≤10}是{x|1-m≤x≤1+m,m>0}的真子集,
所以或
解得m≥9.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9,+∞).
1.“x>0”是“x≠0”的( )
A.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学习效果·课堂评估夯基础
√
A [由“x>0” “x≠0”,反之不一定成立.因此“x>0”是“x≠0”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2.(多选题)使x>3成立的充分条件是( )
A.x>4 B.x>5
C.x>2 D.x>1
√
AB [x>4 x>3,x>5 x>3,其他选项不可推出x>3.]
√
3.设x,y∈R,则“x≥2且y≥2”是“x2+y2≥4”的( )
A.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
A [因为x≥2且y≥2 x2+y2≥4,x2+y2≥4x≥2且y≥2,如x=
-2,y=1,所以“x≥2且y≥2”是“x2+y2≥4”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4.若“x>1”是“x>a”的充分条件,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1] [因为x>1 x>a,所以a≤1.]
(-∞,1]
5.“x2=2x”是“x=0”的________条件,“x=0”是“x2=2x”的________条件(用“充分”“必要”填空).
必要 充分 [由于x=0 x2=2x,所以“x2=2x”是“x=0”的必要条件,“x=0”是“x2=2x”的充分条件.]
必要
充分
回顾本节知识,自我完成以下问题.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判断方法有哪些?
[提示] (1)定义法.(2)等价法.(3)利用集合间的关系.
2.你是怎样研究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
[提示] 严格按照定义判断.若已知两个命题之间的关系求参数范围时,利用数轴求解,但要注意端点值.
章末综合测评(一) 动量守恒定律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
14
15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A={1,a},B={1,2,3},则“a=3”是“A B”的
( )
A.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课时分层作业(七)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A [∵A={1,a},B={1,2,3},A B,∴a∈B且a≠1,∴a=2或3,∴“a=3”是“A B”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题号
1
3
5
2
4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
14
15
2.“x2-4x-5=0”是“x=5”的( )
A.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B [由x2-4x-5=0得x=5或x=-1,则当x=5时,x2-4x-5=0成立,x2-4x-5=0时,x=5不一定成立,故选B.]
3.下列条件中,是x2<4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的是( )
A.-2≤x≤2 B.-2
C.0
√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A [由x2<4得-2
{x|-2
√
4.“a2=b2”是“a2+b2=2a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B [法一:若a2=b2,则当a=-b≠0时,有a2+b2=2a2,2ab=-2a2,即a2+b2≠2ab,所以由“a2=b2”“a2+b2=2ab”;若a2+b2=2ab,则有a2+b2-2ab=0,即(a-b)2=0,所以a=b,则有a2=b2,即“a2+b2=2ab” “a2=b2”.所以“a2=b2”是“a2+b2=2a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法二:因为“a2=b2” “a=-b或a=b”,“a2+b2=2ab” “a=b”,所以本题可以转化为判断“a=-b或a=b”与“a=b”的关系,又“a=-b或a=b”是“a=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a2=b2”是“a2+b2=2ab”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
5.设x,y∈R,“x≠0且y≠0”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是( )
A.|x|+|y|≠0 B.xy>0
C.x2+y2=0 D.x+y≠0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B [对于A,取x=1,y=0可知|x|+|y|≠0x≠0且y≠0,不满足条件;
对于B,xy>0 x≠0且y≠0,反之,取x=1,y=-1可知x≠0且y≠0 xy>0,满足条件;
对于C,x2+y2=0 x=y=0 x≠0且y≠0,不满足条件;
对于D,取x=1,y=0可知,x+y≠0x≠0且y≠0,不满足条件,故选B.]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二、填空题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x>5”是“x>4”的充分条件;
②“xy=0”是“x=0且y=0”的充分条件;
③“-2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② [②中由xy=0不能推出x=0且y=0,则②不正确;①③正确.]
②
7.已知a,b是实数,则“a>0且b>0”是“a+b>0且ab>0”的________条件.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充要 [因为a>0,b>0,所以a+b>0,ab>0,所以充分性成立;因为ab>0,所以a与b同号,又a+b>0,所以a>0且b>0,所以必要性成立.故“a>0且b>0”是“a+b>0且ab>0”的充要条件.]
充要
8.下列式子:
①a<0
其中能使<成立的充分条件有________.(填序号)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①②④
①②④ [当a<0
当b
当b<0
当0
所以能使<成立的充分条件有①②④.]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三、解答题
9.(源自北师大版教材)在下列各题中,试判断p是q的什么条件.
(1)p:A B,q:A∩B=A;
(2)p:a=b,q:|a|=|b|;
(3)p: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q: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解] (1)因为命题“若A B,则A∩B=A”为真命题,并且“若A∩B=A,则A B”也为真命题,所以p是q的充要条件;
(2)因为“a=b” “|a|=|b|”,但是“|a|=|b|”不能推出“a=b”,例如,“|1|=|-1|”,而“1≠-1”,所以p是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
(3)因为“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不能推出“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并且“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也不能推出“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所以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0.(1)是否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
(2)是否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解] (1)欲使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
则只要 {x|x<-1或x>3},
即只需-≤-1,所以m≥2.
故存在实数m≥2,使2x+m<0是x<-1或x>3的充分条件.
(2)欲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则只要{x|x<-1或x>3} ,
这是不可能的.
故不存在实数m,使2x+m<0是x<-1或x>3的必要条件.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
11.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
A.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C.丙既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D.无法判断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A [因为甲是乙的必要条件,所以乙 甲.又因为丙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所以丙 乙,但乙丙,如图.综上,有丙 甲,但甲丙,即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2.若非空集合A,B,C满足A∪B=C,且B不是A的子集,则( )
A.“x∈C”是“x∈A”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x∈C”是“x∈A”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x∈C”是“x∈A”的充要条件
D.“x∈C”既不是“x∈A”的充分条件又不是“x∈A”的必要条件
√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B [由A∪B=C且B不是A的子集知,x∈A x∈C,x∈Cx∈A,所以x∈C是x∈A的必要且不充分条件.]
13.若A={x|a
3},且A是B的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a|a≤-3或a≥3} [因为A是B的充分条件,
所以A B,
又A={x|a
3}.
因此a+2≤-1或a≥3,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3或a≥3}.]
{a|a≤-3或a≥3}
14.已知条件p:x<-1或x>3,条件q:x<-m+1或x>m+1(m>0),若条件p是条件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m|0
{m|0
3},B={x|x<-m+1或x>m+1},
因为条件p是条件q的充分且不必要条件,即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所以或
解得m<2,
又m>0,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m|0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15.求证:关于x的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是1的充要条件是a+b+c=0.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证明] 假设p: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是1,
q:a+b+c=0.
①证明p q,即证明必要性.
∵x=1是方程ax2+bx+c=0的根,
∴a·12+b·1+c=0,
即a+b+c=0.
②证明q p,即证明充分性.
由a+b+c=0,得c=-a-b.
∵ax2+bx+c=0,
∴ax2+bx-a-b=0,
即a(x2-1)+b(x-1)=0.
故(x-1)(ax+a+b)=0,
∴x=1是方程ax2+bx+c=0的一个根.
综上,方程ax2+bx+c=0有一个根是1的充要条件是a+b+c=0.
题号
2
1
3
4
5
6
8
7
9
10
11
12
13
14
15
谢 谢!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1章 集合
1.1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 交集、并集
第2章 常用逻辑用语
2.1 命题、定理、定义
2.2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冲要条件
2.3 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
第3章 不等式
3.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2 基本不等式
3.3 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
第4章 指数与对数
4.1 指数
4.2 对数
第5章 函数概念与性质
5.1 函数的概念和图象
5.2 函数的表示方法
5.3 函数的单调性
5.4 函数的奇偶性
第6章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6.1 幂函数
6.2 指数函数
6.3 对数函数
第7章 三角函数
7.1 角与弧度
7.2 三角函数概念
7.3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7.4 三角函数应用
第8章 函数应用
8.1 二分法与求方程近似解
8.2 函数与数学模型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