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6《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14:3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秋天的雨》这篇散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进行二次备课时,我们可以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尝试一些创新性的教学设计,让课堂更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下是针对《秋天的雨》的二次备课创新思路,希望能为你提供启发:
一、核心创新理念:从“学课文”到“学审美”
传统的教学可能侧重于词句理解和情感体会。二次备课的创新点可以在于:
转变学习目标:不仅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引导他们掌握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表现秋天之美的方法,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观察与表达中。
突出学生主体:设计更多让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合作分享的环节。
跨学科融合:尝试将语文学习与美术、音乐、自然科学等相结合,丰富学习体验。
二、教学理念与目标的重构(创新点)
教师角色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引导者。
目标升级:
1.理解课文内容,但更侧重剖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和理解关键词句(如“五彩缤纷”、“勾住”)的丰富内涵。
2.培养多感官观察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口头与书面),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流程的创新设计
(一)导入:创设真实情境,联结生活经验
常规操作:谈话导入,直接揭题。
创新设计:【“最美秋天”摄影展征集】
课前可布置小任务:请学生留意身边秋天的变化,用手机或画笔记录下最能体现秋意的瞬间(一片落叶、一颗果实、一场秋雨后的景象)。
课上提问:“如果学校要举办‘最美秋天’摄影展,你会推荐你捕捉到的哪个瞬间?用一两句话说说理由。”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
教师引入:“大家分享了这么多身边的秋日瞬间。有一位作家,他用文字为秋天的雨‘拍摄’了一组极其动人的‘照片’。我们一起去欣赏,看看他是如何用语言捕捉和描绘秋之美的?” 由此引出课题。
创新意图:从学生自身经验出发,建立文本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二)初读感知:“秋雨明信片”梳理文章结构
常规操作:自由朗读,概括课文内容。
创新设计:【制作“秋雨明信片”】
学生自由朗读后,提问:“如果要把课文中最美的画面做成一套明信片,你会选择哪几幅?试着给每张明信片取个名字。”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几个方面,并尝试概括(模仿每段中心句):
明信片一:色彩的盛宴 ——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明信片二:香甜的味道 —— “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明信片三:冬天的讯息 —— “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
创新意图:用“明信片”的情境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训练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同时初步感受文章的画面美。
(三)精读品析:破解“美”的密码
这是深度解读的核心环节。
【品析“五彩缤纷”,感受色彩之美】
聚焦第二自然段和“五彩缤纷”一词。
多法理解“五彩缤纷”:
联系生活见闻:生活中哪些场景是“五彩缤纷”的?(节日的烟花、雨后的彩虹、热闹的花市)。
文本验证:文中写了哪些颜色?哪些景物?(黄色-银杏,红色-枫树,金黄色-田野,橙红色-果树,紫色、淡黄、雪白-菊花)。
对比辨析:“五彩缤纷”和“五颜六色”有什么细微差别?(“缤纷”更强调色彩的动态美和交错感)。
实物演示:抛洒一把彩色纸片,直观感受“五彩缤纷”的动态和绚丽。
深度品味修辞之妙:
比喻句(银杏叶-小扇子,枫叶-邮票,田野-海洋):不仅形似,更赋予了景物动态和功能(扇走炎热、邮来凉爽),使画面活起来。
拟人句(“你挤我碰”、“争着”):写出了果实的丰硕和可爱,表达了丰收的喜悦。
朗读指导:读出颜色的丰富,读出比喻和拟人的趣味性,读出对秋天的喜爱。
【探究“勾住”,体味情感之妙】
抓住第三自然段的关键词“勾住”。
思辨讨论:
“勾住”是什么意思?是什么“勾住”了小朋友的脚?(香甜的气味)
香味真的能用钩子勾住脚吗?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这是一种奇特的想象,生动地写出了水果香味的诱人、迷人,表达了小朋友被深深吸引、舍不得离开的情感。)
调动多感官:引导学生想象秋天果园里还有哪些香甜的气味(视觉:果实颜色;听觉:可能的声音;味觉:果实的味道),全面感受秋天的丰收与美好。
【聆听“喇叭声”,想象生命之趣】
学习第四自然段。
角色扮演与想象:
“如果你是秋雨吹起的小喇叭,你会对松柏、杨树、柳树、小喜鹊、小松鼠说些什么悄悄话呢?”
引导学生体会秋雨不仅带来美景和美味,还像一个贴心的小伙伴,关心着动植物们如何过冬,充满了童趣和温情。
创新意图: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深度品析和多感官参与,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力、想象力和情感共鸣能力。
(四)拓展延伸:走向生活的美学实践
常规操作:背诵优美段落,模仿写话。
创新设计:【“我是秋日收藏家”创意任务】
任务驱动:成立“秋日收藏家”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收藏”秋天。
成果展示(多元选择):
文字收藏家:仿照课文第二段的写法,写一写“秋天的风”、“秋天的阳光”或“校园的秋天”还会把什么颜色给什么事物?(例:它把金黄色给了桂花,小小的花朵像一颗颗碎金,撒呀撒呀,撒来了秋天的芬芳。)
声音收藏家:寻找和录制秋天的声音(风声、雨声、落叶声、虫鸣),并为这段声音配上一段解说词或简单的文字描述。
图画收藏家:为课文中最喜欢的一段话配图,或创作一幅自己心中的《秋景图》。
实物收藏家:收集不同的落叶、果实或种子,创作一幅树叶贴画,并为作品命名。
在班级内举办一次“秋日收藏展”,展示各组的成果。
创新意图:将语文学习彻底融入生活实践,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综合锻炼学生的观察、表达、合作和创新能力,真正落实审美素养的提升。
四、评价与作业的创新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明信片制作”、“创意任务”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合作、表达和创新能力。
总结性评价:
基础作业:摘抄文中优美的比喻句、拟人句,并写出你喜欢的原因。
创意作业(任选一):
文字创作:我的____(校园的/小区的)秋天真美啊!(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话)
艺术创作:为你写的一段话或课文绘制插图。
实践作业:向家人介绍你在社区里发现的一处秋景,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