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①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上过战场(美国对日战争,解放巴黎的战斗),当过记者;
②身体埋进237块弹片,传奇军人;
③一生十四次脑震荡,
④还经历过两次坠机;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
非凡的经历孕育出他的“硬汉”性格。1953年,他凭借小说《老人与海》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又因《老人与海》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61年,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开枪自杀,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知人论世
20世纪美国小说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中学毕业后进入报界,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在战场上被炸成重伤,身上中的炮弹片有200多块;在大西洋上做过渔夫,在非洲坦桑尼亚猎过猛兽,在西班牙当过斗牛士。
海明威
(1899 —1961)
迷惘的作家
美国“迷惘的一代” 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创作背景
《老人与海》这篇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海明威移居古巴,认识了老渔民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1930年,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风雨中沉没,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从此,海明威与富恩特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经常一起出海捕鱼。1936年,富恩特斯出海很远捕到了一条大鱼,但由于这条鱼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长时间,结果在归程中被鲨鱼袭击,回来时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内容简介
Content validity
故事背景
20世纪中叶的古巴
小说人物
主人公: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 配角:叫马诺林的小孩
大概情节
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
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
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开 端
发 展
高 潮
结 局
时间 海 老人
85天 清晨 老人出海 老人无法拉动绳索
中午 大马林鱼一直拖着小船游动
86天 清晨 大马林鱼一点不疲乏 老人决定与鱼对峙到底
上午 大鱼把老人拖到船头跳出水面 老人痛恨手抽筋
下午 大马林鱼继续游动 老人感到疲乏
夜里 大马林鱼继续游动 老人睡了一觉
87天 上午 大马林鱼开始绕圈 老人杀死了大马林鱼
下午 一波鲨鱼来袭 老人与鲨鱼搏斗
《老人与海》的时间跨度
小说是以“冲突”为重心的叙事节奏,请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小说“冲突”重心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围绕重心展开叙事的?
活动一:初读思考
以“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为中心
1.明确字音
莽莽撞撞(mǎng) 豁然(huò)
灰鲭鲨(qīng) 蜷曲(quán qū)
咔嚓(kā chā) 魟鱼(hóng)
强劲(jìng) 攥起手(zuàn)
戳不进去(chuō) 糟蹋(zāo tà)
抡起(lūn) 游弋(yì)
2.解释词语
所向无敌:
肆意妄为:
听天由命:
手无寸铁:
乐在其中:
一物降一物:
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指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
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比喻宇宙万物相生相克,有一种事物,
就会有另一种事物来制服它。
课文节选的是《老人与海》小说的高潮部分,请在文中找出老人与鲨鱼的5次搏斗。
搏斗情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鲨鱼品种
鲨鱼数量
间隔时间
老人作战 工具
结局
灰鲭鲨
一条
一小时后
杀死鲭鲨,大鱼被吃掉四十磅
加拉诺鲨
两条
两个钟头后
杀死加拉诺鲨,大鱼被吃掉四分之一
鲨鱼
成群结队
短棍、舵把
老人被打败了,大鱼只剩残骸
铲鼻鲨
一条
绑着刀子的桨
杀死铲鼻鲨,刀子被折断
加拉诺鲨
两条
短棍
两条加拉诺鲨受重伤,大鱼被咬烂一半
鱼叉
绑着刀子的桨
接着
从傍晚到太阳快落山
从太阳落山到半夜
内容梳理
段落:1-3段 4-5段 6-7段 8-29段
内容:( ) ( ) ( ) ( )
段落:30-32段 33-34段 35-37段 38-47段
内容:( ) ( ) ( ) ( )
段落: 48段 49-53段
内容:( ) ( )
段落:54-55段 56-57段 58-62段 63-82段
内容:( ) ( ) ( ) ( )
段落: 83-85段 86-93段 94-97段
内容:( ) ( ) ( )
鲨鱼 出现
战斗准备
搏斗
心理活动
鲨鱼出现
战斗准备
搏斗
心理活动
鲨鱼出现
并搏斗
心理活动
鲨鱼出现
战斗准备
搏斗
心理活动
鲨鱼出现
并搏斗
心理活动
动作描写
活动二:探究形象
任务说明
你认为,桑地亚哥是一个 的老人。请仔细阅读文中词句,寻找自己的答案,并说出依据。
这条鲨鱼的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当那一大片暗沉沉的血渐渐下沉,扩散到一英里深的海水里的时候,它就从深处游了上来。鲨鱼莽莽撞撞地一下子冲过来,划破了蓝色的水面,豁然出现在太阳底下。(第2段)
问题探究
抓住文本,分析鲨鱼有何特点。
两条鲨鱼一齐紧逼而来,他一看见离他最近的一条张开嘴,……趁鲨鱼从大鱼身上往下溜的时候,他又狠狠地打在鲨鱼的鼻尖上。(第58段)
鲨鱼特点:
数量多;
来势汹汹,时间间隔短;
体型硕大,攻击力强悍;
与鲨鱼相对比,老人形象有什么特点?
老人特点:
年老体衰 精疲力竭
头昏眼花 右手受伤
左手抽筋 没有食物
缺乏武器 孤立无援
老人形象是不是只有这些?请作补充。
找到文中描写圣地亚哥的语句,分析其手法,并概括所描绘的形象特征。
原文 手法 形象特征
(4段)他一面注视着鲨鱼游到近前,一面准备好鱼叉,系紧绳子。 动作、神态 沉着冷静
(5段)我没法阻止它攻击我,但是也许我能制服他。 心理 清醒自信
(12段)“但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 语言、心理 永不言败、刚毅
(13段)“别想啦,老家伙。”他又放开嗓子说,“还是把船朝这条航线开去,有了事儿就担当下来。 语言、心理 敢于担当,直面问题
(15段)想点开心的事吧,老家伙”他说,“一分钟一分钟过去,离家越来越近了。丢掉了40磅鱼肉,船走起来更轻快些。” 语言、心理 真实、乐观积极
(35段) 他那褐色……老人把绑…… (36段)老头放松了帆脚索,让船横过来,露出船底的鲨鱼。 动作描写 沉着机智勇敢
(34段)“呀!”老头儿说“加拉诺,来吧,加拉诺鲨。” 语言、心理 无所畏惧
独白式心理描写
①直接内心独白
直接内心独白是这样一种独白,在描写这样的独白时既无作者介入其中,也无假设的听众,它可以将意识直接展示给读者,而无需作者作为中介来向读者说这说那,也就是说,作者连同他的那"他说"、"他想"之类的引导性词句和他的那些解释性论述都从书页中消失了或近于消失了。
②间接内心独白
间接内心独白则以一位无所不知的作者在其间展示着一些未及于言表的素材,好像它们是直接从人物的意识中流出来的一样;作者则通过评论和描述来为读者阅读独白提供向导。
③无所不知的描写
无所不知的描写是有一位无所不知的作家介入描写人物的精神内容和意识活动的过程中,通过运用传统的叙事和描写方法对这种意识进行描述。
④戏剧性独白
戏剧式独白直接从人物到读者,无须作者介入其间,但却有一批假想的听众。它所表现的意识深度是有限的,也不像内心独白那样毫无保留。
独白式心理描写
思考:五次搏斗前后的老人的内心独白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这些独白忠实地记录了圣地亚哥的内心活动,写出他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通过自由联想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老人的思想与感受。揭示了主人公内心的自豪感、坚毅以及寻求援助的孤独感。
②展现人物性格,揭示主题:老人在大海中独自与大鱼、鲨鱼、海洋斗争,通过独白展示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老人硬汉形象,突出桑地亚哥重压下依旧坚强、精神上永不可被战胜的主题。
请给“老人”圣地亚哥贴贴标签。
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老人
勇敢无畏的老人
在与鲨鱼搏斗后不断鼓励自己“想点开心事吧”“什么也别想,也许结果会很好的”“醒着,掌好舵。也许你的运气还不小呢?”“丢掉了40磅,船走起来更轻快些”。
乐观积极的老人
“他攮进去的地方,是两只眼睛之间的那条线和从鼻子一直往上伸的那条线交叉的一点。事实上并没有这两条线。”这两条线是桑迪亚哥脑子里的,非常精准地指出鲨鱼的弱点。
敢于挑战大海到很远的地方捕鱼;与鲨鱼进行生死搏斗直到赤手空拳;“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但是永远不会打败他。”
永不服输的“硬汉”老人
坚持不懈的老人
第93—95段的动作描写,回到家的老人明明累到极致,几乎不能动,但作者偏要写他艰难的动作,突出了老人内在钢铁一般的意志。
钢铁意志的老人
年迈的他独自挑战大海并屡受打击,从不放弃心中的希望,三天三夜,老人与饥饿、疲倦、困倦、伤痛,孤单地与鲨鱼作战,拼尽全力,永不服输,精神不倒。
“跟它们斗,我要跟它们斗到死”,即使老人已经精疲力尽,但是他依旧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
仁慈善良的老人
在杀死鲸鲨后,“此外我还觉得这样做是一桩罪过”。
你认为老人符合”硬汉形象“吗?人生的成败到底应该如何衡量?
这是一场人与自然搏斗的惊心动魄的悲剧。老人每取得一点胜利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到最后一无所有。
但是,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他又是一个胜利者。因为他不屈服于命运,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对手,无论在怎样艰苦卓绝的环境里,他都凭着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马林鱼虽然没有保住,但他却捍卫了“人的灵魂的尊严”,显示了“一个人的能耐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王小波曾这样评价:“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我读到了一个英雄的故事。”肉体的桑地亚哥拖着疲惫的身躯,艰难移步,倒在报纸之上;精神的桑地亚哥带着胜利冉冉升起,如同熊熊的火焰,照亮人心的大海。
桑地亚哥是一个胜利的失败者,一个失败的英雄,是一个“硬汉子”形象。
永不言败的信念
直面挑战的勇气
坚韧不拔的意志
不可侵犯的尊严
请给“硬汉形象”下定义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以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战士等生活贫困的下层人物为代表的,虽屡受挫折却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和勇气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活动三:主旨探究
思考:快速回顾全文,探究文本主旨
海明威曾在《午后之死》中提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中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了出来。冰山在海里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上。”这就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
知识支架:
掌握“冰山理论”(文学创作理论)
八分之一
八分之七
文学作品中的
文字和形象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构成的四大要素:
①简洁的文字;②鲜明的形象;③丰富的情感;④深刻的思想。
“冰山理论”
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情感充沛而又含而不露,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蕴含在前者之中
具体可见
看得见的八分之一
与鲨鱼搏斗的几个回合
圣地亚哥的心理活动
读者能够感受到的显而易见的:
看不见的八分之七
“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是作者有意省略掉的理想部分在小说中,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由大海、大马林鱼、鲨鱼等意象组成。海明威就是要让读者凭借经验去体会水面之下的“八分之七”所蕴涵的象征意义。
思考:小说中老人与鲨鱼的冲突的实质是什么,围绕着老人,还有其他冲突吗?
大马林鱼
老人
鲨鱼
捕鱼
守鱼
证明自我的欲望与强大的阻挠或障碍间的冲突
脱逃
夺鱼
老去的现实
不屈的尊严
文本总结
文本通过老人智斗鲨鱼、勇斗鲨鱼、百折不挠斗鲨鱼的过程,塑造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形象,歌颂了圣地亚哥英勇顽强的精神,体现了人要顽强斗争夺取胜利,并勇敢地面对失败的态度。
解读象征意蕴
文章中出现了马林鱼、老人、大海、鲨鱼这些意象,有什么样的象征意味?
老人:象征外部遭受困厄,精神高贵的主体
大海:生命力、可能性、风险与机会并存、证明自我的场所以及不可捉摸的人生命运
马林鱼:美好的理想
鲨鱼:阻碍,不期而遇的挫折和噩运
小男孩
照顾、理解、信任、力量
精神影响和延续
个体终须独自面对命运
理想的艰难获得与迅速失去
思考:本文为什么以“老人与海”为题 “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用
明确本文写的是老人捕获大马林鱼后在海上独自与鲨鱼搏斗的全过程,让我们感受了一场大海与风浪的洗礼,也充分领略到大海中壮阔、美丽、富饶、仁慈、凶险、残忍的种种场景。因此以“老人与海”为题。
以“海”作为背景,更能烘托出老人在厄运险境中的坚韧不拔、永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思考:你认为以下三个是否都适合作为文章的主题?
海明威,他用大量的篇幅,在作品中详细地描写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借景抒情,深入说明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老人面对的是海洋的挑战,而海洋面对的则是老人的极限。老人对海洋存有敬畏,也相互依存,这也可以理解为,海明威用一种独特的思维手法,向人们呈现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存。
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在圣地亚哥的身上,凝聚着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当他认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出海捕鱼时,他孤身一人驾驶着小船,在三个月的毫无收获中不屈坚守。凭借着这样的执着,捍卫着自己的尊严和人格。因此,为了战胜大马林鱼,也为了战胜这片神圣的海洋,圣地亚哥说:“人是打不败的,除非你把他毁灭。”而从这一句话中,不难看出,海明威将个人的价值和自身的价值相互融合在一起,体现出了人格的无限崇高。
②人与现实的不屈抗争
对于圣地亚哥来说,他费尽千辛万苦,捕捉到了这条鱼。但是,这条大鱼却在老人归去时被鲨鱼撕咬殆尽。这也反映出,海明威借此无奈地说明,在现实中存在着人类无法跳脱的悲剧命运。这种无法挣脱的命运枷锁所要证明的是人类的文明价值和精神力量。不管是老人、小孩、大鱼、海洋,都运用一种特殊的隐喻,披露出了当权者的虚伪和社会生活的动荡。
③人与文明的苦苦坚守
高考题链接
2020年全国卷小说阅读《越野滑雪》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 ,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根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效果。(6分)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
活动四:手法探究
思考探究文章是如何体现电报体小说的特点的?
“电报式风格”的艺术特色
①结构上的单纯性,人物少到不能再少,情节不枝不蔓,主人公性格单一而鲜明。
本文中直接出场的人物只有老渔夫桑地亚哥一个,情节也主要是围绕大马林鱼的捕获以及因此而引来的与鲨鱼之间的搏斗,可谓单纯而集中。
“电报式风格”的艺术特色
②避免使用过多的描写手法,避免过多地使用形容词,特别是华丽的辞藻,尽量采用直截了当的叙述和生动鲜明的对话,因此,句子简短,语汇准确生动。
在塑造桑地亚哥这一形象时,他的笔力主要集中在真实而生动地再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上。鲨鱼的来势凶猛,老人的沉着迎战,机敏矫捷,都写得生动逼真。
“电报式风格”的艺术特色
③鲜明生动的动作描写和简洁的对话。
海明威善于从感觉、视觉、触觉着手去刻画形象,将作者、形象与读者的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而且很少直接表露感情,他总是把它们凝结在简单、迅速的动作中,蕴涵在自然的行文或者简洁的对话中,由读者自己去体会。如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面:“老头儿用鱼叉攮到鲨鱼头上的时候,他听得出那条大鱼身上皮开肉绽的声音。”
“电报式风格”的艺术特色
④着力追求一种含蓄、凝练的意境。
海明威曾经以冰山来比喻创作,说创作要像海上的冰山,八分之一露在上面,八分之七应该隐含在水下。露出水面的是形象,隐藏在水下的是思想感情,形象越集中鲜明,感情越深沉含蓄。另外,为使“水下”的部分深厚阔大,他还借助于象征的手法,使作品蕴涵深意。
越野滑雪
作者【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以尼克的视角观察乔治)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比喻,尽显野外滑雪的自由洒脱)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高考链接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尼克,”他大声叫道。(通过乔治的话语侧面写尼克)“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比喻,生动贴切),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比喻,光与影的对比,画面感强烈。)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出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客栈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客栈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屋内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光溜溜的长椅”“浑浊的新酒”渲染了单调压抑的气氛。)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尼克说。“行不行?”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乔治说。“真是妙不可言。”
姑娘拿进酒来又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跺掉,身上直冒水汽。女招待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脱了帽,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得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的矛盾)乔治说。“哎呀,尼克,难道你不希望我们能就这么在一起闲逛吗?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客栈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剩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再也没机会滑雪了,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热切向往)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同声附和)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再次强调)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同声附和)
(写出了二人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表达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他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峰回路转,倍觉失落)
他们开了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姿态,虽多次描写而无雷同之感。
B.小说的多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客栈女招待、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客栈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解析】D项,“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过度解读主旨,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滑雪摆脱现实生活的牵绊。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
参考答案:
(1)两人一再相约,表明他们对此有强烈的愿望;
(2)分别之际的一再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
(3)但已经感觉到这一愿望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
解析:对话表现了尼克和乔治对滑雪运动的喜爱,对将来能再次滑雪的渴盼,以及对以后没有机会滑雪的颓丧之感。
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相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参考答案:
(1)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2)在小说文本的第二部分,作者通过多个细节突出描写客栈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读者可以据此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的现实生活中小说主人公需要时刻面对的种种不能如愿与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逃避与沮丧。
(3)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丰富了读者的视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小说①②⑨⑩ 段,用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了尼克和乔治滑雪的情景; -35段写二人在小客栈的逗留,文章并未写二人其它的生活情景,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而读者可以通过二人对滑雪的喜爱与渴盼,通过二人离别时一再相约的情景,想象二人滑雪之外的生活,这是文本隐藏的内容。文章结尾既有二人对滑雪的渴望,又有二人因为恐怕再难滑雪的惘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何不能再滑雪?两人是从事什么职业的?将来二人到底能不能滑雪等?引人遐思。
1.小说的情节演绎需要矛盾冲突,塑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更离不开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试析本文相关矛盾冲突的特点及作用。
参考答案:
(1)故事情节前后段落之间的矛盾。故事情节的第一部分(①~⑩):滑雪。主人公尼克与乔治动作潇洒,神情享受,表现了他们对野外冰雪运动的执着与热爱。故事情节的第二部分(⑾~⒇):喝酒。客栈的破败和黯淡,客栈里的酒客疲惫、懒散,沉闷、压抑,与野外雪原上的欢乐畅快形成鲜明的对比与明显的对立。
(2)主人公的内在追求与现实羁绊之间的矛盾。主人公尼克与乔治热爱野外滑雪运动,筹划着“上百合花峰去滑雪”“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他们甚至希望“能就此说定了”“一定得滑”,却又不得不考虑“上学”,悲观地发现“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
(3)小说情节中的这些矛盾冲突在对比映衬中彰显了主人公内心的渴望,表现了小说追求自由、热情奔放的突出主题。
2.请结合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简要分析小说结尾处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与“烂糟糟”的软雪相比较,寒冷天气里,“硬邦邦”的雪更加适合激烈的野外滑雪运动;
(2)“天气很冷”“ 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酷寒的天气,爬坡的山路却是野外滑雪必须面对的艰苦挑战;
(3)小说结尾处的环境描写充分表现了两位主人公对野外滑雪运动的热爱以及他们不畏严寒、不怕困难、追求自由的浪漫豪情。言不及此而境界全出,“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确实有着非同一般的艺术表现力。
素材积累—海明威名言
1.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把我打倒是我身体跌倒,但你永远打败不了我的心 。
2.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3.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
4.只要不计较得失,人生便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5.偏执是件古怪的东西。偏执的人必然绝对相信自己是正确的,而克制自己,保持正确思想,正是最能助长这种自以为正确和正直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