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任务式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任务式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13:4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 春江花月夜 》
感受跨越时空的多样情感
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
课堂导入
从古至今,初春江月一直为文人墨客收归书卷,化作一首首令人动容的千古佳作。今天,我们也将踏着这江边碎银,聆听来自千年之前的悠悠绝唱——《春江花月夜》。
1.了解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诵读背诵诗歌。
2.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把握诗歌内容、情感,提升感知文本能力。
3.研读诗歌,掌握情感变化的线索,理解作者情感的复杂性。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把握诗歌内容、情感,提升感知文本能力。2.研读诗歌,掌握情感变化的线索,理解作者情感的复杂性。




学习目录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知识总结
课后作业
学习任务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作者简介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以文词俊秀,名扬京都。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
张若虚现存诗仅《春江花月夜》和《代答闺梦还》二首。这首堪称千古绝唱的名篇《春江花月夜》,使他在诗坛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地位。
探究新知
《春江花月夜》
诗歌的来源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吴声歌曲名,相传为南朝陈后主所作,原词已不传,《旧唐书·音乐志二》云:“《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作。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后来隋炀帝又曾做过此曲。《乐府诗集》卷四十七收《春江花月夜》七篇,其中有隋炀帝的两篇。张若虚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
探究新知
《春江花月夜》
诗歌的体裁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体裁分为乐府诗与徒诗两种。“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宫体诗的主要作者是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摛、庾信、徐陵等。
探究新知
《春江花月夜》
诗歌的地位
《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日本汉学家:“中国古代只有两首好诗,一首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探究新知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探究新知
作品题解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诵读文本,初步感知内容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诵读文本,初步感知内容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一:诵读文本,初步感知内容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探究新知
【纠正字音】
滟滟(yàn) 芳甸(diàn) 霰(xiàn) 汀(tīng)
捣衣砧(zhēn) 碣石潇湘(jié)
【积累字词】
①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②霰:此处形容月光下春花晶莹洁白。
③汀:水边平地,小洲。 ④月轮:指月亮。⑤穷已:穷尽。
⑥但见:只见、仅见。 ⑦悠悠:渺茫、深远。
⑧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
字音字词
探究新知
原文: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文白对译
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 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探究新知
原文: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文白对译
译文: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探究新知
原文: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文白对译
译文: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探究新知
原文: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文白对译
译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探究新知
原文: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文白对译
译文: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探究新知
原文: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文白对译
译文: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探究新知
原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文白对译
译文: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探究新知
原文: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文白对译
译文: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探究新知
1.( 第1-8段) 对春、江、花、月、夜的美景进行描绘。
2.(第9-16段) 从美景中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
3.(第17-36段) 抒写思妇游子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文本结构
内容:月下之景——月下之思——月下之情
图景:春江花月图、月下沉思图、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二:深入文本,分析手法内容
【探究内容】1.春江花月图上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了什么情感?
景物: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白沙不见。
意境:营造了空阔纯净 、清幽柔美、朦胧恬静的意境。
情感:表达了大自然奇丽景色的赞叹,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二:深入文本,分析手法内容
【探究内容】2.月下沉思图描绘了什么画面?表达了什么情感?
描绘了一幅高远澄澈宁静凄迷的图画。 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引发诗人对人生的观照,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有待无穷的惆怅之情。在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二:深入文本,分析手法内容
【探究内容】3.请结合自己的理解,鉴赏思妇怀远图中“徘徊”“卷不去”“拂还来”等词语的表达作用。
文中“卷”与“拂”表明思妇不堪思念之苦,徒做无奈而且无用的挣扎。而 “不去”“还来”不仅是月光的执着,更是相思的执着。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情景交融: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把苦苦相思表现的淋漓尽致,意味深长。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二:深入文本,分析手法内容
【探究内容】4.游子思归图中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梦境与实境交织在一起,从而把月夜将尽、梦境难以实现的愁怅之情烘托得缠绵悱恻;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二:深入文本,分析手法内容
【品味手法】5.简析“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中“待”、“送”的修辞效果。
“两句中的“待”、“送” 两字,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间的离愁别恨。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二:深入文本,分析手法内容
【品味手法】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这几句诗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愁”“相思”,直抒胸臆,抒发离愁别绪和思念之情。
间接抒情:通过对“白云”、“扁舟”和“明月楼”这些意象的描写表达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望相思之情。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二:深入文本,分析手法内容
【品味手法】7.“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中“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思妇怀远,相思无着落。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三:明确特色,提出自身见解
【写作特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以及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
1.富有意境美。诗中描绘了春天江边的美景,花开满枝头,月光洒满地面,给人一种恬静、优美的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2.抒发思乡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的“归雁”、“乡书”等意象,都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三:明确特色,提出自身见解
【写作特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以及自己的理解,分析一下本文的写作特色。
3.极具音乐性。诗人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每句韵脚都是“的”,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同时,诗中的词语搭配也十分考究,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既符合音韵规律,又表达了春江花月夜的美景。
4.富有哲理思考。诗人在诗中提出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哲理思考,表达了人生短暂、宇宙永恒的主题,具有很高的思想性。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三:明确特色,提出自身见解
【提出见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那么,面对生命的短暂,你将如何面对?是消极懈怠,还是积极进取?请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新知
学习任务三:明确特色,提出自身见解
示例:观点一:消极懈怠。宇宙浩大,个人渺小,一个人终其一生即使再努力,力量也是渺小的,或许也只是白折腾。还不如,善待自己,让自己平稳安适地度过这短暂的人生。
观点二:积极进取。人生就是用来奋斗的,积极进取是人生的主旋律。虽然人生短暂,但我们不去奋斗,不去争取,就不会有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前行。从个体来看个人力量或许微不足道,但是众人的力量确实巨大的。也许,一代人的奋斗是有限的,但一代代人接继奋斗,终会赢来胜利的曙光。
探究新知
课堂小结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基础练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枫”“浦”在诗中也常用为离别的景物、处所。“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显得诗中的离情荡漾,诗意曲折有致。
B.言“谁家”,可见不止一家,言“何处”,可见不止一处。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跳出一户一牖,走出一人一事,走进被月亮笼罩的大千世界的春夜,望见了天下离人的愁情。
C.“可怜”“应照”二句,诗人不直接书写分离的悲和泪,而是借“月”来烘托,赋予月光以灵性,描绘出月以悲悯的柔光追随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D.诗歌节选部分赞叹自然的奇丽,却超越了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讴歌爱情的纯洁,却不局限于抒儿女别情离绪。而是以月为核心意象,形成了一种景与情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C
“追随游子”错误,“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这两句不是从游子的角度展开,而是从思妇的角度来写。
课堂练习
课内提升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子是“ , ”。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 , ”。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 , ”。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 , ”。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学习任务
知识总结
知识总结
本诗为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部分第二首。作为诗歌,我们以诵读为切入点,通过聆听范读、学生自读以及深入研读等形式,围绕诗歌的内容、手法、情感深入分析,同时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实现既定的教学重难点。
知识总结
《春江花月夜》体系建构图
学习任务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必做内容:
1.完成《春江花月夜》课后练习题。
2.熟读背诵诗歌,能够准确理解默写全文内容。
选做内容:
1.请回忆关于“月”的诗句(举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并将找到的内容整理到笔记本上,尝试设置情境式默写内容,与同桌互换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