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买文具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8 4×9-20 二、创设情境 1.师:今天我们陪笑笑和淘气一起去学习用品超市看看好吗 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获取的数学信息很全面。那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解决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师:同学们都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下面我们一个一个地来解决吧! 师: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跟小组同学说说关于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可以借助画一画的方式帮助自己理解问题。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把你们的想法告诉大家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 方法一:先算出一本作文本多少钱,再求一共多少钱。如图所示: 方法二:也可以这样表示: 师:你能列成综合算式吗 应该先算什么 3.解决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该怎样解答呢 说说你的想法。 师:说得很棒!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在这个算式里先算什么呢 师:结合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同学们看看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师生小结: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4.请你当当小老师,看一看错在哪里? 师强调:脱式计算的时候,不参加计算的部分一定要抄下来,必须保证等号前后的部分要相等。运算时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师:你能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试一试。(课件出示教材第6页“试一试”情境图及问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答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跟大家说一说 师:结合上面的情境图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算一算。 巩固练习 说清楚每一步的意思,以及混合运算中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说清楚计算时什么地方需要特别注意的。 课堂总结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生1:从图中我知道了英文本每本4元,算术本原价每本3元,现价5本10元。 生2:淘气拿着20元钱,要买3本作文本,售货员阿姨说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生3:我还知道笑笑要买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 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 生:从情境图中我们已经知道,3本作文本一共需要18元,那么一本作文本的价格就是18÷3=6(元);笑笑买了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已知英文本的价格是每本4元,所以笑笑应付的钱数6+4=10(元) 生:列成综合算式18÷3+4或4+18÷3,在有除法和加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生:已知每本算术本的原价是3元,关键就是算出每本算术本的现价。我们已知现在5本算术本需要10元,所以每本算术本的价格是10÷5=2(元),这样2元就比3元便宜了3-2=1(元)。 3-10÷5,在有除法和减法的算式里,应该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要先算除法,再算加、减法。 生:第一个算式,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这样等号前后的部分才是相等的。第二个算式运算顺序错了。 生:根据淘气所说的上次2支钢笔花了16元,我们可以算出上次1支钢笔的价钱是16÷2=8(元),而图中信息告诉我们现在1支钢笔的价钱是7元,这样淘气所买的钢笔就贵了8-7=1(元)。列成综合算式就是16÷2-7 =8-7 =1(元) 生1:算式3×7+12表示的是买3支钢笔和4支自动铅笔一共需要多少元。计算过程是 3×7+12 =21+12 =33(元) 生2:算式5-12÷4表示的是1支自动铅笔的原价比现价贵多少元。计算过程是 5-12÷4 =5-3 =2(元) 生: 我知道了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借助学生所熟悉的买文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说出有关信息,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独立完成,感知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的方法 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理解在有除法和加、减法的算式里,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的合理性。 加深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板书设计 买 文 具 有加减又有乘除,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学反思 1.注重解决问题思路的分析,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本节课在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组内交流、班内汇报,使学生在质疑中理清解题思路。 2.教学中并没有单纯地讲授记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结合解题思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理解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归纳总结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